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保總局啟動西部生態環境現狀調查

2021-01-11 光明網

本報北京9月15日電(記者 林英 通訊員 何春權)國家環保總局今起全面組織實施西部生態環境本底的調查,以掌握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現狀,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經濟結構調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提供決策性依據。

國家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指出,西部地區地域遼闊、氣候差異顯著、自然條件惡劣多變、地貌複雜多樣、生態環境脆弱,掌握西部生態環境現狀,對實現西部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據悉,此次調查要實現的目標主要是,以陸地資源衛星的早期和最新圖像或數據為主要信息源,結合現有資料的收集、整理,開展中國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和分析;掌握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現狀和動態變化;建成中國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狀況基本資料庫;完成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調查綜合報告,為西部地區生態區劃和規劃提供科學依據。調查的內容涉及社會經濟基本狀況、土地、植被、水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農村生態環境、工礦開工造成的生態破壞和恢復狀況、生態示範區與生態農業縣建設與管理以及生態災害。

相關焦點

  • 省內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及汙染現狀調查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記者從有關會議獲悉,歷時半年,甘肅已初步完成省內區域涉及黃河流域的黃河幹流、洮河、渭河、涇河4個水系,涵蓋沿黃9個市州58個縣區,36條重要幹支流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及汙染現狀調查工作。  甘肅位於黃河流域上遊,流域面積14.59萬平方公裡,大小河流近百條,約佔黃河全流域總面積的18%,承擔著全國主要江河源頭產流區保護、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要生態功能。  為進一步摸清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底數及汙染現狀,推動黃河流域大保護、大治理,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在全國範圍內較早啟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及汙染現狀調查工作。
  • 七裡河區提前完成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及汙染現狀調查任務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市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及汙染現狀工作啟動暨培訓會議精神,4月17日上午,生態環境局七裡河分局組織工作人員召開了七裡河區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及汙染現狀調查工作啟動會。會後,核查人員立刻進入工作狀態,對轄區黃河幹流、雷壇河、大金溝等6條洪道排汙口進行全面現場核查。
  • 生態環境材料市場現狀深度調查分析
    《2020-2026年中國生態環境材料市場現狀深度調查報告》,首先介紹了生態環境材料行業相關概念及發展環境,其次分析了生態環境材料行業規模及消費需求,而後對生態環境材料行業市場運行態勢進行了重點剖析和重點總結,接著將生態環境材料行業即將面臨的機遇及發展前景進行詳細闡述,最終給生態環境材料企業、學術科研單位以及個人投資者等提供最為全面最為詳盡的投資指導。
  • 生態環境部聯合中科院啟動2015-2020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
    人民網北京5月15日電(趙春曉) 15日,生態環境部召開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藍天保衛戰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的內容
    熟悉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的內容  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1.自然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包括地理地質概況、地形地貌、氣候與氣象、水文、土壤、水土流失、生態、水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等調查內容。根據專項評價的設置情況選擇相應內容進行詳細調查。
  • 2015年環境影響評價師知識點: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規劃環評中的現狀調查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的現狀調查有類似的一面,就是對受影響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和社會經濟現狀的調查和評價。但規劃環計由於其涉及的範圍廣,影響的要素多,應針對規劃對象的特點,按照全面性、針對性、可行性和效用性的原則,有重點的進行。
  • 海洋環境保護
    1998年10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組織開展了東、南海近岸海域環境綜合調查。此次調查範圍東海、南海沿海省和海南島30米等深線向陸一側海域,共布設296個海上監測站位,其中東海151個,南海145個,共採集各類樣品2440個,獲得各類數據4.3萬餘個。
  • 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調查報告(2019年)
    2018年6月5日,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五部門聯合發布《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試行)》,對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踐行生態環保提出了具體要求。為了解我國公眾生態環境行為基本狀況,引導和鼓勵公眾積極踐行生態環境行為和主動參與生態環保工作,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組織開展了本次公民生態環境行為問卷調查。
  • 蚌埠市啟動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工作
    為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等五部門印發的《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開展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2020年12月29日,蚌埠市召開了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項目啟動會。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利局及各縣區生態環境分局等19個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參加了啟動會。
  • ...2020年度嘉興市基本公共服務、生態環境質量滿意度調查要來了
    2 2020年嘉興市生態環境質量 滿意度調查問卷 調查內容 包括對生態環境整治的認知度評價,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評價,對人居環境的滿意度評價
  • 生態環境部:推進「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前瞻性研究
    ⊙記者 李苑 ○編輯 林堅  記者從剛剛結束的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今年生態環境部將加強重大戰略規劃政策研究制定,推進「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邁向美麗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戰略等前瞻性研究。
  • 生態環境部、中科院開展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
    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有關要求,生態環境部、中科院決定聯合開展2015—2020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  據介紹,4月15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中科院辦公廳聯合印發《2015—2020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實施方案》,正式啟動調查評估工作。兩部門將深入合作開展全國和省域生態狀況變化調查評估,分析生態系統狀況,總結我國生態保護取得的進展,識別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提出生態保護對策建議。調查評估工作預計於2021年10月結束。
  • 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治理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原標題: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治理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近年來,政府日益重視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持續加大對環境治理的力度。
  • 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調查報告(2020年)出爐
    7月14日,2020年度《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調查報告》正式發布,由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完成。其調查周期為4月10日至4月30日,調查範圍覆蓋全國除港澳臺以外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調查內容涵蓋「公民十條」的10個行為領域,對公民生態環境行為狀況進行調查評估。
  • 攀石山,涉泥潭,生態調查水陸並發
    ——生態系統現狀調查全面完成。據研究院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於今年9月底正式啟動,先後在江門市開展了紅樹林生態系統現場調查、砂質海岸和河口生態系統現狀調查。為確保調查質量,提高工作效率,項目組結合江門市典型生態系統分布情況,科學合理布設野外調查斷面,制定調查路線和任務分工。
  • 環境現狀調查的主要方法
    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的常見方法主要有三種,即收集資料法、現場調查法、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分析方法。  ①收集資料法:應用範圍廣、收效大,比較節省人力、物力和時間。環境現狀調查時,應首先通過此方法獲得現有的各種有關資料,但此方法只能獲得第二手資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他方法補充。
  • ...適時開展海洋汙染基線與生態本底調查評估|生態環境部印發...
    全國生態狀況遙感調查評估每五年開展一次;選擇的每個重點區域流域生態狀況調查評估完成時限原則上為一年;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狀況遙感調查評估每年開展一次;國家級自然公園人類活動遙感監測評估每年開展一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人類活動遙感監測評估每半年完成一次,地方可根據實際開展地方級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遙感監測評估;縣域重點生態功能區評估每年完成一次。
  • 關於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特別是,環保齊抓共管的局面還未真正形成,實際工作中常常是環保部門唱「獨角戲」,環保執法力度不夠、手腕不硬,很難保證從源頭上遏制環境汙染。三、對策建議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及千秋的偉大事業,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創新思維,嚴格監管,加大投入,提高科技水平。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生態環境部設立海洋生態環境司,負責全國海洋生態環境監管工作。
  • ​2016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及2017年總體工作思路
    通過上述措施,全省主要江河85個國控水質監測斷面中,Ⅰ-Ⅲ類良好水質斷面57個,比例達到67%,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三是謀劃和啟動清潔土壤行動。按照國家「土十條」要求,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吉林省清潔土壤行動計劃》,通過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全體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配合省人大加快制定《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