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積極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著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2021-01-0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南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學校時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搶抓機遇,系統謀劃,以「四個三」為抓手,紮實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近三年,學校技術轉讓(許可)103項,技術入股9項,其中,5項單項過億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轉讓。

  完善「三項舉措」,力促成果轉化優質高效。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學校、二級單位和課題組三級管理。設立技術轉移辦公室,統籌成果管理、技術轉移等事務,落實科技成果報告、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工作責任主體,加強對科技成果轉化的組織、管理和協調。二是完善規章制度,出臺智慧財產權管理辦法、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等,規範收益分配公示和報告制度。允許科技人員兼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3年內保留離崗創業教師和科研人員人事關係。三是優化流程運轉,明確「授權、轉讓、作價、孵化」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完善科技成果作價入股流程,健全協調管理機制,實行集體決策制度,根據轉化價格實施分級審批、差異化審核,通過協議定價的項目進行校內公示確保流程規範科學。

  強化「三個保障」,激發科技人員創新活力。一是營造良好創新氛圍,強化環境保障。建立科研項目全方位管理機制,構建項目管理和經費使用全方位監控體系;推行分類評價,建立質量和貢獻導向的評價機制,完善學校學術委員會體系架構和運行機制;建立責權利統一激勵機制,優化辦事流程。二是完善合理收益分配,夯實激勵保障。將科技成果轉讓(許可)獲得貨幣淨收入或技術入股所得股份的70%,獎勵給完成人所在課題組和為成果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其他人員,主要貢獻人員獲得獎金不低於獎勵總額的70%。2017—2018年,發放科研成果專項獎勵2692餘萬元。三是加強創新成果保護,提供產權保障。強化智慧財產權申報、管理和轉讓工作,開展專利宣傳輔導,推動協議專利代理機構與科研人員溝通交流。2018年,獲批湖南省第一批高校智慧財產權中心建設試點單位,與湖南省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籤訂合作協議共建學校智慧財產權中心。

  搭建「三個平臺」,打造科技研發轉化新動能。一是校地共建科技園,加強協同創新。與長沙市嶽麓區政府合作,共建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採用政府引導、校地合作、專業運營、市場運作模式,成立大學科技園管理辦公室,組建專業運營服務團隊。研發總部孵化場地供需比已突破1:3。截至目前,完成工商註冊的科技型企業130家、註冊近10億元,涵蓋新一代信息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等行業,努力打造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新引擎。二是構築「雙創」舞臺,擴大源頭供給。依託學校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實施實驗教學平臺共享和科技創新資源全開放,促進研究性學習和創新訓練,促進學生自主創業實踐;依託全校工程訓練中心、實驗室、科研平臺等,建設「創客空間」,為學生把奇思妙想轉化為現實產品,提供場所及多元化指導和服務。建設校外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實施產學合作,完善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及國際合作的育人機制和模式;積極利用社會資源和國外優質教育資源,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企業、走入社會、走向世界。實施創業教育和創業素質提升工程,開展新生「苗圃行動」系列教育,深化寒假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調研,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全方位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每年有70%以上的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學科競賽和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累計創辦科技企業突破150家,參與技術研發的學生近4000人。三是成立技術轉移中心,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建立以技術轉移分中心為載體的技術轉移模式,中心隊伍採用專、兼職相結合的方式,與社會專業機構建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聯合技術轉移機構,負責校智慧財產權的申報、管理、運營(轉移轉化)、保護等。先後在江西萍鄉、廣東清遠等地設立技術轉移分中心,進行社會化服務嘗試。與政府部門聯合共建轉移中心分支機構,擴大服務輻射範圍,實現科技成果就地轉化,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聚焦「三大需求」,推動成果轉化服務國家戰略。一是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需求。結合學科優勢,深化沿線國家科技合作與交流,成立「中國有色集團—中南大學生物冶金技術尚比亞產學研合作基地」、籌建「國際鐵道學院」,組建「中俄醫科大學聯盟」等,結合優勢學科,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合作交流。二是積極服務健康中國戰略需求。發揮附屬醫院優勢,開展重大疾病發病機制、分子分型、個體化醫療及預防控制策略研究,促進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高效銜接。累計投入2億元建設湘雅醫學大數據系統,融合2000多萬患者的100億條醫療源數據,制定1000餘種常見和疑難疾病的醫療數據標準,研發成果將應用於跨區域跨醫院就診、個體化醫療信息安全採集和科研應用等。成立湘雅醫院國家醫療隊、湘雅二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和湘雅醫院國家衛生應急移動處置中心,受命組建的第五批援塞抗埃醫療隊圓滿完成抗擊「伊波拉」任務。三是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重點打造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移與產業化鏈條,電化學脫嵌法從鹽湖滷水提鋰技術、C919機輪剎車系統、湘雅醫學大數據建設成果等已在各領域廣泛運用;深部、隱伏礦產資源開發、深海資源開採和金屬工業智能優化製造等技術和產品,支撐地方礦業經濟實現產業目標;「重金屬廢水生物製劑法深度處理技術」和「有色冶煉含砷固廢治理與清潔利用技術」應用近300家企業,取得良好經濟社會效益。

