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劉莊新村小區的一位獨居老人平時愛收集廢品,數量之多導致整棟居民樓不僅氣味難聞還蟑螂亂竄,鄰居們不堪其擾。物業將如何化解這場鄰裡糾紛?接到投訴後記者深入社區一探究竟。
初聽分歧
老人想攢錢鄰居要衛生
近日,家住劉莊新村小區的劉女士反映,她新婚後不久搬進這個小區,住進新房的她卻並不舒心。住在樓下的一位老人常年將撿來的廢品堆在家中,招來了大量蟑螂,這些蟑螂順著管道或門縫跑到了自己家裡。「不僅我家,整棟樓都是這樣。」
12月10日下午,記者來到劉女士家,廚房裡乾淨明亮,但當記者打開壁櫃,瞬間驚呆了:柜子裡有十幾隻死蟑螂,壁櫃裡還放著幾個粘蟲用的蟑螂板,拿起來細看更是讓人一驚,每個蟑螂板上都粘著幾十隻蟑螂,加起來足足有上百隻。記者又詢問了其他樓層的住戶,大家都表示深受蟑螂問題的困擾。「到了夏天還有刺鼻的臭味,您說能不糟心嗎?」
記者隨後在樓下見到老人,老人已年過七十,外套的領口袖口處已經磨得發亮。老人說:「我有個女兒,住得遠,工作忙,還得照顧孩子,我得給他們攢錢。」老人說,她撿廢品並非因為經濟困難,自己平時吃穿都十分節省,就是一心想給女兒多攢錢,「他們老說我不清理,我一直在收拾啊,只是最近收廢品的一直沒來。」
小區物業經理說,物業和村委會一直在協調,「我們嘗試和老人溝通過,但老人不給我們開門,而鄰居們覺得物業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對我們也有意見。」
再次溝通
物業牽頭雙方達成和解
12月10日下午,在本報記者的參與下,老人、鄰居和物業保潔負責人劉先生終於聚在小區樓下。最初老人和鄰居雙方情緒激動,都不願讓步,經過物業和記者耐心地勸導,大家逐漸冷靜下來,開始商量解決辦法。
劉先生說,他接管這個小區已經五年了。五年來,物業和村委會多次給居民們發驅蟲藥,他也多次清理老人堆在樓下停車位上的垃圾。「希望這次大家能一起商量出對策,徹底化解矛盾。」
鄰居們提出老人曾答應11月前清理房間,但進入12月仍無動靜。老人解釋說,家中撿來的舊衣物確實太多了,她一個人收拾太慢,女兒平時很少過來,不能幫她一起收拾。「不是我不收拾,而是身體不好,最近一年我基本沒再撿廢品了,我也撿不動了,最近腰特別疼,疼得走不動路了。」
經過面對面地交流,鄰居與老人之間的矛盾逐漸說開了,鄰居不再抱怨,老人也不再推脫,大家一起商量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由物業多派幾名保潔員,在不破壞老人家具和物品的前提下,將房間裡需要處理的廢品暫時運至樓下空地,在未來幾天由老人分批賣出。
對這個方案,鄰居和老人都表示接受和支持。
見證改變
眾人合力清廢品滅蟑螂
12月11日下午2時,記者再次來到小區,10名物業工作人員正在做清理前的準備工作。一名工作人員開著電動三輪車運來近50個大編織袋,另一名工作人員背上大桶驅蟲劑,手持噴頭,對樓道進行消殺。「這樣一來,清理過程中就不怕蟑螂爬到鄰居家裡去了。」
樓道噴完藥,工作人員戴著口罩、鞋套,拿著編織袋和清掃工具來到老人家中。一開門,一股難聞的氣味撲面而來。老人家裡的景象更令人震驚:從玄關到牆角,全部堆滿了廢棄的衣服、垃圾袋等,廢品堆到了小腿的高度。「我這陣子已經清理出一條路了。」老人指著一條僅容行走的窄縫說。而這條窄縫其實也鋪滿衣物,只是沒有摞得太高。鄰居告訴記者:「以前廢品能摞到大腿這麼高,進出都要從廢品上爬過去。」
工作人員將廢品裝進編織袋,再將裝得滿滿當當的袋子拖下樓,樓下有專人對每一個編織袋進行消毒。最後一個袋子拖下來後,編織袋已在牆根處堆成一座小山。清理工作持續了一個小時。隨後,工作人員給老人家中也做了殺蟲處理。
經過協商溝通,物業留出兩個停車位暫時存放這些裝滿廢品的編織袋,老人承諾將在本月25日前處理完這些廢品。「鄰裡之間該相互體諒,大家理解老人上了年紀,也體諒老人為兒女的一片心意,但老人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不給鄰居們造成困擾。這件事解決了,大家還是好鄰居。」物業負責人說。
(原標題:廢品清了,鄰裡難題解決了)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繫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