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大大方方地說,你有一百個法子來挑戰生活,生活有一百零一個法子讓你見識它的殘酷。或者,能夠生存下來的人,都具有難得糊塗的韌勁和一百零二個克敵制勝的高招,來化解命運恩賜的山窮水盡。《人生海海》就是這樣一本既挫敗你自尊又教你勇敢的思想「利刃」之書。
一本小說的思想厚度,是它給予讀者的極好禮物。讓你動容,讓你感同身受,讓你跟著主人公一起經悲歷歡,經坎歷坷,心悸心痛,讓你在幾經顛簸後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享受久違的心安,這就是《人生海海》的作者的本意——不論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你要堅信——人之初,性本善,你要堅信——苦盡甘來。
上校也好,麥家也罷,爺爺也好,老保長也好,「我」也好,都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忐忑地以現在揣摩著變數重重的未來,沒有誰能預見明日的好壞。我們都是時光洪流中的跋涉者。 小說情節跌宕,內容緊湊,人物刻畫雖三言兩語但生動形象,語言唯美,可見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這本書打磨過程中下的功夫之深。一個愛國的奇男子,一個抗日的熱血青年,一個以醫術救國不改初心即便瘋了仍意欲在自己腹部刻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可憐男子,一個被特定歷史烙下了光榮與恥辱的複合型傳奇人物,是上校,也是太監,是滄海一粟,也是人中之龍,卻避不過命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捉弄。
說到人的性格,所謂的好與壞,堅強與懦弱,都是相對的。「上校」樂善好施是我們的榜樣,可是他身不由己的年少輕狂也是他抹不去的恥辱;把面子當命的爺爺的自私與善良,揭發與後悔;父親的沉默與堅持,舐犢與迷信;小瞎子的卑劣與下三濫手段,特殊時期的一手遮天和後來的可悲下場;「小上海」的人格魅力與多舛人生,敢愛敢恨敢承擔的磊落襟懷;「我」的前妻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的令人讚賞;「我」的矛盾重重、最終與生活和自己握手言歡的釋懷……這些就是生活。我們的幸運在於能夠在緊要關頭,懂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能夠原諒他人繼而放過自己。這就是人類「善」的基因,是命運恩澤的法雨。
這是一篇散文化手法的長篇小說。耐人尋味的是,它用詩意的語言同小說中人性的醜陋形成鮮明對比,更刷新人的視覺和感知,令人讀罷餘音繞梁,心裡堵得慌。「村莊像被天空的腳蹄踏著」,「水是清水,一條闊溪,清澈見底,潭深流急,盛著山的力氣」;「秋末冬初,風是染料,把碧綠的樹葉子一層層染」,「人都還在睡大覺,只有院子裡的花草醒著」,那些優美的散文式的語言,溫馨中加重了小說的悽涼,像是用美作為醜的陪襯一樣,讓人心疼世界的真實性和世人不得不面對的風霜雪雨。
借用小說人物之口,作者說了很多有意義的話,那是想要傳遞給讀者的掏心掏肺的心聲:做人就是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人要學會放下,放下是一種饒人的善良,也是饒過自己的智慧;智者可以從過去摸到未來的痕跡;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品咂,回味,繚懷繞緒。
躲在小說後面的作者,神情專注,不苟言笑,用生花的妙筆蘸著生活的血脈,凝眉疾書,成全讀者精神的思索。手寫其心,他鎮定地將生活的「病灶」一層層剝開給我們看,像實施一場見刀見血的大手術,用生死相關的逼仄來剜除人內心的卑劣。令人深思的書,用一個時代的背景還原古今人性的低劣與高尚,至於最後的輸贏,倒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這個令人窒息的過程,教會後來人如何更好地生存,如何將命運強行交付的一手爛牌轉為好牌,如何轉敗為勝。倘你讀懂了作者的這份苦心,學會扭轉困境,學會險中求勝,學會經歷風雨,那麼,不管你現在正在經歷什麼,一定會守得雲開見月明,這也是麥家借《人生海海》予世人的一份功德。
麥家的這本《人生海海》據說歷時五載寫就,從小說的內容到語言再到方方面面,都可見作者精心打磨的痕跡,很是難得。細讀,頗有種兒時讀《城南舊事》的調子浮漾心頭。尤其小說的結局,上校臨死之前,其妻把他腹部的那些恥辱紋身改成了一幅畫,一棵掛著四盞紅燈籠的樹,這需要怎樣的愛和慈悲。可以讀一讀下面的這本《人生海海》,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