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的價值與形態生活特徵

2020-12-06 百家號

大家好,這篇文章著重介紹黑熊的利用價值,形態特徵及其它的生活習性,黑熊亦稱「狗熊」,屬於食肉目中的熊科。黑熊是規定的保護動物之一。但在我國,和棕熊一樣尚未得到有效的保護。早在六十年代,僅因為它們踐踏一些莊稼,人們就把它們當作農業害獸而大肆捕殺,致使黑熊在我國不少地區數量急劇下降。名貴中藥熊膽,不但談不上出口,想滿足國內需要都非常困難。據報告,1979年~1984年間,從日本進口的熊膽估算,至少每年有3萬頭熊被殺,這確實是一個令人擔心的信號。黑熊全身都是寶,藥用價值很高。它的膽、掌、脂、骨、肉均可入藥,特別是熊膽極為珍貴。現在有些地區為取得熊膽,正在進行人工飼養,活體取膽,經濟效益甚高。黑熊為雜食性動物,生活能力很強,是比較容易馴養的野生動物之一。

1.形態特徵,黑熊是食肉目中的大型獸類之一,但體形比棕熊小,體重也不及棕熊,一般成熊體重不到200公斤,也有少數個體達到250公斤的。黑熊身長約1.7米。頭部寬,吻較短,鼻端裸出,耳朵圓而顯著,被有長毛,頸部兩側的毛特別長,形成兩個毛叢。胸部有一新月形白斑(又像一倒人字形),這種白斑是黑熊的一個重要特徵。黑熊的尾很短,四肢粗大,前後肢都具5指,爪黑色,彎曲,前爪大小適中,稍長於後爪。前足的墊寬大,與掌墊相連,掌墊與趾墊間生有慄棕色的短毛,後足墊寬厚肥厚,墊與趾墊間盛有慄棕色的短毛。成年黑全身為富有光澤的黑色,鼻面部毛色慄棕,下頜白色。幼獸雖然毛色黑棕,頭部顏色為灰棕色,但胸部同樣具有新月形白斑。

2.生活習性,黑熊是林棲的獸類,多棲息於混交林或闊葉林中,在東北地區的紅松林、柞樹林較常見。南方地區的常綠闊葉林和季雨林等也是它們理想的棲息地。一般居於山上,在海拔數百米以至2000~3000米的高處也可見到它們。但有垂直遷移的現象,夏季多登至高山,冬季時則下至低處。如喜馬拉雅山區的黑熊,夏季遷移到海拔3000~4000米的高處,冬季卻下到1000米左右的山谷,甚至更低些。黑熊雖歸為食肉目動物,但食性較雜,而習以植物為主,嫩芽、撤葉、草、各種果實和種子等都是它的好食物,如柞樹子松子、野葡萄、蘑菇等。亦吃昆蟲如螞蟻及其他蟲蛹,喜偷食蟑蜜。小型的動物如松鼠、兔子、鳥與鳥卵也不放過,有時也跑到河邊及山中小溪裡捕食魚蝦。

靠近山邊田地上的農作物,如玉米、高梁、小麥等穀類和蔬菜也常為它所盜食,對莊稼有一定的損害。當樹上的果實成熟時,常會爬樹取食。黑熊的所謂冬眠,實際上只能稱為「冬休」。早期的自然科學家曾認為熊是冬眠動物,但近二十多年的觀察和生理測定表明,熊的體溫在冬季沒有明顯下降,它除了昏睡外也出外活動,因此不是真正的冬眠獸類。但黑熊在進入冬休之前,也能積存很厚的皮下脂肪。背和脅的脂肪層厚可達10釐米,冬休時主要靠這些脂脂肪來維持消耗。北方的黑熊一般從10月以後便入洞冬休,翌年4月待冰雪融化時才出來。其所居洞穴多在密林深處的陽坡樹洞,樹洞洞口朝天者稱作天倉,靠近地面的叫地倉,有時亦在倒樹根下扒坑為倉。

