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嬰兒在親媽「直播」中死去,125位媽媽圍觀2小時!

2021-01-11 騰訊網

謹以此文祭奠一位3個月大的嬰兒!

死前,她孤獨地趴在嬰兒床上,用哭聲呼救長達1個小時,而她的媽媽就在隔壁看監控,卻拒絕進去抱她……

下午1:01開始的睡眠訓練

這是4月16日下午1點01分的汕頭,一位寶媽在此前她付費加入的育兒群裡提問:

「有老師在嗎?有點著急。

我寶寶剛剛入睡突然翻身,平時引導她趴睡都不肯的,這個哭聲是不是要幫她翻過來呢?」

此時,她3個月大的寶寶正獨自趴在嬰兒床上大哭。

她沒有遵從母親的天性,立刻過去看看寶寶怎麼了,而是發了一段1分12秒的監控視頻到育兒群,試圖尋求「老師」的意見,以完成嬰兒睡眠訓練中趴睡動作的解鎖。

母親的天性在呼喚她,所以她追加了一句:

「我在門口著急死了,好怕她悶到呀!」

她已預感到了孩子可能面臨生命危險,可不知道是什麼絆住了她的腳。她就是不肯推門進去看看,而是在線等所謂「老師」的「專業意見」。

55分鐘後,時間接近下午2點。

「老師」一直沒有回應,寶媽開始和群友聊天。群友談到自家的「成功經驗」,似乎給到她一些應該「冷酷到底」的證據支持。

然而,母親的天性仍沒有放棄呼喚她,所以她仍感到焦急和擔心:

「我有聽到她臉抵到床的那種聲音,怎麼辦呀?」

手握「成功經驗」的群友指導她:

「不是大哭不用幹預!」

寶媽徹底迷惑在了人類天性和「科學衡量」(此處是偽科學)的交戰中,竟然問:

「怎樣算大哭呀,用嗓子扯著吼算嗎?」

我們不敢想像,對一個3個月的嬰兒來說,扯著嗓子哭吼了1個小時,卻得不到任何回應,會體驗到怎樣的絕望。

她的媽媽不去關心她的感受,卻去問一個不相干的人,孩子怎樣哭才符合訓練標準!

她們認為她哭得還「不達標」,標準的哭法應該是「一聲比一聲高,肢體僵硬」。

得到「標準答案」後,寶媽還感謝了群友的「幫助」。

下午2點07分,圍觀這場睡眠訓練的群友問寶媽:

「孩子喉嚨啞了嗎?」

2點11分,寶媽回覆:

「沒聲音了。她解鎖了(趴睡技能)。」

群友給寶媽發來點讚的大拇哥和豔羨的話,為她慶祝了她作為一名「智勇雙全的母親」的高光時刻。

嬰兒床上的孩子在哭吼1個多小時後安靜了。通過監控圍觀她的大人們欣慰地判定:她是個「優秀」、「成功」的嬰兒了。

又過了大約1個小時,媽媽去叫她起床時才發現,她已嘴唇變紫,鼻血流出,瀕臨死亡。

命如草芥?

3個月大的她夭折後,她媽媽加入的育兒群所屬公司,第一時間通過微博發布聲明,與她的死撇清了關係。

她媽媽繼續在那個圍觀了她死亡過程的付費育兒群裡諮詢,是否可以儘快再生一個孩子。

3個月的她肯定到死都無法理解,為什麼當她用盡全身力氣哭喊的時候,把她帶到這個世界的媽媽拒絕給她溫暖的懷抱,只通過冰冷的攝像頭監測她的技能指標。

她曾帶著最大的信任來到這個世界,如今,她決定從這荒謬絕倫、殘酷透頂的世界撤回自己的生命。

不被看見,只被改造的人生,有什麼值得活的呢?

