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封控野生動物養殖場 「拒吃野味」仍存在漏洞

2020-12-05 新浪科技

來源:第一財經

多地封控野生動物養殖場 「拒吃野味」仍存在漏洞

作者: 章軻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十九名院士學者曾聯名呼籲,杜絕野生動物非法食用和交易,從源頭控制重大公共健康危機。呼籲信稱,馴養繁殖野生動物存在漏洞,經常有名為保護、馴養或者養殖,實為非法收購、販賣和食用野生動物的情況,為野生動物的貿易和食用埋下隱患。

昌黎縣也是全國最大的皮張交易中心,年交易皮張1500萬張、活體50萬隻,年產值保持在8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

連日來,多部門連連發出公告,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多地也對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實施隔離。但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拒吃野味」仍存在漏洞。

有多位行業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反映,多年來,養殖場出來的狐狸肉、貂肉、貉子肉等野生動物肉體被送到肉聯廠或小作坊,加工成烤腸或火腿腸。在一些專業期刊上,甚至有專家指導如何將這些野生動物的肉加工成美味食品,上市銷售。

行業內的秘密?

河北省昌黎縣有近30年的狐、貉、貂養殖基礎,皮毛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養殖總量保持在800萬隻左右,佔全國十分之一,貉皮總產量居全國首位。

昌黎縣也是全國最大的皮張交易中心,年交易皮張1500萬張、活體50萬隻,年產值保持在8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昌黎縣曾被中國農學會特產學會授予「中國皮毛產業基地」和「中國養貉之鄉」稱號。全縣已形成了完整的水貂和貉子養殖、良種繁育、飼料獸藥、商貿、加工、物流等產業鏈。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在當地採訪時,一家養殖場負責人稱:「毛皮有人收購,肉也有人要,送到肉聯廠。」而當記者進一步詢問時,對方顯得有些緊張,只是說「這是行業內都知道的秘密」。

河北某集團養殖場一位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每張貉子皮可賣500元左右,每隻貉子養殖成本約200元,效益還是不錯的。但如果養殖過程出現問題,皮子質量不好,也有不賺錢的。

皮子不好,不影響賣肉。

據公開報導,2014年6月,山東檢驗檢疫局食品農產品檢測中心展示了該中心檢測出的含有狐狸肉和貂肉成分的羊肉製品。

在一家食品招商網上,第一財經記者也查詢到有水貂肉、貉子肉出售。貉子肉的批發價格為每公斤2.2元,遠低於豬肉和牛肉的價格。

甚至還有醫學科普公眾號發文表示,「2塊錢,如果想吃到牛肉腸或豬肉腸,那基本上是不可能。」「正規一點的廠家會用雞肉,一般主料是雞大胸、雞皮、鴨皮,然後就是主要增香物質——豬肉香精、紅曲紅色素、防腐劑,再者就是降低成本的填充劑澱粉。有的廠家可能會用狐狸肉、貂肉等。因為這些肉來源於養殖場,養殖場只要毛皮,肉一般是免費的。」

在一家集納各類學術期刊的專業網站上,第一財經記者查詢到《貉肉的開發和利用》《孜然貉肉灌腸的研製》《貉副產品綜合利用的研究:貉屠體肉的利用》等多篇論文。

其中提到「貉是我國東北地區的一種重要野生動物資源,近年來各地人工飼養較多。」「多數野生動物飼養場,在屠宰取皮後,有的將貉子肉粉碎作為毛皮動物的飼料,有的以十分便宜的價格處理掉,甚至廢棄」,而「加工成食品可以為飼養場(戶)創造更高的利潤」。

有專家在論文中指導稱,「由於貉胴體較小,不易剔除,貉肉又稍具土腥味,因而採用制『紅燒罐頭』的工藝,並在配方中注意添加能祛土腥味的佐料,以提高產品的風味和可口性。」「為消除貉肉異味,提高食用性,選用『麻辣川腸』配方及其工藝,主要加工步驟包括解凍-洗淨-剔除肌腱、結締組織和脂肪-切小塊-清水浸泡-絞碎-配佐料-醃製-罐腸-蒸煮-燻烤等。」

