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 推進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2021-01-10 東莞陽光網

  汪建良/製圖

  培育新動能 創新轉型大步躍升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近年來,東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大力培育經濟新動能,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統計顯示,2016年廣東省創新驅動發展工作考核結果,東莞排名地級市第一名;2016年全市R&D佔GDP比重排名首次躍升至全省第三,2016年國內有效發明專利量位居全省地級市第一;累計引進省創新科研團隊數量穩居全省地級市第一……一系列數據表明,東莞在創新轉型發展上正大步躍升。

  集聚資源要素支撐創新升級

  今年以來,東莞重點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出臺了《關於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的行動計劃》。圍繞「一廊」「兩軸」「三帶」總體思路,實施「科技創新平臺『支撐計劃』」等十大行動計劃,用以全面提升科技創新對產業升級的支撐力。

  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的打造已取得顯著成效。高企培育方面,目前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2028家,較2015年增長超過一倍,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總量達2003家,國家高企、後備高企均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除了創新主體的培育,東莞近年來不斷加速建設科研載體平臺。目前,我市共組建了33家新型研發機構,累計服務企業超過2萬家,創辦和孵化企業814家,2017年上半年實現新增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收入達49.35億元。

  與此同時,東莞全力引進科技創新人才,為創新驅動升級版提供動力。據統計,目前全市高層次人才總量達7.8萬人。同時,我市還累計引進省市創新科研團隊58個、創新創業領軍人才55個,省創新科研團隊數量穩居全省地級市第一。

  創新資源的集聚帶來了創新能力的躍升。數據顯示,2016年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17024和3682件,同比增長52.45%和31.74%。目前,全市累計擁有國內有效發明專利量位居全省地級市第一。不僅如此,2016年我市獲得國家和省專利獎共11項,省科學技術獎4項。隨著創新能力的躍升,高新產業發展也不斷加速,今年上半年,我市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提高到了39.3%,較2012年的31.1%,提高了8.2個百分點。

  接下來,東莞將努力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智造強市,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實現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比超過50%,在廣東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中走在前列。

  搶抓歷史機遇對接「科創走廊」

  今年10月,推進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工作動員暨系列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及規劃發布會議在東莞召開。在這次會議上,啟動了廣深高速創新資源帶建設,發布了中子科學城概念規劃,東莞新一輪創新驅動發展大幕就此拉開。

  對東莞而言,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是一次歷史性躍升機遇。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呂業升在會議上強調,要搶抓省委、省政府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重大戰略機遇,舉全市之力推進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推動東莞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在廣東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貢獻。

  中子科學城是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戰略節點。據了解,中子科學城規劃面積45.7平方公裡,目標是成為珠三角大裝置集群核心,國家級科技創新策源地,廣深走廊聯合創新、開放創新、集成創新中心,未來將吸引16萬-18萬的就業人口。

  接下來,該區域將構建大科學裝置集群,即引入同步輻射光源等裝置,與中子源協同互補。同時,集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企業研發中心、聯合實驗室、眾創空間、檢驗檢測中心等,形成「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孵化-中試」全周期創新生態鏈。

  不僅如此,當前東莞正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高度,緊扣「科創走廊」的主題,通過「倍增計劃」、園區統籌、城市提升等主要抓手,力爭建設成為國際水準的科技成果轉化地、全國領先的智能製造基地、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中部脊梁。

  企業聲音

  十九大報告中多次提到科技、創新,明確提出要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這不僅令人倍感振奮,而且為我們指明了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對企業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利好。

  近年來,公司通過與國內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研發團隊和高層次專家顧問團隊,並憑藉技術優勢在印尼、馬來西亞等市場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目前,在印尼電力設備市場佔據約40%的份額,並參與了相關標準的制定。接下來,公司將繼續推進技術創新,通過資源整合建立網際網路+電氣設備方案平臺,同時根據東南亞市場的特性在產品配方、安裝服務、標準制定、製造工藝等方面力爭取得新突破,憑藉科技創新走出一條發展新路。

  ——明氏電氣科技(東莞)有限公司總經理易毛倪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表明政府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創新發展,給了中小企業更多的信心與動力。

  近幾年以來,公司已協助超過300家製造業工廠推進智能製造與兩化深度融合再上新臺階。目前,對於東莞立象條碼而言,正處在物聯網與大數據的風口中,這也正是我們加大投入與研發的好時機。

  接下來,公司將在製造業的精益化生產、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化倉庫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研發能力,通過不斷地創新,掀開發展新篇章。

