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上周五美國股市重挫2.69%,歐洲三大股市跌幅亦在2.35%-4。04%,市場對歐債危機的擔憂加深。此外,「911」紀念日美國仍然面臨恐怖襲擊的危險,這讓全球金融市場繼續籠罩在陰影之中。周末G7會議(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閉幕,但聯合聲明顯露出與會國的分歧,並對歐債等問題充滿危機感,使全球金融市場的不安情緒開始發酵、擴散……
市場不安情緒加劇 歐洲股市周一暴跌
周末閉幕的G7會議的聯合聲明提到,各國對市場的嚴峻形勢和世界經濟發展減速一事感到擔憂。聲明強調了「強有力的協調機制」的重要性,確定兼顧健全財政和恢復經濟,表示將步調一致地推進金融系統和外匯市場的穩定。
聲明強調了G7的堅強決心,但對今後政策方面的表述有些抽象。9日,歐元貶值和股市下跌加速,歐洲信用危機仍在繼續。目前,G7面臨財政惡化和通貨膨脹等棘手課題。歐洲部分國家對支援南歐持反對態度,美國兩黨在財政重建問題上意見對立,政治動向成為解決經濟問題的又一障礙。聯合聲明指出,在支援經濟活動的同時實現財政健全化,這是一條艱難而必經的道路。若不切實履行承諾,G7將難以獲得市場信賴。
受泡沫經濟崩潰和各國經濟萎靡不振影響,發達國家債臺高築,發端於希臘的歐債危機日趨嚴峻。持有國債的金融機構收支惡化,人們對就業產生擔憂,金融變局也給實體經濟蒙上一層陰影,歐美國家逐步陷入經濟增長停滯的局面。如果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的惡性循環長期持續,世界經濟將陷入恐慌狀態和長期蕭條。各國開展適應多極化時代的國際合作已成一個急迫課題。
周一歐洲股市開盤重挫,市場對G7會議對歐元區債務危機未提出任何解決途徑感到擔憂,歐洲銀行股首當其衝,法國三大銀行開盤股價跌幅驚人(此前有媒體報導稱,因這三家銀行持有的希臘國債風險敞口,穆迪或下調這三家銀行的評級),法巴銀行、法興銀行和法農銀行跌幅在10.7%-12.0%之間。隨著市場情緒的不斷惡化,美元指數將有上行的空間。
港股中秋暴跌4.21% 「工農中建」受重挫
在動蕩的國際金融氛圍下,敏感的港股在周一大幅低開後弱勢震蕩,午後再下一城,恒生指數收盤暴跌836.09點,跌幅高達4.21%,創下兩年來新低。而恒生國企指數也創下新低,更是跌破萬點大關,收盤報9967.86點,下跌501.03點。與歐美國業務相關的股份均經歷暴跌,而內地金融板塊也出現重挫。其中,中國人壽急挫5.7%,而四大銀行股均遭強力拋售,農業銀行跌幅最慘,跌幅達5.8%,其中跌幅最小的中國銀行也下跌達3.7%。
三甲金融港股研究員劉曉傑認為,恆指再度下探前期低點,而賣盤較為稀少,一方面顯示賣壓較小,另一方面顯示市場缺乏人氣。在內地通脹指數居高不下,同時美歐債務形勢未見好轉的情形下,港股整體仍將長期低位徘徊。致富證券中國部經理葉海亞表示,歐債危機持續惡化,加上希臘可能違約,預計後市將維持震蕩市格局。擋牆中資股沽壓較大,其中中行、建行、農行及國壽等大型藍籌股走勢欠佳,預計後市仍有下跌空間,恆指短期或穿19000點。
8月新增貸款超預期 緊縮態勢仍將維持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8月份的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報告顯示,8月份廣義貨幣餘額78.07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和5.7個百分點;同時,8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5485億元,相比7月份的4926億元的年內低點有所回升。對於A股目前狀況,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動態市盈率僅13倍的A股市場已不乏投資價值,但經濟與政策的不確定性始終壓抑著做多的熱情。
