...患者的福音——單縣中心醫院消化內科成功開展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

2021-01-08 瀟湘名醫

魯網8月20日訊 近日,單縣中心醫院消化內科杜煒主任團隊成功開展了一例高難度POEM(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症,為進食困難的患者解除了病痛。

家住單縣的患者李碩半年來一直存在間歇性吞咽困難,吃飯難以下咽,只能吃一些流食,導致他營養不良,身體消瘦,到多家醫院求醫問藥,但治療效果一直不佳。不久前他來到單縣中心醫院就診,經過檢查,確診為賁門失弛緩症,後住入消化內科二病區。為了獲得最佳治療效果,消化內科杜煒主任團隊帶領全科人員,認真研究病情,組織科內疑難病情討論和院內多學科病例會診,充分評估病情和麻醉評估,制定詳細的符合患兒情況治療方案和應急預案,並報告醫院有關職能部門,在得到醫院和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決定對其進行經口內鏡食管下括約肌切開術(POEM)。這種內鏡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可靠,不用開刀動手術,是目前治療賁門失弛緩症的最佳微創治療手段。

賁門失弛緩症是一種相對少見的食管運動障礙性疾病,由於食管胃結合部的肌肉緊縮、不鬆弛,吃下去的食物不能進入胃內而堆積在食管中下段,因此患者表現為反覆發作的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以及因食物反流誤吸入氣管而致咳嗽、肺部感染等。長期進食障礙可導致營養不良,年幼患者甚至可能出現生長發育不良。傳統的治療方法包括口服藥物、內鏡下注射肉毒毒素、球囊擴張和支架置入等,因不能解除食管下端括約肌梗阻,療效不肯定,復發率較高。外科手術切開食管下端括約肌雖然療效確切,但手術創傷大,恢復慢,住院時間長,手術費用也較高,因此患者接受度低。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 POEM正逐漸成為治療賁門失弛緩症的一種良好的選擇。POEM術於2010年由日本學者正式引入臨床,兼有微創治療的優越性,和開放手術直視的優點,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可靠,充分體現「微創治療」的優越性,正越來越受到廣大賁門失馳緩症患者的青睞。

進行常規無痛內鏡麻醉下,內鏡檢查發現下食管管腔擴張迂曲呈乙狀結腸形態,黏膜下層出現嚴重黏連,手術風險高,操作難度大!由杜煒主任主刀,帶領團隊做內鏡手術,手術歷時2個小時,隧道技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症。順利建立黏膜下隧道至賁門下方,應用漸進性全層肌切開技術,離斷其環形肌及縱形肌,應用多枚金屬夾封閉2cm長度的隧道入口,成功完成手術。消化內鏡隧道技術,以超級微創的手術理念,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這標誌著單縣中心醫院消化內鏡微創治療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近年來,單縣中心醫院消化內科重點發展內鏡技術,培養了一批優秀醫師,熟練掌握內鏡技術,在消化道巨大息肉(EMR)、消化道早癌(ESD),黏膜下腫瘤(STER)和膽總管結石及膽管癌疾病(ERCP)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安全高效開展手術,截至目前已經運用內鏡技術為幾百名患者解除了病痛。(通訊員 劉朝暉 劉亞魯 杜煒 韓東)

