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看過楊冪演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人都知道青丘九尾狐族。從古至今,所有的小說、神話故事、影視作品都對九尾狐有所描寫。無論是妲己還是妹喜,又或者是電視劇中的白淺、白鳳九 。九尾狐族也都不約而同的來自「青丘」,很多人會好奇歷史上是不是真的有這樣的生物呢?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青丘九尾狐族的神秘傳說。
由於《封神演義》和一些歷史劇的流行,其中的九尾狐妲己的魅惑妖嬈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在很多人眼中九尾狐已經變成了不善的形象,漸漸的「狐狸精」這種稱呼就開始代指容貌美貌的壞人。
九尾狐出自《山海經》中的《南山經》篇、《海外東經》篇、《大荒東經》篇都有關於九尾狐的記載。而其家鄉也確實記載為青丘,但是並非我們所了解的神仙國度青丘,而是遙遠的「青丘之國」。:「青丘之國,其山有狐,九尾。」又云:「其有四足,其叫聲如嬰兒,有時也能吃人,而吃了九尾狐的肉,也可以不逢妖邪之氣。」
最開始是在先秦時期被記載,到了漢代因為「食者不蠱」,九尾狐就被漸漸傳為瑞祥的象徵,象徵王者興,在包括《史記》在內的很多的古籍中屢屢被提及。
在《山海經》成書之前,九尾狐的形象就已經流傳與世間了,起初是作為各個氏族的圖騰。(也因為當時是母系氏族,所以現在九尾狐、狐狸精等詞彙多用來形容女性)因為九尾狐外貌魅力又具有戰鬥性,被用來當做了圖騰。但「中國人什麼都能吃」的習慣是自古以來傳下來的,所以一些古書中也有過記載說:把九尾狐吃了之後能夠日行千裡,還能夠驅邪不沾染妖氣。
在先秦時期,九尾狐被認為是瑞獸。《山海經·海外東經》記載:「青丘國,其狐四足九尾。」郭璞註:「世平則出為瑞也。」說明在最早被記載的時候,九尾狐是一種象徵祥瑞的神獸,還代表著婚姻吉祥與子孫興旺。
而九尾狐與人類的故事最早的並不是紂王與妲己,而是大禹與九尾狐的傳說。其實九尾狐的出處不止是出現在青丘。塗山、龍虎山也是九尾狐傳說的聚集地。尤其是青丘這個國度沒有歷史考證,在現代找不到,而塗山和龍虎山都是如今存在的地方。
在《史記》等歷史典籍中記載,大禹的妻子就是塗山氏,和氏族生活在塗山,本來是一場政治聯姻。大禹要藉助塗山氏的力量和自己氏族的力量,來成為各大小三十餘部落的首領,最後大禹成為了王,他的妻子塗山氏女嬌為他生下了啟,也就是夏朝的第二位王。
在傳說中塗山氏的女嬌就是九尾狐。也因為這個遠古的傳說,九尾狐的寓意在秦漢之前是非常好的,大家都說只有祥瑞的年代才會出現九尾狐,當九尾狐出現的時候就證明好的姻緣來了,有人將會成為王者。
但是漢代開始,因為有了「物老為怪」的思想以及「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儒家思想的盛行,加之史書記載九尾狐食人,九尾狐開始被妖化。隨後在小說中,整個狐族的形象都越來越魅惑,神性越來越少,最後說成了狐妖。
現代除了有名的幾座「狐山」之外,在山東日照天台山是少有的在先秦時代有關九尾狐的遺址了。而人們的判斷就是依靠石碑上的甲骨文石刻,講述的是一位先秦巫女的故事。傳說這個先秦巫女就是九尾狐的化身,依靠修煉得到了人型。
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只是冰山一角。或許《山海經》所描述的世界並不是空穴來風,只能說明我們太渺小,對這個世界了解得太少。《山海經》影響很大,也頗受國際漢學界重視,對於它的內容性質古今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如司馬遷直言其內容「餘不敢言也」,如魯迅認為「巫覡、方士之書」。現大多數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因此還是很建議大家讀一讀《山海經》的,它不是一本小說,而是先祖留下來的上古地理歷史書,是探索古世界的一個好方式。它不是單純的神話,其中很多山川河流都是有據可循的,甚至裡面的很多鳥獸都是真實存在的。
不過想要看的朋友,應該都擔心,看不懂裡面的文言文。因此,我給大家的建議是,相比於一邊拿著工具書查閱釋義,還不如閱讀這種自帶全注全譯+圖解版本版本的《山海經》。
它不但添加白話文注釋,還有導讀,注釋,一應俱全,讀起來毫無障礙,翻譯的語言還非常流暢,能幫助我們盡情的體驗《山海經》裡面的神奇。
一本僅需要,只需要49塊錢,就是幾盒煙錢,兩頓飯錢,但是卻可以讓你無聊的時刻變得有趣起來。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