她的媽媽似乎一點也不懂她。

才來到世界3個月的她不會說話,生理上的不適和心理上的不適,都只有通過哭聲來表達。

她需要媽媽在她哭的時候給予她及時的回應,充分的滿足,以保障她的健康,以幫她建立起作為她生命根基的安全感、存在感、歸屬感。

媽媽卻試圖改造掉她的哭聲,去除掉她的哭聲,切斷她與世界唯一的溝通方式。

聽說「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可以訓練出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嬰兒。所謂「睡眠訓練」「延遲滿足」也以這種方法為基礎。

為了學會這些馴化方法,媽媽還花重金拜了「師」。

被這樣馴乖的嬰兒,會令媽媽驕傲嗎?可能吧。

可這樣的嬰兒長大後,會帶上抑鬱和不幸的生命底色,因為早在最需要抱持的嬰兒時期,她就對毫無回應的母愛絕望了。

一個孩子根本無法想像,連母親都不值得託付,還有誰會值得信任?

實際上,媽媽迷信的「哭聲免疫法」早就臭名昭著了。

上世紀早期,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曾幻想過一個理想國——那是一個沒有情感的機器國度。

他主張心理學只研究能觀察到並能客觀測量的刺激和反應,毋須理會人的內在感受。只要用馴狗的條件反射方法去訓練人,就可以使人乖乖執行設定好的程序。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正是運用條件反射原理,訓練符合規則的「完美嬰兒」的方法。

用「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養大的孩子怎麼樣了呢?

華生自己的兒女成年後都被心理疾病纏繞,多次自殺,影響甚至延續到第三代。

兒子這樣評價華生:「他沒有同情心,情緒上無法溝通。他不自覺地剝奪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種感情基礎。」

但哭聲免疫法因為見效快,讓媽媽省心省力,曾在美國風行一時,前些年也盛行於我國。

▲(上下滾動查看)心理學者李雪微博

被哭聲免疫法修理大的孩子,後來輕則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

箇中原因,在行為主義之後產生的心理學「依戀理論」也早已解釋清楚:

一個人的心理穩定性和人格健康程度,取決於早年是否有個能給予他積極回應、充分滿足的媽媽(主要養育者),以及他和媽媽之間是否建立了安全穩定的依戀關係。

什麼是安全穩定的依戀關係?

在嬰兒時期,除了吃喝拉撒睡的基本照料,還要有日日夜夜的親身陪伴,充分的肢體接觸、親親抱抱,細膩的情感交流,情緒容納。

對小嬰兒來說,最恐怖的就是媽媽玩消失,對他置之不理,或者媽媽人在心不在,根本看不見他的情感需求。

母嬰關係是一個人未來所有人際關係的原型和模板。

如果孩子在母嬰關係中體驗到愛和信任,他就會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如果孩子的依戀需求沒得到滿足,他就會覺得自己不受父母歡迎,而且相信自己不會被任何人歡迎。

生命早期缺失掉母愛的孩子,可能一輩子關閉情感之門。

孩子,記得給自己挑個好媽媽

王人平老師說:

「孩子從出生起,就自然地在走向獨立。

穩固的依戀關係和安全感是獨立性的保障。

對於年幼的孩子,父母越是採用各種方法訓練,越逼他們勇敢、獨立,他們往往越是恐懼。

真正的勇敢、自信、獨立是愛出來的,不是刻意『鍛鍊』出來的。」

尹建莉老師說:

當人們對童年越來越生疏時,兒童的正常表現就紛紛被看作『問題』,各種『訓練』便應運而生了。感統訓練、哭聲免疫訓練、排便訓練、爬行訓練、注意力訓練、抓握訓練……

很多連猴子都知道的事情,人卻糊塗了。違背自然法則的事,有的能很快看到後果,容易被發現,容易中止;有的損害則十分隱蔽,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會顯現。

——摘自《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當前教育市場魚龍混雜,太多並不真正懂教育的人將自己包裝成行家裡手出來招搖撞騙。

他們將孩子身上諸多根本不是問題的表現標籤為問題,喚起家長的焦慮,再讓家長「付費治療」。

損失錢財事小,關涉到孩子的事不比其他,用錯誤的教育理念洗腦家長可以說是殺人不見血。

演員馬伊琍對此次事件十分憤慨,呼籲追責無良商家。

大女兒愛馬1歲時,馬伊琍也曾被扭曲的育兒觀念迷惑,用哭聲免疫法對孩子進行睡眠訓練,幸而試用一段時間後很快放棄了,但仍對孩子感到歉疚。二女兒出生後完全自然養育,哭就抱,餓就喂,孩子成長得很好。

▲馬伊琍微博(上下滾動查看)

日前,涉事公司已被停止經營,但孩子的生命無法挽回。

父母如何判別市場上各路教育方法的真偽對錯呢?