【來源:魯網菏澤】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重慶市腫瘤醫院消化內科首例兒童食管入口狹窄內鏡下治療獲得成功
    華龍網7月21日13時訊 記者從重慶市腫瘤醫院官網獲悉,7月19日上午,重慶市腫瘤醫院消化內科陳偉慶主任及其團隊為一例「食管入口狹窄」的11歲男性兒童患者成功施行了經口內鏡下食管入口狹窄擴張及電切松解術。這是重慶市腫瘤醫院消化內科開展的首例兒童經口內鏡下食管入口狹窄擴張及電切松解術。
  • 避免開胸開腹,南陽醫專一附院消化內科一病區成功開展首例POEM手術
    經南陽醫專一附院胃鏡、食道鋇餐、胸部CT等檢查後明確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症」,困擾了患者及家屬表示半年多的疾病終於診斷明確,患者及家屬也迫切希望儘快治療。消化內科一病區何明科主任,立即組織診療小組對患者的病情展開討論,綜合考慮,經口內鏡下食管肌切開術(POEM)手術相比開腹或胸腔鏡手術具有費用低、創傷更小、癒合快等優勢,是目前最先進的微創治療,遂決定行POEM手術。
  • 賁門失弛緩症患者福音!吉大二院胃腸內科及消化內鏡中心開展POEM手術
    打造吉林省最大的名醫聚集地 近日,吉大二院胃腸內科及消化內鏡中心採用「隧道」技術,再次成功完成了經口內鏡下食管括約肌切斷術 POEM手術的廣泛開展, 為廣大賁門失弛緩症的患者 帶來了福音。
  • 神奇隧道建立,吞咽困難解除:我院成功開展兩例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
    賁門失弛緩症是一種由食管下括約肌張力增高和鬆弛障礙引起的,以進食困難、反流、胸痛、反覆肺部感染為主要表現的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賁門失弛緩症是一種罕見疾病,年發病率約為1.6/10萬人,年患病率為10/10萬人,且青春期前發病罕見。如果不治療,患者可出現進行性食管擴張,晚期或終末期患者可出現食管迂曲、成角及嚴重擴張或巨食管,且發生食管癌的風險升高。
  • 賁門失弛難下咽 經口微創痛苦消
    賁門失弛難下咽 經口微創痛苦消 陝北首例POEM手術在延安市人民醫院開展 發布時間:2020-03-20 06:22:18 來源: 延安日報
  • 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內鏡室成功為九旬老人行內鏡下經皮胃造瘻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內鏡室成功為90歲經口攝食困難的鮐背老人成功施行了內鏡下經皮胃造瘻術(PEG),為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安全有效的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方式。患者李奶奶90歲,患肌肉萎縮硬化症1年,進行性吞咽困難3個月,目前急需解決進食問題,才能滿足營養需求。來到醫院消化內科就診後,副主任劉永祥認為,為患者置入鼻胃空腸管雖簡單易行,但會增加痛苦,且存在出現消化道潰瘍的風險。考慮到李奶奶年齡偏大,結合其症狀和家屬的要求,劉永祥組織大家進行了病例討論,對患者進行充分的評估和準備後,決定為患者實施內鏡下經皮胃造瘻術(PEG)。
  • 國內第二例、江蘇省首例內鏡下胃腸吻合術在鼓樓醫院成功完成
    3月23日,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鄒曉平教授為她實施了「超聲內鏡引導下胃腸吻合術」,順利為她「解圍」。這是我國第二例、江蘇省首例內鏡下胃腸吻合術。 至浙江當地醫院住院治療,磁共振檢查顯示胰腺鉤突部佔位。診斷考慮為胰頭癌伴十二指腸梗阻。該患者4年前接受過直腸癌術,8年前因膽囊結石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當地醫院予禁食、胃腸減壓、護胃、促進胃腸動力、營養液鼻飼營養支持等處理,患者症狀無改善,外科表示無法手術治療。患者先後輾轉多家醫院,均表示無有效治療手段。患者遂來到南京鼓樓醫院消化內科就診。
  • 內鏡微創顯身手治癒三十年頑疾
    日前,聊城市人民醫院運用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為一名患病30多年,並有2次外科手術史(一次經胸、一次經腹食管肌切開術)的賁門失弛緩症患者成功實施了內鏡下微創治療。
  • 技術︱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開展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
    近日,我院消化內二科開展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該手術無須開刀,經自然腔道進行手術,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恢復快、併發症較少等特點,有效減少患者的病痛煩惱。10月9日,患者李某、王某因「上腹痛、黃疸」入住我院,完善相關檢查後,診斷「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梗阻性黃疸」。
  • 實施POEM術超千例,龔偉在亞太消化病周上作學術報告
