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25年來第一次!瀕危物種在遼現身

2020-06-09 二三裡資訊鞍山

記者從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一隻北海獅近日現身旅順蛇島,這是近25年來渤海海域首次發現北海獅。

罕見!25年來第一次!瀕危物種在遼現身

6月6日,蛇島護海隊李文龍在海上巡海時發現,蛇島北部一片礁石上趴著一個大傢伙。「不是斑海豹,我在海上生活三四十年了,經常見到海狗(斑海豹),但這傢伙我從來沒有見過。我最開始把它當成北極熊了。」

這傢伙身上披著棕黃色皮毛,體長一米多,體重估計有二百七八十斤。「我把船開過去,這個大傢伙立即亮出一副兇相,轉過頭來警惕地盯著我,並露出獠牙。雖然看起來很疲憊,但依然不失威武本色。」李文龍立即拿出手機錄了一段視頻。

一看有人接近,大傢伙從礁石上站了起來,不慌不忙地下到海水,但沒有遊出很遠。後來,李文龍發現,它又回到礁石上趴著了。李文龍沒有再打擾它,立即向保護區報告。

罕見!25年來第一次!瀕危物種在遼現身

6月7日,蛇島保護區將視頻發給了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韓家波。韓家波確認,這是一隻北海獅,不僅是在渤海海域,在中國海域也非常罕見。有記錄顯示,上一次在渤海海域觀測到北海獅是在1995年,盤錦大窪縣曾捕獲一隻北海獅雄性個體。韓家波介紹,北海獅分布在美國中加利福尼亞向北至白令海,向西沿阿留申群島至堪察加半島海域,最南到達日本海。在日本海以南海域出現很少出現。北海獅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據推測,這隻北海獅可能是順著洋流追隨魚群誤遊到了大連海域。

