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3專稿,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如果說到賽車類遊戲,那《極品飛車》一定是這一細分領域不得不提的經典。靠著不斷改進的遊戲畫面和玩法, 《Need For Speed》儼然成為了競速遊戲中的一顆常青樹。1996年12月20日,《極品飛車》第一代作品的SS版發售,遊戲史今天就為大家簡要回顧一下《極品飛車》系列的發展歷史。
同時,遊戲史上的12月20日,EA成為了歷史上首個允許員工同性戀行為的公司。還有《雙截龍2》、《最終幻想4》、《心跳回憶3》等遊戲發售。
更多閱讀:遊戲史上的今天>>>
《極品飛車》SS版
英文名:Nissan Presents Over Drivin' GT-R / Road & Track Presents: The Need for Speed
廠 商:EA
機 種:SS/PS
發售日:1996.4.19(PS)/1996.12.20(SS)
類 型:RAC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第一代的《極品飛車》是由EA公司與美國汽車雜誌《Road/Track》聯合製作的,收錄了當時美日歐三地的一流跑車,其賣點在於讓車手體驗坐在熱門進口車款內的感覺。遊戲首先在3DO遊戲主機上推出,之後陸續推出了PlayStation、SegaSaturn和PC版本。
(點此看大圖)
初代《極品飛車》1994年在3DO上誕生的,但隨著3DO的沒落,在歐美市場上居於領先地位的PS率先移植了該作,而SS隨後也得以移植。雖然以當時的技術條件來說,遊戲並不能拉開與3DO版的差距,比起諸如"世嘉拉力"、"山脊賽車3"這樣的作品來也還有所不及,但那種全新的駕駛艙視點方式和開放性很強的賽道設計還是凸顯了歐美廠商的製作風格,絕對算得上是當時二線賽車作品的佼佼者。
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簡要回顧一下《極品飛車》系列的歷史發展歷程。
《極品飛車2》Need for Speed2(1997)
在擬真度的調整上,2代做了一個革新,將遊戲的操控方式劃分成模擬、街機和狂野三種。在模擬模式下,操控賽車雖然並不太難,但玩家仍需謹記入彎前提前剎車到適當速度等基礎賽車知識。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街機模式較前者更強調高速所帶來的快感,操控更簡單,不會出現賽車失控的情況;至於狂野模式,玩家只需要按死油門,適當配合左右按鍵即可享受狂飈。雖然少了1代中警察追捕之類的噱頭,但藉助可以任意漫遊的賽道,一種新的玩法也出現了,那就是飛車!玩家可以藉助一些大的坡道進行飛車,有的地方甚至可以騰空很長時間才落地。
《極品飛車3:熱力追蹤》(Need for Speed 3: Hot Pursuit) 1998年
在《極品飛車3:熱力追蹤》推出的1998年,PC已經全面進入奔騰Ⅱ時代,微軟的D3D圖形接口也開始逐漸成熟。走在技術前沿的"熱力追蹤"帶來了當時最為領先的畫面和音效,最吸引人的就是賽車車身上的環境映射效果,雖然從今日的技術角度看,那只是一張很簡陋的環境貼圖而已,但在當時卻足以讓"熱力追蹤"驚豔四方了。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除了環境映射,"熱力追蹤"還加入當時少見的賽車燃燒效果,火焰的絢麗程度甚至引領大批飛車愛好者競相撞山||。當然,遊戲對硬體的要求也相對提高:至少需要一臺配置有奔騰Ⅱ、64MB內存、支持D3D/Voodoo的顯卡等"高級貨"才能完美體驗"熱力追蹤"帶來的樂趣。此外,"熱力追蹤"還支持力反饋方向盤和力反饋搖杆、杜比虛擬環繞聲技術、創新的EAX環境音效技術等。
《極品飛車4:孤注一擲》Need for Speed:High Stakes(1999)
這是一部總結性質的作品,遊戲開發小組為了擺脫該系列以"代"命名的套路,沒有給作品名字中加入代表4的字樣,直接採用副標題給遊戲命了名。雖然《極品飛車:孤注一擲》的發布距離3代只有半年多的時間,但遊戲質量絲毫不失水準。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極品飛車4:孤注一擲》繼承了"熱力追蹤"的遊戲模式和賽道,首次引入了的賽車損毀系統,同時也增加了職業生涯的模式和新賽道。
