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類「活化石」將現海洋博物館 明年與觀眾見面

2020-11-25 華夏經緯

  記者從國家海洋博物館獲悉,海洋貝類「活化石」龍宮翁戎螺將於明年在國家海洋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時與觀眾見面。

  據了解,人類對貝類的研究,始於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此後的漫長歲月裡,世人發現過一種金字塔形的美麗海螺化石,由於其外形很像傳說中的龍王宮殿,於是將它命名為「龍宮翁戎螺」,又稱「龍宮貝」。龍宮翁戎螺是5.7億年前古生代寒武紀時期出現在地球上的海洋生物,它繁盛於中生代,進入新生代後漸趨絕跡。由於一直沒有發現龍宮翁戎螺的活體和新鮮的螺殼,科學家一度認為其在數百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不過,20世紀90年代,陸續有少量龍宮翁戎螺活體被發現。

  國家海洋博物館館藏的這枚龍宮翁戎螺,體型為鈍圓錐形,高約15釐米,直徑約20釐米,各螺層階梯狀微凸,表面的螺肋夾帶著紅黃相間的斑紋,就像向上躥起的火焰,閃爍著水晶般的光澤,又像是沐浴在晚霞中的金字塔,美豔得令人驚嘆。龍宮翁戎螺螺殼上有一條帶有新月紋、不規則的鋸齒狀細長「裂縫」,實際上這是水流進入龍宮翁戎螺鰓腔以及廢物排出體外的通道。螺殼底部有一個又大又深的圓形臍孔,一直通到螺頂,就像金字塔的暗道。

  據介紹,龍宮翁戎螺的珍貴不僅僅在於它的美麗和罕見,更在於它具有研究古生物演變的科學價值。生物學家曾經拿著龍宮翁戎螺標本與過去發現的化石相比較,發現它與5.7億年前的樣子幾乎一模一樣。歷經數億年演變,在大海的晝夜洗禮下,絕大部分物種不是滅絕就是變種,龍宮翁戎螺卻依然保留了與祖先相同的形態,所以將其稱之為海洋貝類中的「活化石」「貝類之王」,一點兒都不為過。(李文博)

