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實現了首飛,烏龍注意到它的官方綽號叫鯤龍,和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的「鯤鵬」都是「鯤」字輩,而中國國產飛機有官方綽號,還是近20年的事情,這斷了北約組織給中國國產飛機亂起綽號的後路。
在之前,北約組織曾經給中國國產飛機特別是軍用飛機起英文綽號。和對蘇聯、俄羅斯飛機起綽號的方式類似,都是根據飛機的類型用同一開頭字母命名的,比如戰鬥機英文是Fighter,對應最典型的就是殲-8的「長鬚鯨」(Finback),強-5則是「番攤」(Fantan,美國曾流行過的一種中式賭博遊戲),反正沒什麼好含義,和蘇聯飛機綽號一樣基本都是貶義詞。
這情況,一直持續到現在,雖然殲-10的「猛龍」,殲-20的「威龍」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熟悉了,但北約組織還在不遺餘力給中國飛機起綽號,比如殲轟-7叫「比目魚」(Flounder),殲-10叫「火鳥」(Fire bird),殲-20叫「火牙」(Fire Fang),不過這些名字連代表西方話語權的維基百科都不怎麼用了,可見我們自己給國產飛機起綽號後,這套命名體系不僅黔驢技窮,還名存實亡了。
國產戰機中最早出現自己命名的官方綽號,並不是飛豹,而是中國80年代的王牌軍貿機型——殲-7M型戰鬥機,叫「空中衛士」(Airguard),在80年代向約旦等國推銷時,這種使用西方航電系統的殲-7改型,用這個名字推銷,已示和原裝「魚窩」的區別。
1996年珠海航展上,當時一度準備對外銷售的殲轟-7以FBC-1型的外貿名亮相,其綽號「飛豹」更是第一個被公眾記住的國產戰機綽號,有趣的是,飛豹的拼音縮寫FB,恰好和戰鬥轟炸機(Fighterbomber)一致,起名的人也花了不少心思,為此還拍了一部《沖天飛豹》的電影。
殲-10在1998年首飛時,因為保密還很少有人知道其官方綽號,軍迷們還給它起了「惡棍」的非正式綽號,到了2006年解密後才知道成都所的官方綽號叫「猛龍」,和出口的FC-1「梟龍」,無人機領域的翼龍、翔龍以及殲-20的「威龍」,都是龍字輩,作為中國實力最強的戰鬥機家族,和中華民族的圖騰同名也恰如其分。
近幾年,國產新型軍民用飛機愈發公開。運-20首飛時寓意美好的「鯤鵬」綽號就廣為人知,而國產直升機家族更是很有文化色彩,直-10叫「霹靂火」、直-19叫「黑旋風」,直-20未經證實的綽號叫「雲龍」,據說是頗有文採、酷愛寫詩的航空工業大boss林老闆想的。
如今,戰神、飛鯊等威風凜凜的綽號見諸報端,廣大吃瓜群眾記得滾瓜爛熟,但也別忘記當年的長鬚鯨、番攤,名雖不雅,但也曾保家衛國立下赫赫戰功。
『有趣有料的軍情秘聞,盡在烏龍防務直通車,喜歡我的觀點,就關注並隨我上車吧!任何未經授權轉載,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