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的理念來源於日本,隨之在全球流行起來。現如今的生活,家裡塞滿了東西已經不適合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了,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家裡有太多的東西只會讓人的精神狀態更加的糟糕。所以現在的人們都提倡斷舍離,過減法的生活。
那麼一個人可以簡單到什麼地步呢?我就曾看到過這樣一個人,她在斷舍離的影響下,常年堅持以10天為周期,定期斷舍離,每次都能整理出十幾樣東西。她就是上海的一位90後網店店主蘇蘇。
正是因為這樣的斷舍離,她267㎡的家扔扔扔,只剩9件家具,沙發、茶几、餐椅、電視機、書桌、床、置物架、鞋櫃、櫥櫃,和兩狗一貓。
在朋友的眼中,她原本不算小的家裡,現在看起來「家徒四壁」,作為網店的店主,經常給顧客發貨,但是家裡也沒有亂七八糟過。
蘇蘇認為,生活是過給自己的,自己才是真正的主角,物品只是生活的附屬品,不斷的斷舍離,這樣的生活方式才是自己所追求的的。
在此之前,蘇蘇和很多年輕的女孩子一樣,非常喜歡買買。家裡已經堆積了上百件衣服,上百雙鞋子。
蘇蘇還喜歡收藏之前的小東西,對於已經壞了的都不捨得扔。她一直認為這樣的生活很好。但是有一次,朋友們來她家做客,發現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朋友沒待一會兒就走了,讓蘇蘇很丟臉。
於是,蘇蘇想換一個大的房子,就搬到現在的267㎡。也丟掉了一些老點的家具,房子沒有那麼擁擠。但是依舊還是有很多很多的東西,沒有丟棄。後來,蘇蘇學習了斷舍離的理念,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斷舍離」生活。
她開始整理家中的衣服、鞋子、包包、化妝品等等東西,分類整理,哪些有用的、哪些沒有用的。在把這些有用的東西,都放回原位,沒有用的挑出好的送給朋友們,就這樣一直扔扔扔,蘇蘇一下子扔掉了10大包的雜物。
這次的斷舍離,讓她真正地體會到內心和身體上的放鬆,使她也明白了斷舍離表面上丟棄的是雜物,實質上是丟棄內心的雜念,獲得舒心的人生。
「斷舍離」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她認為「斷」是斷絕一切不需要的東西 ,「舍」是捨棄多餘的雜物,「離」是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斷舍離」就像新陳代謝一樣,把我們不需要的東西都丟掉,留下適合我們的。這就是當代年輕人的一種人生整理觀,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
如果現在的你正在被自己繁瑣雜亂的生活所幹擾,不妨讀一讀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通過對物質的「斷舍離」做物質的減法,精神上的加法,可以獲得輕盈自在的生活。它讓曾經內心荒蕪的人看見希望,所以它也能讓你找到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很多時候,每一次斷舍離,可能就意味著一次新生。
感興趣的家人們,點擊上方的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