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中釣魚的四種釣法(精髓)(走漂、跑鉛、悶竿釣、無漂拖釣)

2021-01-10 我有的你也可以有

流水中釣魚的四種釣法(精髓)(走漂、跑鉛、悶竿釣、無漂拖釣)

釣流水核心要素:把握好鉛墜重量、水線長度(某個程度需要注意風線、釣竿和線組的配合)、浮漂大小之間的平衡。

夏季氣溫高,而且經常下雨。如果在長江、黃河等自然水域垂釣,水位蹭蹭的往上漲,此時水流比平時快很多,走漂嚴重。如果覺得技術不過關垂釣有難度想在靜水裡垂釣,比如湖庫,又因為這個季節氣溫高,氣壓經常很低,雙重因素導致水體缺氧,魚口差。所以呢!咱們現在說說如何釣流水,這也是廣發釣友經常碰到的水情。

此時如果在流水中垂釣,因為水流增加了水體含氧量,增加了魚的活性,魚口要比靜水裡好一些,如果再起一點風,效果就更好了。

下面講講如何在流水中垂釣,其實在流水中釣魚特別有意思!很多人都知道崩尖子釣法,但是我一般不用,因為靈敏度下降太多,會丟失很多口,除非遇到水流特別急的情況。如果水流速度一般,還有更好的選擇。

一、在流速較慢時, 我最喜歡採用「走漂」釣法。

1、走漂釣法要求施釣區域水底稍微平坦一些,雜物較少或沒雜物的地方。我一般用6.3米釣竿垂釣,因為要頻繁抬竿,如果覺得累,可以換短一些的釣竿施釣。走漂釣法,釣的是行程。竿子過短,垂釣的行程太短,對魚獲影響較大,所以儘量選擇稍長一點的釣竿。緩流可以打窩,最好用發酵玉米粒和麥子、部分麥麩以及少量釣點泥巴混合打窩,可以從支架前方施釣點向下遊方向打窩,打一條,打窩量漸次減少,三坨拳頭大小即可。流水中的魚都在不停遊動,處於離底狀態。為了抗住一定的水流,我們要調高目,釣鈍。可以選擇蚯蚓等天然餌料,也可以開拉餌,也可以下鉤掛拉餌,上鉤掛蚯蚓,都行。對於長江這種常年水溫比氣溫低很多的水域來說,他裡面的魚普遍喜腥。所以我們開餌可以多加一些動物成份,最好把蚯蚓或者紅蟲、螺絲、蝦子等混合物打碎拌進拉餌裡,關鍵是葷餌量要掌握好,由於動物油脂會破壞拉絲,加多了拉不出餌,或者直接成麵疙瘩,這一點需要多實踐總結。由於是流水垂釣,水底不平,需要調高目,掛餌後保證鉤子離底5-10公分左右,魚在遊動中進食。拋竿到支架前方固定釣點,隨著水流,風線漸漸繃緊,不能打滿竿。差不多風線繃直,和竿子呈135度左右,浮漂移動速度漸漸變慢,慢慢傾斜在水中,抬竿,進行下一輪拋竿動作。釣流水,拋竿頻率很關鍵,同時鉤餌儘量每次拋到同一個點入水。餌料根據水深適當增減拉絲粉比例,保證拉餌到水底能抗住鉤餌和水底的摩擦力,在風線繃直之前,鉤上還有殘留餌料。玉米、麥子會停留在鉤餌落點下遊不遠處,麩皮會隨水流飄走。遠處的魚會循著發酵餌的味道、流經此處麩皮碎屑邊吃邊逆流而上找到窩點,此法釣魚效果很好,很遠處的魚都會誘來。重複上面的操作,如果魚從鉤餌的水平或下方吃鉤, 浮漂一般會出現黑標,要是從上面吃鉤一般是浮漂上浮。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現魚的泳層較高時,要及時調整鉤餌高度以應對其變化。

2、如果水流稍快,用上面的操作魚兒咬鉤頻率不高,可能是線組移動太快,在魚發現鉤餌之前他已經飄遠了。此時可以上拉浮漂,多次調整,讓鉤餌輕觸底,或者一鉤懸一鉤底,或者兩鉤觸底,子線彎曲,或者鉛墜豎直輕觸底,斜躺都可以,關鍵看咬鉤頻率,直到找到咬鉤頻率最高的時候確定調整好了。子線長度要減少,15釐米比較合適,太短了沒必要,稍大點的魚這個長度也能出動作。楊竿頻率也要保持住,魚口少了就補窩。