來源: 城市快報 作者: 李文博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龍宮活化石」明年可展示
    本報訊 (記者郭熠)貝殼是海洋裡面最美的存在之一。
  • 海洋貝類的「活化石」——龍宮翁戎螺
    生物學家們將「龍宮翁戎螺」譽為海洋貝類中的「活化石」,認為其科研價值不亞於陸地上的「大熊貓」。龍宮翁戎螺僅分布於中國臺灣東北角,釣魚臺,東沙島東北方,南中國海, 日本,印尼沿岸。中國廣西北海市的特色旅遊景點世界貝類珊瑚館,就存在一隻有著「貝類之王」美譽的「龍宮翁戎螺」,價值8萬美元,是世界貝類珊瑚館的鎮館之寶。在臺灣,一隻品相好的龍宮翁戎螺曾賣出25萬元的高價。
  • 恐龍、蝴蝶、珊瑚、猛獁象……看貝類動物「背著房子去旅行」
    7 月 12 日, " 背著房子去旅行——貝類動物的世界 " 將在該院北區 15、16 廳與觀眾見面。觀眾可以來這裡看看,有著 " 動物界建築師 " 美譽的貝類動物,它們生活的世界。此次展覽由河北博物院與廣東省博物館共同主辦。貝類是自然界的第二大門類,總數約 13 萬種,貝類與人類自古以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河北博物院「自然系列」展覽走進貝類動物的神秘世界!展期3個月
    這個夏天,由河北博物院與廣東省博物館共同主辦的「背著房子去旅行——貝類動物的世界」將於7月12日在河北博物院北區15、16廳與觀眾見面,展覽將於10月7日結束。展覽精選廣東博物館館藏貝類標本及與貝類有關的文物共千餘件,從「什麼是貝類」「貝類的日常生活」「貝類的家族成員」「貝類與人」四部分展示了貝類的科學屬性和人文用途。
  • 山東青島有個貝殼博物館 珍貴藏品全球罕見
    原標題:山東青島有個貝殼博物館 珍貴藏品全球罕見   海洋中的活化石   青島貝殼博物館坐落在唐島灣畔,與海為鄰,「吹著海風賞海貝」成為貝殼博物館的一大亮點。進入展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國內最大的沙灘T臺,而兩側則分布著貝殼標本展示區、貝殼觀賞區、兒童互動區、科普區、貝類商品展示區及貝類生物科學研究院等六部分。各式貝類標本及化石交相輝映,整個展館的海洋味十足。
  • 貝類之王——龍宮翁戎螺
    海螺,是貝類的一種。美麗的貝殼,曾被古人類當成貨幣和飾物來使用。人類對貝類的研究,始於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以後兩千年的漫長歲月裡,世人發現過一種金字塔形的美麗海螺化石,將其命名為「翁戎螺」。「翁戎」是原始腹足目中的一科動物,為古代型極稀罕的貝類動物。生活中種類很少,但化石種類至少有一千種。殼薄易碎,呈陀螺狀。
  • 「貝類王國」「小小理財家」校園微型博物館進校園 杭師附小舉辦...
    ,促進博物館與學校教學、綜合實踐有機結合。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國財稅博物館與杭州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小學進行深度合作,共同架構起「浙江省校園博物館學習中心」,博物館學習中心目前分設有:「貝類王國」、「小小理財家」等「校園微型博物館」,讓「讓兒童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中學習」。
  • 國家海洋博物館珍寶大亮相!
    長達9.4米的鯨鯊標本、美輪美奐的古生物化石龍宮翁戎螺、見證「海絲之路」繁華盛景的石寨山型銅鼓…… 新春臨近,國家海洋博物館將館藏的珍寶悉數亮出,讓您足不出戶就能大飽眼福,領略深海大洋的無窮奧秘~國家海洋博物館建築造型——「飛魚」入海
  • 一枚就價值幾十萬的螺,貝類之王——龍宮翁戎螺
    海螺,是貝類的一種。美麗的貝殼,曾被古人類當成貨幣和飾物來使用。人類對貝類的研究,始於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以後兩千年的漫長歲月裡,世人發現過一種金字塔形的美麗海螺化石,將其命名為「翁戎螺」。
  • 第四屆海洋知識競賽48:貝類分為哪幾類
    http://edu.china.com.cn/2011hyzsjs/node_7127310.htm 310.海洋貝類(軟體動物)有多少種?貝類(軟體動物)是動物界中的第二大類動物(節肢動物是第一大類),目前已記載的有13萬種以上,但其中不少已經滅絕,成為化石種類。貝類中的大多數為海產,海洋貝類是奇妙的海洋生物世界的一大種族。
  • 深海中的「活化石」——翁戎螺
    2014年12月,停靠在青島奧帆中心的「科學」號海洋科學考察船徐徐開動,開啟了新一輪的海洋綜合調查。在這次科考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翁戎螺新種——精緻翁戎螺。翁戎螺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5.7億年,而且保留了原始的形態,因此被稱為可與大熊貓媲美的深海「活化石」。
  • 總建築面積108000㎡,深圳海洋博物館又傳新進展!有這些特色
    區位圖(圖源:深圳市城市設計促進中心)為全力推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推動海洋文化繁榮,增強城市海洋文化軟實力,深圳市規劃建設海洋博物館,並將其納入全市重點建設的 「新十大文化設施」,致力於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文化新地標。
  • 貝類之王:龍宮翁戎螺
    ■李明春 滕雨欣位於廣西北海市的世界貝類珊瑚館是全國最大的海洋貝類標本和活珊瑚展覽館,在館內陳列的數百種海貝和海螺中,有一隻海螺十分神奇。這隻海螺體型呈鈍圓錐形,高約15釐米,直徑約20釐米,外殼顏色紅黃相間,花紋如同一簇簇向上竄起的火苗,閃爍著珍珠般晶瑩的光澤。
  • 國家海洋博物館招聘專業技術崗人員12人公告
    點擊查看:北京事業單位招聘筆試通用課程   社會各界:   根據國家海洋博物館職能定位、館藏、研究方向等需要,計劃於近期招聘專業技術崗位人員12名,現將招聘意向做如下宣傳和推介。
  • 收藏了整個海洋美夢的貝殼博物館,一個海螺為何價值600萬
    在來到青島貝殼博物館之前,這些問題我是一個都搭不上來。這座建於底下、外觀不是太靚麗的博物館裡,卻收藏著各式各樣的貝殼標本和化石,而更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展品背後所蘊藏的龐大的知識體系。
  • tvN電視劇《又是吳海英》有望以音樂劇的形式與觀眾們見面
    據韓國媒體報導tvN電視劇《又是吳海英》有望通過音樂劇的形式與觀眾們再次見面,目前該劇音樂劇化已經提升日程,或將在明年登臺表演。根據媒體方面的消息表示此前備受歡迎的電視劇《又是吳海英》有望在明年年初以音樂劇的形式直接在舞臺上與觀眾們見面,而為了更好的給觀眾們呈現音樂劇《又是吳海英》劇組方面已經在原作的基礎上進行改編和選角工作了,究竟誰能夠擔任音樂劇的主角也讓觀眾們十分的期待和好奇。
  • 貝類的種類與形態特徵,貝類的分類方法各異
    目前,全球範圍內發現的貝類種類約有13萬種。對貝類的分類方法各異,被較為廣泛接受的分類方法是將貝類分為如下7個綱:無板綱、單板綱、多板綱、瓣鰓綱、掘足綱、腹足綱和頭足綱。(一)無板綱無板綱是貝類中的原始型,形態與其他貝類不同,全體呈蠕蟲狀,沒有貝殼,腹面中央通常具腹溝。種類很少,全世界總共300多種,全為海產。
  • 河北博物院喊你來看「上得廳堂」的貝類
    2020年,河博請來了享有「動物界建築師」美譽的貝類動物,來講一講它們生活的世界。7月12日,由河北博物院與廣東省博物館共同主辦「背著房子去旅行——貝類動物的世界」正式亮相河北博物院北區15、16號展廳,展覽將持續到10月7日。
  • 鼓浪嶼擬建海博物館 傳播獨特人文、海洋氣息
    看建築、觀海景、品海鮮,感受這裡獨特的人文氣息、海洋氣息。兩、三年後鼓浪嶼西側將建起一座集旅遊休閒、科研、文化於一體的海博物館。博物館主題區:跟著「蛟龍號」入海踏進濱海長廊,來到海博物館的第一站——博物館主題區。建立在海上的海博物館主題區,佔地面積僅5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