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心目中,是跟奶奶親還是跟姥姥親?孩子的答案很現實

2020-12-08 騰訊網

現在的年輕父母多為雙職工,白天需要上班的他們幾乎是顧及不到孩子的。為了讓小傢伙能夠獲得更好的照顧,同時也讓自己放心,寶爸寶媽就會讓父母來幫忙照顧孩子,於是老人帶娃就成了一種普遍現象。

但你知道嗎?雖然都是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孩子,但奶奶和姥姥之間也會存在攀比心理,非要在孩子心目中爭出個高低來。

「你是跟姥姥親還是跟奶奶親呀?」

肖旭的女兒已經3歲了,平日裡都由孩子姥姥來照顧。這天正好放假休息,肖旭看家裡的好多生活必需品東西都快用完了,於是就準備去買點回來,坐上超市班車的她,意外發現同小區裡的劉奶奶也帶著兒子、孫子也在車上。

本來三個人一路上還有說有笑的,但話題不知就怎麼轉到孩子姥姥身上了,這時劉奶奶突然問孫子說:「軒軒,你是跟奶奶更親還是跟姥姥更親呀?」

聽了劉奶奶的話,小男孩不假思索的說:「當然是跟姥姥了!姥姥總是接送我上下學,平時還陪我玩,姥姥對我可好了!」說罷還挺起胸膛,一副特別自豪的模樣,但肖旭卻總覺得劉奶奶的臉色變得難看了一些。

其實仔細想想,這個6歲男孩給出的答案還是很現實的。小區裡的人都知道,劉奶奶因為身體不好,所以孩子一直是由姥姥帶大的,相處的時間比跟劉奶奶長的多,自然更加喜歡姥姥了。

在小寶寶的心目中,自己與誰親近也有杆「秤」

加州大學裡弗賽德分校博士生克里斯多福·內夫在認為:3歲前是孩子記憶、感知、思維最為敏感的階段,他們的性格形成也會在學齡時期基本定型,後期也很難改變。

除此之外,心理學家馬洛斯認為:安全感是決定孩子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就是說,孩子在3歲以前主要有誰照看,孩子就會下意識的更親近誰,畢竟他們會在懵懂階段主動與之建立親密聯繫,並且從其身上獲取安全感。

我們都知道,孩子在6歲以前,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家長的陪伴,如果父母不在身邊,那麼誰與他們相處的時間更長,孩子的內心也就會更加信任誰、更加喜歡誰,所以是否與你親近,小傢伙的心裡也有一桿秤。

但僅憑這一點,奶奶和姥姥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就能分出勝負嗎?答案當然不是。

教育方式也影響著孩子的態度

受成長環境、經濟條件、家庭氛圍等因素的影響,每個人性格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傾向於不同的方式。

如果一位老人平日裡比較嚴肅,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經常板著個臉,而另一外老人平時比較和藹,孩子要什麼都不捨得拒絕,那麼孩子自然會偏向於看起來對自己更友善的人。

父母的態度也會給天平「加碼」

雖說老人照顧孩子的時間更長,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也不容小覷。

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提及某位老人的好,或者經常貶低老人的行為,這都會給孩子年幼的心靈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象。

而且,還有些家庭婆媳關係相處不和諧或者與原生家庭有矛盾,孩子將這些爭吵都看在眼裡,也會影響自己心目中的天平。

老人的偏愛會將孩子越拖越遠

我們身邊不乏有老人受到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或者將女兒視作「潑出去的水」的老人。

他們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雖然看似很友善但心卻是偏的,只疼愛家裡的男孩子,或者對家庭裡的其他小朋友疼愛有加。

小朋友雖然年紀小,但也能分清老人對自己是真疼愛還是做給別人看,時間久了,孩子自然不願意與這樣的老人長期相處、

其實從血緣上來說,姥姥和奶奶都處於同樣的位置,但從感情方面來講就會摻雜著不少其他影響因素在裡面,而孩子雖然年幼卻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是跟姥姥親還是跟奶奶親,他們的心裡自然有一桿秤來衡量。