相關焦點

  • 中南大學校長田紅旗:​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訪中南大學校長田紅旗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易禹琳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湖南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為湖南未來發展錨定了新坐標,賦予了新使命。
  • 東莞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 推進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近年來,東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大力培育經濟新動能,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
  • 著力推進「三個創新」拓展產業園區改革開放新格局
    與此同時,我省一些園區發展也存在產業同質化嚴重、產業鏈集聚度不高、園區運營效率低、招商引資乏力、政府債務風險加劇等問題,並經受著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因素影響。在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戰略行動中,各產業園區應勇擔使命、進行「二次創業」,持續推進開放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拓展改革開放新格局。著力推進開放創新,提升園區對外合作質量園區是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
  • 長沙攜手中南大學推進政產學研合作 協同創新共贏
    圖片均由 星辰全媒體記者 胡偉男 攝)  星辰在線11月11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胡偉男 通訊員 方明寨)今日下午,長沙-中南大學政產學研對接活動在中南大學逸夫樓舉行。現場通過「結對子」的方式,加強長沙市與中南大學的科技合作交流,加快中南大學的科技成果在長轉化,吸引更多專家教授來園區創新創業、企業金融機構到園區投資興業。
  • 中科濰坊創新園:開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時代
    據了解,中國科學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作為中科創新園開發、建設單位,成立於2003年,是經原國家經貿委、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批准成立,並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與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共建,專門從事技術轉移、科技成果轉化的高科技服務機構,是科技部認定的首批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之一。
  • 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過提高源頭創新能力,催生發展新動能,通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帶動「雙創」蓬勃發展,通過強化協同創新機制,打造區域創新高地,通過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提升創新產出績效,通過加強國際創新合作,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通過完善科技政策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環境,科技創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提升。
  • 中南大學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高校揭牌
    11月24日上午,中南大學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高校揭牌儀式暨湘臺科技創新與智慧財產權保護研討會暨生物醫藥領域項目路演大賽在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舉行。作為「融合聚力、智匯三湘」嶽麓山大學科技城科技活動周中南大學專場,由省教育廳和中南大學主辦。
  • 北京環球英才交流促進會成立 助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北京環球英才交流促進會是在我國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國際人才交流合作、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鑑的重要講話精神的大背景下,歷經半年籌備而成立的。2014年5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在外國專家座談會上強調:「文明交流互鑑,首先是人的交流互鑑。
  • 大連理工大學積極構建「五個體系」 促科技成果轉化提質增效
    大連理工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國家相關法律政策和學校實際,積極構建貫穿科技成果轉化全流程的制度體系、評價體系、培育體系、運營體系和風險防控體系,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提質增效。  加強統籌規劃,構建科技成果轉化制度體系。
  • 牽手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 宏立城教育科技集團助力高校科研成果落地...
    11月21日,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華東專場活動在安徽省滁州市開幕。貴州宏立城教育科技集團與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在活動現場籤訂項目合作協議,共同落實推進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宏立城教育科技集團執行董事董俊平出席籤約儀式並發表主題演講。  本次活動以「促進產學深度融合,攜手創新共贏發展」為主題,重點對接智能家電與電子信息、汽車裝備製造、健康食品、新能源與新材料等領域。近150所高校參展參會,眾多海外院校和機構代表、院士及專家學者、投融資機構、上市公司及地方龍頭企業代表近千人參加活動。
  • 「產學研融合與人才培養」科技論壇舉辦 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中工網訊 1月7日,國網青島供電公司舉辦「產學研融合與人才培養」科技論壇,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科技創新工作的系列決策部署,進一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地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論壇上,來自市政府、省電力公司、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相關領導圍繞「產學研融合與人才培養」開展座談研討。