3、如果水流還是快,比稍快還快,浮漂很容易被水淹沒。此時可以減鉛,增加調目,讓浮漂的牽引力能夠對抗水流、線組、水底摩擦等綜合力。同時繼續上拉浮漂,減少風線的長度,增加水線長度,讓水線和水底夾角變小,增加釣組和水底接觸面積,增大摩擦力,同時改變水線方向和鉤餌、鉛墜以及水流之間的夾角,增加水線橫向拉力,減小水線豎向拉力,這時鉛墜對河底壓力=鉛墜重力—地面對鉛墜支持力—水線豎向分立,壓力變大,摩擦力=壓力*摩擦因素,假設所釣河床基本平坦無太多高低凸起等障礙物,摩擦因素一定,此時摩擦力也變大,從而讓釣組停在某處。繼續上面的拋竿操作,這時打窩要每次打拇指頭大小,隔三五竿就撒一次,一定要在鉤餌入水的點撒進去。釣餌若用麵食可多加拉絲粉開拉餌,增加輕麩用量降低餌料比重,讓魚更容易吸進嘴,流水就不用考慮霧化問題了。

4、水流比上面還快,鉛墜移動也快,魚餌也來不及咬鉤,或者沒有足夠的時間尋到鉤餌,此時可以加鉛,同時繼續上拉浮漂,直到浮漂在一輪拋竿循環期間,在水面停留時間最長為止,同時注意拋竿節奏,覺得魚口稀了,就要補窩,繼續上面操作。

5、流速繼續加快。此時可以減鉛至最開始的調目,上拉浮漂,讓水線長度增加到最開始的三倍左右,拉餌拋竿入水,線組隨著水流,向下遊漂去,浮漂開始橫躺在水面,之後水線繃直,浮漂慢慢立起來,最後被水淹沒,或者線組隨水流漂一段距離再淹沒,此時抬竿,繼續下一輪操作。此時重要的是節奏,只要浮漂在水面能夠停留十秒左右,就可以這樣操作。同時需要特別注意:假如我用6.3米釣竿,水深1.5米,此時水線長度在4.5米左右,風線只有1.8米左右,風線比水線短太多。這是拋竿需要手握竿柄,以釣竿和支架的前端某位置接觸點為支點,竿稍需要順著水流方向移動,也就是說握著的竿柄要和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浮漂立起來之前風線是松的,風線不會拉住浮漂而讓水線彎曲,魚咬鉤出不來動作。這一點是關鍵。此時補窩也要保持每隔三五竿就撒幾粒,這時要在鉤餌入水處上遊1.5米左右位置,根據魚情決定—看浮漂在橫躺、立起來、移動、淹沒過程中,哪個點有口,確定窩料撒在鉤餌入水處上遊多遠的位置。

6、這波操作後如果魚口很少,則需要換吃鉛大一些的,長腳軟長尾粗短身浮漂,抗水流效果好一些,加鉛,讓鉤餌移動速度慢一點,繼續上面這一系列操作。

二、後來水流又加快了,此時可以用跑鉛釣法。

加鉛直到鉛墜能穩定在水底不動,小跑鉛—鉛墜立起下段觸底或者斜躺—比大跑鉛靈敏度高,由於水底不可能很平,可能每次拋竿線組在水底狀態都有些差異,具體狀態也不用太糾結,關鍵看釣魚效果。把鉛墜上方太空豆拉開10釐米,調整浮漂位置,直到浮漂露出水面兩三目不再淹沒,或者只要有視目能看出浮漂動作都可以。然後根據魚口快慢,繼續上拉下拉浮漂,找到魚口最佳的位置為止。拋竿頻率和續窩也要跟上,這時可以多加點泥巴,延長窩料在釣點附近停留的時間。釣餌最好用蚯蚓、河蝦等,耐泡也能抗住小魚叨碎以及水底對鉤餌的摩擦,還能有意外收穫。

