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和閨蜜小聚,她一臉愁容地說:「親愛的,怎麼辦哦,我家豆豆不喜歡上學,就喜歡寫寫畫畫的,這才一年級,我都快愁死了。」
看著她那麼著急,我讓她說說具體情況到底是怎樣的,能不能幫到她。
原來,豆豆今年上小學一年級了,很不喜歡上學,上課總是在本子上寫寫畫畫,一點也不認真聽課,老師為此提醒、罰站都沒有效果。只好把閨蜜請到學校去,幫助了解情況,一起想辦法。
閨蜜也很配合老師,耐心地問豆豆到底是怎麼回事,可是豆豆就是說不清楚,或者明明答應得好好的,第二天又犯錯。
半期考試,全班最後一名,這個都還不是讓閨蜜焦慮的點,焦慮的是如果豆豆就這樣下去,以後還有那麼長的學校學習生活,要怎麼辦。
其實,豆豆這樣的情況在小學一年級的教室裡並不少見,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那麼一般來說,有哪些原因呢?
1、專注力不夠
很多孩子因為剛進入小學,還沒有從幼兒園的寬鬆自由的環境中轉變過來,所以上課的專注力就不夠,很容易被一些更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
豆豆就是這樣,他本來就喜歡畫畫,聽老師上課有時候會覺得累,於是他就偷偷地拿出本子開始畫自己喜歡的動物。
2、如果孩子經常受到諷刺、否定和挫折,也會喪失學習的信心
有些家長或者老師並不太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當孩子偶爾沒有認真完成作業或者聽講時,就會否定孩子,甚至還會給孩子貼上「上課不認真」「愛開小差」「差生」「你真笨」等標籤。久而久之,這些標籤就像長在孩子身上一樣,讓他們逐漸喪失學習的信心,當然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了。
那麼面對這些情況,我們做家長的要怎麼做呢?
1、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的狀態
接納孩子的學習狀態,理解孩子學習的辛苦,平緩好自己的情緒,然後溫柔地、委婉地向孩子指出上課的表現,正確地引導孩子應該怎麼做。
我女兒上小學二年級時,有段時間就經常被老師告狀上課愛開小差,時不時地會拿出本來來畫畫。
我每次都會在孩子回家後,在她情緒比較平靜或者甚至心情很好的時候,委婉地問:「今天在學校表現怎樣啊?」如果女兒回答「很好」,那我就會閉口不提老師「告了狀」,會追問她「怎麼好?」在她描述的過程中,適當地引導她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要怎麼做才能更好;哪些地方做得好,需要繼續保持。
這樣一來,不但讓孩子明白自己在課堂上應該怎麼做,也對她進行了正確的引導。這是孩子改變的開始,要想辦法讓孩子情緒穩定才能更好地改變。
2、拿走幹擾物
一年級的孩子專注力並不夠,他們專注的時間也只有20分鐘左右,所以想要孩子認真地學習,最好的辦法就是拿走那些幹擾他學習的東西。
豆豆就是因為總是隨身帶著水彩筆和畫畫本,所以才會在學習的時候,就時不時地拿出來寫寫畫畫。如果,在他的手邊,沒有了水彩筆和畫畫本,那麼他就更容易安靜下來學習。
如果孩子不願意拿走幹擾物,那就和他「約法三章」,可以先約定在學習前玩半個小時或者20分鐘,這樣當他已經玩過這些喜歡的東西後,他就會更容易靜下心來認真地學習。
3、缺乏成就感的孩子沒有上進心
付出才有收穫,只有看到成功,才會有前進的動力。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也是這樣,只有讓他看到自己認真學習之後取得了理想的成績,他們才會有更加努力的動力。如果孩子在付出努力後,得到的都是痛苦或者責備,那麼他肯定不會再願意去付出。
作為家長,幫助孩子找到成就感,跟上學習進度,樹立足夠的自信,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其實孩子天生就是愛學習的,只是很多時候被我們忽視了,甚至被我們打擊了,剝奪了學習的能力。
比如他本來完全可以自己背著書包上學,可是家長卻總覺得書包太重,非得要幫著背;比如他完全可以自己試著削鉛筆,結果家長卻害怕他受傷而把鉛筆削得整整齊齊……
適當地放手,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陪伴,這才是作為父母最應該做的事情!因為終有一天,當我們離去,他將獨自生活,獨自面對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