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懷憧憬,西藏山南軍分區15名女兵抵達邊防

2021-01-10 人民網

黎明尚未破曉,窗外仍是一片漆黑。

西藏山南軍分區新兵團上士黃娟早早起床,為即將奔赴高原的新兵們準備氧氣袋和抗高原反應藥品。

作為一名老兵,她深知嚴重的高原反應會讓人頭疼欲裂、噁心眩暈。

臨出發前,黃娟挨個叮囑大家:「穿厚點,緩慢行走,感覺不舒服就立即吸氧。」戍邊近10年,黃娟積累了豐富的抗高原反應經驗。

即將前往邊防團的15名女兵,近九成是大學生。3個多月的新訓生活,讓這批新兵的身子骨更硬了,但高原邊防的艱難考驗還在前方。

該團駐地偏遠,距離拉薩貢嘎機場300多公裡,一路上要翻越3座海拔4700米以上的雪山。山高路遠,團領導把新戰士的健康安危掛在心上,特意選派2名女衛生員全程伴隨保障,開展醫療救護和心理輔導。

突發情況不期而遇。在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亞堆扎拉山時,新兵劉榮琴高原反應強烈,呼吸困難、嘔吐不止。班長呂露見狀,立即為她吸氧,一路悉心呵護。

19時左右,終於到達駐地,老兵們敲響了鑼鼓,夾道歡迎新戰友的到來。

抵達邊關的第一個夜晚,老兵們將下鋪讓給了新戰友,連隊還給每名新兵提供全時熱水,氧氣面罩放到床頭,為她們築起暖暖的家。

臨睡前,看到床邊的電暖爐,新兵白雪激動地說:「從飛機降落在拉薩貢嘎機場的那一刻起,我正式成為了一名邊防軍人,今後我會在這裡守護你——我的家人、我的雪域邊關。」

相關焦點

  • 今日天氣:西藏山南,15℃!
    看看這豔陽高照看看這金色陽光再看看手機裡的天氣預報:山南市,晴天,15℃誰能想到,山南冬天,這麼溫暖?(註:此溫度為山南市區溫度)冬天,大家最在意的,肯定就是溫度了,有陽光的日子,連心情都會變好。很多人印象裡的西藏,雪域高原,寒冷、缺氧、光禿禿……那到了冬天,更不敢進藏了。
  • 為了風雪中的同胞 西藏山南特大暴風雪救援紀實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題:    為了暴風雪中的山南同胞——西藏山南地區特大暴風雪救援紀實    新華社記者    暴風雪!六旬老人都未見過的暴風雪!西藏有氣象資料以來強降雪站點最多、範圍最廣的特大暴風雪!
  • 帕米爾高原女兵直升機上巡邊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近日駐守帕米爾高原的新疆喀什軍分區某邊防團6名女兵登上直升機首次對邊境線進行空中巡邏她們是帕米爾高原上第一批和第二批戍邊女兵手握鋼槍,丈量邊防線是高原女軍人最美的時刻!看她們英姿颯爽的模樣誰能想到首批戍邊女兵也只是近兩年才到帕米爾2019年1月又有14名大學生女生踏上了平均海拔3500米的帕米爾高原成為駐守帕米爾的女兵當年18
  • 千裡邊境線,感受融合的溫度——軍民融合助力邊防保障效益全面提升
    數十年來,幾代邊防官兵用腳步、車輪、青春和生命丈量著邊防線的長度。黨的十八大以來,軍民融合作為一項國家戰略不斷向縱深推進,邊疆地區軍地聯動,聯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邊防保障效益。漫漫邊防線上,改變和奇蹟在不斷發生,軍民融合發揮出獨特的魅力。「雲端天路」,一路通南北被稱為「天路」的219國道,是由新疆進入西藏的重要通道。
  • 西藏某部給老兵起外號須避開剩鬥士、吹燈王字眼