三、最後水流又加快了,啥方法都不好使,讓我們釣魚人有些崩潰,此時只能用崩尖子釣法,是前面提到過的。

最好用竿稍軟些的竿子,三七調就可以。這時如果打窩,最好用細密網袋裝好窩料,裡面加幾塊石頭,根據水流確定加多重的石頭,用繩子系好,繩子一定要比主線長一些,達到2倍長度比較保險,拋進鉤餌入水處靠岸邊的位置,往河岸方向近半米到一米的樣子,就是「近打窩,遠釣魚」,防止鉤餌勾住網袋。水流很急不能確定窩料在水底什麼位置,需要頻繁拋竿確定窩料在下遊距離鉤餌入水處多遠的位置,確定好就可以悶竿釣魚了。如果看竿尖沒有看漂過癮,可以掛上漂,再把漂座拉到距竿稍30釐米左右的位置。這時最好用蚯蚓施釣,面餌不耐泡,抗不住水流長時間衝擊。流水中魚就餌沒有靜水中吸的準,餌體積太大會增加入口難度。而且流水溫度低一些,魚更喜歡腥味。用葷餌還能釣到黃顙魚、黑魚、青魚等肉食性魚類,時不時還有驚喜,豈不是更有樂趣!

四、如果覺得崩尖子釣法挺無聊,沒有浮漂動作可以看,咱們也可以試試拖釣,類似於路亞玩法。

只不過我們用的是真餌,比路亞更有優勢,用蚯蚓什麼魚都可能釣到,「萬能餌」可不是吹得。

拖釣最好用磯竿,路亞竿也不錯,只是甩不了太遠。磯竿可以綁串鉤拋很遠,把磯竿壓低,竿稍靠近水面釣底層魚,慢慢收線,保持5秒搖輪一圈的速度,搖一圈停兩秒,接著下一輪操作;也可以把磯竿楊起來,讓線組鉤餌儘可能立起來釣中下層魚,和上面一樣的操作。垂釣中可以有規律的抖動竿稍,幅度不宜太大,增大誘魚效果。同時收線速度快慢結合,效果好。

如果用手竿也可以如此操作。就在打窩點周圍慢慢拖動,竿梢略有彎曲,拖動速度要慢不要連貫,走走停停,如無魚吃鉤則從頭再重複操作。只是這種情況下,拖動鉤餌的速度還要慢的多,以防魚受驚逃走。

五、總結。

釣「走漂」要做到手不離竿、眼不離漂。最常見的是頓口,有時很明顯的下頓,有時不太明顯,特別是冬天吃口很小不易發現。遇到魚漂快速抖動應迅速提竿,也許是鯽魚,也許是小雜魚。遇到黑漂也應馬上提竿。總之,觀票要仔細,提竿要迅捷。

這種釣法送漂中魚極少,有兩種常見的假漂:一種是慢慢升起,像是大鯽魚送漂,提竿卻沒魚。實際上是魚鉤在慢慢移動到凸的河底所至;另一種是慢慢下沉,有時是大鯽魚吃食,提竿可中魚,但這種情況不多。大多數是魚鉤在移動過程中遇到了障礙物,鉤慢慢停在河底,由於水流帶動魚漂繼續前行,造成魚漂傾斜慢慢下沉。釣友們只有通過垂釣實踐,才能排除一些假象,只有判斷準確,才能提竿中魚。

六、需要注意的點。

因為是流水,所以很可能水較混濁。施釣1.5米內,可能影響不太大,若水流過快,施釣過深,此時就要考慮餌料的顏色問題了。一般在水底白色和黃色、紅色是比較顯眼的。我們做拉餌時最好加入二氧化鈦食品級鈦白粉,讓餌料呈現乳白色讓魚更容易發現。如果夜釣流水,還可以在餌料裡添加螢光粉,讓魚更容易看見,也可以利用魚的趨光性誘魚,效果很好。

餌料的狀態一般包括霧化、脫落、軟硬、附鉤、拉絲、比重,對於釣流水關鍵要注意軟硬、附鉤性、比重、出絲這四點,小雜魚多可把搓餌做硬一點、粘一點、輕一點,雜魚少,拉餌可做黏一點、輕一點、絲多一點、細軟、霧化脫落久,做好這四點餌料就沒太大問題。具體根據輕麩、雪花粉、拉絲粉、水比、餌料中粉狀粗細顆粒比例調整,在這裡不一一詳述。

