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齊聚宜興陽羨茶園,世界規模最大古琴演奏活動今天在宜興進行

2021-01-20 江南晚報

茶香伴琴韻 沐春聽風吟

千人宜興陽羨茶園同奏古琴挑戰基尼斯

4月18日,一曲曲悠揚的古琴聲迴蕩在宜興市太華鎮的乾紅茶園裡,引得許多遊客和村民駐足傾聽。這便是「靈秀太華」」千人琴集活動,來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國各地的琴友匯聚宜興,著清一色漢服,彈奏古琴曲《酒狂》。

據介紹,本次活動旨在將古琴文化與藝術帶入大眾視野,讓更多人了解、喜愛與傳承古琴文化,同時還將挑戰「規模最大的古琴演奏活動」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活動由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宜興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太華鎮人民政府主辦,宜興市博物館,宜興市乾元茶場,宜興市陽羨古琴社,宜興市旅遊交通集散中心承辦。

宜興古稱「陽羨」,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的太湖西岸,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著名的山水城市、生態城市和最佳人居城市之一。宜興有兩千多年的建縣史,文脈厚重,資源豐富,素有「陶的古都、茶的綠洲、洞的世界、竹的海洋」之美稱。宜興盛產茶葉,是我國最早的古茶區之一,是江蘇省乃至全國最著名的名茶產區之一,所產陽羨茶形質俱佳,香飄神州,飲譽海內外。 古琴,是中國傳統樂器,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琴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大量詩詞文賦都中有琴的身影,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養性,靜心悟道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中國茶道講究:和、靜、怡、真;而古琴則講究:清微淡遠,中正平和。茶香伴琴韻,沐春聽風吟。茶與琴的結合,則更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參禪悟道,達到精神的愉悅與內在的寧靜。

當天,由吳亞群和學生們帶來了開場太極拳,著名演員王伯昭朗誦了《蘭亭集序》,由乾紅早春茶首席茶藝師談雅菲,用紫玉金砂出品的國禮紫砂沏泡了一壺醇香紅茶,讓現場散發著一股濃濃的「宜興味道」。此外,宜興「大聖打擊樂」孫哲夫和他的夥伴們還在現場為雅集合奏進行了鼓圈打節奏。

太華鎮歷史悠久、文脈厚重、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是長三角地區極為少見的旅遊資源富集區,在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上具有較為顯著的自然特色和人文優勢,素以「竹的海洋」、「茶的綠洲」、「板慄天地」而著稱。這次「靈秀太華」千人琴集活動在太華鎮乾紅茶園舉辦,用創新的形式挑戰了「規模最大的古琴演奏活動」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同時也將傳統古琴與宜興茶文化結合,全面、深度地展示了宜興的文化、旅遊資源,有效提升了宜興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江南晚報記者 何小兵

