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唐朝詩壇的大佬,就不得不提孟浩然了。
他比李白年長12歲,杜甫是李白的粉絲,而李白卻是孟浩然的迷弟,有詩為證,「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李白的老對頭王維,也和孟浩然交情匪淺,兩人共同譜寫了盛唐最美的山水讚歌,後世稱「王孟詩派」。
孟浩然一生未曾入仕,一直徜徉在山光水色中,給後世留下了許多或清新自然,或意境高遠,或恬淡閒適的山水田園詩歌。
今天要講的是他的《夏日南亭懷辛大》,入選唐詩三百首,其中兩句驚豔千年。
詩題中的「南亭」位於孟浩然的家鄉襄陽城外,夏日裡,孟浩然常來此納涼。
而「辛大」就是孟浩然的好友辛諤,兩人常一起寫詩彈琴,孟浩然還為他寫過《西山尋辛諤》,「漾舟乘水便,因訪故人莊」。
詩歌開篇便描繪了一幅夕陽西下,月上柳梢的圖景。
這裡的「光」和「月」本是平日裡最常見的意象,但在詩人的筆下,卻仿佛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山上的夕陽,池邊的月光,無形中便多了一種自然野趣之美。
而「忽」和「漸」兩字將時光悄然而逝的那種感受充分表達了出來,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接著兩句是脫胎於陶淵明的詩句「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從身心兩個方面,表達了詩人此時閒暇愜意的心境。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這兩句意境深遠絕美,驚豔了世人上千年。
夏日的池中,荷花開得正豔,清風吹過,送來陣陣幽香;夜漸漸深了,竹葉上不知何時綴滿了露珠,滴落在池面上,發出清脆的聲響。
前一句是從嗅覺的角度來寫夜景的美好,後一句則是從聽覺方面來烘託夜的寧靜。
荷風、竹露,對仗工整,共同組成了一幅靜謐而清美的夏夜圖。
這讓我想起了他的另一首詩《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詩中同樣有兩句詩美到極致,「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雖然意象不同,但是詩歌所傳達出的意境卻是一脈相承。
在這樣靜謐的夜裡,詩人突然想要彈琴,「欲取鳴琴彈」。
古代很多詩人都是多才多藝,而琴又是以「高雅」著稱的樂器,很多文人都善此道,例如王維,「彈琴復長嘯」,例如蘇軾「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原本對月彈琴也是很悠閒愜意的一件事,但是詩人此時卻有點惆悵,因為「恨無知音賞」。
這裡的「知音」應該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無人欣賞他的琴音,更深一層來講,是無人欣賞他的才華。
孟浩然雖一生未曾入仕,但並不代表他對仕途完全不感興趣,只是「恨無知音賞」罷了。
想到這裡他更加懷念與他一樣懷才不遇的友人,讓人有種夏夜清涼,歲月生香之感。,連夢裡都想念著他,足見兩人情誼之深厚。
這首詩是一首懷人之作,有淡淡的惆悵之感,但是因為前半部分的景色描寫得太妙了,很容易讓人忽略這首詩的本意。
《唐賢三昧集箋注》是這麼評價這首詩的:「臥閒敞」字甚新奇。「荷風」二句一讀,使人神思清曠。
我深以為然,這首詩給我更多的感受不是「恨無知音賞」的悵惘,而是「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的幽靜閒適。
都說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實孟浩然在寫景造境方面也是不遑多讓,整首詩讓人有種夏夜清涼,歲月生香之感。
不知你是否也喜歡孟浩然這首詩呢?歡迎一起來討論。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