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年來第一次!瀕危物種在遼現身
記者從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一隻北海獅近日現身旅順蛇島,這是近25年來渤海海域首次發現北海獅。「不是斑海豹,我在海上生活三四十年了,經常見到海狗(斑海豹),但這傢伙我從來沒有見過。我最開始把它當成北極熊了。」這傢伙身上披著棕黃色皮毛,體長一米多,體重估計有二百七八十斤。「我把船開過去,這個大傢伙立即亮出一副兇相,轉過頭來警惕地盯著我,並露出獠牙。雖然看起來很疲憊,但依然不失威武本色。」李文龍立即拿出手機錄了一段視頻。
-
獨家|瀕危物種細蟌現身 珍稀鳥類白琵鷺安家
溼地環境向好迎來"稀客"白琵鷺"來了,它終於來了!" 2020 年 5 月 14 日下午,華僑城溼地工作人員發現,溼地灘涂上出現了一隻從未見過的白色鳥兒。只見它時而翩飛起舞,時而在溼地灘涂覓食。經專家觀察鑑別,最終確認其為白琵鷺。"這是溼地第一次記錄到這種鳥類,白琵鷺現身,令我們倍感興奮,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圳生態環境改善的成效。"
-
瀕危物種北海獅現身旅順蛇島
6月6日,一隻北海獅現身旅順蛇島,這是近25年來渤海海域首次發現北海獅。6月6日下午18時,蛇島護海隊員李文龍在海上巡海時發現,蛇島北部一片礁石上趴著一個「大塊頭」。「從形態上看不是斑海豹,也不像陸地上的動物,身體非常靈活,來回扭動。」
-
瀕危物種北海獅現身蛇島
6月6日,一隻北海獅現身旅順蛇島,這是近25年來渤海海域首次發現北海獅。6月6日17時至18時,蛇島護海隊李文龍在海上巡海時發現,蛇島北部一片礁石上趴著一個大傢伙。「不是斑海豹,我在海上生活三四十年了,經常見到斑海豹,但這傢伙我從來沒有見過。我最開始把它當成北極熊了。」「這傢伙披著棕黃色皮毛,體長一兩米,體重估計有二百七八十斤。
-
瀕危物種水鹿現身我市
近日,廣東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水鹿,在樂昌市境內現身。據介紹,水鹿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作為熱帶、亞熱帶地區體型最大的鹿類,其身長140-260釐米,尾長20-30釐米,肩高120-140釐米,體重100-200千克,最大的可達300多千克。雄鹿長著粗長的三叉角,最長者可達1米,毛色呈淺棕色或黑褐色,雌鹿略帶紅色。
-
瀕危物種「四眼蛙」現身智利北部拉戈斯將軍市
【南美僑報網編譯李旋風9月8日報導】智利國家林業局(CONAF)工作人員,智利南方大學(UACh)環境保護工程師塞瓦斯蒂安·維達爾(Sebastián Vidal)近日證實,瀕危物種「背眼蛙」(Pleurodema marmorata)現身國家北部阿里卡和帕裡納科塔大區(Arica y Parinacota)拉戈斯將軍市 (General Lagos)。
-
【保護】瀕危物種水鹿現身我市
近日,廣東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在我市境內現身。 據專家介紹,水鹿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市森林公安部門提醒廣大市民群眾,水鹿是一種瀕危的野生動物,是禁止狩獵和食用的。
-
瀕危物種沙狐現身內蒙古,雪地覓食憨態可掬
瀕危物種沙狐現身內蒙古據人民網,沙狐主要棲息於草原、荒漠和半荒漠地帶,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目錄。
-
世界瀕危物種白眉歌鶇現身大興安嶺北部林區
世界瀕危物種白眉歌鶇現身大興安嶺北部林區 2020-12-21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瀕危物種鼠兔驚現國內 盤點那些宣告滅絕又現身的動物
時隔20年,一種天然萌物2014年夏天再次在中國現身,它就是外貌神似「泰迪熊」的伊犁鼠兔。據悉,這種動物比我們的國寶大熊貓還要稀有。伊犁鼠兔是一種體型嬌小的山地哺乳動物,約20釐米長,長有大大的耳朵,是世界上最瀕危的動物之一,在其自然棲息地現存不足1000隻。
-
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現身成都蒲江 全球不到1000隻