有業內專家還進行過測算,平均每公斤香腸原料成本為5.98元,如以10元/公斤出售,每公斤可獲毛利4.02元。如每年加工1萬隻貉胴體,可出麻辣川腸14737公斤,可獲毛利5.9萬元以上,效益可觀。

院士學者聯名呼籲杜絕野生動物非法食用

養殖場出來的貂肉、貉子肉等野生動物肉體,是不是安全的?有業內人士稱,與豬肉、牛羊肉要經過嚴格的檢驗檢疫不同,貂肉、貉子肉由於通常只是取用毛皮,其肉類通常不被列入肉類食品原料範圍,大多沒有檢驗檢疫。

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任橋等專家介紹,2012年2月25日,青島紅島一水貂養殖場水貂出現發病症狀,接著大批死亡。調查發現,該養殖場飼餵自家配製的混合飼料,將生魚、雞頭、雞蛋、豬肝與膨化玉米面拌勻、和稀後進行飼喂。患病水貂症狀表現為精神沉鬱,食慾下降或不食。大部分水貂後肢癱瘓,發病急,死亡率高。通過病理剖檢及實驗室檢驗,初步診斷為水貂肉毒梭菌中毒。

任橋介紹,水貂肉毒梭菌中毒是由於食入含有肉毒梭菌毒素的肉類飼料引起的一種急性致死性中毒。肉毒梭菌的芽孢分布廣泛,動物腸道內容物、糞便、腐敗屍體、腐爛飼料中經常含有肉毒梭菌。該菌在動物屍體、肉類、飼料內繁殖產生毒素。水貂肉毒梭菌中毒的傳染源主要是被該菌汙染的飼料。

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鮑琳琳等專家介紹,通過選用人源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A/Vietnam/1203/2004對雪貂進行人工感染試驗,結果顯示,人源H5N1型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雪貂,應用的病毒滴度死亡率為33%。感染後的雪貂,除氣管和肺組織外,還可在其心、肝、脾、腎、小腸、腦組織中分離到病毒,說明該病毒能夠侵染雪貂的肺、腦、肝、腎等多種器官並造成神經系統感染,這與感染人的H5N1禽流感病毒毒株具有共同的特性。

此外,有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為增加水貂、貉子等皮毛的光鮮度,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通常會添加一些激素,而人食用這些動物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十九名院士學者曾聯名呼籲,杜絕野生動物非法食用和交易,從源頭控制重大公共健康危機。呼籲信稱,馴養繁殖野生動物存在漏洞,經常有名為保護、馴養或者養殖,實為非法收購、販賣和食用野生動物的情況,為野生動物的貿易和食用埋下隱患。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近日,福建、廣東、海南、雲南等多地封控野生動物人工養殖場、繁育場,禁止野生動物對外擴散和轉運販賣。

「關於野生動物的交易和食用,主要不是立法問題,更多是執法不嚴的問題。」甘肅政法大學教授史玉成說。

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冉景丞日前也表示,應加大對野生動物繁育技術的科學研究,對那些可以促進經濟發展、促進脫貧致富和農村就業的物種,鼓勵開展技術研究,公布技術標準。對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進行定點加工,嚴格檢疫手續。