—end—

相關焦點

  • 姥姥帶大的和奶奶帶大的孩子,都跟奶奶親嗎?聽聽這3個人的回答
    聽到很多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會說:疼外孫也是白疼,無論多疼外孫,以後也是跟那邊親。這是很多姥姥幫忙帶外孫發出的感慨!他們覺得孩子小時候,誰帶就跟誰親,但是等孩子長大了,就會跟奶奶親。在一些人看來,姥姥帶孩子,就是出力不討好的事。帶外孫,有的還出錢出力,孩子如果磕著碰著,孩子奶奶那邊還會責怪。
  • 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為何孩子卻跟奶奶親的不行?
    文丨寶寶說媽媽愛 小昱從出生就一直住在姥姥家,平時和姥姥很親熱。前兩天小昱生日,他的奶奶來給他慶生。除了奶奶,還來了很多親戚。但是視乎小昱和奶奶玩得比較親近,奶奶平時很少來電話,即便是孩子生病,也沒過多關心的語言。
  • 把孩子從1個月帶到4歲,反手就跟奶奶親,姥姥心裡有苦說不出
    現在很多的孩子不是跟著奶奶長大,就是被姥姥帶大的,而有些孩子即使姥姥盡心盡力陪伴了多年,卻依然跟奶奶親,這讓當姥姥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小張是家裡的獨生女,從小就被父母寵著。小張出嫁時,媽媽抱著小張哭成了淚人。小張懷孕後,媽媽悉心的照料。
  • 「寶貝,奶奶和外婆你哪個親?」孩子這樣回答,讓大人無話可說
    「不管孩子是誰帶大的,將來肯定跟奶奶親」,這是許多奶奶的口頭禪。在小區裡,許多帶娃的奶奶都這麼說。當然了,那些外婆帶娃的,肯定不願意聽到這類話。那麼很多人都會轉移到孩子身上:你跟奶奶親還是跟外婆親呢?其實這跟別人問「爸爸親還是媽媽親」一樣難以回答,在孩子心裡,他可能會想:不都是對我很好的親人嗎?為什麼一定要區分出誰更親呢?牛牛也總是遇到這類問題,總被人問奶奶親還是外婆親。所以有一次牛牛悄悄地對朋友說:「我們老師說了,爸爸親還是媽媽親這類問題答案都要說一樣親。」
  • 姥姥帶大的孩子,長大後卻和奶奶親,這些原因讓人感慨
    俗話說,生母不如養母大,對於從小就陪伴在自己身邊的家人,一般是孩子更親近的,但是有一些姥姥帶大的孩子長大後卻跟奶奶更親。現在很多姥姥也不願意帶孩子,說「現在對孩子無論多好,長大都會忘了我」,而現實確實也是這樣,很多姥姥帶大的孩子,卻無時無刻不想著奶奶的好,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從小就被姥姥帶大的孩子成為「白眼狼」,不親姥姥,反而更親近奶奶呢。
  • 孩子長大以後跟誰最親,從三歲前就能看出來,關鍵看這幾個表現
    記得在小時候,我們都會有過被親朋好友詢問「跟誰最親」的經歷,特別喜歡讓我們在爸爸媽媽中間做選擇,搞得我們不勝其煩。當我們成為了人父人母,竟然也開始對這個話題感興趣起來。「孩子長大後跟誰最親」——作為父母,幾乎每個人都想知道這個答案。那麼我們真的要等到幾十年後才能知道結果嗎?
  • 最好的禮物:用親寶寶APP為孩子記錄一個完整童年
    穩穩奶奶很嚴肅地說。穩穩有一個寶寶空間,在這個通過邀請碼才能進來的私密空間裡,已經聚集了近20位親朋好友。從穩穩呱呱落地,媽媽就開始了記錄。隨著孩子的的成長,點讚穩穩寶寶空間的每個評論,已經成為穩穩一家的一種習慣,用他們家的玩笑話來說,就是「這是個KPI,需要考核的。」
  • 孩子不和媽媽親,只和奶奶親?這兩點原因媽媽要注意