    2014年8月13日,西藏日喀則軍分區昆木加哨所中士李繼銳和妻子袁愛林讓界碑見證了他們的愛情。劉有飛/攝2月10日,西藏日喀則軍分區塔克遜哨所上士潘成華的婚禮進入倒計時。從此,日喀則邊防出現兩條不成文的規定:唱歌演戲不準觸碰單身老兵的情感禁區,給老兵起外號須避開「剩鬥士」、「吹燈王」等敏感字眼。官兵婚戀既牽動著親人神經,也刺痛了軍分區領導的心。「老大難,老大難,老大出面就不難!」為解決邊防軍人的終生大事,日喀則軍分區持續開展的「解難特別活動」,俗名「配對工程」,雅稱「幸福計劃」。
  • 武警西藏邊防舉行海拔4000米以上野外拉練
    武警西藏邊防舉行海拔4000米以上野外拉練 (4/5) "← →"翻頁
  • 西藏,讓我魂牽夢縈的故鄉
    原標題:西藏,讓我魂牽夢縈的故鄉 在藏工作30多年間,先後擔任西藏山南隆子縣加玉邊防區區委書記、隆子縣委農牧部部長、山南地區中學校長、山南地區文教局副局長、洛扎縣委副書記、山南地區農牧局局長等職務。1988年離休,現居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   2020年8月5日,我在襄汾老家見到了3位來自西藏的客人,他們的到來,讓88歲的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西藏,我夢裡的故鄉,不知不覺中,我與她相別已有32個年頭了。
  • 武警西藏邊防開展海拔4000米以上野外拉練
    央廣網西藏11月22日消息(張鈺 崔衛強 吳銘昊)戰風沙,鬥烈日;登高峰,迎酷寒。歷時72小時,全程400餘公裡,平均海拔4200米,晝夜溫差近30攝氏度……近日,一場熱血沸騰的野外拉練在西藏雪域邊陲拉開帷幕。  這是武警西藏邊防總隊機動支隊組織開展為期3天的野外拉練活動。
  • 中國遠徵軍:途徑野人山,女兵被擄走幾十人,野人把頭蓋骨當水瓢
    ,因為野人山是原始叢林,以部落為體制的野人們都並未開化,行為野蠻、行動迅速。而恰巧正是雨季,野人山中蚊蟲與螞蟥遍地都是,潮溼的土壤令人行軍困難,因對地形太過陌生,更是常常深陷沼澤,破傷風及敗血病在隊伍中遍地傳播。
  • 成長,我想這樣對你說……——一名邊防女排長的自述
    那時,我是邊防團唯一一名女排長。午夜夢回,我時常驚醒,輾轉反側拷問內心——「一個女排長,能在這裡做些什麼?該做些什麼?」  這個邊防,似乎和兒時記憶中不太一樣了。邊防的寒苦肆無忌憚地向我露出獠牙,訓練時寒風吹得眼淚直流,漫天的黃沙研磨著我的迷彩服,也不斷衝擊著我的夢想。
  • 中國人民警察節丨山南公安先進典型事跡展播—姚季欣
    山南公安在人們看得到或看不到的地方以智慧、以勇氣、以捨我其誰的大擔當詮釋著新時代人民公安的英雄本色,新時代的鏗鏘足音。 山南 公 安 先 進 典 型 ● 姚季欣同志簡介 姚季欣,男,1981年出生,2000年參加公安工作,現任山南市桑日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三級高級警長。
  • 中國人民警察節丨系列報導 山南公安·我的警界英雄(六)巴桑
    縱觀山南公安發展史,一代又一代的山南公安人始終戰鬥在打擊犯罪、服務群眾、守護平安的第一線,他們篳路藍縷、艱苦打拼,樹立了不朽豐碑,書寫了火熱傳奇,全力跑好山南公安薪火相傳、馳而不息的接力賽。他們身上充分展現了山南公安對黨和國家的忠誠赤誠、對人民群眾平安幸福的擔當作為、對人民公安事業發展的銳意進取。今天,山南公安·我的警界英雄專欄帶您感受山南市公安局巴桑的風採。人物簡介巴桑,男,1975年出生,1996年參加公安工作,現任山南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政委、一級警長。
