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消息:記者近日從市陶瓷行業協會花盆分會了解到,由於缺乏規模企業、缺少有代表性的品牌,宜興花盆無奈與奧運商機擦肩而過。
據有關方面初步估計,北京奧運會期間,在北京的比賽場館及街道廣場上,至少要擺放8000萬盆至1億盆盆花,其中相當一部分需用高檔陶瓷花盆裝盆。而目前國內幾大花盆生產基地中,宜興花盆特別是宜興紫砂花盆的材質、做工最為上乘,也最適宜植物生長。
正因為有眾多優勢,今年春節前,市陶協花盆分會就萌生了讓宜興花盆「衝奧」的想法,並多次組團進京實地考察。但是,真正進入「奧運課堂」才發現,宜興花盆業需要補的課還很多。
「衝奧」需要聽到大企業的話語聲,這是宜興花盆業亟須補的第一課。花盆分會執行會長陳士權說:「我市現有大大小小花盆生產企業800多家,但是形成規模的並不多,至今沒有1家企業的年銷售額超億元。『衝奧』,又有哪個企業能站出來振臂一呼呢?」於是,企業「衝奧」變成了產業「衝奧」,眾多花盆企業因無法在短期內達成想法一致而實現不了抱團「衝奧」的良好願望。
「衝奧」需要有品牌支持,這是宜興花盆業亟須補的另一課。宜興花盆業不缺品牌,而且幾乎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品牌。但是,「衝奧」不需要這麼多品牌,只需要一個。那麼,拿哪一個呢?目前,宜興任何一家花盆企業的品牌都不足以在整個產業中享有代表地位。
「宜興花盆業在『奧運課堂』上學到的兩課,正是目前我市花盆業發展的兩大硬傷。」陳士權說:「目前,我市花盆業經過多年發展,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只有突破規模與品牌這兩大障礙,宜興花盆業才能在更廣闊的天地中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