少數黑熊也以巖洞為其冬體的場所。在冬休時若遭到侵襲、受驚,出洞後就再也不會回到原來的洞穴。黑熊多以白天活動。天蒙亮便開始出動,直到日落後才休息。夏季中午的時候,往往棲息於巖石背後的陰涼處或在密林裡躺著。黑熊的視覺較差,因此有「黑瞎子」之名,嗅覺和聽覺較靈敏。看上去黑熊很笨,可它善於爬樹和遊泳。下樹的時候,其臀部向下用足交互向左右兩側移動;遊泳可橫渡急流。黑熊多單獨行動,行動謹慎緩慢,若發現可疑的動靜,先是停下,用後足站立,環顧四周,如果發現有危險時,即能快速無聲地逃入密林中。黑熊可自立行走或似人樣坐定。一般很少主動攻擊人,但它遭到人攻擊時,也必然會反撲。通過以上的敘述大家對黑熊的外形,價值以及生活習性應該有個大概的了解,並且也知道黑熊的攻擊性是被動型的。

相關焦點

  • 鯉魚形態特徵、生態習性以及利用價值
    最近學釣魚網給大家策劃了一系列的內容《魚類百科大全》,介紹魚類的形態特徵能夠幫助大家在獲得大物的時候能夠辨識出來,生態習性的講解主要是有利於大家在垂釣的時候提供一些思路想法,最後就是利用價值,簡略的介紹一下魚類的一個營養價值,經濟價值。
  • 冀中黑熊犬,由草原黑熊哺乳長大,具有熊的習性和特徵
    冀中黑熊犬的祖先是生活在華北高原上的品種,那時,由於它們要跟隨遊牧民經常遷移牧場,有的就被遺棄在了荒涼的大草原上,然而它們卻以頑強的生命力自然存活了下來。有的幼犬得到草原黑熊的哺乳,經過長時間的不斷演化,它們也逐漸有了熊的一些習性和特徵,經過世代的自然選擇,慢慢演變成了一個新的犬種———黑熊犬。黑熊犬經河北一帶愛狗前輩的代代選拔,那些毛色富有黑色光澤,體型碩大,對主人性情溫順,對陌生人又不失機警和兇悍的黑熊犬被帶到冀中平原,承擔起了保衛牧畜群,看守莊園門戶,豐富人們生活的責任.。
  • 由草原黑熊長大餵養的冀中黑熊狗具有熊的特徵
    冀中黑熊狗祖先是一種生活在華北高原上的品種,當時,因為他們不得不跟著遊牧民族遷移到牧場,一些人被遺棄在荒蕪的大草原,然而他們卻以頑強的生命力自然地生存下來。經過長時間的不斷進化,他們也逐漸具備了熊的一些習性和特徵,經過幾代人的自然選擇,他們逐漸進化成一種新的犬種——黑熊犬。
  • 黑熊的生活習性與特點
    黑熊的頭部又寬又圓,頂著兩隻圓圓的大耳朵,形狀頗似米老鼠。它們的眼睛比較小,但有彩色視覺,這樣它們就能分辨出水果和堅果的不同了。黑熊的口鼻又窄又長,呈淡棕色,下巴則呈白色。黑熊的毛雖不太長,頭部兩側卻長有長長的鬃毛,讓它們的大臉更加寬大。黑熊以4隻腳掌著地行走,屬蹠行類動物。它們的四肢粗壯有力,腳掌碩大,尤其是前掌。腳掌上生有五個長著尖利爪鉤的腳趾,但它們的爪鉤不能收回。
  • 「野生黑熊」驚現南嶺自然保護區
    本報訊記者昨日從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該保護區近日利用紅外自動照相機,成功拍攝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黑熊的覓食活動影像資料,這是廣東省首次拍攝到的野生黑熊活動影像,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黑熊活動影像記錄,這對於該保護區的物種研究意義深遠。
  • 鱸魚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以及分布地區
    鱸魚的形態特徵鱸魚體長,側扁,口大,稍微傾斜,下頜稍長於上頜,前腮蓋骨的後緣有細鋸齒,其后角下緣具有3枚大刺。鰓蓋骨後端有一刺。體被小櫛(zhi)鱗,背鰭兩個,第一背鰭有12(約)根硬刺,第二背鰭由13(約)根軟刺組成,腹鰭在胸位。尾鰭叉形,一般的體重在1.5-2.5公斤最有,最大的個體可達15公斤以上。