青頭潛鴨現身成都蒲江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6日訊(記者 李丹)6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蒲江縣委宣傳部獲悉,日前,全球極為罕見的青頭潛鴨現身蒲江縣蒲江河中。據悉,青頭潛鴨屬於瀕危物種,目前全球數量不足1000隻,對生活環境和水質要求特別高。這個珍稀物種長什麼樣呢?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2021-01-04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罕見瀕危物種「亞洲獨角獸」本世紀首現越南
獨角獸 中國網11月14日訊據英國《鏡報》報導,瀕危物種「亞洲獨角獸」現身越南,這是本世紀人類首次在野外觀察到這一罕見物種。 這種動物學名叫Saola,與牛和羚羊同屬牛科動物,看上去更像羚羊。在東南亞動物保護者的眼中,Saola就是聖物,這一發現令人激動,也讓我們看到了挽救這一瀕危物種的希望。」 上一次有記載的人類觀察到Saola是在1999年,攝像師在寮國捕捉到了Saola的鏡頭。2010年8月,有消息稱寮國村民抓到了一隻Saola,不過幾天後它就死了。 為保護Saola免遭盜獵者獵殺,世界自然基金會設立了專門的項目,從當地招募護林員進行巡視。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日前,觀測人員記錄到青頭潛鴨這一全球瀕危物種,還近距離拍到多種候鳥的「大頭照」,並且物種和數量連續5年保持穩定。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風景園林系研究生程威介紹:目前,觀測到的青頭潛鴨數量有兩隻。它是全球瀕危物種,全球的數量也就不足1500多隻左右。
-
鴨綠江口再現這一世界瀕危物種!79隻,數量為20年來最多
鴨綠江口溼地再現世界瀕危物種黑臉琵鷺79隻,數量為20年來最多!8月25日,記者從市林草局獲悉,該局鴨綠江口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科研人員開展南遷水鳥調查時,在大洋河口核心區孤山葦場內一次性觀測到79隻黑臉琵鷺。這是自1999年以來最多的一次黑臉琵鷺觀測紀錄。
-
紅色名錄瀕危物種白眉鴨現身海珠湖
新快報記者 夏世焱/攝海珠溼地鳥類增至178種4月9日,記者從廣州市政府新聞辦第70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獲悉,4月7日,被列為紅色名錄瀕危物種的白眉鴨在海珠湖出現了,海珠溼地鳥類增加到178種。海珠溼地實行預約有序開園通氣會上,海珠區溼地保護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蔡瑩介紹,因為疫情,海珠溼地從1月25日起閉園至近期的有序開放,溼地生態環境持續變好。4月7日,被列為紅色名錄瀕危物種的白眉鴨在海珠湖出現了,海珠溼地鳥類數量增加到178種。
-
最新極瀕危物種名錄:紅須伶猴快速走向消亡
該名錄將全世界瀕臨滅絕的物種按照8個種類進行分類,並且從「尚未評估」到「幾乎滅絕」的程度來對其瀕危性進行衡量。 根據科學家在2012年的首次評估,這種臉上長滿鬍子的卡奎塔紅須伶猴已經被列入極度瀕危、面臨滅絕的物種行列中。它們面臨滅絕的原因是因為其賴以生存的棲息地被人類活動所毀壞。哥倫比亞東部農村,以砍伐森林為生的人們偶爾也獵殺一些野生動物來獲取食物。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經過比對,這種候鳥名叫青頭潛鴨,屬全球瀕危物種。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風景園林系研究生程威介紹,目前,觀測到的青頭潛鴨數量有兩隻。它是全球瀕危物種,全球的數量也就不足1500多隻左右。受北方寒冷天氣影響,越來越多的候鳥落戶漢豐湖溼地過冬。日前,觀測人員記錄到青頭潛鴨這一全球瀕危物種,還近距離拍到多種候鳥的「大頭照」,並且物種和數量連續5年保持穩定。
-
八種極度瀕危物種:奇特烏龜以犀牛糞為食(圖)
根據IUCN公布的瀕危動物紅名單,自2006年以來,人們只發現一隻雄性雷伯氏飾邊樹蛙,人工繁殖也被實踐證明為一種失敗的嘗試。 很多環保人士表示一場滅絕危機已在來的路上,引發這場危機的因素包括過度捕撈、森林砍伐以及全球氣候變化。雖然形勢令人沮喪,但好消息卻也不時傳入我們的耳朵,一些已被打上「滅絕」標籤的物種仍然健在,並且被人們發現它們的蹤影。
-
北海獅現身大連島礁
瀕危物種北海獅現身大連旅順蛇島。這個6月驚喜不斷,一隻可愛的北海獅突然現身大連旅順蛇島,非常罕見,這是近25年來渤海海域首次發現北海獅。北海獅分布在美國中加利福尼亞向北至白令海,向西沿阿留申群島至堪察加半島海域,最南到達日本海,現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這隻現身大連旅順蛇島的北海獅體長一米多,棕黃色皮毛,體重大約有二百七八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