《極品飛車5:保時捷之旅》Need for Speed:Porshe Unleashed(2000)
系列的第五作依舊沒有採用數位化命名,而是別出心裁地將保時捷作為主題。在前四個"極品飛車"的系列遊戲中,我們都看到過保時捷的身影,而這次遊戲開發小組打算設計一款全面體現保時捷卓越風採的主題遊戲。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本作中的全部車輛都是與保時捷公司合作製作的,除了全新的物理模型,車輛的操控性也接近真實。遊戲獨特的物理系統能精確的模擬車身的重量轉移效應,無論是玩家踩下油門、剎車或者扭動方向盤,車身都會做出極為逼真的反應,相當真實,可以讓玩家充分體驗在都市街頭甚至海灘小鎮中駕駛著保時捷奔馳的快感。相對前幾代來說,《極品飛車5:保時捷之旅》是遊戲模式和物理特性上進化最大的一代。
《極品飛車6:熱力追蹤2》Need For Speed:Hot Pursuit2(2002)
系列的第六作《極品飛車6:熱力追蹤2》與前作相隔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充滿激情的熱力追蹤模式在本作重新回歸。《極品飛車6:熱力追蹤2》帶來了四十九款授權車輛以及十款警車,在挑戰模式中,車手可以變身成為設置路障及調度直升機攔截超速罪犯的警察。在《極品飛車6:保時捷之旅》中,玩家必須控管車輛的損壞,而在《極品飛車:熱力追蹤2》裡,玩家必須更加小心。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DX8圖形接口的畫面效果所帶來的種種視覺衝擊就足以見得製作組的認真:直升機扔下的火藥桶採用了業界領先的粒子火焰特效;車身可以反射出極其逼真的金屬光澤;尤其選車畫面中對車身的渲染非常好。音響效果上本作較之以往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極品飛車7:地下狂飆》Need For Speed:Underground(2003)
新一代的《極品飛車7:地下狂飆》為極品飛車系列帶來的革新絲毫不亞於3代的"熱力追蹤"理念。作為系列的第七部正統續作,遊戲開發小組放棄了一貫以世界名車加秀麗風光的遊戲風格,轉而打造出一部以地下賽車文化為主線的作品並首次引入了故事情節,講述了一名地下車手為了成名而不斷比賽的故事。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由於故事題材的限制,《極品飛車7:地下狂飆》的時間被固定在了深夜時分,競賽地點也從風光秀麗的自然場景轉移到了鋼筋水泥打造的都市從林中。在遊戲系統中,玩家可以在《極品飛車:地下狂飆》中仿照真實的地下改裝車輛一般對自己的愛車進行從裡到外的全面改造,當然,這是需要通過在遊戲中獲得比賽勝利,依K獎金來實現的。而本作依KDX9圖形接口,在光影效果的刻畫上也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極品飛車8:地下狂飆2》Need For Speed:Underground2(2004)
《極品飛車7:地下狂飆》給了玩家們一個不小的意外,一年之後,《極品飛車8:地下狂飆2》則帶來了又一個意外。如果說《極品飛車7:地下狂飆》追求的是競速的快感,那麼《極品飛車8:地下狂飆2》在保證速度感同時更追求著的高度擬真,開始向《GT賽車》靠攏。遊戲車輛的改裝上設計了更詳細的調整選項,令玩家對車輛的知識能有更深刻的認識。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遊戲中賽車在各種路況以及駕駛狀況下,車身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反應都能有所體現,任何一個操作都會對隨後的駕駛產生影響。不過好在遊戲開發小組為了能讓普通遊戲玩家快點上手,只是在賽道的難度上作了一定提升。
《極品飛車9:最高通緝》Need For Speed:Most Wanted(2005)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作為極品飛車10年競速輝煌的經典延續,系列的最新作終於從"地下"轉為了"地面",從副標題"最高通緝"上來看,這一代強調的是追緝與被追緝時的速度感。但是進入遊戲,我們發現這款作品居然是披著追緝戰外衣的改裝車飆車賽——一部將《地下狂飆》和《熱力追蹤》互相融合的頂峰作品。
《極品飛車10:卡本峽谷》Need for Speed 10: Carbon(2006年)