相關焦點

  • 在宜興竹海,讀懂這杯茶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中國被稱為「竹子文明的國度」,且因為竹林面積廣大、種類繁多而有著世界竹子看中國之說。千萬根竹子,組成了綠色的海洋,有著文學色彩的「竹海」準確地描述了竹子森林的氣韻。對於中國人來說,竹海是古老壯麗的景觀,也是熟稔的故鄉。江蘇宜興盛產竹,自古就有「竹的海洋」之稱。
  • 陶的故都、竹的海洋——中國陶都宜興遊
    陶的故都、竹的海洋、洞的世界、茶的綠洲;範蠡西施芳蹤可尋,梁祝故裡愛情婉唱。古城宜興,自然生態得天獨厚,四千年歷史孕育著深邃文化。  別有洞天的陶都宜興,物產豐富,風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獨特旅遊勝地。宜興陶器發明創造於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成熟於晉宋,大放異彩於明清。當今,著名的宜興紫砂更是以文化和養生的理念得到海內外人士的青睞。在丁蜀陶都陶瓷城,遊客不僅可以了解紫砂工藝製作全過程,欣賞工藝大師的名壺,還能在原產地選購價廉質優的紫砂商品。宜興以茶葉、毛竹生產基地著稱。
  • 宜興湖父舉辦旅遊洽談會暨深氧度假體驗季活動
    &nbsp&nbsp&nbsp&nbsp新華網南京10月19日電(張本甫)在2016中國陶都(宜興)金秋經貿洽談會開幕之際,昨天下午,宜興市湖父鎮旅遊合作洽談會暨深氧度假體驗季活動在竹海景區舉辦。
  • 江蘇一市,古稱陽羨,是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綠洲
    晉永嘉四年(310年)因陽羨人周處之子周己三興義兵有功,將陽羨改為義興,公元976年,避宋太宗趙光義諱改為宜興縣,一直沿用至今。宜興多山多水,山水相依,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南部山區層戀疊翠,疊嶂如雲,山巒林立。東臨太湖風帆點點,瀲灩水光,波濤萬頃,蒼翠的嵐影,農舍、小橋、清溪,展現著江南水鄉特色的自然風貌,境內綠原一望無際。
  • 清明時節,江南宜興丘陵山村進入「茶旅風情季」
    宜興陽羨湖畔的雅達健康產業園宜興陽羨國家旅遊度假區,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區域面積為88.2平方公裡,因「太湖第一源」,「太湖之父」而得名。此外,陽羨溪山泛文旅產業綜合體目前已經成為當地休閒旅遊重要驛站,湖濱公園及東坡閣等優質生態、人文資源「名聲響起來」。太華鎮是無錫宜興西南邊陲門戶集鎮,鎮域範圍內群峰競秀,江蘇省最具地理高度的茶山在太華鎮境內。
  • 宜興陶瓷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其中份量最大的仍為日用陶,它包括餐具、茶具、酒具、花盆、缸、壇等約佔40%;其次為工業陶瓷包括為電子、電工、紡機、化機、耐火配套的陶瓷產品,約佔25%。建築陶瓷,包括牆地磚、花盆,約佔20%;再次是工藝美術陶瓷,包括紫砂工藝品、壁掛、掛盤、花瓶等約佔15%;其中紫砂工藝陶是宜興陶瓷的一大特色(一張名片),除了相當大一批企業生產外,主要有個體家庭作坊在生產約佔10%。
  • 宜興與臺灣南投縣、彰化縣初步達成旅遊合作協議
    近日,2013中國宜興國際素食文化暨綠色生活名品博覽會系列活動之一的「兩岸兩地旅遊業交流合作籤約儀式」在大覺寺西淨廳舉行,我市與臺灣南投縣、彰化縣等地初步達成旅遊合作協議。  據了解,臺灣南投縣是著名的「高山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彰化縣是「臺灣穀倉」,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 明清兩代宜興紫砂壺名家名錄
    宜興湖金沙寺僧人。明·周高起《陽羨茗壺系·創始》載:「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聞之陶家云:僧閒靜有致,習與陶缸甕者處。摶其細土,加以澄練,捏築為胎,規而圓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蓋、的,附陶穴燒成,人遂傳用。供春(約1506——1566),是吳頤山的家童。吳頤山在金沙寺內讀書時,供春學到該寺和尚制壺藝技。供春是第一位由於做紫砂壺出名的人。
  • 星雲大師與宜興大覺寺
    抗戰勝利後,星雲大師與師兄今觀法師重返大覺寺主持寺務,大師還兼任白塔國小校長。就是在這裡大師邂逅了從溧陽逃難到白塔村、靠種地為生的陳福廣,並且多次得到了陳福廣的接濟。光陰荏苒,時隔數十年,當星雲大師回到宜興祖庭禮祖時,大覺寺已不存,故友已無影,他站在大覺寺舊址,面對一片廢墟,不禁興嘆立願「當盡復興祖庭之志」。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星雲大師夙願已償。
