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在夏夜乘涼之時隨手寫了一首詩,卻成為經典,被選入教科書

2021-01-09 南橋眉月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中 一作:終)

孟浩然是唐朝山水田園派詩人,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王維的先行者,他善於發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寫出一時真切的感受。

詩風則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詩見長。

他一生未入仕,為人灑脫,喜交朋友,他和李白,王維都是知心好友,他一生中為朋友寫了很多詩,來抒發自己對朋友思念與別愁。

如送朱大入秦中"遊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如為王維留詩"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從這些詩句可看出他對朋友很珍惜,都以誠相待。其情懷之純真質樸。

他的詩有很多選教科書中,五律堪稱一絕。對偶工整,遣字精準。

如廣陵舊遊中"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如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如"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給人一種空曠高遠,又不失自然清新,帶給人視覺和聽覺上的美感,又可以開闊的胸襟。達到詩中有景,景中有詩,人生處處有詩意,風景處處可成詩。

這首詩是作者在一個夏天傍晚乘涼時寫的,看到夕陽落下,明月漸漸升起,想到遠方朋友。

起句「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山邊太陽忽然落下了,而明月漸漸從西也池塘漸漸升起。

首句以景入詩交代時間,"忽,和漸"用字巧妙,忽然落下與漸漸升起形成鮮對比,使畫片特別生動,炎熱太陽終於落下,而明月正漸漸升起,使人感到一片清涼之意。

在這一片清涼晚上緊接承句"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這兩句是對偶,晚風徐來,月移花影,詩人剛沭浴後,披著溼發,開窗閒坐乘涼。給一派閒適恬淡之感。

這樣環境和王維一首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意境有些類似。

「荷花送香氣,竹露滴清響"門前荷池送來陣陣荷香,竹葉上凝聚露水輕輕落下一聲聲清響。

這兩句對偶非常之精美,荷花,竹子,都是有君子之稱,代表詩人居住環境特美麗幽靜,也暗示作者情懷恬淡絕塵。

送香氣,滴清響,從嗅覺,到聽覺,給人身臨其境猶在此中,詩句表達的境界「一時嘆為清絕",給人美的享受。幾個字就寫這齣這樣美感,可見作者功夫之深,文採之高。

詩人聞著荷香,聽著清響,看著皎潔的月光,享受夏夜清涼,這樣時候想"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詩人想取瑤琴來娛樂一翻應應景,又想到幽幽琴聲會牽惹起一陣淡淡的悵惘,縱使彈上一曲,也沒有知音來聽呢,朋友都在遠方,現在自己孤身一人,難勉惆悵寂寞。

」欲取「,就是想,還沒有去做,是虛設句。剛才還恬淡心情,這時候泛起微微漣漪,在這美麗境界,由想彈琴消遣一下,又到聯想恨無知賞的孤獨之感,把詩人苦惱情緒用一個"欲取,恨"生動的刻畫出來。

美好景色總會勾起情懷波動,總想有人陪伴自己來一起分享美景,分享快樂。可是人有悲歡離合,十有八九不如意,讓人悵然若失,暗然神傷。

這時候詩人感慨"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此時悵然,詩人想念遠方的朋友,想和明友,把盞月下閒話桑麻,想和朋友彈琴共賞,清歡流年,可是朋友都在遠方,這期望無法實現。以至於晚上做夢都想著夢見好友。