  • 中國首次科學統計表明:西藏藏羚羊數量近15萬隻
    經過18年調查研究完成並通過權威部門認定的《西藏藏羚羊生物生態學研究報告》表明:西藏藏羚羊總數已近15萬隻。這是中國政府首次採用科學統計方法得出的數據。由國家林業部和西藏自治區有關部門組織的「西藏珍稀野生動物考察隊」於1989年首次公布的統計數量為5萬多隻。2000年,國家林業部組織的西藏野生動物普查隊,估計西藏藏羚羊數量為7萬多隻。  國際(紐約)野生動物保護學會喬治·B·夏勒博士在《青藏高原的生靈》中曾寫道:「我還未對藏羚羊做過徹底的普查,所以只能估測其總數可能少於7.5萬頭。」
  • 世界觀第398期:朝鮮女兵-搜狐新聞
    朝鮮女子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女兵肩負國防重任:海陸空、邊防都有女兵身影 女兵主要分配到高射炮、高射機槍部隊 所有重要橋梁隧道都由女兵把守她同時還透露,朝鮮小口徑對空炮和海岸線炮兵絕大多數是女兵,還有女獨立旅和連隊。此外,朝鮮幾乎所有的火車隧道和橋梁都由女兵守衛。2008年和2012年朝鮮的兩次閱兵也印證了金玉姬的說法。在2008年閱兵中,由女兵護衛的高射機槍車隊很是搶鏡,而在2012年閱兵中的火箭炮車隊也是由女兵護衛的。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朝鮮女兵在高射炮、高射機槍部隊中的地位。
  • 群眾的當家人,邊陲的定盤星——記西藏山南玉麥鄉黨支部書記達娃
    新華社拉薩11月18日電 題:群眾的當家人,邊陲的定盤星——記西藏山南玉麥鄉黨支部書記達娃  新華社記者張宸、張寶亢  他是80後,卻被五旬老人尊稱為「阿爸」;他堅守的地方一年大雪封山期長達五六個月,靠雙腳走出大山、巡邏邊境在他嘴裡「可舒服了」;他在無人區六天五夜風餐露宿不喊苦
  • 邊防軍犬Vlog!小可愛「卡莉」,又萌又颯
    本文轉自【央視軍事】;大家好 我就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 邊防軍犬卡莉「高智商、反應快……」 優點不要太多 快來看我的工作日常↓↓我今年4歲啦在新疆塔城軍分區庫則溫邊防連一年下來,我要執勤上百次大家都叫我「邊防衛士」 這是我最親密的戰友我的訓導員 丁持彬我倆第一次見面是2017年那時我有點膽小
  • 記者走邊關:英雄溝邊防連小戰士的"特殊"愛國情
    7月1日,人民網「祖國在我心中」界碑描紅主題活動第四採訪分隊驅車數小時,來到了駐守在這裡的西藏軍區某邊防連,去探尋一名少數民族戰士。生活在吉隆的達曼族群有著高鼻梁、卷頭髮、藍眼睛,被稱為「東方吉普賽人」。2003年,同新生達曼人一同擁有了中國國籍的巴桑有一段特殊的故事。他說,時刻感受著祖國母親潮水般的關愛,綿長的邊防線,早已深深烙進他的心間。
  • 遠徵軍穿越野人山有多慘烈?一位倖存女兵的回憶令人落淚
    由於緬甸作戰失利,臘戍和密支那先後失守,第5軍被迫向印度邊陲轉進,穿過野人山。遠徵軍入緬作戰當時李明華是政治部的女兵,進入野人山後,他與同事胡漢君同行,其它戰友都走散了。她們幾天都沒有東西吃,只能仰賴山溪水延續生命。有一次,胡漢君不知從何處討來一塊餅乾分了一半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