一個標準:

無論試用哪種方法,都先將自己換位到孩子的角色中去體驗一下,看看感受到的是對抗、痛苦還是舒服、愉快。

讓孩子感受到對抗、痛苦的教育方法一定是弊大於利的,甚至是殘害孩子的。

準備生兒育女的人需要知道:

嬰兒期的孩子,需求就是很高,因為從溫暖的子宮來到變幻莫測的世界,她完全是無助的,她唯一可依賴的就是父母,特別是媽媽。

當嬰兒哭泣的時候,你不能給她講道理並希求她「通情達理」,更不能對她冷暴力。即便在你看來她再難纏,都不是她的錯。

忍耐辛苦和疲憊,盡力貼合和滿足嬰兒的需要,是為人父母者必須承擔的。

如果你沒有準備好養她,只圖省心省力,為什麼要生她呢?

孩子終究會學會睡眠、飲食、排便,終究會學會翻身、走路、說話……這些都是包含在大自然的秩序當中的,何必著急地加入人為的幹預呢?

聽說每個孩子來到世界前,都會在天上挑媽媽。

孩子啊,記得呀,再投胎時,要給自己挑個好媽媽,挑個不盲從、會分辨的好媽媽!

作者介紹

小豬豬,傾聽者,感受者,記錄者,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內容編輯。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 ID:yinjianlifumuxuetang」。