對於季節的話,釣流水最好是暮春至秋分之間,此時氣溫水溫合適,如果沒有寒流入侵,走漂釣魚效果還是不錯。對於長江這種大水域,越是到寒冷季節,水溫反而比氣溫高,走漂釣法可以釣的更早,結束的更晚。

魚都有流水靠邊的習慣,也是為了節省體力,所以釣流水一般不需要釣太遠,只要深度有1米左右就可施釣,渾水可釣的更淺,清水可釣深一點,三四米都行,陰天釣淺,光線強烈釣深些,只是深水要拉大餌,降低霧化脫落,加大打窩量,窩料活泥增加比重。

關於釣點的話,如果在長江野河等自然水域,最好選擇回流點,在凸起的另一邊、碼頭附近、大閘出水口、河道下遊由窄變寬某處容易找到回流點,在順流和逆流相交的區域施釣,靠近逆流下遊靠內效果好。掌握了流水釣魚其樂無窮,比靜水有意思多了,獲得的不僅僅是釣技的提升,更有意外之喜—什麼魚都可能釣到(稀有品種)!

相關焦點

  • 2種釣法堪稱野釣精髓釣法,有人釣魚8年卻不知跑鉛釣法和雙鉛釣法
    很多釣魚人朋友們釣了將近6年的魚了,但是連跑鉛釣法和雙鉛釣法都沒有聽說過,其實這兩種釣法,可是野釣的精髓呀,特別是我們野釣時碰上很多小雜魚,水流湍急,水底醬泥層很厚的時候用這兩種方法非常見效。平時我們規避小雜魚,很多釣魚人朋友們只知道重鉛沉底,用很重的一個鉛塊把魚鉤上面的餌料壓入水底,然後魚吃餌時小的魚浮漂不會動用這種方式來規避小雜魚,其實在職業釣手和釣魚高手眼裡,他們平時用來規避小雜魚的釣法就是跑鉛釣法和雙鉛釣法,除了規避雜魚外,還有流水垂釣,醬泥厚的水域垂釣適應性強的其他功能,現在就把2個釣法逐一列出。
  • 【釣魚技巧】特色傳統釣進階釣法溪流釣
    時下釣魚領域以臺釣最流行和普及,傳統釣七星漂除了一些臺釣無法勝任的環境才會被釣友們臨時使用外,就是老一輩釣魚人還在廣泛使用。一提到傳統釣很多臺釣釣友第一反應就是:不就是「大跑鉛」和「長竿短線朝天鉤嗎?」,「去黑坑你釣一個給我看看」,「有啥技術可言」?可以說傳統釣現在處境是相當尷尬。
  • 湍急水流鉛墜錨不住,走水這麼厲害,不妨試試無漂盲釣
    某些野外河流,也會有這樣的效果,因為根本就沒辦法鉛墜到底,自然也就沒有辦法調釣,所以在這種水域,大多數釣友的認知,是無法作釣,但是在民間,其實早都有根據這種水文環境,專門有一種稱為盲釣的釣法,專門釣流水環境,而且往往漁獲還特別不錯,現在也有一些釣友,將這種盲釣釣法,應用到滑魚、深水釣中,往往都有不錯的效果。
  • 七星漂和立漂走水要如何釣,釣魚高手告訴你
    在野釣時,我們經常遇到釣位流水,釣友們都叫走水,很多釣友看到走水,心裡拔涼拔涼的,都說走水沒辦法釣魚,其實走水也好釣魚的,走水怎麼釣魚,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魚有逆流而上的習慣,夏季,秋季在走水的地方垂釣,收穫滿滿的,但是冬季走水就不那麼適合了,我們分析一下走水怎麼樣垂釣。
  • 細數釣流水的這幾種釣法,一種更比一種強
    釣法二、走漂釣法在水流湍急的水面,如果浮漂實在是站不穩,可以換更大吃鉛的浮漂,同時將餌團的體積縮小,這樣就能利用浮漂的浮力,將鉤餌完全拽離水底。當釣組被拋到水中,水流會衝刷鉛墜、鉛組順流而下,當鉛墜落底時,竿稍、風線、水線應該是相對緊繃。有魚吃口,而且帶動了鉛墜,竿稍會有非常明顯的顫動,為了保證這種訊號的準確性,使用扎悶竿釣法時,竿稍會使用較細的直徑,這樣訊號更清晰。需要特別提出來的一點,之所以叫扎悶竿釣法,是因為這種釣法,竿稍可入水,也可不如水,特別像竿稍扎進水裡,所以得此命名。
  • 釣魚絕殺技巧:圖解傳說中的「放風箏」釣法,這是專釣大魚的方法