全詩從一快一慢,聽,嗅,感細膩刻畫出一個美麗夜晚,文字如行雲流水,層遞自然,由景及意達到渾然一體,閒適中帶點憂傷。幽靜中帶點遺憾,細品來極富韻味,回味綿長。

相關焦點

  • 孟浩然的這首經典詩作,描繪了夏夜乘涼的悠閒自得,詩味醇厚
    唐朝山水詩人孟浩然的一首《夏日南亭懷辛大》,描繪了詩人夏夜乘涼的悠閒自得。全詩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孟浩然此詩寫詩人夏天夜晚在水亭乘涼時想念老朋友,在美景良宵下,本想取琴來彈奏一曲,可面前無知音,想念朋友卻不能見面,以致整夜情牽夢縈。
  • 讀孟浩然的這首《夏日南亭懷辛大》,感受夏夜清涼,歲月生香
    孟浩然一生未曾入仕,一直徜徉在山光水色中,給後世留下了許多或清新自然,或意境高遠,或恬淡閒適的山水田園詩歌。今天要講的是他的《夏日南亭懷辛大》,入選唐詩三百首,其中兩句驚豔千年。詩題中的「南亭」位於孟浩然的家鄉襄陽城外,夏日裡,孟浩然常來此納涼。
  • 楊萬裡夏夜乘涼,寫首短詩教授獨特解暑方式,短短4句清新可愛
    文/顧無【引觴漫談】生活在北溫帶和熱帶的我們,在炎熱的夏天如何乘涼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而這個話題,對於沒有現代設施的古人來說,則更加嚴峻。其實現代人也是一樣,吹多了空調出來空調病,對身體是更加的不好,如何在涼爽的同時兼顧養生,還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 湖北詩人孟浩然,是真的願意隱居嗎?一首詩找到答案
    從堯舜時的隱士祖師爺許由,以水洗耳不願做官;到戰國時的道教創始人鬼谷子,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再到東晉詩人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均是捨棄富貴,甘願與清苦為伴的名士。所以,古來隱者,似皆具超凡脫俗的能力與品質,究其原因,大抵是這樣的人都心性淡泊,對於名利已然是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隱士歷朝歷代均有,唐朝也不例外。
  •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
    實際上如果從孟浩然的人生經歷上來看,他並沒有李白的豪放和杜甫的悲涼。所以他所創作的詩歌中,絕大多數都是寫山水景色、田園生活、羈旅見聞。雖然這些主題詩歌中,也蘊含了詩人的出世心態以及隱逸情懷,但卻沒有求而不得的痛苦。孟浩然在二十歲時曾經創作過一首《題鹿門山》,開篇寫道「清曉因興來,乘流越江峴。沙禽近初識,浦樹遙莫辨。漸到鹿門山,山明翠微淺。巖潭多屈曲,舟楫屢迴轉」。
  •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寫淡泊寧靜之詩,求爛俗名利之事
    縱覽孟浩然的詩,幾乎都是淡泊寧靜,空靈致遠。讀他的詩,有種清幽冷淡的情緒,驟然瀰漫讀者的內心。這樣一位寫著高雅悠然,仿佛遠離塵世詩作的孟夫子,他的現實生活,卻是笙歌宴酒,孜孜仕途。 在中國古代的詩人中,幾乎很少人像孟浩然那樣,言與行如此不一致的人。他對為官出仕的渴望,幾乎到了極端化。
  • 仲夏到,暑熱至,讀古詩詞,看古人夏夜乘涼的打開方式
    讀古詩詞,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古人夏夜乘涼的打開方式。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感悟:夕陽西下,素月東升,沐浴後的詩人靠窗而臥,多麼的清涼愜意。清風徐徐送來荷花幽香,竹葉輕輕滴下露珠清響。
  • 崔顥很冷門的一首詩,卻把山水之美寫得令人神往,值得一讀
    畢竟可以說崔顥就是憑著這首詩名垂千古的。據說李白都曾為之擱筆,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嘆。但《黃鶴樓》的盛名在外,也掩蓋了崔顥其它詩作的光芒。如他的另一首佳作《入若耶溪》,相比較而言,就顯得很冷門了。若耶溪,今名平水江,是紹興境內的一條著名溪流。自南北朝詩人王籍寫下了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後,若耶溪的幽靜風光,就吸引了歷代文人雅士的流連忘返。
  • 睡前陪孩子聽首詩 |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簡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送別詩。全詩寓離情於寫景之中,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注釋】  ⑴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於長江下遊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禕於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 被寫進「教科書」的4首歌,周杰倫、許嵩各一首,最後一首太經典