當極品飛車系列邁向第十代時許多玩家心中開始有著許多疑惑,新的一代的Carbon與前作有何不同呢?會更刺激嗎?還是可以讓玩家有更多的體驗與選擇?然而對於接觸過極品飛車諸多前作的筆者而言新的Carbon能否讓玩家們享受更多的遊戲樂趣也是長久思考的課題,目前預計今年11月初上市的NeedForSpeedCarbon也努力的在全球廣大玩家的期望之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極品飛車10:Carbon》是由製作人賴瑞。拉皮爾(LarryLaPierre)和他所領導的溫哥華EABlackBox研發團隊設計製作,而從目前玩家們所知道的遊戲信息不然了解,新一代的Carbon並不是前作最高通緝的續集,而是創新讓新的競速概念加入這個遊戲中,以峽谷與山道為主題的Carbon相信可以讓玩家們體驗到更刺激的極品飛車。
《極品飛車11:專業街道賽》Need for Speed 11: Pro Street(2007年)
極品飛車系列的最新作,本作與以往所有的極品飛車作品有所不同。遊戲本身不但增加了大量的新要素之外,在駕駛的手感方面也作出了調整,並且增加了全新的遊戲模式,全新的遊戲特徵。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遊戲將採用全封閉的賽道,在遊戲的新作中玩家將再也看不到開放的賽道。加入了車輛損傷系統、物理系統和煙霧系統。所有的一切都將引起車輛的傷害。車輛報廢后玩家將要負擔一筆高額的維修費。如果玩家在比賽中損傷過大很有可能不能完成比賽。損傷越大,車輛的速度就越慢,當車輛損壞過大就會直接導致遊戲結束。
《極品飛車12:無間風雲》Need for Speed 12: Undercover(2008年)
《極品飛車12:無間風雲》又將回到各位老玩家們所熟悉的"跑給警察追"模式!只是這次身分不同,這次玩家的身分是一名臥底飛車手,不但要取得幫派的信任潛入飆車集團與不法幫派、收集犯罪證據、而且還要在不暴露自己身分的情況下解決這些壞蛋!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遊戲畫面做了些加強,在車輛的光澤上更為漂亮,夕陽的光線也很唯美、車輛撞到東西也會損壞刮傷,最容易壞的就是那些車燈了!其他像是保險杆或是擾流翼、引擎蓋這種東西也會被撞到歪掉或是掉下來,其中有個好笑的狀況就是當你用引擎蓋上的視角來跑的時候,若引擎蓋因損傷而掀開,這時候玩家還會看不到路喔。
《極品飛車13:變速》Need for Speed 13:Shift(2009年)
本作是《極品飛車》系列轉型之後推出的首批作品當中的次世代版,在風格上依然將保留系列前作的特點,照片級質量的出色畫面和近似真實的駕駛感受依舊是遊戲的主要賣點所在。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極品飛車13變速(Need for Speed Shift)》為玩家帶來世界著名賽道的真實車手體驗,包括英國赫赫有名的 Brands Hatch 賽道。此外,這款遊戲也收錄了《極速快感》歷來陣容最龐大的高性能車群,包括Pagani Zonda、Porsche 911 GT2以及Lotus Elise等等。
《極品飛車14:熱力追蹤3》Need for Speed 14: Hot Pursuit(2010年)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極品飛車》系列新作《極品飛車14:熱力追蹤》(Need for Speed:Hot Pursuit),也是新一代的熱力追蹤系列作品正式確認,由Criterion Games工作室負責開發。本作將回歸到警察通緝模式,允許玩家進行全球網絡對戰,將再次回歸名貴跑車,遊戲過程將解鎖新的跑車及武器和裝備,全新的開放地圖。
《極品飛車15:變速2》Need For Speed:SHIFT 2(2011年)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極品飛車15:變速2》由EA的DICE和Slightly Mad Studio合作開發,該作提供比1代更加增強的畫質,而且還會採用改進後的物理引擎。《變速2》最新的特點就是引入了"頭盔視角"功能,而這一功能將不同於以往常規的車外、車前以及車內的"穩定"性視角模式,"頭盔視角"是採用安裝在頭盔的雨眉部位的攝像頭為視野基準,將會加入人體仿真動態物理學,如自然動作的環顧左右,以及慣性動作的緊急剎車前傾點頭,以及車內真實的引擎轟鳴聲。完全讓玩家達到身臨其境的仿真駕駛體驗。
