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規劃環評中的現狀調查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的現狀調查有類似的一面,就是對受影響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和社會經濟現狀的調查和評價。但規劃環計由於其涉及的範圍廣,影響的要素多,應針對規劃對象的特點,按照全面性、針對性、可行性和效用性的原則,有重點的進行。
(1)現狀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環境、社會和經濟三個方面,具體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經濟背景分析及相關的社會、經濟與環境問題分析,確定當前主要環境問題及其產生原因;
2)生態敏感區(點)分析,如特殊生境及特有物種、自然保護區、溼地、生態退化區、特有人文和自然景觀、其他自然生態敏感點等,確定評價範圍內對被評價規劃反應敏感的地域及環境脆弱帶;
3)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分析,確定受到規劃影響後明顯加重,並且可能達到、接近或超過地域環境承載力的環境因子。
(2)環境限制因素分析
在對規劃影響區域現狀調查的基礎上,還應該對規劃實施和規劃目標實現產生限制的環境、資源條件進行分析。主要包括:
1)跨界環境因素分析;
2)經濟因素與環境問題的關係分析;
3)社會因素與生態壓力;
4)環境汙染與生態破壞對社會、經濟及自然環境的影響;
5)評價社會、經濟、環境對評價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
(3)環境發展趨勢分析
分析在沒有本擬議規劃的情況下,區域環境狀況/行業涉及的環境問題的主要發展趨勢(即「零方案」影響分析)。
責任編輯:青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