相關焦點

  • 野生動物養殖場產業鏈秘密:毛皮有人收購,肉送到肉聯廠
    來源:一財網近日,福建、廣東、海南、雲南等多地封控野生動物人工養殖場、繁育場,禁止野生動物對外擴散和轉運販賣。專家呼籲,對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進行定點加工,嚴格檢疫手續。 連日來,多部門連連發出公告,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多地也對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實施隔離。
  • 探訪野生動物養殖場現狀:封控隔離下,一個「養蛙聯盟」存欄蛙達
    目前,全國各地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被封控隔離,養殖戶們一邊期待疫情儘快過去,一邊又很擔憂:「現在被封控隔離的動物不能銷售,如果以後不能養殖了又該怎麼辦?」直擊:黑斑蛙養殖基地被封控隔離養殖戶:不能賣蛙,每天還需上千元養殖成本2月26日,四川西昌市經久鄉,天氣晴好,王仕全的黑斑蛙養殖基地大門緊閉,一張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封控隔離告示格外顯眼:「
  • 持證養殖場收購野生動物?許可證該不該存在?
    編者按:野生動物養殖許可證的審批和監管問題,隨著疫情病毒來源於野生動物,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據媒體報導,我國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利用產值,每年至少數百億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野味產業。而馴養繁殖許可證、經營利用許可證,則被業內人士認為成了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洗白工具」,甚至由此催生了「辦證」生意。而另一方面,絕大部分被養殖的野生動物,並沒有在法律規定的檢疫範圍之內。
  • 野生動物養殖產業鏈秘密:毛皮有人收 肉送到肉聯廠
    連日來,多部門連連發出公告,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多地也對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實施隔離。但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拒吃野味」仍存在漏洞。
  • 拒烹拒售拒食野生動物,2001《泰山宣言》對餐飲業影響深遠
    「野味」再次被推至風口浪尖日前人民日報發文指出,新冠肺炎病毒來自野生動物。1 月 20 日,鍾南山院士表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他明確指出了這次疫情的發源地,就是來自武漢的那處海鮮市場。該海鮮市場,也是疫情最早的發生地,距漢口火車站僅1公裡多。明則「賣海鮮」,實際上是有名的「野味市場」。
  • 吃野味,犯罪嗎?
    連日來,一場由野生動物交易、食用引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引發了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的大討論。為何處罰的多是捕殺和交易者,且鮮有食用者?如何從法律層面進一步完善野生動物保護制度?記者近日採訪了多位環境科學和法學專家。
  • 北京動物園內設"野味"餐廳 可邊看動物邊吃野味
    設在(北京)動物園的餐廳供應鹿肉、鴕鳥肉等「野味」菜餚,被稱為「最牛餐廳」。在動物園邊看動物邊吃野味,惹來一些市民質疑。餐廳經理稱經營手續證件齊全,原料來源是專業養殖場和大型超市。昨天來到動物園內名為豳風堂的餐廳。在樸素的大堂裡,有一份價格適中的家常菜單,隱秘的「野味」菜餚則要提前1-2天預約。
  • 野味是人類剛需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致歉
    當我們決定不再吃野生動物後,我們的生活不會受到破壞性的影響,這便是我們拒絕食用野生動物的基礎,也是底氣。況且,食用野生動物,只是個別人的特殊癖好,又何談「剛需」呢?這種話從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分支機構說出來,還是讓人感到幾分錯愕。雖然說「禁食野味」需要一步步來,科學論證、審慎施策,這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喊出野生動物產品是人類「剛性需求」,就大可不必了。
  • 野味獵人講述行業內幕:一天捕幾十隻 一隻能賺千元
    事實上,禁食野味的「戰鬥」已打響多日。1月下旬至今,多地嚴查野生動物販賣案件,部分省市也出臺禁止濫食和交易野生動物的地方法規。新京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不少地方,早已形成了獵人進山捕獵、供貨商「洗白」轉賣的野味產業。產業鏈的源頭,獵人的角色不可或缺。
  • 食用野生動物給人們帶來巨大健康風險 堅決向濫食野味說「不」!
    中國疾控部門和專家的初步調查研究表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是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並造成人際傳播引起的。疫情之下,少數國人濫食野味的陋習,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了重大隱患。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在京舉行。
  • 佛山市自然資源局: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倡導文明飲食理念
