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鬧鐘還沒普及的年代,人們起床都是靠著公雞打鳴。相信細心的人會發現,在農村,很少有母雞打鳴的。有人說有些農民一旦發現家裡的母雞學公雞叫就會把母雞殺掉,老人說是打鳴的母雞留不得,為什麼要這樣做?或許大家錯怪母雞了!
在民間,雞和吉同音,雞也象徵吉利,公雞打鳴有闢邪之意,而且很多農村祭祀都是用公雞。如果母雞學打鳴了,會被人們認為是妖邪,會禍害主人。母雞打鳴,在以前是屬於違背常理的,母雞的只負責下蛋,孵蛋,公雞才是打鳴。既然是幹了違背常理的事情,那麼很多時候家裡有點小問題,小摩擦,人們變會將這個根源歸到母雞打鳴上。其實在我們生活的身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不要去做超過自己職責的事情,這也是社會分工的必要。
正所謂「牝雞司晨,惟家之索」,需要注意的是,司晨是公雞的事情,如果是母雞打鳴,古人迷信認為是不祥之兆,會有「雞禍」發生,預示亂政。母雞半夜打鳴是大兇之兆源自於過去封建時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我們看到古裝電視劇中,尤其是宮廷戲中,總是離不開一個橋段。那就是得寵的妃子幹預政事,就會有忠直的大臣站出來義正言辭或痛哭流涕地說:牝雞司晨,此非吉兆啊!原來是在暗示,商紂王寵愛妲己,總是聽女人的話,被女人迷惑了。而現在有很多農村人會比喻如果女性掌權會導致國破家亡。
打鳴的一般都是公雞,很少有母雞打鳴的,促使著公雞打鳴的關鍵因素在於其雄性激素,就是因為這種激素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而母雞並沒有雄性激素,這種天生的差異,在自然界當中的雄性以及雌性動物都是存在著的。事實上,母雞打鳴這件事其實在生物界還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叫做「性反轉」,簡單的來說就是母雞的性別向著公雞轉變。這是因為母雞可能吃到一些雄性激素較多的食物,或者雌激素分泌紊亂以後,會出現停止下蛋、雞冠變紅、羽毛變豔的生理特徵。也就是說,這時的母雞開始出現了第二性徵,有雄性特徵了。所以並不會引發什麼家破人亡不吉利的事情,大家都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