相關焦點

  • 寶寶的最愛是媽媽?錯過3個嬰兒依戀期,親媽一樣也是「陌生人」
    錯過3個嬰兒依戀期,親媽一樣也是「陌生人」心理學專家鮑爾把嬰兒的依戀期分為3個階段。1)0-7個月:初次依戀關係的建立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來說,尤其是寶寶出生的前兩個月,他們是沒有明確的親密關係的。但這時候的寶寶們,已經學會了用「哭」來和大人交流。
  • 3個月嬰兒被訓練趴睡2小時後身亡 !這些隱患真會要了孩子命
    最近幾天,身邊的寶媽們都在為一個3個月大的小寶寶難過。僅2個小時 3個月嬰兒趴睡窒息身亡媽媽卻在群裡全程「直播」近期,一個年輕的媽媽,加入了一個昂貴的嬰兒睡眠引導群,為了讓3個月大的寶寶解鎖「趴睡技能」,把孩子單獨放入一個黑漆漆的房間,任憑孩子大哭,美其名曰「鍛鍊自主入睡的能力」。
  •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還在群裡問「要不要幫她翻身」……
    近日,一則「嬰兒趴睡窒息」的消息在網上引發關注:4月16日下午,一名新手媽媽在「某付費睡眠引導群」提問,稱小孩翻身趴著睡覺一直哭,想向群內的老師尋求幫助,群友答「不是大哭就沒事」,然而約兩小時後,這位媽媽在群內表示孩子嘴唇發紫,最終孩子不幸身亡。
  • 一新手媽媽訓練3個月大嬰兒趴睡,嬰兒窒息身亡。到底怎樣科學育兒
    看了一則新聞:4月16日下午,一名新手媽媽訓練3個月大嬰兒趴著睡,通過監控看到孩子一直哭喊長達2個小時卻沒有上前救助,還發視頻直播,最後孩子不幸身亡。現場令人十分揪心,引發網友眾怒。說的就是一個媽媽加入了某個睡眠引導付費群,讓三個月大的嬰兒分房睡,媽媽在外面看監控,訓練寶寶的獨立入睡能力。
  •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涉事公司已停業!「睡眠訓練法」害慘了中國媽媽
    最近,一則「3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媽媽卻在群裡全程死亡直播」的事件,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視頻來源:新京報 寶寶的健康應該是無數寶爸寶媽最操心的事。
  • 他們,在昆明,「圍觀」著一窩小鳥的死去…
    「自從小鳥出生後,每天都有許多拍鳥愛好者前去拍攝,有的人為了拍到幼鳥,還將一些擋住鳥巢的枝條弄開、折斷……最後,在一場大雨中,4隻赤紅山椒幼鳥在風雨中死去,太可惜了。」
  • 3個月嬰兒被活活悶死!親媽門外全程看著:「要不要幫她?」
    網上會有堆積如山的專家意見有的人就會選擇參加所謂的收費睡眠培訓而近日,一則「嬰兒趴睡身亡」的消息,在街坊群上引發關注,內容是一個嬰兒在趴著睡覺不斷哭泣,經過長達兩小時的哭鬧,最終因窒息而不治身亡!具體發生什麼,一起來看看視頻~據了解,4月16日下午,廣東汕頭一名新手媽媽在「某付費睡眠引導群」提問,稱小孩翻身趴著睡覺一直哭,想向群內的老師尋求幫助。事發當時,這位新手媽媽正在按機構要求,讓其三個月大的嬰兒「解鎖趴睡」,即讓嬰兒分房睡,媽媽在外面看監控。
  • 3個月寶寶趴睡身亡,嬰兒究竟需要怎樣的睡姿?
    「老師」回應「不是大哭就沒事」,然而約兩小時後,孩子嘴唇發紫,最終不幸身亡。  悲劇的發生,令人惋惜心痛,同時也引發了對於是否應倡導對嬰兒進行獨立睡眠訓練的討論。這些聲稱「科學」的育兒訓練真的科學嗎?嬰兒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睡姿?什麼階段的寶寶需要訓練獨立睡眠?如何才能防止嬰兒睡眠窒息?科技日報記者就此向業內相關專家求證。
  • 8個月確診女嬰隔離後不吃奶粉,不到3個小時籌集180袋母乳
    2021年1月1日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由120負壓救護車轉至地壇醫院,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1月2日診斷為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輕型。已對上述確診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按要求落實管控措施。北京為8個月嬰兒籌得約200袋母乳,近20位愛心媽媽報名接力順義8個月女嬰2日確診,女嬰已被隔離,在隔離酒店急需母乳的消息牽動人心。
  • 2020百度移動生態大會直播入口:圍觀一場20小時的雲端盛會
    2020百度移動生態大會直播入口:圍觀一場20小時的雲端盛會 據百度官宣,百度將於 5 月 13 日舉辦「萬象」 2020 百度移動生態大會。
  • 8個月確診女嬰隔離後不吃奶粉,不到3個小時籌集180袋母乳
    北京新增1例本土確診:系8個月嬰兒  1月2日0時至24時,北京市新增1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  本地確診病例:某女,8月齡,現住順義區南彩鎮彩苑小區。