  • 丹頂鶴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想了解的可以看一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圖片當中的動物,丹頂鶴,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吧,今天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下關於它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特徵吧。丹頂鶴是鶴類中的一種,大型涉禽,丹頂鶴體長約160釐米,翼展240釐米,全身幾純白色,頭頂裸露無羽、呈朱紅色,額和眼先微具黑羽,眼後方耳羽至枕白色,頰、喉和頸黑色。
  • 廣翅蠟蟬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為害特點、傳播途徑及防治方法
    廣翅蠟蟬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為害特點、傳播途徑及防治方法 2018-08-31 16:54:11 來源:網絡   廣翅蠟蟬屬同翅目蠟蟬科,可為害桃、李、櫻桃、柑橘、桑、棉等多種植物。以下內容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廣翅蠟蟬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為害特點、傳播途徑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參考。  廣翅蠟蟬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為害特點、傳播途徑及防治方法  一、形態特徵  廣翅蠟蟬是不完全變態昆蟲,一個世代只有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無蛹期,由若蟲直接羽化成蟲。
  • 昆蟲綱的基本形態特徵
    對於有害生物的識別,多數是利用體表的形態結構特徵,有時利用內外生殖器的特徵。一般分目主要是利用翅、足、口器(就是害蟲的口)、體節、觸角等的形態特徵。美洲大蠊一些重要的昆蟲形態學特徵:雙翅目:中到小型昆蟲
  • 常見的家庭觀賞魚介紹,形態特徵及餵養要求分析
    欣賞和養殖觀賞魚是一項極富情趣的休閒活動,在微型生態圈裡看著各種形態各異,大小不一,顏色繁多的魚兒,藉助於光影作用,遊戲其間,富麗絢爛,使人目眩神迷。那麼常見的觀賞魚有哪些呢?它們又有怎樣的形態特徵的餵養要求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老人上山撿菌遇黑熊,遇到熊我們該怎麼辦?
    黑熊哥倆這幾個亞種的形態和身高體重沒有明顯區別,主要是生活地區不同。亞洲黑熊的主要特徵就是一身黑毛,胸前有一圈白毛,像Y字或者U字。越熱的地區黑熊的毛越短,越冷的地區黑熊毛越長。現在正是黑熊季節性遷徙的時候,也是它們和人類最容易遇見的時候。黑熊一年中多數時間獨居,每年的7月份進入繁殖期。這期間公熊和單身的母熊會共同生活一段時間。此時的黑熊會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尤其是公熊。因為如果母熊帶著小熊,它是不會進入發情期的。
  • 巴仙吉犬:基本簡介與形態特徵介紹~
    「不會吠叫,且不是啞巴」,為巴仙吉犬獨有的特徵。由於群居的本能,也具有主導其它犬的傾向,若和其它狗一起生活時,在主導權尚未確定之前,難免會有小競爭或打鬥發生。該犬體質屬易胖型,每天必須進行一定的運動鍛鍊以保持身段。簡介 巴仙吉犬源於非洲則為小型的短毛獵犬。背部短,且身體結構顯得十分輕盈,對於此犬的長度來說,其腿顯得略長一些。