    每天總是早出晚歸的,但是我還是堅持每晚抱抱女兒,周末的時候帶女兒出去玩,給女兒買玩具,和女兒一起做遊戲,我以為我這樣的陪伴已經給足了女兒母愛。有次放假,晚上我想陪女兒睡,結果女兒死活不和我睡,也不要我哄,哭著一直要奶奶,那一刻真是非常的傷心,我真的不知道為什么女兒就是不和我親。
  • 明明是外婆帶大的孩子,為啥跟奶奶更親?幾個原因父母要知道
    而有些寶媽跟婆婆相處並不是很融洽,便選擇將孩子給自己的爸媽照顧。可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外婆辛苦帶大的娃,卻更喜歡奶奶。黃女士最近也在為同樣的問題苦惱。事情大概是這樣:兒子出生後便一直交給外婆帶,可兒子是高需求寶寶,從帶他起,外婆都沒睡過一次整覺的。直到三歲才能一覺睡到天亮,別提有多辛苦了。
  • 婆婆總和你搶寶寶,總教育寶寶,寶寶和奶奶最親,怎麼辦?
    奶奶總和寶寶說,「寶寶和奶奶最親了,奶奶最愛寶寶,寶寶也最愛寶寶了。」不少媽媽聽到婆婆這樣對寶寶說,心裡肯定生氣,對不對?這樣的事情,我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思想鬥爭,和大家分享下經驗。我經常抱著我兒子說,「奶奶對寶寶最好了,寶寶最喜歡奶奶了。」,然後讓我兒子親親她,我婆婆就非常開心,我們也相處非常和諧。第二階段,戒奶後,因為我是出差五天,我兒子屬於斷崖式強制性戒奶,然後當時為了讓我兒子少哭鬧,基本在我兒子睡前,我就躲了起來。這樣持續了二十多天的行為,讓我兒子對我喪失了安全感。
  • 孩子不跟爸爸親是因為爸爸帶得少?答案跟你想的不一樣
    文|慢媽你家孩子跟爸爸關係怎麼樣?親近嗎?樂樂因為基本上頭三年都在老家由我帶,爸爸只是每周回去兩天,所以父子倆顯得不太親近。本來我以為是爸爸帶得少的緣故。結果去我弟弟家,看到兩歲的小侄本來正在媽媽懷裡撒嬌,一看到他爸爸過來就往外推爸爸,他可是從小就跟爸爸在一起,爸爸也不少帶的呀。原來,孩子不跟爸爸親可不並一定是因為爸爸帶得少,多半還是孩子的心理髮育特點造成的。所以媽媽們可別總讓爸爸背這個「鍋」了。2歲前孩子特別排斥爸爸是出於「戀母情結」孩子2歲前跟媽媽的關係最親密,誰想當「第三者」都不行。
  • 寶寶和姥爺姥姥要分開,雙方不舍的畫面令人鼻酸,網友:隔代親啊
    一家人裡姥姥姥爺到女兒家裡幫忙照顧孩子。照顧了一段時間,孩子與姥姥姥爺都有了深厚的感情。當姥姥姥爺即將返程回家的時候,小孩子表現出極度的不舍,開始大哭。兩個老人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在離開的時候飽含熱淚。但是仍然背過頭去不讓孩子看見自己哭泣的樣子。走進電梯的一刻兩個老人再也繃不住了,對小孫子的不舍和疼愛全都收不住了。看著孩子與老人這樣溫暖深厚的感情讓很多網友無一不為之動容。
  • 明明跟姥姥長大卻更喜歡奶奶,4歲女孩說的原因,讓媽媽扎心了
    現在有好多家庭,都是姥姥在帶孩子。主要是因為姥姥心疼自家女兒,覺得女兒每天除了上班還要帶娃,著實太辛苦了。還有就是,寶媽們覺得自己媽媽照顧著才貼心。寶媽小林家也是如此,小林是單親家庭,從小和媽媽一起相依為命。自從她生下女兒後,因為需要人幫忙照顧孩子,乾脆讓媽媽直接搬了過來。於是寶寶就一直由姥姥帶大,和爺爺奶奶一星期見一次,這樣一直持續到了寶寶4歲。
  • 麥迪娜帶兒子回娘家,堪稱大型婆婆姥姥爭寵現場
    但相處起來,姜媽媽和親家母還是挺投緣的。尤其是在廚房收納問題上,即便兩人語言不通,依舊聊得很開心。不過,在帶娃問題上,姜媽媽還是保持以往的風格,凡事親力親為,緊抓孩子不撒手,再度引發網友熱議。由於好不容易見一次丹尼爾,麥迪娜媽媽一直想抱娃。