《極品飛車16:亡命狂飆》Need for Speed: The Run(2011年)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極品飛車16:亡命狂飆》由Black Box製作,於2011年11月15日在北美上市,11月17日在歐洲上市,11月18日登陸Xbox360,PS3,PC,Wii,N3DS,並陸續登錄iPhone以及安卓平臺。本作中,玩家能夠參與到從舊金山到紐約的非法,高刺激的飆車世界。警匪追逐將不是唯一的設定,還包括邊境爆炸,緊張刺激的城市競速,包含火箭制導攻擊的冰山和峽谷競速。遊戲採用寒霜2引擎,因此只支持Windows Vista及以上作業系統。
《極品飛車17:最高通緝》Need for Speed:Most Wanted(2012年)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在2012年度E3遊戲展EA正式宣布NFS系列新作《極品飛車17:最高通緝(Need for Speed:Most Wanted)》,本作是NFS9的誠意重置,由《火爆狂飆》製作組Criterion Games打造。還原最高通緝風格。據悉,本作還原了9代的藝術風格,增加車輛與場景規模與細節,同時輔以新近流行的開放元素,玩家可策馬奔騰般的漫遊兜風。《極品飛車17:最高通緝》分別於2012年10月30日和11月1日在北美和歐洲發售,登陸X360、PS3、PSV、PC、iOS和安卓平臺
極品飛車系列年表
Road & Track Presents: The Need for Speed(《極品飛車》,1994年)
Need for Speed SE(《極品飛車 特別版》,1996年)
Need for Speed Ⅱ(《極品飛車2》,1997年)
Need for Speed Ⅱ SE(《極品飛車2 特別版》,1997年)
Need for Speed V-Rally(1997年)
Need for Speed Ⅲ Hot Pursuit(《極品飛車3:熱力追蹤》,1998年)
Need for Speed V-Rally 2(1999年)
Need for Speed High Stakes(北美版)/Need for Speed Road Challenge(巴西及歐洲版)(《極品飛車4:孤注一擲》,1999年6月)
Need for Speed Porsche Unleashed/Need for Speed Porsche 2000(歐洲版)/Need for Speed Porsche(德國及拉丁美洲版)(《極品飛車5:保時捷之旅》,2000年3月)
Need for Speed Hot Pursuit 2(《極品飛車6:熱力追蹤2》,2002年10月21日)
Need for Speed Underground(《極品飛車7:地下車會》,2003年11月25日)
Need for Speed Underground 2(《極品飛車8:地下車會2》,2004年11月12日)
Need for Speed Underground Rivals(《極品飛車:生存競速》,2005年,PSP版本)
Need for Speed Most Wanted(《極品飛車9:無間追蹤》,2005年11月18日)
Need for Speed Most Wanted 5-1-0(2005年,PSP版)
Need for Speed Carbon(《極品飛車10:生死卡本谷》,2006年11月1日)
Need for Speed Pro Street(《極品飛車11:街頭狂飆》,2007年11月1日)
Need for Speed Pro Street (《極品飛車 街頭狂飆》,psp版2008年被破解)
Need for Speed Undercover (《極品飛車12:無間風雲》,2008年11月18日)
Need for Speed: Shift (《極品飛車13:變速》,2009年09月15日)
Need for Speed:Hot Pursuit 3 (《極品飛車14:熱力追蹤3》,2010年11月16日)
Need For Speed:SHIFT 2 (《極品飛車15:變速2》,2011年3月29日)
Need for Speed: The Run (《極品飛車16:亡命狂飆》,2011年11月15日)
Need for Speed:Most Wanted (《極品飛車17:最高通緝》,2012年10月30日)