  • 為什麼美國的黑熊生活的這麼好?看了就有答案了。
    近年來,隨著北美地區的森林系統日漸成熟,動物保護法律更加嚴格,生活在美國的黑熊數量開始全面回升。適合黑熊生長的棲息地不斷擴大,幼林已成長為茂林,這意味著黑熊的食物增多,比如橡子、山核桃和車釐子。美國一項最新調查顯示,佛羅裡達州某一地區的黑熊數量與2002年比已經翻倍,達到1200頭,另有一地區的黑熊數量增加了1/3。在馬裡蘭州,黑熊呈現了更加強勁的回歸勢頭,目前有1000頭成年黑熊生活在2個西部村鎮。更重要的是,美國在過去幾年加強了對這一物種的保護力度,同時執行了更加嚴苛的法律。
  • 蟑螂的形態特徵及生活習性——澳洲大蠊
    1,形態特性成蟲體長22-35mm,紅褐色,前胸背板中部有黑褐色蝶斑,蝶斑邊緣黃色,界線清晰,後緣無「小尾」,前緣也無「T」型黃色條紋。翅發達,伸近腹端,前翅前緣基部有黃色條紋。卵鞘:長10-11mm,寬5mm,略彎,含卵數22-24粒。
  • 日本小鼯鼠的品種簡介及形態特徵
    日本小鼯鼠的品種簡介及形態特徵日本小鼯鼠(Southern Flying Squirrel)別名日本小飛鼠,蝦夷小飛鼠,飛天鼠,鼯鼠,顧名思義該鼠的原產地是日本: 脊柱動物門亞門: 脊柱動物亞門綱: 哺乳綱目: 齧齒目科: 鼯鼠科種: 日本小鼯鼠分布: 亞洲日本小鼯鼠形態特徵
  • 羊駝:基本信息與形態特徵介紹~
    世界現有約300萬隻左右,約90%以上生活在南美洲的秘魯及智利的高原上,其餘分布於澳洲的維多利亞州以及新南威爾斯州。形態特徵 羊駝體重55-65千克,頭部和身體的長度範圍在1200-2250毫米,尾長150-250毫米,肩高900-1300毫米。擁有修長的身材和頸部。頭小,耳朵大而尖。毛皮外套均勻或多色。據「羊駝業主和育種者協會」統計,羊駝的行色多達22種,從白色到黑色和棕色。
  • 亞洲黑熊
    亞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中國境內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熊科動物,通常被簡稱為「黑熊」或「黑瞎子」,漢字「熊」最早就是特指它(
  • 黑熊襲擊村民致3人死亡的事件背後,遭遇黑熊時應該怎麼自救?
    5月17日晚上19:00左右,四川馬角鎮沉水村6組村民唐某(女,47歲)送自己7歲的孩子返校路過梯子巖處的時候,遭遇大黑熊襲擊。據唐某兒子說,當時有3隻黑熊圍住他們,唐某為了讓兒子逃生,擋在了熊的面前拖住熊,並大聲呼喊讓孩子快跑。
  • 牡蠣俗稱生蠔,也叫海蠣子 都有哪些形態特徵!
    生蠔高蛋白低脂肪,含有人體必需的 8 種胺基酸,營養價值極高。 形態特徵牡蠣的兩殼形狀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殼中部隆起;下殼附著於其他物體上,較大,頗扁,邊緣較光滑;兩殼的內面均白色光滑。兩殼於較窄的一端以一條有彈性的韌帶相連。殼的中部有強大的閉殼肌,用以對抗韌帶的拉力。殼微張時,藉纖毛波浪狀運動將水流引入殼內(每小時流過的水量可達2~3加侖),濾食微小生物。
  • 美洲虎因害怕黑熊才向南退縮?看美洲虎是如何讓黑熊變成白骨的
    有人認為,美洲虎之所以向南退縮,是因為它們競爭不過生活在北美洲的美洲黑熊,真的是這樣嗎?美洲黑熊是現存數量最多的熊科動物,體型僅次於北極熊和棕熊,雄性體重一般為60到220千克,雌性體重一般為40到15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