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何教育孩子成為一個樂觀向上的,是如今很多家庭的疑問。大部分認為只要給他們一個好的環境,足夠的物質生活,不說未來如何,那起碼孩子不會怨他。這種想法可能是把教育孩子當成任務,別人怎麼教育我就怎麼教育,不期望孩子能功成名就,只希望他平平安安。世界上如今社會的競爭那麼強,做一個平庸的人,只會讓孩子變得更難適應社會適應未來,也許孩子會有一段時間感激父母,未曾逼迫過他做過什麼,但是在他們低谷的時間段呢,不少人怕是曾經怨恨過自己還有父母,為何當年不好好上學呢!
而教育方面,除了學習上的,精神上的富養也很重要。孩子只有積極向上,樂觀好學,才能在生活中,慢慢累積出比別人超出一等的學識,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呢,其實就是給他們自信,多鼓勵孩子。
李剛對於孩子的學習非常上心,也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教育方式,多鼓勵孩子,他們對學習就會有自信,為此每當孩子做完作業,李剛都會說"你真棒"。結果一兩年過去了,孩子成績基本沒有變化,李剛就詢問專家了,我已經很配合了,結果孩子還是沒有找到自信嗎?實際上李剛的做法非常敷衍,孩子對"你真棒",開始可能有感覺,但是聽多了,就發現父親說話不帶感情,來來回回就那一句,最終和"你吃過了",基本沒區別,自然內心不會有太多波動。
北大教授:用這四種方式幫助孩子,效果會更好
客觀地表揚
對於孩子做成功了一件事後,我們不要急於表揚,而是根據環境,還有他人來考慮。如果十歲的孩子才剛剛完成了一件8歲孩子都感覺簡單的事,那麼我們這時候誇獎,不僅沒有鼓勵的效果,反而有嘲諷的意思在其中,要客觀地不帶個人主見地去看待事情,如果是真的需要誇獎的時候。我們再藉此來鼓勵孩子,幫助孩子!
強調過程的表揚
孩子在努力做一件事的時候,當他們失敗了,內心會變得灰心,特別是多次失敗一件事,也許就會產生陰影,慢慢地對此事恐懼。但是孩子做事情,是一個過程,我們可以通過過程看到孩子學到了什麼,結果並不是很重要,人都會失敗的,而失敗代表著進步,每一次的進步都是離成功更,我們要學會表揚孩子努力的過程,讓他們知道自己並沒有白費,是有人可以理解他們的!
明確的讚揚
孩子哪裡做得好,做得對,我們要具體到事情,讓他們知道這個事情是好的,而剩下的讓孩子明白,有些父母並不是很贊同。慢慢的孩子就會有選擇地去努力,而不是自己認為的去做。比如學習方面,我們鼓勵孩子讚揚孩子,當孩子玩遊戲成功了,我們就不要過於讚揚了,不論孩子這方面成就多高,完成了多少人完成不了的挑戰,那也是遊戲。孩子當前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絕不能讓他們玩物喪志!
寄語;適當的表揚,可以讓孩子變得有自信,而過度的表揚,只會讓孩子變得虛榮。很多孩子在父母的表揚中長大後,對於自己做任何事,都急需別人的評價和認同,太過注意他人看法,不依不饒,也會讓他們變得遭人厭煩。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做事也需要自己承擔,而不是一味追求他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