    文章轉載自: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  專家簡介:龔偉,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2007-2017在南方醫院消化內科工作)。中國ESD領域的知名青年專家,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深圳市高層次專業人才,深圳市地方級領軍人才,第三屆「羊城好醫生」。
  • 醫案分享 | 16歲男孩「吃飯咽不下」,得了什麼怪病?
    2020年6月1日兒童節這天,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住院部來了這樣一位病人:16歲男孩,身高180cm,體重卻只有55kg,仔細詢問病史,原來病人已經有半年咽不下東西了,有時連水都喝不下,天天挨餓!
  • 技術引領——胃泰醫院熟練開展內鏡下球囊擴張術,為消化道狹窄患者...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近年來,隨著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的提高,臨床有了一種新的微創方法——內鏡下球囊擴張術,為消化道狹窄患者帶來福音。西安醫學院附屬胃泰消化病醫院內鏡中心是西北地區最早一批開展此項診療技術的醫院,積累了多例患者的臨床寶貴經驗。
  • 中山醫院內鏡中心「POEM救治」患賁門失弛緩症的脆骨病患者
    3月15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周平紅教授為一名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的病人成功實施了POEM(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手術,這樣的病例對於他來說,也屬首次挑戰。,實施手術存在一定風險,多家醫院均未能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 腹腔鏡幽門成形術與內鏡經口幽門切開術治療胃輕癱療效比較
    例如,基於幽門測壓法與健康對照組相比,患有胃輕癱的糖尿病患者幽門收縮的幅度更高,持續時間更長。這些發現導致外科醫生和內鏡醫師採取了許多旨在破壞幽門括約肌功能的療法。這些療法旨在維持幽門通暢、降低其對胃排空的屏障功能。這些包括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幽門成形術、幽門腔內支架置入、氣囊擴張和手術破壞幽門。
  • 食管胃腸內科聯合內鏡中心成功完成泰安市首例Heller術後再發賁門...
    近日,食管胃腸內科王常會主任醫師、內鏡中心胡月華主任醫師帶領食管胃腸內科內鏡微創治療團隊成功完成泰安市首例外科Heller手術後再發賁門失弛緩症患者的POEM手術。患者中年女性,28年前因進食阻擋感診斷賁門失馳緩症,於外院胸外科行Heller手術。
  • 中國首例:超聲內鏡引導下胃空腸吻合術成功
    反覆出現十二指腸梗阻嘔吐,不能進食,如此病情讓患者痛不欲生。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徐美東副主任和張軼群副主任醫師合作完成了國際領先、中國首例的超聲內鏡引導下胃空腸吻合術,為患者「解圍」。 為減輕病人痛苦,改善她的生活質量,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團隊在充分研究病人病情,討論了各種治療方法的可能性和優缺點後,決定為患者行內鏡下微創胃空腸吻合術。 什麼是內鏡下微創胃空腸吻合術?
  • 食管內瘤體大如「網球」 歷時80分鐘內鏡下打通「隧道」成功「剝離」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通訊員 陳涵 陸瑤 宮丹丹)近日, 江蘇省人民醫院消化科司新敏副主任醫師歷時80分鐘,通過一種特殊的內鏡下微創治療技術——STER,成功為患者剝離一個最大直徑達6cm的食管內間質瘤,為其避免一場外科大手術。震驚!
  • 九江市六醫院運用急診內鏡下止血術多次挽救患者生命
    九江新聞網訊(李芷欣)近期,九江市第六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接診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增多,科室團隊憑藉嫻熟的急診內鏡下止血技術多次化險為夷,將多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從「鬼門關」邊拉回,挽救了寶貴的生命,不斷提升搶救成功率。
  • 內鏡下超微創手術解除阿婆30年吞咽困難
    在當時的技術水平條件下,30年間先後做了經腹食管括約肌縱行切開術,2次內鏡下球囊擴張術。情況雖有好轉,但未能根治,近一年甚至有所加重。劉阿婆偶然得知梅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可開展該疾病目前最先進的治療——經口內鏡下食管括約肌切開術(簡稱POEM手術)。於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前來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