  • 孩子在家愛跟誰睡?背後的學問很大,別輕視
    眼看到了10點了,旦旦揉眼睛想睡覺了,媽媽讓旦旦躺下來,跟自己蓋被子,沒想到旦旦拒絕了:「不要,我要跟奶奶睡!」然後一陣風似的溜掉了,讓媽媽倍感失落。場景3、半夜哭鬧要姥姥牛牛黏姥姥,牛牛是雷打不動地拒絕跟媽媽睡。媽媽惱了,有一天晚上,待牛牛在姥姥的房間睡著後,牛牛媽媽把孩子抱到了自己房間。
  • 為何孩子越大越不喜歡去姥姥家?並非不孝順,背後原因很心酸
    如今姥姥已經成為了帶娃的主力,每次在小區裡看到老人帶著寶寶溜達時,大家都會忍不住地問:你是孩子的奶奶還是姥姥?而答案大部分都是姥姥,因為她們心疼女兒,所以自告奮勇的幫女兒帶孩子,只是為了避免和婆婆之間的矛盾,希望女兒更幸福。
  • 孩子學奶奶說姥姥總來家裡蹭飯,該如何管教孩子的言行舉止?
    在一個家庭裡,當爸爸媽媽都要忙於工作時,通常會讓孩子的姥姥或奶奶來帶孩子。這時候,有些大人就會這樣逗孩子,姥姥好還是奶奶好呀?其實,姥姥和奶奶在照顧孩子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過由於觀念的不同,姥姥和奶奶在照顧孩子時很可能會產生分歧。也可能會因為兩代人的差異,發生爸爸媽媽與姥姥奶奶吵架的情況。
  • 孩子跟奶奶睡好還是跟媽媽睡好?10年之後差距很明顯,家長要注意
    寶寶出生前,很多新手媽媽都會有一個難題:寶寶出生以後,是該自己照顧,還是交給家裡的長輩照顧呢?自己以後需要上班,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來照顧寶寶;而如果交給長輩,又擔心長輩可能會溺愛寶寶,將寶寶帶壞。有很多家長由於工作等原因,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沒有辦法一直照顧,於是就會把孩子交給奶奶照顧;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孩子都是跟著奶奶一起長大的。等到孩子到了快上學的年紀時,才會把孩子帶回自己家裡照顧。然而很多孩子甚至到了五、六歲的時候,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還一直吵著讓奶奶陪自己。
  • 別怪寶寶跟你不親,因為你錯過了這個寶寶「認母期」,追悔莫及!
    大家好,我是社會小曉哥,十月懷胎,艱難生下了一個寶寶不容易,但是這個小傢伙卻出現了」健忘症「,連自己的媽都不認識了,這就讓人很尷尬了。不少寶媽抱怨這樣的情況,寶寶跟自己不親,卻跟奶奶、外婆親,不少寶媽抱孩子,孩子哭得死去活來的,奶奶、姥姥一抱立馬就停了,還笑得很開心,是不是覺得這可能不是親生的,怎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 姥姥帶娃還是奶奶帶娃,結果確實不一樣,原因很現實也很扎心
    那麼問題來了,母親會考慮把孩子交給誰照顧呢,自己的母親還是婆婆? 這個故事裡,孩子更喜歡姥姥,不喜歡奶奶,原因在於姥姥和奶奶對待孩子的不同方式。那麼奶奶帶孩子和姥姥帶孩子區別在哪裡呢?她們對孩子會有什麼樣不同的態度呢? 為什麼現在大多是姥姥帶孩子而不是奶奶? 1、 教育觀念不合 姥姥和奶奶的教育觀念其實都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