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24日凌晨,被人們暱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位於海南島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嫦娥五號發射,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發射成功後,舉國歡騰、舉世關注。
將古代文人騷客對廣寒月宮的浪漫遐想與近代以來中國所遭受的屈辱歷史相疊加,「嫦五」奔月不僅僅是有關太空的科學故事,更是我們探月夢、航天夢、中國夢一步步走向現實的美好敘事。
透過「嫦五」奔月,我們看到了中國航天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執著和拼搏。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後,探月工程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裡程碑。1960年8月,由於中蘇關係惡化,蘇聯撤走在華的全部技術專家。面對這一沉重打擊,正在起步的中國航天事業沒有停下腳步,而是按照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路子,艱苦奮鬥、勇於攀登,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書寫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鑑往事,知來者。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我們仍然面臨著技術壟斷、技術霸權等制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仍然是我們突破重圍、實現夢想的根本道路,要把「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攻堅清單,通過科技自立自強,奮力實現中華民族的自立自強。
透過「嫦五」奔月,我們看到了探月團隊腳踏實地、精進不休的穩健和自信。當年美國贈送的那1克黃豆大小的月球巖石標本,見證了中美兩國的友誼,更激蕩著我們奔向月球的堅定夢想。2004年1月,我國探月工程全面啟動。從嫦娥一號拍攝全月球影像圖到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越探測,從嫦娥三號成功登月到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從再入返回試驗器「嫦娥5T」成功返回著陸再到這次嫦娥五號正式升空。夢想的實現從來不會一蹴而就,16年春華秋實,探月工程團隊一步一個腳印穩健走來,腳步越來越堅定、越來越自信。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就在半個月前的11月10日7時4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了我國載人潛水器最深紀錄。55年前,毛澤東主席在《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裡抒發的壯志豪情,已然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奮鬥徵程上的生動實踐和豪壯瞬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24日凌晨「胖五」點火升空之時,早早守候在附近海灘的人群發出陣陣歡呼和驚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就在這裡,偉大中國夢也就在前方!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甌江時評 | 探月夢 航天夢 中國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