  • 著力破解瓶頸制約 創新成都軍民融合發展模式
    今年8月30日,成都市與北航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總投資上百億元的北航西部國際創新港落戶成都科學城,以此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打造成都、四川乃至西部轉型發展新引擎。成都市與北航正式籤署合作協議,進一步增強了成都加快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作為國家重要的國防科技工業基地,成都立足現有基礎和優勢,全面貫徹落實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大力推動軍民融合創新發展,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在「軍轉民、民參軍」中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發展格局,推動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 這才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正確打開方式
    如何把優勢轉化為勝勢?不斷創新、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數量和質量,不僅符合中央在十四五規劃中強調的「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的指導原則,也是實現我國在2035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遠景目標的重要舉措。
  • 2020年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研討交流活動在京成功舉辦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總結交流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建設經驗,充分發揮好科技人才服務區域創新發展的作用,科技部人才中心於2020年12月15日在北京舉辦「2020年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研討交流活動」
  • 新希望六和在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上展示其科技成果轉化成效
    北京2019年4月26日 /美通社/ -- 4月24日至27日,在成都世紀新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2019(首屆)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上,新希望六和全面展示了自身的農業科技研發體系、研發成果及科技成果轉化成效。綜其展示內容,新希望六和卓有成效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來自以下五個方面。
  • 中關村全景科技成果轉化創新聯盟成立—新聞—科學網
    中關村全科盟是由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負責業務指導的面向全國開展規模化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非盈利組織,以期通過市場化方式推動科技成果規模化轉化與區域主導產業健康發展。 中關村全科盟不僅覆蓋到了所有學科、產業,重點是應用學科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也覆蓋了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全鏈條,以及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所有產品,它還覆蓋了中國的所有區域,並延伸到一帶一路國家。
  • 廣西「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提前超額完成任務
    通過聚焦、聚力、聚效,緊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鍊、政策鏈,堅持前端聚焦,著力攻克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瓶頸;推進中間協同,著力彌補自身創新能力不足的短板;注重後端轉化,著力打通創新成果應用的「最後一公裡」,依靠創新加速發展新動能,推動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推進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自治區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
  • 中關村全景科技成果轉化創新聯盟在京成立
    新華網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 蓋博銘)中關村全景科技成果轉化創新聯盟18日在京成立。該聯盟將聯動各會員單位,以市場化方式推動科技成果規模化轉化與區域主導產業健康發展。  該聯盟是在北京市民政局註冊登記、由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負責業務指導的面向全國開展規模化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非盈利組織。
  • 萬興科技重兵入局華中市場,牽手中南大學計算機學院背後意欲何為?
    6月23日,萬興科技與中南大學計算機學院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進一步踐行企業社會責任。隔天(6月24日)又宣布正式入駐中國(長沙)信息安全產業園,首期投入近1.8億元,用於擴大公司辦公場所面積,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推動「長沙軟體再出發」進程。
  •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中南大學校長田紅旗解讀,臨床醫學專業認證...
    認證工作還促進了教學內容更新。系統性教學已經替代單科式教學,醫學與人文、基礎與臨床、臨床與預防結合更加緊密。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礎上,構建以醫學史、醫學哲學、醫學倫理學、醫學法學、醫學社會學為核心的人文醫學核心課程群,推進課程體系、實踐基地、理論教材一體化建設。醫學教育更加注重在大衛生、大健康視野下培養複合型醫學人才,更好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積極應對全球健康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