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是貝類的一種。美麗的貝殼,曾被古人類當成貨幣和飾物來使用。人類對貝類的研究,始於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以後兩千年的漫長歲月裡,世人發現過一種金字塔形的美麗海螺化石,將其命名為「翁戎螺」。
「翁戎」是原始腹足目中的一科動物,為古代型極稀罕的貝類動物。生活中種類很少,但化石種類至少有一千種。殼薄易碎,呈陀螺狀。生活於深海底,在3700米-3900米的深處才能覓到其蹤影,屬於大洋性的種類。主要特徵就是其體層上有供排洩體內廢物的長條裂縫。
生物學家們通過對翁戎螺化石的研究,確認這種海螺是5.7億年前出現在地球上的海洋生物,由於一直沒有發現過翁戎螺的活體和新鮮的螺殼,科學家們一度認為翁戎螺在數百萬年前就已經滅絕,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陸續有少量活體被發現。
而人類之所以一直沒有發現翁戎螺活體和新鮮的螺殼是因為它從淺海移居到了人類潛水難以到達的深海,就像一群有高度耐心的隱士,在黑暗的大海深處隱居了極其漫長的歲月之後,才向人類顯露出它的真面目。
十八至十九世紀,曾有世界各國的生物學家先後在西印度群島、印尼、日本、南非及中美洲海域找到過十五種翁戎螺的活體,但只有一隻在1879年找到的翁戎螺被送到荷蘭的鹿特丹自然博物館收藏起來。
生物學家們研究這隻翁戎螺時發現,它的外形很像世人想像中的海龍王宮殿,便將它命名為"龍宮翁戎螺",又稱之為"龍宮貝"。
在以後的半個多世紀裡,世界上再沒有人發現過第二隻龍宮翁戎螺。因此,這隻首先和人類邂逅的龍宮翁戎螺,成為了舉世無雙的珍寶。
而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正是這「龍宮翁戎螺」。
龍宮翁戎螺(學名:Entemnotrochus rumphii、Plerurotomaria rumphii)出現於古生代寒武紀,距今約五億七千萬年至四億九千萬年前;繁盛於中生代,而由新生代開始漸趨絕跡。
龍宮翁戎螺是翁戎螺中是個體最大也是最漂亮的品種,直徑約10-23釐米,已發現的最大的龍宮翁戎螺直徑35釐米,貝殼為鐘螺形(圓的圓錐形),大而重,質薄。螺塔高度適中,體層大、周緣稜角分明,各螺層微凸、無明顯縱肋,有紅黃色帶火焰色彩,尤以幼貝更黃。
其主要的特徵是,殼口外唇有細長的裂縫,罅裂達殼底周圍之一半。圓形口蓋角質,口蓋比殼口大。殼表呈乳白色,有粉紅色斜條紋,裂縫帶上有新月紋。螺殼底部,有一個又大又深的圓形臍孔,一直通到螺頂,就像金字塔的暗道。
龍宮翁戎螺僅分布於中國臺灣東北角,釣魚臺,東沙島東北方,南中國海, 日本,印尼沿岸,棲息於深海海底礁石縫中,它們以腹足在水底爬行或者滑水前進,以海棉和海藻為食。
翁戎螺的英文俗名為Slit Shell, 意思是有裂縫的螺。因為翁戎螺螺殼上有一條不規則的鋸齒狀細長裂縫,乍看起來就像破損的一樣,因此英文俗名為Slit Shell。
實際上這條不規則的鋸齒狀細長裂縫是水流進入龍宮翁戎螺鰓腔以及廢物排出體內的通道,在成長的過程中,先前的裂縫會被封起來,形成一條裂縫斑帶(selenizone)。裂縫的長短和裂縫斑帶的形態對種的鑑定很有幫助。雖然科學上,該科種的鑑定使用了許多生理特徵,但收藏界僅憑貝殼學特徵也能很好地區分各種。
龍宮翁戎螺的珍貴,不僅僅在於它的美麗和罕見,更在於它具有研究古生物演變的科學價值。
生物學家們拿珍藏在荷蘭鹿特丹自然博物館裡的龍宮翁戎螺標本與過去發現的化石相比較,發現它與5.7億年前的樣子幾乎一模一樣。
歷經數億年演變,絕大部分物種不是滅絕就是變種,而龍宮翁戎螺卻依然保留了和祖先相同的形態,足見它有其獨特之處。生物學家們將龍宮翁戎螺譽為海洋貝類中的"活化石",認為其科研價值不亞於陸地上的"大熊貓"。
1936年和1937年,生物學家們相繼在日本海和菲律賓群島海域捕捉到了兩隻龍宮翁戎螺,其中一隻還是幼體。這兩隻龍宮翁戎螺都歸了日本人,被送到東京的一家科研所保存和研究。遺憾的是,這家科研所在二戰中被盟軍的戰機炸毀,兩隻珍貴的龍宮翁戎螺也在戰火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了讓人傷感的照片,更使世人覺得龍宮翁戎螺的稀罕與神秘。
龍宮翁戎螺在貝螺收藏界也是藏家們追逐的目標。據介紹,在中國臺灣和歐美等地,貝螺形成收藏文化已有多年歷史。在臺灣,一隻品相好的「龍宮翁戎螺「」曾賣出25萬元的高價。
1968年,中國臺灣基隆的一艘漁船駛到東沙群島,往深海裡撒網捕魚,起網時十分艱難,漁網幾經周折才拖到了漁船的甲板上,漁民們吃驚地發現,漁網已經有多處被海底的鋒利礁石刮破,網內一條海魚和海蝦都找不到,只找到一隻他們從未見過的金字塔形的海螺。他們將這隻海螺帶回臺灣,請生物學家辨認,生物學家認出這是一隻完美無缺的龍宮翁戎螺活體。算起來,是人類發現的第四隻龍宮翁戎螺活體,是存世的第二隻龍宮翁戎螺標本。
消息傳出,轟動全球生物學界,專家學者們為之振奮。一位專門經營貝殼的日本商人聞訊趕到臺灣,以一萬美元的天價,從漁民手中買走了這隻龍宮翁戎螺,以更高的價格賣給了日本的鳥羽水族館,創下了貝殼售價的世界紀錄。
臺灣郵政部門為了紀念這件事情,專門發行了世界上首枚龍宮翁戎螺郵票。臺灣島上,也因此掀起了研究和收藏貝類的熱潮,成立了首家貝類研究和收藏協會。
龍宮翁戎螺極難捕捉到。近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深海捕撈技術的加強,以及龍宮翁戎螺的原產地被發現,人類擁有的龍宮翁戎螺數量在不斷增加,但在全球的博物館內和貝類收藏家手中的龍宮翁戎螺的總數也不過是300多隻,依然稀世珍寶,是貝類收藏家們夢寐以求的藏品,其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在臺灣,一隻品相好的龍宮翁戎螺,售價高達一百萬新臺幣,因此,龍宮翁戎螺又被臺灣的收藏家們稱為「百萬富翁螺"。歷年來在臺灣和日本舉行的龍宮翁戎螺展覽,都吸引了參觀者如雲,爭睹海洋貝類「活化石"的風採。
(圖文資料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