來源:遼寧日報《北國》新聞客戶端、半島晨報

相關焦點

  • 25年來第一次!瀕危物種在遼現身
    記者從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一隻北海獅近日現身旅順蛇島,這是近25年來渤海海域首次發現北海獅。「不是斑海豹,我在海上生活三四十年了,經常見到海狗(斑海豹),但這傢伙我從來沒有見過。我最開始把它當成北極熊了。」這傢伙身上披著棕黃色皮毛,體長一米多,體重估計有二百七八十斤。「我把船開過去,這個大傢伙立即亮出一副兇相,轉過頭來警惕地盯著我,並露出獠牙。雖然看起來很疲憊,但依然不失威武本色。」李文龍立即拿出手機錄了一段視頻。
  • 罕見!瀕危物種北海獅現身旅順蛇島
    6月6日,一隻北海獅現身旅順蛇島,這是近25年來渤海海域首次發現北海獅。6月6日下午18時,蛇島護海隊員李文龍在海上巡海時發現,蛇島北部一片礁石上趴著一個「大塊頭」。「從形態上看不是斑海豹,也不像陸地上的動物,身體非常靈活,來回扭動。」
  • 罕見!瀕危物種北海獅現身蛇島
    6月6日,一隻北海獅現身旅順蛇島,這是近25年來渤海海域首次發現北海獅。6月6日17時至18時,蛇島護海隊李文龍在海上巡海時發現,蛇島北部一片礁石上趴著一個大傢伙。「不是斑海豹,我在海上生活三四十年了,經常見到斑海豹,但這傢伙我從來沒有見過。我最開始把它當成北極熊了。」「這傢伙披著棕黃色皮毛,體長一兩米,體重估計有二百七八十斤。
  • 獨家|瀕危物種細蟌現身 珍稀鳥類白琵鷺安家
    溼地環境向好迎來"稀客"白琵鷺"來了,它終於來了!" 2020 年 5 月 14 日下午,華僑城溼地工作人員發現,溼地灘涂上出現了一隻從未見過的白色鳥兒。只見它時而翩飛起舞,時而在溼地灘涂覓食。經專家觀察鑑別,最終確認其為白琵鷺。"這是溼地第一次記錄到這種鳥類,白琵鷺現身,令我們倍感興奮,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圳生態環境改善的成效。"
  • 罕見!北海獅現身大連島礁
    罕見!瀕危物種北海獅現身大連旅順蛇島。這個6月驚喜不斷,一隻可愛的北海獅突然現身大連旅順蛇島,非常罕見,這是近25年來渤海海域首次發現北海獅。北海獅分布在美國中加利福尼亞向北至白令海,向西沿阿留申群島至堪察加半島海域,最南到達日本海,現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罕見瀕危物種「亞洲獨角獸」本世紀首現越南
    獨角獸  中國網11月14日訊據英國《鏡報》報導,瀕危物種「亞洲獨角獸」現身越南,這是本世紀人類首次在野外觀察到這一罕見物種。  這種動物學名叫Saola,與牛和羚羊同屬牛科動物,看上去更像羚羊。在東南亞動物保護者的眼中,Saola就是聖物,這一發現令人激動,也讓我們看到了挽救這一瀕危物種的希望。」  上一次有記載的人類觀察到Saola是在1999年,攝像師在寮國捕捉到了Saola的鏡頭。2010年8月,有消息稱寮國村民抓到了一隻Saola,不過幾天後它就死了。  為保護Saola免遭盜獵者獵殺,世界自然基金會設立了專門的項目,從當地招募護林員進行巡視。
  • 世界瀕危物種白眉歌鶇現身大興安嶺北部林區
    世界瀕危物種白眉歌鶇現身大興安嶺北部林區 2020-12-21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罕見蘇門答臘犀牛40年來首度現身
    PHOTOGRAPH BY ARI WIBOWO, WWF-INDONESIA  (神秘的地球報導)據美國國家地理(撰文:Brian Clark Howard 編譯:鄭惟心):罕見蘇門答臘犀牛40年來首度現身,這隻母犀牛目前已被移到了更安全的保護區,加強保護此瀕危物種。
  • 【保護】瀕危物種水鹿現身我市
    近日,廣東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在我市境內現身。 據專家介紹,水鹿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市森林公安部門提醒廣大市民群眾,水鹿是一種瀕危的野生動物,是禁止狩獵和食用的。
  • 罕見「水母」現身雲南,在地球上活了6億年,如今比熊貓還稀缺
    罕見「水母」現身雲南,在地球上活了6億年,如今比熊貓還稀缺 在雲南省富源縣十八連山林場的景觀池內,有市民發現形似桃花狀的不明水生生物在水中遊走。經研究所相關專家研究鑑定後,確認該生物是瀕臨絕跡的索氏「索氏桃花水母」。
  • 罕見「水母」現身雲南,在地球上活了6億年,如今比熊貓還稀缺
    罕見「水母」現身雲南,在地球上活了6億年,如今比熊貓還稀缺 在雲南省富源縣十八連山林場的景觀池內,有市民發現形似桃花狀的不明水生生物在水中遊走。經研究所相關專家研究鑑定後,確認該生物是瀕臨絕跡的索氏「索氏桃花水母」。據悉,這種「桃花水母」有著6億年的生存史,其稀缺程度超過大熊貓!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桃花水母」的真容吧!
  • 瀕危物種水鹿現身我市
    近日,廣東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水鹿,在樂昌市境內現身。據介紹,水鹿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作為熱帶、亞熱帶地區體型最大的鹿類,其身長140-260釐米,尾長20-30釐米,肩高120-140釐米,體重100-200千克,最大的可達300多千克。雄鹿長著粗長的三叉角,最長者可達1米,毛色呈淺棕色或黑褐色,雌鹿略帶紅色。
  • 瀕危物種「四眼蛙」現身智利北部拉戈斯將軍市
    【南美僑報網編譯李旋風9月8日報導】智利國家林業局(CONAF)工作人員,智利南方大學(UACh)環境保護工程師塞瓦斯蒂安·維達爾(Sebastián Vidal)近日證實,瀕危物種「背眼蛙」(Pleurodema marmorata)現身國家北部阿里卡和帕裡納科塔大區(Arica y Parinacota)拉戈斯將軍市 (General Lagos)。
  • 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現身成都蒲江 全球不到1000隻
    青頭潛鴨現身成都蒲江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6日訊(記者 李丹)6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蒲江縣委宣傳部獲悉,日前,全球極為罕見的青頭潛鴨現身蒲江縣蒲江河中。據悉,青頭潛鴨屬於瀕危物種,目前全球數量不足1000隻,對生活環境和水質要求特別高。這個珍稀物種長什麼樣呢?
  • 最新極瀕危物種名錄:紅須伶猴快速走向消亡
    該名錄將全世界瀕臨滅絕的物種按照8個種類進行分類,並且從「尚未評估」到「幾乎滅絕」的程度來對其瀕危性進行衡量。  根據科學家在2012年的首次評估,這種臉上長滿鬍子的卡奎塔紅須伶猴已經被列入極度瀕危、面臨滅絕的物種行列中。它們面臨滅絕的原因是因為其賴以生存的棲息地被人類活動所毀壞。哥倫比亞東部農村,以砍伐森林為生的人們偶爾也獵殺一些野生動物來獲取食物。
  • 瀕危物種沙狐現身內蒙古,雪地覓食憨態可掬
    瀕危物種沙狐現身內蒙古據人民網,沙狐主要棲息於草原、荒漠和半荒漠地帶,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目錄。
  • 「央廣網·視聽四川」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現身成都蒲江 全球...
    青頭潛鴨現身成都蒲江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6日訊(記者 李丹)6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蒲江縣委宣傳部獲悉,日前,全球極為罕見的青頭潛鴨現身蒲江縣蒲江河中。據悉,青頭潛鴨屬於瀕危物種,目前全球數量不足1000隻,對生活環境和水質要求特別高。這個珍稀物種長什麼樣呢?
  • 比恐龍誕生還早的生物現身雲南,存活了6億年,能見到它是福氣
    比恐龍誕生還早的生物現身雲南,存活了6億年,能見到它是福氣據報導,有市民在中國雲南省富源縣的一個景觀池內發現一種形似桃花狀的不明水生生物,約360隻。經過專家檢測研究鑑定,確定該生物為瀕臨滅絕的「索氏桃花水母」。據悉,該物種大約有6億年的生存歷史,出現得比恐龍還要早!被譽為「水中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
  • 三隻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夏秋季節現身嵩縣,十分罕見
    嵩縣攝影愛好者在陸渾國家溼地公園拍到3隻中華秋沙鴨,這個季節現身嵩縣十分罕見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末期遺留下來的古老物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瀕危物種,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全世界僅存1000餘只。
  • 靈貓、赤麂、蟒蛇……瀕危野生動物又頻繁現身深圳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陸雲紅)靈貓出沒,唐魚回遊。赤麂歸來,蟒蛇驚現。11月1日,深圳市率先在全國城市層面啟動的陸域生態調查評估項目在北京發布了一項物種發現成果:隨著生態好轉,一些曾經「消失」在我們視野中的瀕危野生動物又頻繁現身深圳,有的還「開枝散葉」,種群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