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鴛鴦這種鳥類,人們的心中便不由浮想起愛情和忠貞這兩個詞語。這說明人們對鴛鴦並不陌生,它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和諧、甜蜜、永恆的愛的象徵。
都說一公一母的兩隻鴛鴦是配偶,它們並肩遊泳,比翼飛翔,睡覺時脖子互相搭在一起。如果一方不幸死去,另一方便不再尋找新的配偶,而是孤獨而悽涼地生活。
因此,鴛鴦被詩人寫在詩中,留下「鴛鴦相對浴紅服,短掉弄長笛」,「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等無數美麗的詩句。
網絡配圖
事實上,「鴛鴦」最初不是指夫妻,而是描述兄弟之間的友誼和親密關係。在《文選》中,有一首《蘇子卿詩回首》,其中詩中的第一首:「背為鴛與鴦,今為參與辰(指的是天空中的兩個星星的名字)」。而從「骨肉緣枝葉,「況為連理枝」等詩句來看,這顯然是兄弟間的告別詩。
此外,晉代鄭生也有四首詩《答陸士龍》,也是說的鴛鴦本來就是指兄弟。第一首《鴛鴦》的序言就說:「鴛鴦,美賢也,有賢者二人。雙飛東嶽,揚輝上京。」很顯然,這裡的鴛鴦被比作兩個兄弟,即指陸機、陸雲這兩兄弟。
在三國時期,魏國人嵇康就曾寫過《贈兄弟秀才軍》這首詩,也是用的鴛鴦來形容兄弟的和諧共處。再追溯到《詩經·小雅》中的「鴛鴦於飛」這一短句,也說的不是一對夫婦。
網絡配圖
那麼,鴛鴦是什麼時候成為美麗忠誠的愛情的化身呢?
據考證,最早把鴛鴦比作夫妻的,是唐代詩人盧照鄰,其詩《長安古意》中有「願做鴛鴦不羨仙」的詩句,讚美夫妻間的美好愛情,當時的文人覺得非常形象生動,都紛紛跟著效仿。
漸漸地,鴛鴦成為丈夫和妻子的代名詞。然而,鴛鴦真的是一種象徵愛情的模範鳥類嗎?
根據動物科學家們的觀察,鴛鴦只在繁殖期建立了固定的配偶關係,事實上,在表面上,它們是親密的和不可分割的;但事實上,產蛋、孵化和育雛都是雌鳥單獨完成的。交配完後,雄性就像一個花花公子,盡情玩耍,把後代推給雌性。此外,一旦一方死亡,另一方才不會「保守」,將會再次尋找配偶。
網絡配圖
此外,一隻強壯的、繁殖能力強的雄性鴛鴦,經常霸佔著好幾個雌性鴛鴦,而體弱的雄性鴛鴦由於不能獲得配偶,經常被排除在外,為鴛鴦界所淘汰。事實證明,自然界中的鴛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但是人們的希望終歸是希望,總會往好的方面著想。成雙成對的鴛鴦,寄託了人們渴望美好愛情的願望。
讓世界更美一點,這又何嘗不可?如果你認為現實中的鴛鴦配不上象徵愛情,那你認為什麼動物,最適合象徵美好的愛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