    放風箏釣法是臺釣中的一個小技巧,又叫做拖釣,這個拖釣跟傳統釣的拖釣完全不是一回事,這點需要注意下。我們在垂釣中釣組入水,浮漂站立,子線和水線慢慢擺動到大致浮漂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說能夠拋多遠跟浮漂有一定的關係,跟水線長度有一定關係。舉例來說,相同的釣組,釣不同水深的釣點,在打滿竿的情況下,釣淺水可以釣的更遠。在黑坑中還有所謂的流氓漂,其實流氓漂的時候也是在釣組相同長短的情況下可以釣的更遠。所謂流氓漂,其實就是浮漂整體非常長的浮漂,使用這樣的浮漂可以實現相同長度釣組釣的更遠的目的。
  • 放風箏(拖釣)釣法,在黑坑使用當中的一些技巧
    拖釣釣法是一個很小的釣魚技巧,它的起源來自於競技賽場,在面對比賽後期,魚因為害怕,而退到釣點前方,在釣點已經沒口的時候,所採取的一種釣法,常見的做法,是換小一號的浮漂,例如3號漂換到2號漂。把浮漂上推50公分以上,更極端的時候甚至會一直推至竿稍附近,搓餌或者一搓一拉,筆直的拋竿出去,手握魚竿向前方探出至,你能探出的最大限度,待浮漂到位後,主線輕壓沉水後,保持不動,可以最大限度釣到窩點前方的魚。在黑坑作釣使用拖釣釣法,與競技大同小異,只是浮漂又發展出來了無鉛自立漂,讓使用變得更加簡單。拖釣釣法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 專釣大魚的滑漂釣法怎麼釣?其實不難,教你做滑漂線組,一看就懂
    大家覺得釣魚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什麼?我覺得在於釣魚有探索不盡的新鮮感,到手新的裝備、找到新的釣點、發現以前沒釣到過的魚種、學習新的釣法等等。在釣魚路途的前方,永遠有驚喜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就說釣法,光一個臺釣,就有數不盡的變化,釣靈、釣頓、釣底、釣浮、跑鉛、飛鉛、雙鉛……這些還只是基礎的變化,其中又有更多細分。
  • 釣魚技巧:野釣中鮮為人知的「絕招」,有的魚就要用非常規釣法!
    所以有說法,對於釣魚來說,應變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釣法要靈活一點。從魚的習性角度,介紹一些在垂釣中需要注意的小技巧,這些小技巧往往會對漁獲有極大影響。一、釣鯿魚的精髓是離底20釐米鯿魚最大的特點是嘴饞,對食物完全不挑剔。凡是有鯿魚的水域中,最先上鉤的有效魚種基本都是鯿魚。鯿魚體型的特點是非常寬,比較善於在中上層進食,因為身體太寬,對水底的食物經常無能為力。
  • 冬釣大鯽有妙招,傳統釣老大爺教你副鉤拖釣法
    冬季是釣大鯽魚的時候,長竿短線七星漂配合朝天鉤是冬季釣大鯽魚的首選。冬季鯽魚會集群在水域某些地點,這些地點往往都是深水區域,所以長竿拖釣經常能獲得不錯的漁獲。下面介紹下拖釣技巧,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試一試。
  • 野釣狠招數:雙鉛釣法和雙鉛跑鉛釣組,颳風流水照樣釣大魚!
    野釣中颳風走水也是非常常見的情況,應對流水走漂,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加大鉛墜重量,這樣固定住釣組,所以雙鉛釣組可以保證一個鉛墜到底,固定住釣組,又能一個鉛墜懸浮,提升釣組靈敏度。應對颳風的好方法就是使用短而且硬的魚竿,但是都不如加大釣組的重量有效,雙鉛釣組就可以加大釣組重量,同時至少到底的鉛墜比較小,靈敏度依舊有保障。
  • 釣魚技巧:七星漂的調漂方法,盛夏釣鯽魚,還是這種釣法最好用!