  • 直播斑鳩孵蛋引萬名網友「圍觀」 南京「斑鳩媽媽」走紅
    2月26日,兩隻斑鳩飛過南京市民鄧女士家的窗外。開始,鄧女士並未在意。不過,未來幾天,讓鄧女士未想到的是,這兩隻斑鳩成功的在她家的窗臺上」安營紮寨「,還附帶了兩個尚未出世的新生命——斑鳩蛋。於是,宅在家中的鄧女士開始用手機視頻直播斑鳩孵蛋,創下了單條視頻近200萬的瀏覽量,近萬名網友在線觀看了孵蛋直播,在抖音上火了一把。鄧女士也被網友戲稱為「斑鳩媽媽」。
  • 圍觀2歲寶寶吃播,到底香在哪兒?
    僅僅5個月時間,石頭在抖音已經擁有超過337萬粉絲。石頭的粉絲們,也看著他從1歲11個月,一路「吃」到2歲4個月。圍觀寶寶吃飯,到底香在哪兒?寶爸寶媽利用閒暇做抖音,收入有多高?有人科學育兒、有人在線雲養娃在抖音,帶有「寶寶吃飯」標籤視頻的播放量超過28億,封面圖來自另一位生動演繹「吃飯真香」的小朋友承承(抖音帳號「承承飼養員」)。
  • 七個月寶寶被床圍堵住鼻子窒息身亡,如何保證嬰兒睡眠安全?
    日前,一條讓人十分悲痛的微博引發了網友的轉發和關注:上海一個7個月大的寶寶,在白天睡覺時被父母放入安裝了床圍的床上,一個小時後父母發現寶寶卡在床圍與床墊的縫隙中,鼻子被床圍堵住,窒息死亡。早產兒更應該儘早仰臥以減少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不管餵養方式和分娩方式如何,只要媽媽病情穩定和清醒,寶寶出生後應該第一時間跟媽媽肌膚接觸,並且持續接觸一小時。新生兒放入搖籃應該是仰臥位。沒有證據表明新生兒側臥能夠促進羊水排出。嬰兒應該從多大開始允許俯臥和側臥尚待考證,但現有研究證實即使是一歲以上的嬰兒,俯臥和側臥都會增加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
  • 嬰兒睡覺時為什麼媽媽一走就秒醒?3個原因,只有媽媽才懂
    為什麼嬰兒在睡覺時總是需要媽媽陪在身邊才睡得久睡得香呢?難道他們真的有心電感應嗎?本文將為各位寶媽分享背後的原因,其中的無奈和暖心只有當媽後才懂。嬰兒睡覺時為什麼媽媽一走就秒醒?3個原因多數獨自撫養寶寶的媽媽基本都是趁著寶寶睡著後才有時間處理家務休息一會,比較尷尬的是:你一走寶寶就醒了,什麼事都幹不了。為什麼嬰兒睡覺時媽媽一走就秒醒呢?
  • 該如何哄睡0-3個月的嬰兒?新手父母學會這些,省時省力一大半
    在他們出生的頭幾周內每天最多可以睡18個小時。但是,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他們一次睡眠都不會超過3-4個小時,這對父母來說可能會感覺很累。因此,了解新生兒的睡眠模式以及如何哄睡他們就變得非常重要。新生兒睡眠模式新生兒的睡眠方式是無法預測的。對於睡眠不足的父母來說,最期待的就是新生兒入睡。嬰兒的睡眠方式在一天中分散開來,沒有一個連續的規律可以追尋。
  • 2個月寶寶每天睡多久合適?不是18小時也不是20小時,而是這個數
    網友留言:寶寶2個月大,感覺睡覺太多,每天都要睡20個鐘頭,很想知道2個月大的寶寶每天睡20個鐘頭正常嗎?現實生活中,很多做媽媽的都愛自己的孩子,特別是新生兒寶寶,寶媽們可是拿出了極大的精力與時間陪伴和照料寶寶。
  • 女嬰1個月胖3斤,發育停滯、多毛、滿月臉,罪魁禍首是嬰兒霜
    家長們的關心打開了嬰兒霜的市場,商場裡的品牌與越來越多,無形中被一些黑心商家「盯」上了。女寶寶1個月胖3斤,額頭、身體長滿濃密汗毛,罪魁禍首是嬰兒霜網上一段「打假視頻」火了,標題是「大頭寶寶捲土重來」,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評論轉發。提到「大頭寶寶」,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受「三鹿奶粉」傷害的寶寶們,而這則視頻竟也是嬰幼兒產品。
  • 崔玉濤46個嬰兒護理絕招 媽媽們必須收藏啊~
    下面是崔醫生對寶寶飲食、營養方面的總結,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跟著他長知識吧!李小璐也找崔醫生討育兒經哦* 媽咪愛和培菲康裡都含有奶的成分,而很多嬰兒對牛奶過敏,不耐受,所以這兩種藥並不適合長期服用。* 帶籽的南方水果(比如獼猴桃、火龍果、草莓……),都有致敏的可能,1周歲以下孩子最好不要接觸。
  • 全球知名母嬰品牌好孩子牽手拼多多開啟溯源直播,50萬人圍觀拼單
    10月14日,全球最大孕嬰童品牌好孩子集團加入拼多多「母嬰產品溯源行動」,近50萬寶爸寶媽在拼多多「百億補貼」直播間零距離探訪好孩子生態館、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及安全汽座碰撞實驗室。直播期間,好孩子近30款明星產品如「帶娃神器」嬰兒推車、「人氣王」兒童安全座椅等受到90後寶媽追捧,帶動平臺當日兒童出行用品銷量上漲近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