  • 宜興:花盆業與奧運商機擦肩而過——產業剖析
    中國園林網6月17日消息:據《宜興日報》報導記者近日從江蘇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花盆分會了解到,由於缺乏規模企業、缺少有代表性的品牌,宜興花盆無奈地錯失奧運商機。
  • 陽羨湖畔,他們住在茶聖陸羽曾經呆過的地方
    陽羨湖畔,青山綠水之間,宜興市湖?鎮的茶聖家園很「亮」。經過兩年的建設,223戶山鄉農家連日來陸陸續續拿到了期待已久的新房。6月29日午後,一個「參觀團」就出現在茶聖家園,作為住戶,村民譚小法打聽到,來人是出席無錫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暨農村住房建設現場推進會的與會人員。
  • 宜興流浪動物的冬天,很冷!
    (宜興動物科學保護協會供圖) 宜興動物科學保護協會的志願者們,拍下了他們周邊流浪動物的情況。 宜興小區池塘裡被凍住的貓 在宜興城東東方明珠小區裡,一隻小花貓已經凍死在池塘裡,或許因為太餓,它跳進了池塘,卻沒成想被凍在了湖面上......
  • 深氧宜興深秋味道 網媒記者遊宜興竹海體驗竹林海洋
    網媒記者體驗宜興竹海。特派記者 雷其霖 攝特派記者 雷其霖 攝    華龍網10月27日22時20分訊(特派記者 雷其霖)當你立身竹海,呼吸著來自大自然的味道,你定能對宜興有另一種認識。今天上午,全國各地的網媒記者走進宜興竹海,對竹海進行了一番深度體驗,再次感受到了這個城市的深秋味道。    宜興盛產竹子,自古有「竹的海洋」之稱。竹海綿延蘇、浙、皖三省,縱橫八百餘裡,形成了一片翡翠的海洋。
  • 暢遊宜興,欣賞這裡的美景
    (鳥爸觀天下原創文章,每天帶你遊玩世界,未經作者允許禁止轉載!)導語:暢遊宜興,欣賞這裡的美景宜興位於太湖西岸,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長三角腹地、滬寧杭三角幾何中心,是一座擁有2100餘年城建史和7000多年制陶史的名城。
  • 宜興:花盆產業為何與「奧運」商機擦肩而過?
    中國園林網6月2日消息:記者近日從市陶瓷行業協會花盆分會了解到,由於缺乏規模企業、缺少有代表性的品牌,宜興花盆無奈與奧運商機擦肩而過。而目前國內幾大花盆生產基地中,宜興花盆特別是宜興紫砂花盆的材質、做工最為上乘,也最適宜植物生長。     正因為有眾多優勢,今年春節前,市陶協花盆分會就萌生了讓宜興花盆「衝奧」的想法,並多次組團進京實地考察。但是,真正進入「奧運課堂」才發現,宜興花盆業需要補的課還很多。     「衝奧」需要聽到大企業的話語聲,這是宜興花盆業亟須補的第一課。
  • 江蘇-宜興上海新苑這個狐狸,現場被抓!
    宜興一小區內居然出現了狐狸!宜興動物科學保護協會的人員也表示:這隻狐狸不知道哪裡來的,昨天來的城管沒有抓到。看到群眾在群裡熱議,就趕過來救助,當時兩個志願者和現場保安幫忙一起把它驅趕到了一個民眾的家裡,一群人將這隻狐狸順利抓獲,然後下一步準備送去動物園。
  • 竹茶山水陶,幸福樂陶陶,宜興人的「戀家」情結
    「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綠洲」,是它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教授之鄉」「院士之鄉」「書畫之鄉」「環保之鄉」,是它獨特的人文優勢。以優勢促發展,調「優」生態布局,調「輕」產業結構,調「綠」發展底色,宜興錨定「高水平」,鋪就了一條具有宜興特色的小康之路。
  • 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宜興 溫暖「小桔燈」點亮課外時間
    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宜興:明珠驛站 助迷途青少年重新起航沙盤心理輔導、17歲生日會、端午節包粽子活動……在位於宜興市官林鎮的無錫明珠電纜有限公司,有個名為陽羨愛心港之明珠驛站的涉罪未成年人觀護幫教基地。 隨後,這對夫婦不僅沒有辦理離婚手續,反而還希望施秀英為他們提供諮詢服務,為他們的溝通進行「搭橋」。「來辦理離婚手續的人大多情緒都不太好,所以我們更多的是理解。何況說不定能勸和一個家庭,受點委屈也沒什麼。」施秀英笑著說。自該公益項目成立1個多月以來,6名志願者已為17對夫妻進行婚姻輔導和情緒疏導,並讓他們破鏡重圓。
  • 微拍堂「範列陶藝世家傳人,宜興原礦紫砂杯百萬專場」 活動圓滿成功
    9月13日,「範列陶藝世家傳人,宜興原礦紫砂杯百萬專場」活動在微拍堂成功舉行,活動採用線上直播競拍方式,一經上線便吸引了大批微拍堂用戶和紫砂好者的廣泛參與。眾多紫砂大師匠心作品一一亮相,紫砂匠人何偉斌、民間實力派匠人龐紅俊等人親臨現場參與鑑賞和直播競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