    被寫進「教科書」的4首歌,周杰倫、許嵩各一首,最後一首太經典第1首:《蝸牛》周杰倫的這首《蝸牛》,原本是世界展望會的主題曲,歌詞非常勵志感人,很多的人,都是聽著這首歌,跨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就像歌詞中所說的一樣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有種大徹大悟之感
    當然文學也正是一種情感的渲洩,對於很多詩人來說,他們往往也是能夠在信手拈來之間,便是寫下這世間令人感動的千古名篇,儘管看上去寫得漫不經心,可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細膩的筆觸,卻是能夠直抵我們的心靈,這也就是為什麼唐詩儘管過去了一千多年,可是當我們讀起這些作品時,卻是依舊還會感動,還會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 古詩朗誦《夏夜乘涼》文/程季玲,誦/吉祥如意,解/幸福老頑童
    原創星火文苑星火文苑文學平臺昨天歡迎光臨薦賞程季玲佳作夏夜乘涼文/程季玲端碗來追屋外涼,陽臺正坐在篁床。玉盤車笛參差起,風定玫瑰自在香。當令時三月,踏青頭一遭。春心方躍躍,詩思早遊遨。2·避疫久居家,春來不敢賒。倏聞封解訊,撩樂巧乖娃。野岸堆沙石,荒丘採蕨花。抬頭驚雁字,指認質人斜。
  • 夏夜乘涼 心靈盛宴
    星空夏夜華燈初上,天上人間共度。天上的街市、星空或熱鬧或靜寂,凡人不可知。奧妙的宇宙,深邃的空間科學,人類探秘的行跡從未停止。從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夢幻夏夜乘涼或許是勞累的一種最佳休閒方式。夜空下的微風化解了紅塵的煩躁和夏日的酷暑。暮色中呈現的是一顆顆本心,人們穿著休閒的服飾,度著自己想要的時光。
  • 劉邦一生只作2首詩,全被選入課本,一首壯志凌雲,一首無奈至極
    根據不完全統計,整個唐朝共誕生了2500餘位詩人,流傳下來49000餘首作品,其中不乏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這樣的存在,這些才子的作品,大多數都被選入我國教科書,被世代傳頌
  • 被寫進「教科書」的歌曲,周杰倫、許嵩各一首,相信你都聽過
    不少人閒的時候,都喜歡聽歌來緩解心情吧,可以釋放壓力,讓自己變得開心,而歌手們寫歌詞時候,往往需要有自己的意境,很多歌詞寫的就像是詩一樣,特別好聽,有的因為內容太好,登上了書本,就讓我們來看看,被寫進「教科書」的歌曲,周杰倫、許嵩各一首,相信你都聽過!
  • 李白描寫相思的一首詩,寫得纏綿悱惻,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可能在部分人的影響中李白是一位放蕩不羈的人,而且是屬於那種不拘小節的人,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寫得大氣磅礴,給人一種非常震撼的感覺。其實李白在有些時候也是非常的深情,他的一些愛情詩,以及描寫相思的詩,那也是非常的經典,同樣的也是寫得纏綿悱惻,很是值得一讀。
  • 兩首經典宋詩,一首寫春景,一首寫秋景,第一首作者一詩封神!
    在諸如辛棄疾這樣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詞風盛行之下,也有不少的經典宋詩出現,比如我們今天要欣賞的第一首宋詩就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的一位僧人,名叫志南。他的生平資料已無記載。他憑藉著這一首詩而一詩封神,被後人皆知。那麼我們就先來欣賞一下南宋志南僧人的這一首《絕句》吧!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宋代:志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寫美人的詞,主人公清新脫俗,似有神仙風韻
    蘇軾曾在一首詞的小序中提到:在他七歲之時曾聽過蜀主孟昶的《洞仙歌令》,四十年後,只能隱約記住首兩句,於是便發揮他豐富的想像力,運用他的文思才力,補足了剩餘部分。這首詞就是他的《洞仙歌》。洞仙歌蘇軾僕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
  • 王安石寫在牆壁上的這首詩,選入語文課本,因唯美意境成為經典
    古人在創造詩詞時,就猶如我們現代記事,有時候當成文章,正兒八經地去寫,但有時候,靈感突至,也會信手塗鴉,時不時情到深處,還會給朋友留個小紙條等聊表當時心境。因而,古詩之中,除了一些大量用典的作品外,還會有一些隨意而作的詩作,有一些也因為其唯美的意境而世代流傳下來。
  • 一首小眾文人的贈別詩,寫出了大將出徵時的豪邁氣概
    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高適的《別董大》、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等幾首了。下面我要和大家聊的這首,雖然不算出名,卻也是一首上乘之作,那就是韋莊的《東陽贈別》。說起韋莊,他可以說是唐代詩壇群星閃耀中的一位小眾詩人了。他的作品不多也不少,現存詩有三百多首,詞有五十多首,其實他還有為數不少的早期作品,都在戰亂中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