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至,五毒出」,這句俗語啥意思,五毒是指哪些?

2021-01-15 一顆龍牙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

端午節在中國是屬於傳統節日到,而且端午節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節日,主要是有歷史的典故在,讓我們去悼念的一種方式,每個地區都是有自己的說法所以在習俗上也會有所不同,但是基本都會有賽龍舟,包粽子,掛艾草和喝雄酒,在端午節的之後的時間,天氣會慢慢的開始炎熱起來,這個時候的蚊蟲也會開始變得多一些起來,艾草就發出了一種會發現的芳香油也會使空氣淨化,有驅蚊的效果,那麼在端午節以後,其實出來的動物不僅僅是蚊蟲這麼簡單,還有五毒,在農村的老長輩們就會常說「端午至,五毒出」,這句俗語啥意思,五毒是指哪些?

在民間也是有俗話說最好看到物種有毒的動物,就要開始在平時工作中注意防治,避免被這些毒物所咬傷,但是在民間有關於五種有毒的動物,說法有很多,但是其中有一種最被認可的就是蠍子,蜈蚣,毒蛇,壁虎和蟾蜍,但在這五種毒物當中,都是大家比較常見的,其中蜈蚣,毒蛇,蠍子和蟾蜍這是毫無爭議屬於五毒中的毒物,但是大家第一反應就會覺得壁虎也是屬於五毒之中的一種毒物嗎?

在民間有一種說法,說壁虎的尿液是有毒的,如果它的尿也滴到了茶水裡面,人喝了以後,人就會化為一攤血水,壁虎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功能,它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壁虎也是很聰明將自己的尾巴去除增加自己的生存率,雖然說壁虎是屬於五毒中的一種,但是壁虎是沒有毒性的,壁虎能入藥,並且要用的價值非常高,所以這也是他的可貴之處。

「端午至,五毒出」,這句俗語啥意思,五毒是指哪些?在俗語端午至五毒出這句話中,其實就是在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在這個季節過後農民也是要開始進山忙碌,但是這些毒蛇會在路邊休息,如果被毒蛇咬了,也有一定的麻煩,有些人認為蜘蛛是五毒之一,但多半都是受影視劇的影響,但是現在知道了,蜘蛛不是五毒之一,雖然說壁虎是屬於五毒之一,但是它沒有任何的毒性。

蠍子和蜈蚣他們都是有毒的,雖然說毒性會比較小,但是要被咬了還是會引起腫痛,蟾蜍,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癩蛤蟆,它所分泌的毒素,甚至有時候會大於普通的蛇,不過蛇是因為它有攻擊性,有鋒利的牙齒,但是蟾蜍是沒有的,所以我們看到蟾蜍傷人的例子也比較少。

