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無人母船開建,僅僅是為了海洋觀測?背後另有隱情?
最近,嫦娥五號的成功歸來讓我國的航天技術再一次閃耀全球。與此同時,中國也開始著手建設第一艘智能無人型母船,預計將在2022年交付使用。
那麼智能無人母船究竟是用來幹什麼的?
簡單來說這艘母船最大的特點就是智能化,它的定位是一艘革命性的科考船,可以同時搭載以及布放多種類無人系統,實現對指定目標的立體動態觀測。並且可以實現無人機、無人艇、無人潛器三者之間的協同作業,最重要的是在母船的支持下,可以實現快速轉場和集群化作業的能力,從而填補我國海洋科考的短板。
當然,科考只是這艘智能無人母船的民用目的,在軍事上其也有著巨大的作用。
第一,為智能無人艇做準備,將極大提高我國的立體反潛能力,對敵方形成威懾
只要智能無人母船能夠實現,那麼同樣也可以把這些技術用在軍事上,海洋監測的設備轉身就可以變成立體的反潛的設備,如果再加上反潛魚雷就可以實現無人反潛以及攻擊,到時候不僅可以減少人員傷亡,還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執行任務。
如果這個技術用來反潛,那麼未來會在整個太平洋上布滿,實現24小時不間斷地反潛,這些技術夠美國好好喝一壺。
美國的艦載航空兵雖然比起我國有很大的優勢,但是他們的艦載航空兵離不開潛水艇。試想一下,如果美國的航母編隊沒有攻擊型核潛艇掃雷,他們還敢在全球亂跑嗎?
第二,可以降低造艦成本,提高效率。
在成本上,只要掌握了相關的技術,無人艇的費用造價會更低,而且艦艇上少了人員配置成本,毫無疑問是最好的選擇。
同時無人智能化的發展會比人類工作的效率更高,智能無人艇基本不受時間的限制,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在海上執行任務。
第三,實現無人艇蜂群的發展。
別看現在這個母船還只是科考性質,假以時日,將智能無人母船中最重要的技術,實現海空潛的立體協同作業利用到無人艇蜂群上,屆時,海上無人作戰將會成為現實,改寫海戰規則,對敵人形成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