    1月23日,在全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後,佛山市自然資源局果斷在省內率先提出了封控隔離人工繁育場所、暫停經營利用許可、停止野生動物展演等的「十項措施」,印發了《佛山市自然資源局關於進一步強化陸生野生動物管理的緊急通知》《致全市食用農產品交易市場開辦者、經營者和餐飲服務經營者的公開信》《佛山市自然資源局關於徵集非法銷售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線索的公告》等,做好對陸生野生動物封控的宣傳
  • 到底什麼算是「野味」?竹鼠等野生動物如何進入白名單?
    圖左下方為虎紋蛙,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常被當作青蛙誤抓食用。 第二類:有證野味 一些所謂合法養殖的野生動物,表面上不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但普遍存在野外獲取種源,或證件合法但來源非法的「盜獵洗白」問題。這些物種包含:雁鴨類、鷺鳥、蛇類、果子狸等。
  • 禁食「野味」的黑白名單:什麼動物可以吃?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儘管還沒有明確證據指出,病毒的源頭就是野生動物,但已被科研證實的是,SARS、H7N9禽流感、伊波拉等新發傳染病,都和動物有關。公眾紛紛指責吃野味的人,把病毒從餐桌帶向世界。 不過,「野味」的定義尚不清晰,菜譜上「野味」並非都是狩獵自野外。
  • 會昌縣封控隔離167家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場
    客家新聞網訊 肖光財報導:今年以來,會昌縣森林公安局聯合會昌縣農業農村局、市管局、轄區鄉鎮,對該縣野生動物馴養繁育(經營)場所、集貿市場、餐飲等各類野生動物經營場所進行檢查,封控隔離野生動物馴養繁育場所167家。
  • 拒吃野味多吃家畜家禽!染病已治癒專家建議:多喝雞湯利於恢復!
    日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很可能來自野生動物。專家、媒體、網友等紛紛呼籲,「為了你我的生命安全,拒絕吃野味!」對於飲食方面,他建議多喝雞湯,喝到發汗,體溫升高有利於抗病毒。少吃野味多吃家畜家禽!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治癒專家建議:多喝雞湯利於恢復!
  • 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來自野味 武漢多家餐廳曾售賣獾、刺蝟等
    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官方微博1月22日消息,1月2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強野生動物市場監管,積極做好疫情防控。作為此次疫情的首發地,武漢的野味銷售情況如何?在流行病疫情中,野味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 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來自野味!記者調查:武漢多家餐廳曾售賣獾...
    鍾南山在節目中表示,此次疫情主要集中在武漢的兩個區,而這兩個區都有比較大的海鮮市場,這裡的交易品種不光是海鮮,還包括野味。經過初步的流行病學分析,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傳染給人有較大的可能性。作為此次疫情的首發地,武漢的野味銷售情況如何?在流行病疫情中,野味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 ...冠狀病毒很可能來自野味!記者調查:武漢多家餐廳曾售賣獾、刺蝟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並發現當地一些原來曾經營野味的餐館,目前或者已經「下架」了野生動物類菜品,或者已經不再經營。武漢曾有多家餐廳銷售野味談及「野味」,許多人常常將其視為是廣東等南方省份特有的愛好。而在中部重鎮武漢,這裡的野味銷售又是怎樣的情況?
  • 嚴格執法才能讓「野味」徹底絕跡
    儘管對於這次疫情仍有許多待解的謎團,但種種跡象表明,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內若干售賣供食用野生動物的攤點,以及那些購買、食用野生動物的顧客,對疫情的發生、傳播,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正因如此,自疫情明朗化以來,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和普通人紛紛呼籲,立法全面禁止交易、消費食用性野生動物刻不容緩。中國早在1988年11月8日就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並經過多次修改、完善和補充。
  • 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業問題多漏洞大
    根據王瑞賀的講話要點,目前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相關配套辦法、目錄、標準、技術規程等尚未及時出臺和完善;監督檢查和執法力度不夠,野味市場泛濫,相關產業規模很大,構成公共衛生安全的重大隱患。有專家今天(13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年來,在「合理利用」的幌子下,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業一路暢通,大量非法或許可養殖的野生動物從這條渠道流向市場。野保法成了「利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