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和學渣的差別,是不是從小朋友剛開始學習寫字的時候就看出來了?
那些從小專注力強,比較能坐得住的小孩,通常是女孩子,好像一上手就能寫得不錯。雖然筆觸還顯得很稚嫩,至少橫平豎直,有基本的間架結構。
而那些從小淘氣貪玩的孩子,大都是男孩子,往往剛一開始寫字就慘不忍睹,根本認不出來他在寫個什麼鬼,橫豎撇捺歪歪扭扭不說,還往四面八方亂跑,給多大的格子都能寫出去,就算是拿著皮鞭逼著孩子認真寫,他也只會胡亂用力,最後把紙都劃破擦破,字依然醜得要命。
這搞得當父母的很焦慮,近兩年常有讀者問橙子孩子字寫得太醜可怎麼辦?也不求他寫字多漂亮,至少寫整齊一點讓人能認出來是啥吧!
以前,橙子都是倡導大家對待孩子的字跡問題佛系一點,多鼓勵孩子,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孩子只要自己有意願,把字寫好是早晚的事。
所以小孩子寫字爛,真的不必太著急。
可是話說回來,靜待花開是很適應孩子的成長節奏,卻可能不太適合國情,聽說現在很多學校對剛入學的小朋友的字跡要求就很高,字寫的不好就要撕作業,很多孩子剛上學的時候寫字是個大關,非常容易受打擊,搞得大人很焦慮,孩子也很痛苦。
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寫不好字就是不專心不認真不努力,其實這也是挺委屈孩子的,因為寫好字這件事其實很複雜的神經學習歷程,包括手、眼、腦的配合,也和手指的精細動作,觸覺,以及本體意識的發展程度有關。發育和訓練不到位不成熟,孩子主觀再怎麼想要寫好都是做不到的。
所以我們要如何有針對性的幫助寫不好字的孩子,有的放矢的讓他們用更加不痛苦的方式,發展自己寫好字的能力呢?
一般來說,孩子寫字醜主要有以下這三個原因
一,握筆姿勢不對
橙子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孩子有奇怪的握筆姿勢,強行糾正可能是在幫倒忙哦!》,主要講孩子從小到大關於握筆姿勢的發展,說明孩子很小的時候握筆姿勢奇怪是很正常的。
但是裡面也提到,孩子6-7歲學齡的時候,如果握筆姿勢依然不對的話,就需要一些幹預和改正了。
初學寫字的孩子,握筆問題主要有兩種
1,手腕彎曲,導致筆尖向內扣,而不是向外舒展
這種扣著寫字的姿勢讓孩子很難看到寫字的過程,相當於「摸著寫」,當然就沒法控制字體的大小和結構了。
之所以會形成這種姿勢是由於孩子的手腕肌肉沒有力量,所以手腕就抬不起來。要解決這個問題平時要讓孩子多練習手腕的穩定度和靈活度,譬如說用力擰乾毛巾這個動作就非常鍛鍊手腕的肌肉。所以平時讓孩子自己每天擰毛巾擦臉,弄灑了什麼東西讓孩子自己擰抹布來擦,媽媽洗了衣服,也讓孩子過來一起幫忙擰乾,既培養獨立性,讓孩子產生自我價值感,又鍛鍊手腕肌肉,一舉多得啊!