今年以來,央行持續相對緊縮的貨幣政策,先後6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3次加息,針對部分銀行實施了差別存款準備金,上周又擴大了存款準備金的繳納基數,信貸增量的放緩在此調控的宏觀背景下也表現的比較明顯。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8月新增貸款維持穩態,M2和M1增速繼續回落,這是央行緊縮延續的結果。M2等數據下滑令經濟繼續放緩,放緩步伐並可能延續到明年一季度,因受高鐵建設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影響,通脹高企還會延續,但趨勢是回落的。考慮到外圍形勢不容樂觀,央行採取緊縮政策應該謹慎,年內加息的可能性趨小。
第一創業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皓宇認為,新增信貸數據明顯超出了市場預期,說明有大行在8月最後兩天衝刺信貸量。這樣有定向央票發給大行就不難理解了。
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首席經濟學家李志強認為,8月份的信貸增量總的來說不算多,但如果考慮M1和M2增速下降,新增信貸又不算少,綜合看,現在還不能有貨幣政策會放鬆或轉向的樂觀預期,預計未來幾個月還是會維持目前這樣一個比較緊的態勢。
股市低迷傷害經濟 現在急需提振股市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署名文章「股市低迷傷害經濟 現在急需提振股市」,文章稱,儘管中國經濟基本面總體向好、外圍股市亦是有漲有跌,可A股市場兩年來一直低迷。國內經濟增速下滑、通脹高企是內因,真正病因還在於缺乏信心。
該文章提到,4月以來內地股市一路下跌,但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卻頗為亮麗。8月CPI高位環比有所回落,符合市場的預期,可卻仍未能帶動內地股市翻紅。並引用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的話——「幾乎所有的商品都在漲價,唯有股市不漲;作為全球市場重要部分的內地股市,受外界影響大,卻總是跟跌不跟漲。」
胡俞越指出,首先,股市雖徘徊在2500點左右,可這個點位上流通股的市值已超過了6000多點時總股本的市值,發新股要掌握節奏、放慢速度;第二,A股今年最高達到3000多點,卻沒能突破關鍵點位。他認為,即使不能上升到更高點位,能從2500點上漲到3000點,也是很大的鼓舞。因此,證監會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刺激機構增倉。第三,拯救中國股市需要標本兼治,治標就是救市,治本則是治市。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在中國經濟戰略轉型期,提高質量比增加數量更重要,中國經濟如此,中國股市亦如此,現在急需要提振股市來鼓舞中國經濟未來成長的信心。
外圍市場不振 節後開局或將不利
上周A股市場再度衝高受阻,日K線圖漸趨悲觀。就盤面來看,多頭的援軍越來越稀少。金百臨諮詢秦洪認為,之所以如此,不僅僅是因為貨幣繼續緊縮的預期依然強烈,而且還在於業績增速放緩的趨勢愈發明顯,今年半年報顯示出上市公司第二季度的經營狀況已經趨於不樂觀,比如說現金流狀況漸趨緊張,再比如說庫存增多等,這頗有點類似於2008年的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情況。同時,外圍市場在近期的持續下跌更強化了這一趨勢。歐洲債務危機已經影響到實體經濟,為了應付債務危機,他們大多會採取削減福利、減少赤字的政策。在此背景下,必然會帶來消費需求的減少等後果,我國的出口將面臨著較大壓力。在投資已趨減速的大背景下,出口又受到影響,必然會推動主流資金對上市公司調低業績增速預期,從而出現「戴維斯雙殺」。中國石油在上周再創歷史新低就是最好的說明,這其實也昭示著銀行股等品種的股價走勢也不宜過分樂觀。
多頭目前最大信心源泉的銀行股等藍籌股的低估值,但當前股價也並不是所謂「鐵底」,表面看來估值安全邊際較高的銀行股未必就是最為安全的。不過大盤的短線不振並不代表著市場會哀鴻一片,仍然會有部分資金作出反擊的努力,也會有部分行業的部分個股出現逆勢漲升的K線形態。因此,在操作中,也不宜過分看淡,尤其是那些行業積極變化的個股。(本報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