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磨一劍厚植生態底色 嘉興港區再添「國字號」榮譽 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金字招牌」這樣煉成
發布日期:2020-12-27 09:19 信息來源:嘉興日報 瀏覽次數:
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嘉興港區八年磨一劍,再添「國字號」榮譽。日前,國家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批准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0家園區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通知》,嘉興港區作為全國唯一一家省級化工園區榜上有名。
化工新材料一直是嘉興港區的主導優勢產業,但也帶來了生態環境汙染的隱患和擔憂。此次榮獲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金字招牌」,嘉興港區的高質量發展邏輯與實現路徑尤顯珍貴。
第一板斧:
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同向同行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指引著行動的方向。早在8年前,嘉興港區就錨定了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目標,唯實惟先、善作善成,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中國化工新材料(嘉興)園區,是嘉興港區的核心產業平臺,也是國內第一家以中國化工新材料冠名的化工園區。經過多年的補鏈、強鏈、延鏈,該園區已集聚化工新材料企業40餘家,包括德國巴斯夫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已培育本土上市公司3家。
權威數據顯示,中國化工新材料(嘉興)園區單位投資強度達884萬元/畝,列全國第三;單位面積產值達666萬元/畝,列全國第四;單位面積利潤達54萬元/畝,居全國前列。
經濟發展指標穩步攀升的同時,源頭減排「組合拳」環環相扣。
一看園區資源綜合利用,在副產品和餘熱、中水、低濃度酸、氫氣、氮氣、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等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方面,已實現100%回收利用。
二看硬核實施「畝產論英雄」,強力推進「騰籠換鳥」,累計騰退整治672家「低散亂汙」企業,騰出低效用地3076.4畝,為產業轉型升級騰出要素,初步形成以綠色化工新材料、航空航天和裝備製造、氫能產業為核心的「2+1」產業格局。
在去年11月舉行的2019中國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大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公布了「2019年綠色化工園區」名單,全國共6家園區上榜,嘉興港區中國化工新材料(嘉興)園區位列其中。
第二板斧:
政府引導與企業主導凝聚合力
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不能政府「一頭熱」,企業才是「主力軍」。
為推動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2019年初,嘉興港區以中國化工新材料(嘉興)園區為載體,在國內率先創新開展「兩無一化」(「無異味」企業、「無異味」園區、「景區化」園區)創建工作。
怎麼把創建工作落深落細落實?為幫助企業全面排摸異味點和隱患點,嘉興港區請來20多位環保專家,實地勘察「把脈問診」,累計梳理出200多個隱患點,實施「一企一策、對症下藥」。截至今年5月底,43家「無異味」企業創建全部通過驗收評審。
「兩無一化」創建活動開展以來,嘉興港區環境空氣品質穩步提升。今年1至11月,嘉興港區空氣品質優良率為91.9%,同比提升6.1個百分點;PM2.5濃度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2%。
與此同時,園區涉氣信訪有效件穩步下降,2019年園區涉氣信訪共有25件,相較2017年減少38件,下降60.3%;2020年前三季度共13件。目前,嘉興港區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得分已提升至85.5分,高於全市平均。
第三板斧:
科技防治與全民防治相輔相成
作為「中國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範單位」,嘉興港區管委會引進航天恆星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合作夥伴,共同出資設立了浙江航天恆嘉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化工園區建設實現「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與此同時,嘉興港區著力打造「智慧環保」系統,對大氣汙染源及趨勢實行溯源管理,此外還推出了一系列硬核舉措,包括建成全省首個傅立葉紅外監測站、全省首個危廢剛性填埋場等。
組建「民間聞臭師」隊伍,構建全民防治格局,是嘉興港區的又一探索創新。
嘉興港區以「國標」為底線,又突出「民標」評價,以「老百姓的鼻子為最高標準」,組建了由嗅辨員、企業聞臭師、行風監督員等共275名代表組成的「民間聞臭師」團隊,依靠儀器和嗅覺相互補充,聞「臭」而動、尋「臭」不停,讓異味無所遁形。
截至目前,嘉興港區已開展「民間聞臭師」活動25次,其中「夜間暗訪」9次,累計參與人數達280餘人次。
創新務實之舉,引來央媒點讚。今年7月8日,《人民日報》生態版以《空氣好不好,鼻子說了算》為題,點讚嘉興港區招募「民間聞臭師」、創新環境監測體系的先進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