2,手指捏得過緊,虎口閉合撐不開
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握筆姿勢會讓孩子的握筆力量過大,寫字很容易累,而且控制還很不靈活,總是用力過猛,沒辦法寫好字。正確的握筆方式虎口應該有一個圓圓的空洞,才能讓寫字靈活又輕鬆。
虎口撐不開的現象,代表孩子前三根手指的指尖的肌肉力量和協調能力不夠好,導致大拇指上其他的肌肉代償,就產生虎口閉合的姿勢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用握筆矯正器,讓孩子養成寫字把虎口撐開的習慣。
但是握筆器畢竟藉助的是外面的力量,如果自己的力量不足,那脫離了矯正還是會恢復原狀。
所以最重要的是鍛鍊孩子虎口附近的肌肉,平時注意多讓孩子用力做「捏」這個動作,最好是只用前三根手指。
譬如說,捏噴霧器:
捏晾衣服的夾子:
玩玩具的時候這種鍛鍊其實也很多,譬如捏黏土橡皮泥,把兩塊樂高積木捏緊,一捏就嘎嘎叫的橡皮鴨子,還有那種使勁兒捏才能噴水的小型水槍。
孩子把手指相關肌肉鍛鍊的足夠有力氣了,再加以注意,虎口自然而然就能撐開,用正確姿勢書寫了。
二、孩子的字跡結構很大很開很「飄逸」
這張網上走紅的練字圖就非常典型。孩子對字形結構完全沒概念,寫著寫著,這字就變形得連親媽都認不得了。
還有的孩子死活就是沒辦法把字寫進格子裡,總是要跑出來。
發生這種現象,都是因為孩子對空間結構的感受能力和記憶能力比較差的原因。所以想要對症治療,不光是要練字,還要在平時多玩一些訓練孩子對平面空間位置感覺的小遊戲。
譬如說,搜一個類似這樣的馬賽克卡通圖:
再給孩子一張格子紙,讓孩子按照格子,用彩筆或者用貼紙,把這個馬賽克圖案複製下來。
另外,北美小朋友很流行的拼豆豆,也是一樣的道理,都是複製像素點圖案的遊戲。
也可以用樂高磚玩這樣的拼像素圖案的遊戲,大人拼一個,然後讓孩子複製一個,孩子如果複製錯了,還可以玩「找不同」的遊戲。
讓孩子字體結構很糟糕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孩子手指動作的協調性和穩定度不太好,很難控制筆畫的風騷走向。
我們可以讓孩子多玩這種迷宮(網上隨便一搜這種列印資源到處都是),注意要求孩子的線條不要碰到迷宮的「牆壁」。
這兩種迷宮分別可以訓練孩子對於畫直線和曲線的協調和穩定程度。
孩子寫字不好的時候,可以用比較寬比較簡單的迷宮,然後再慢慢進階比較窄比較難的迷宮。
其實傳統的「描紅」也是同樣作用,但描紅的問題要求孩子非常精確,挫敗感比較強,走迷宮容錯度比較高,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訓練了寫字,更有趣味性和成就感。
三,孩子用筆力氣過大,沒寫兩個字就手酸
很多孩子手上的肌肉力氣倒是足夠,可一寫字就不由自主的用很大力氣,像在刻板子一樣,讓他放鬆他也做不到。這樣用力過猛的習慣,也會讓寫字姿勢和字跡變形嚴重。
用力過猛的問題,是和孩子的「本體感覺」發展不夠有關係的,也就是說,孩子自己感受不到自己用了多大力氣,直到手酸很累了才發現自己用力太大。但是就算他想要少用力,但卻缺乏足夠的神經反饋,所以就又不由自主的過度用力了。
如果是這種問題,我們就可以幫孩子設計一些增加本體意識的活動。
比較有效的一個訓練是:這樣用三根手指把橡皮泥搓成小球球。
如果用力過輕,橡皮泥不會變形,如果用力過猛,小球就會被按扁,孩子就能得到足夠的反饋,去調整自己本體意識的誤差了。
每天讓孩子搓10-20個這麼大的小球球,儘量讓他搓圓,當孩子可以掌握這個搓球球的技巧的時候,他就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力氣了。
還可以讓孩子用鉛筆在擀薄鋪平的橡皮泥上寫字或畫畫,讓孩子試試想辦法既可以寫清楚,又不讓這張脆弱的「橡皮泥紙」裂開。
如果孩子喜歡的話,用毛筆來寫字畫畫也是一個辦法,倒不至於是要練得多好,主要是毛筆的筆端很軟,一旦多用一點點力氣就要壞事,所以用毛筆來寫字畫畫也很有助於讓孩子增加本體意識。
說到這裡,大家發現了沒,讓孩子寫字變好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一些比較靜態的手工活動中,譬如說捏橡皮泥,塗鴉,玩水彩,貼貼紙……一般這種活動小女孩都比較喜歡,父母也會給女孩多提供這樣的環境,這樣天長日久的玩下去,各種技巧都潛移默化的訓練得差不多了,結果到了學齡,小女孩學寫字就自然更容易上手一些。
而小男孩之所以比較容易寫字又醜又潦草,也並不是真的是因為他們淘氣或者學渣,主要是因為他們小時候的興趣一般集中在大運動上,學齡前都不太搞這種精細活動,結果一旦開始寫字就吃虧很多。但即便男孩子們一開始落後了,父母也不必擔心,這只是個技巧熟練的問題,只要以後注意相關訓練,早早晚晚總是能趕上來的。給孩子時間慢慢來,不要怪孩子不認真。
願小朋友們都早日把字練好吧。雖然在當今時代,一個人寫字好不好真的沒那麼重要了。但至少在現行的教育競爭當中,寫字能整潔好看一點,寫得輕鬆快速一點,還是挺佔便宜的。當然咱們也不求能佔多大的便宜,至少就別因為這事兒吃太大的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