2010年12月20日,EA成首家允許員工同性戀行為的遊戲公司
2010年12月20日,據外國媒體報導,遊戲巨頭EA公司成為首家允許企業職工擁有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行為的遊戲企業。(詳情)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同性戀保護組織的發言人稱,EA中擁有這些小眾性取向的員工表示現在受到了公司和其他同事更好的對待,他們希望EA能夠將這一政策固定下來並延續下去。
當時有評論人士認為,EA此舉將會進一步提高社會對同性戀的寬容度,並且在同行業公司中引起連鎖反應。
《雙截龍2》1991年12月20日發售
英文名:Double Dragon 2 - The Revenge
廠 商:TECHNOS
機 種:MD
發售日:1991.12.20
類 型:清版打鬥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與兩年前的FC版不同,本作是街機版的完全移植版,也就是說,除了由於硬體不同所造成的畫面音效方面的細微差異外,遊戲從版面到系統都是完全照搬街機版的,這對於那些對街機版有著特殊感情的玩家是非常合適的。實際上玩過街機和FC版本的玩家都知道,街機版除了角色較大、同屏敵人數量較多之外,無論是招數的豐富程度還是判定的精確度都比不上FC版,這款MD版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改善。不過,本作卻是MD主機在日本市場的唯一一款"雙截龍"作品。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點此看大圖)
《心跳回憶3》2001年12月20日發售
英文名:Tokimeki Memorial 3
廠 商:KONAMI
機 種:PS2
發售日:2001.12.20
類 型:戀愛SLG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KONAMI堅持不讓完美偶像藤崎詩織在這部作品中復出也許是一個致命的失誤,反正豬頭現在對於本作中的角色叫些什麼名字已經完全不記得了。不過本作在2代的EVS系統創新之後,再次引入的通渲染技術還是值得一提的(注意不是卡通渲染),這種技術使得在畫面上原本是平面顯示的角色一旦活動起來就變得非常有立體感,令人有一種不自覺的親近感。此外,與女孩子約會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己的服飾這一點非常貼近現實生活。
可惜本作中的角色設計實在是太過幼齒,絕對是敗筆之作。FAMI通雖然還是給本作打出了34分的高分,但是區區10萬份的銷量直接導致該系列至今再也沒有正統續作問世。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點此看大圖)
最終幻想4(NDS版)2007年12月20日發售
英文名:Final Fantasy IV
廠 商:S.E
機 種:NDS
發售日:2007.12.20(J)/2008.7.21(U)/2008.9.5(E)
類 型:RPG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由於NDS版FF3獲得了百萬銷量的可喜成績,於是,在GBA版FF4登場兩年之後,S.E再次推出了NDS的重製版。本作與FF3一樣改用了全3D的圖像引擎,加入了片頭CG和主題曲,並且引入了對白配音。而這一次在對話時角色的表情也會有不同的變化,製作相當細緻。遊戲的流程沒有太大的變化,不過細節之處經過了很多調整,塞西爾原本超強的初始能力有所削弱,對話的內容也有了全面的更新。當然,更多的隱藏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遊戲獲得了35分的白金殿堂評價,超過了一個月之前的DQ4,對於一款已經是第4次復刻的作品來說,這是非常高的評價。67萬的銷量雖然不及前作,但卻是GBA版的3倍。按照S.E的作風,估計接下來就該FF5、FF6出現在NDS上了。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點此看大圖)
(點此看大圖)
更多閱讀:遊戲史上的今天>>>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