    盛夏時節氣溫較高,並非釣鯽魚的最佳四季,釣鯽魚通常來說還是在春秋兩季更為好釣一些,這是因為鯽魚不耐高溫,夏季「潛伏」時間較長,所以夏季碰上大鯽魚的機會明顯不如春秋兩季。不過鯽魚依舊是釣魚最喜歡的目標魚,關於夏季釣鯽魚,聊聊七星漂夏季釣鯽魚的注意事項,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
  • 錯,詳解「有漂盲釣」,讓漁獲輕鬆翻倍
    案例:昨日去新城花都的李莊閘橋釣魚,此水域是故黃河市區段,水位較淺大都在1.5米以內,溫度雖然比較低但是因為黃河處在微走水狀態,並沒有冰封,為了避免微走水帶來的走漂現象,就選擇一個吃鉛1.5克穩定性較高的棗核型浮漂,調平水釣2目剛好能穩定在水中不動,餌料方面使用了流水較為常用的肉夾饃方式進行,站在橋上釣了一個多小時,釣了三條鯽魚,但是這三條並不是在浮漂有動作中獲得
  • 釣魚技巧:七星漂釣組的搭配和調漂技巧,冬釣鯽魚狠招數!
    冬至了,開始進入冬季最冷的一段時間,這時候外出釣魚確實比較「造孽」,但是好處在於大鯽魚還算好釣。冬至過後氣溫很低,在釣點的選擇上應該以釣深釣遠為主,不過這個主要說的是明水。其實就算釣明水也可以尋找淺水中的深水,但是這並不容易,需要多釣場環境比較了解。比較簡單的找釣點的方法還是水草區域,釣水草區域自然七星漂釣法更合適一些。
  • 城市內河,老年人的專屬釣場!流水、富養、青苔,比郊外垂釣更難
    但是,來城市內河垂釣的往往都是老年人,因為老年釣魚人出遠門釣魚家裡人不放心,加上好多老年人不會開車,電瓶車也走不了太遠的路程,就只好就近作釣這種城市內河了。而年輕人多不喜歡在這種河流垂釣,野外風光無限、野趣橫生的自然水域才更符合年輕釣魚人的品味!這些原因加在一起,就出現了老年人扎堆垂釣城市內河的景象,儼然一派老年人專屬釣場的感覺!
  • 【釣魚技巧】夏季手竿釣馬口魚,就用這兩種釣法
    馬口最大體型不過20釐米,雖然體型比較小,但是力量十足,釣馬口非常有樂趣,其中的原因就是馬口比較喜歡棲息在山體溪流中,喜歡在流水中捕食,所以勁頭十足。自然水域中的馬口應該是偏肉食性的魚類,除了冬季不覓食,其他季節均可以垂釣。很多釣友都喜歡在夏季尋找涼爽的高山溪流或者山澗水庫來釣,避暑加過過魚癮。
  • 釣友們都釣過馬口魚,但是具體怎麼釣說不清楚,比如螞蟥釣法
    這種魚吃食兇猛,喜歡群聚群遊活動,以小魚、幼魚和水生昆蟲為食,容易釣獲。釣友們因其就餌果斷,中魚頻率高,拉力強,對它愛不釋手。它在我國分布廣泛,從東北的松花江、嫩江到黃河的中下遊及珠江水系均有馬口魚的身影。教科書中記載一般體長為二十釐米,體重最大為三兩左右。因筆者釣魚時候極少帶相機,去年發過一文過斤大馬口,魚友多有懷疑。
  • 海釣新手入門教程立漂釣法
    海釣立漂釣法發展到今天 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這種釣法的知名度卻還是比不上單錐 原因可能是立漂釣法在磯釣的傳統釣場——礁石上的適用性不及單錐 但是隨著磯釣文化的推廣和發展 現在已經衍生出諸如船磯(在船上運用磯釣原理作釣)
  • 這黃顙魚釣法簡直無敵,天一熱最好用,三天兩頭就想釣
    這黃顙魚釣法簡直無敵,天一熱最好用,三天兩頭就想釣黃辣丁,又名黃顙魚,嘎魚是我國江河湖泊都生存的一種無鱗魚。因其肉質鮮美細嫩,營養豐富,也沒有細刺,是不可多得的水中美味。初夏時節,黃顙魚也會隨著氣溫的升高到處覓食。垂釣黃顙魚的季節也就隨之到來,如何才能更好的釣獲黃顙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