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自北京
近日,優酷宣布以100%換股的方式合併土豆網,合併後,優酷將持有新公司71.5%的股權。該消息發布後,引發了國內視頻行業人士的熱議,有觀點認為,優酷土豆合併後播出平臺變大,上遊的內容議價能力削弱,這將促使新媒體版權價格理性回落。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目前國內視頻網站的經營模式下,兩個「帶頭大哥」停止火拼,也難以讓版權價格大幅回落。
版權費用「大躍進」
從2005年4月土豆網公測到2011年土豆網上市,土豆網在中國的視頻行業跌跌撞撞中走過了7年。
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早在2009年前,視頻網站對電視劇版權銷售的貢獻並不大,即使獨家網絡版權的電視劇,售價只有2000~3000元/集,如《武林外傳》81集僅以10萬元賣給了新浪。
版權價格開始飛漲是在2009年。這一年,電視劇的網絡版權價格突然開始飆升,熱門電視劇一集約3萬~5萬元,價格較2008年翻了10倍。2010年,電視劇網絡版權價格持續高漲,《手機》售價高達20萬元/集。2011年,版權費再次翻番,一部電視劇的版權動輒50萬~60萬元/集,包括搜狐視頻購買的《新還珠格格》、優酷購買的《傾城雪》等熱門劇集,價格均超過2000萬元。
去年網際網路巨頭騰訊也正式殺入視頻領域,以單集高達185萬元的價格買下《宮鎖心玉2》的40集版權,也創下了熱播劇網絡版權的歷史新高。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某視頻網站的版權採購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造成版權價格高漲的真正推手是資本。在這位負責人看來,樂視網、優酷、土豆紛紛上市,讓大量的資金流向了視頻網站,加快了國內網絡版權交易市場資金的流動性。
然而,瘋狂的版權價格也讓視頻網站陷入難以自拔的陷阱。優酷財報顯示,2010年內容成本是8270萬元(1280萬美元),佔整體收入的21%,相比2009年是11%。2011年內容成本已佔同期淨收入的27%。
「優豆」之外 誰更瘋狂?
面對日益高漲的版權費用壓力,業內對優酷與土豆的合併有了深厚的寄望。有分析認為,此次優酷與土豆網的合併,可以進一步提升視頻網站對上遊版權採購、下遊廣告定價的溢價能力。
奇藝公司CEO龔宇表示,此次優酷與土豆合併是網絡視頻市場非理性競爭的終結。
然而,需要釐清的問題是,在版權市場上,究竟誰才是價格上漲的真正推手?
風行網副總裁佘清舟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網絡版權價格的高低取決於市場供需關係,在他看來,優酷和土豆作為行業的「帶頭大哥」,是視頻網絡版權的主要玩家,但不是僅有的玩家。據佘清舟估算,如果網絡版權市場的市場規模是100億元的話,那麼優酷和土豆大概只佔20%的市場份額,相比優酷、土豆,包括騰訊、搜狐、樂視在內的視頻網站更積極地購買獨家劇。
此外,在2011年,奇藝網在視頻版權的購買上也在發力,而PPTV、迅雷等各家在版權方面的投入也不小。這也就決定了優酷和土豆即使合併,也不足以改變目前各家對於獨家優質內容角逐。
上述某視頻網站的版權採購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獨播劇的搶奪中,最為積極的是搜狐、騰訊、樂視網,尤其是騰訊,這個網際網路巨頭正試圖利用版權價格來提高行業門檻,即使土豆優酷合併實現了內部理性化,也很難阻止其競爭對手在版權市場的非理性投入。
搜狐版權負責人馬可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搜狐看來,版權市場並不像外界所看到的那麼瘋狂,搜狐視頻的策略依然是優質的內容,以及每個內容採購背後精細的投入產出比。
奇藝CEO龔宇此前對記者表示,一部價值4000萬元的獨播劇,按照行業規定,分銷比例只能覆蓋70%,而剩下的30%則要通過銷售1200萬元的廣告獲得收入,目前一部影視劇的視頻廣告收入上限為600萬元,這也意味著,視頻網站要虧損600萬元。
馬可還表示,優酷和土豆合併是一個信號,但是視頻網站對上遊版權採購、下遊廣告定價的溢價能力依然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