相關焦點

  • 俗語「端午至,五毒出」啥意思?為何壁虎屬於五毒而蜘蛛卻不是?
    俗語「端午至,五毒出」指的是哪些動物?為何壁虎是五毒之一?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迎來傳統的端午節了,在各地端午節期間的習俗雖然不太一樣,但基本也就是賽龍舟、包粽子、掛艾草和喝雄黃酒這些。在很多地方現在依然保留在端午節當天在門口懸掛艾草的習俗,在民間還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民諺。因為在端午節以後天氣已經開始炎熱了,這個期間蚊蟲也多起來了,而艾草含有一種揮發性的芳香油,其所產生的奇特芳香不僅可以淨化空氣,而且還有驅蚊蠅防蟲蟻的效果,所以這個習俗就一直流傳下來了。其實在端午節以後,出來活動的動物不只有蚊蟲蒼蠅,還有「五毒」。
  • 農村俗語「端午至,五毒出」啥意思?為何壁虎是五毒而蜘蛛不是?
    眼看馬上就要端午節了,每到端午節的時候,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之外,在農村還有很多有趣的風俗。而每到端午的時候,農村人們總會將其和「無毒」聯繫到一起,還有著「端午至,五毒出」的說法,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咱們來看看!
  • 農村老人說:「端午至,五毒出」啥意思?為何五毒不包含蜘蛛呢?
    農村老人說:「端午至,五毒出」啥意思?為何五毒不包含蜘蛛呢?端午節將至,大家都在準備享受自己的小長假,北方的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就是五彩繩,因為端午節之前戴五彩繩是北方人的習俗。筆者其實是一個地道的南方人,小時候端午那一天,母親會上山採艾蒿,然後家中的老人會將雄黃酒塗在我們的耳朵洞裡、嘴裡甚至還有鼻孔裡。年紀小也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只是每次都被酒氣醺得很難受,因此端午節這一習俗也成了小孩子最害怕的一項。後來因為好奇便詢問家中的長輩,他們都會說這樣以後就不要招蟲子了。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數年前,蘇軾被貶惠州、觸景生情,便寫下端午感慨:「微微小汗溼透了碧色薄綢,明日端午節一定要浴蘭湯……」在這首詩中,包含了「沐浴、午葉符、纏五彩線、懸掛菖蒲、」等傳統習俗。這些習俗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極深的節日講究。除此之外,古人用他們的勤勞智慧結合端午節當日的天氣、環境、人文等做出一句「端午到、五毒醒」的俗語,這句俗語流傳至今,婦孺皆知。
  • 端午五毒
    ●馬 端午又叫重午,指農曆五月五日,古人也稱其為午月午日。午乃十二地支第七位,跟它匹配的動物就是馬。  ●龍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是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而且,端午起源中有古越民族圖騰說,這種圖騰就是龍。也許有人說了,龍是傳說中的動物,不應忝列其中。那如果硬聯繫的話,端午龍很可能指的是魚或鱷魚。
  • 端午五毒指5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端午五毒指5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2015-06-17 15:18:14來源:羊城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端午節「五毒圖」  □古傲狂生  端午節跟植物淵源很深,和動物關係也十分密切,那端午動物都有哪些呢?
  • 今日小寒,俗語「小寒寒,六畜安」,啥意思?六畜指哪些?
    導讀:今日小寒,俗語「小寒寒,六畜安」,啥意思?六畜指哪些? 小寒節氣在每年的1月5號至7號交節,具體來說是當太陽到達黃經285°的時候,今年的小寒節氣是在1月5號上午11點24分到來,也就是這個時間,冬至節氣結束而小寒節氣開啟,我們常說
  • 知道古人是怎麼過端午、驅五毒的嗎?扒一扒端午節那些有趣的事
    其中的五色瘟紙就是指的五毒剪紙,所謂的五毒就是指蛇、蠍子、蜈蚣、壁虎和蛤蟆,俗傳五毒都從端午日午時起開始孽生,這五種毒蟲是夏季經常出沒的毒物。在端午節這一天是除五毒的日子,人們會灑掃庭院,驅除五毒。具體的驅毒做法有以下幾種形式:1、門前掛艾草:人們把艾草以及菖蒲葉子掛在門上,因為艾草有一股特殊的芬芳氣息,有驅蟲的功效 。
  • 端午到,五毒醒!端午過後,我們該如何避五毒?五毒中誰比較厲害
    端午節中的許多習俗都與躲避端午之惡有關,比如說掛艾草是為了驅蟲、闢邪;跳鍾馗是為了鎮妖除魔;喝雄黃酒也是為了祛病驅邪。我們老祖宗還有「端午到,五毒醒」,所謂的五毒就是毒蛇、蠍子、蟾蜍、蜈蚣、壁虎。古代的老祖宗們認為,從端午節這天開始,這五毒便開始肆虐,人們也就從這天開始有了避五毒的習俗!
  • 端午節馬上到,民間有「躲五毒」的習俗,年輕人已經少有人知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這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各地區都有著濃厚的節日氣氛,到了端午節都要吃粽子,也有的地區在端午節期間會賽龍舟,端午節期間家家戶戶掛艾草與菖蒲,《荊楚歲時記》:「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也有的地方,在端午節期間放紙鳶、用艾草洗澡、身上掛五色的彩線、拜神祭祖等,不同地區的民俗方式有所不同。
  • 端午至,「五毒」醒!五月五的健康線如何防守?
    事實上,在南方地區,民間流行著「躲五毒」的端午習俗。所謂「五毒」,指的是壁虎、蟾蜍、蛇、蠍子、蜈蚣。人們認為這五種動物是有毒的,還把它們當作是倒黴的徵兆,一旦不小心被它們蟄到或咬傷,就會給身體健康造成致命危害。人們時至今日,在眾多端午習俗中,「躲五毒」的習俗依然沒有消失。
  • 五毒具體指哪些?受益匪淺
    在我國傳統的眾多節日之中,最被大家重視的有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等,而今天恰好就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端午節因為實在農曆五月初五這日,五月又是「五毒月」,因此民間將端午節常常叫做「五毒月」,古代的先祖們為何有這個說法呢?
  • 俗語:「寧可被狗咬,不敢被鵝擰」這句俗語是啥意思?
    俗語:「寧可被狗咬,不敢被鵝擰」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因為在農村長大,小時候就聽過這句話。這句話是家裡的長輩們提出告誡我們的。告訴我們無論是狗還是鵝,孩子們都不應該激怒他們,儘管這句話有點誇張。但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只有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含義!
  • 通道侗寨端午節「避五毒」盛行
    「避五毒」。  紅網通道站6月9日訊(通訊員 李尚引)6月9日,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湖南省通道縣甲田侗寨家家戶戶都在為「避五毒」忙碌著。古老的端午「避五毒」習俗,在侗寨仍十分盛行。    人們將清晨從山上採摘下來的香樟葉、艾蒿、柏葉等各種植物逐一洗淨、切細、攪碎,然後混合起來,拌成漿狀,裝入桶中,再分灑在自家房前屋後,達到驅趕毒蟲、避除邪氣、不讓毒蟲靠近房屋的功效。    在侗族地區,所謂的「五毒」,是指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
  • 農村俗語:「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這句話有道理嗎?
    馬上又要端午節了,農村老俗語「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是啥意思,是不是封建迷信?今天是4月14日,距離端午節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而在農村裡,農民們端午節也是非常重視的,在端午節的那一天,民間就有插艾草,掛香包的習俗,以盼望著在今年能夠健健康康,病災消除。
  • 端午的禳解、祛除及避五毒等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
  • 臺北動物園推「五毒特展」 讓民眾了解端午民俗
    中新網6月13日電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下周一就是端午節,臺灣臺北市立動物園在兩棲爬蟲動物館推出「五毒特展」。6月16日至18日三天連假期間,推出「五月五慶端午」教育活動,讓民眾了解端午節許多特別的傳統民俗活動,包括為什麼要驅五毒?五毒究竟是什麼?
  • 古錢幣上的「端午節」——「五毒」醒,驅「五毒」!
    「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春秋之前,吳越之地有當日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楚國詩人屈原於這一天投江自盡,就慢慢演變成一個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它與春節、中秋等同屬重要的傳統節日。
  • 中華文化:端午為何稱「天中」?五瑞克五毒,究竟是哪五毒五瑞?
    什麼是「五毒」、「五瑞」?「五毒」一般指的是蜈蚣、蛇、蠍、蟾蜍、蜘蛛,這些帶有毒性的毒蟲。現代人常用化學藥品去殺五毒,中華古人則有睿智,比現代人更先進,使用純天然「五瑞」植物以克制「五毒」,不會帶給人和環境遺毒的副作用或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