  ——東莞市立象條碼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方雄

相關焦點

  • 東莞橫瀝:傳承「三牛」精神 建設活力生態文明小鎮
    接下來,橫瀝將凝心聚力發展模具產業,不斷完善模具產業載體,打造「一園一城一中心一品牌一基地」(即模具科技產業園、模具城、模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橫瀝模具商標、橫瀝模具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五個一」產業平臺。
  • 中南大學積極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著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中南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學校時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搶抓機遇,系統謀劃,以「四個三」為抓手,紮實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近三年,學校技術轉讓(許可)103項,技術入股9項,其中,5項單項過億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轉讓。  完善「三項舉措」,力促成果轉化優質高效。
  • 「產學研融合與人才培養」科技論壇舉辦 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中工網訊 1月7日,國網青島供電公司舉辦「產學研融合與人才培養」科技論壇,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科技創新工作的系列決策部署,進一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地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論壇上,來自市政府、省電力公司、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相關領導圍繞「產學研融合與人才培養」開展座談研討。
  • 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六大關鍵詞來了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來了、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有了、港澳多個職業資格互認了……廣州還聯手深圳,兩座相距僅約100公裡的「雙子城」將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努力成為全球創新發展最具活力和最有競爭力的「雙子城」。
  • 打造原始創新資源集聚地,明珠科學園一期項目動工開建
    據悉,明珠科學園一期項目總投資約為132.24億元,規劃用地面積1802畝,總建築面積約為94.83萬平方米,計劃於2022年底前基本建成,將有力推助南沙科學城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節點。啟動大會現場。
  • 厚福德生物:緊扣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新領域打造新生態
    北京厚福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專注於大健康服務的現代化企業,不僅遵從國家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與管理,更是致力於為中國中小型企業現代化的科學研究管理提供有效的策略,使科學管理跟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公司自2015年創立以來,秉承「用內在實力演繹中國實力」的品牌宣言,堅實公司管理基礎,恪守誠實守信的企業原則。
  • 遷西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建設 助推板慄產業躍升發展
    近年來,圍繞落實省、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部署,推動縣域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推進遷西板慄產業高質量發展,遷西縣充分發揮部門科技創新引導作用,紮實推動產學研項目協同發展和三次產業項目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以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助推遷西板慄產業躍升發展之路。
  • 紹興市召開科技創新大會:激發創造性張力 建設創新型城市
    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聚焦聚力省委提出的新課題新任務新要求,創新思維、振奮精神,不斷激發創造性張力,高水平建設創新型城市,為紹興市加快重返全國城市綜合經濟實力「30強」、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紹興風景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和持久創新動力,為我省建設創新策源地、打造「重要窗口」鮮明標誌貢獻更多紹興力量。
  • 科技與文化雙輪驅動,激活北京創新新動能
    北京的科技和文化產業發展,風景正好。「要靠創新發展,捨棄『白菜幫子』,精選『白菜心』」「要著眼於可持續,在轉變動力、創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努力打造發展新高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北京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北京發展指明了方向。
  • 創新驅動,TVOS助力廣播電視媒體融合深度發展和智慧廣電建設...
    智能電視作業系統(TVOS4.0)正式發布TVOS是廣電總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打造智慧廣電媒體,發展智慧廣電網絡」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確保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安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 青島科技創新園高質量高標準「向陽」發展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青島科技創新園發展服務中心緊緊圍繞即墨區委中心工作,在疫情常態化下,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招商引資作為發展生命線,加快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的縱深深度與傳統服裝企業的新舊動能轉換力度,不斷引進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引入高新技術人才,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打造「宜居宜業」的新興產業工業園區。企業服務精準發力。
  • 天津港的創新驅動科技強港夠...
    五年來,天津港集團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科技強港」戰略,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大協同創新,著力打造以質為先、效率至上、創新引領的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大力實施科教興港和人才強港戰略,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以促進科技創新與集團多元化業務發展緊密結合為重點,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主攻方向,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具有天津港特色的技術創新體系。依託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博士後工作站,開展關鍵領域技術攻堅,實現重點領域技術突破。
  • 創新驅動行業升級,信用飛用硬核科技打造核心競爭力
    來源:時刻頭條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和隨後全文發布的 《中 共 中 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創新」一詞被反覆提及,貫穿始終。創新,是源頭活水,更是「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 北京「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目標全面完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漸...
    一系列項目的穩步推進,正在加快完善科技創新生態和新型城市形態,為北京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建好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添磚加瓦。「十三五」期間,北京市進入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加速期,882項支撐科創中心建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項目和任務先後落地,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形成新體系、新布局、新高度、新亮點。
  • 2020年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研討交流活動在京成功舉辦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總結交流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建設經驗,充分發揮好科技人才服務區域創新發展的作用,科技部人才中心於2020年12月15日在北京舉辦「2020年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研討交流活動」
  • 深圳創新治理:科技賦能,田園綠野稻香飄!綠環縈繞,「汙河」今朝鷺...
    原標題:深圳創新治理:科技賦能,田園綠野稻香飄!綠環縈繞,「汙河」今朝鷺魚躍   科技是什麼味道?他說,是沁人心脾的稻花香!水澈是何等歡欣?他說,不絕於白鷺翩舞、魚躍四起的意趣……   深圳,敢闖敢試,40年特區建設勇立改革潮頭;先行先試,擔負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的歷史重任。
  • 深圳「十四五」意見稿:前海蛇口雙擴、龍華加入核心區、東莞...
    做大做優做強都市核心區,聚焦金融、科創、時尚等核心功能建設福田中央活力商務區,打造具有創新資源集聚輻射樞紐功能的南山中央智力區,建設羅湖舊城改造可持續發展示範區,打造龍華新興產業高地和時尚產業新城。高標準規劃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推進「一區兩園」統籌開發,布局港澳高校優勢學科重點實驗室、國際一流研究中心和國家重大科研平臺,推動科研資金跨境使用、科技基礎設施跨境協調管理、科研設備便利通關和共享使用等制度創新,打造國際離岸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開放創新先導區。
  • 馮祥利:全力打造創新發展活力區 加快建設富強美麗新橋東
    站在新起點,馮祥利表示,橋東區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全市以「首都兩區」建設為綱、「五城」建設為章、「七大主導產業」發展為節的謀劃部署,找準定位、攻堅突破,全力打造創新發展活力區,加快建設富強美麗新橋東,實現綠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必須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