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夏夜乘涼,寫首短詩教授獨特解暑方式,短短4句清新可愛

2021-01-09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生活在北溫帶和熱帶的我們,在炎熱的夏天如何乘涼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而這個話題,對於沒有現代設施的古人來說,則更加嚴峻。

其實現代人也是一樣,吹多了空調出來空調病,對身體是更加的不好,如何在涼爽的同時兼顧養生,還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現在許多上了年紀的人都吹不了空調,吹到空調風就渾身上下的不舒服,這也算是現代科技帶來的一個弊端吧。

在古代,人們的選擇少了很多,既然沒有科技的幫助,要麼就求諸於簡單粗暴的扇子和夏天偶然的涼風暴雨,要麼就求諸內心,求一個「心靜自然涼」結果。

其實大家覺得「心靜自然涼」這句話對不對?我覺得還是挺有道理的,有些人是天氣一熱自己就受不了,開始躁動不安,這時候如果能夠冷靜一下,繼續堅持專注於自己在做的事情,慢慢也就感覺不到熱了。

很多時候,熱了開空調只是我們強加給自己的非條件反射,就像我們踢足球,達到身體第一個極限的時候會覺得很累很累,可是過去了,反而能夠跑得更持久。

這對於人們的心性,也是一種磨練,古代的文人們追求自己人格修養的完善,對這樣求諸內心的乘涼方式自然是樂於追求的。

【臨其詩境】

今天就來看一首宋代著名詩人楊萬裡寫下的乘涼詩。社會發展的程度越低,社會上人們的公平性反而是越高,就像是宋代,雖然貧富差距已經很大,但是到了夏天,無論是農夫還是王子皇孫,都是一樣的熱,雖然說是「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可是真到了最熱的時候,幾把扇子也沒什麼大用。

所以想要做到不熱,最簡單的路徑還是建設自己的內心修養。夏天的涼風是最清爽的,文人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心,修煉成這一股涼風,去感受大自然中的「涼趣」,讓自己的心完全的沉浸在大自然當中,渾融於其中,也就沒有冷熱之分了。

來看他的這首詩。

【經典原文】

夏夜追涼宋代:楊萬裡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條分縷析】

楊萬裡的「誠齋體」,突出一個平易自然,寫的多是生活瑣事,細微處的趣味與美好,這首詩也是一樣,對於環境和細節的描寫特別到位,很好的烘託了氛圍。

先來看題目吧,夏夜追涼,字面意思就是在夏天的晚上去尋找些涼快的事物嘛,這樣的意旨,杜甫也曾涉及過,「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不過他的追涼是在池塘邊樹下繞圈圈,而楊萬裡的看著更加高級一點,如何高級?我們往下看。

正文第一句饒有趣味,說夜晚的熱氣與白天中午的熱氣並沒有什麼差別,都是一樣的酷熱難耐。正午的酷熱大家都懂,畢竟太陽直射,地理上也學過,下午兩點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點,按理說到晚上就降下來了呀。楊萬裡這樣的處理,突出了晚間的熱氣之盛。

這麼熱的時候,他在幹嘛呢?

打開房門,在庭院間小站一會兒,月光透澈清亮,灑下的清輝填滿了空寂的院子,照亮了詩人的背影。

下一句開始寫到詩歌的主題,「追涼」,第一句是寫景句,竹林深深,樹木密茂,有蟲子在其中啾啾鳴叫,組成一曲夏夜的交響曲。竹深樹密這四個字,其實也是一種暗示,有風來的時候,應該能聽到風吹樹葉的颯颯聲,如今四下無聲,唯有蟲鳴,說明了此時此刻是無風的。

下一句是作者的直觀感受,偶爾能感覺到一絲微涼,不過卻並不是風。不是風這一點,不需要再做解釋,那是什麼呢?

大概就是夜深,熱氣沉降,靜中生發的一絲涼氣罷了。

這首詩寫到這裡,詩人的意趣已經完全表現了出來,盛夏裡解暑,靠風是靠不住的,唯有,才有自然之涼。其中對於景物和自己感受的細微描寫,也體現出了作者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和熱愛,這也是宋詩風格的典型代表。

相關焦點

  • 仲夏到,暑熱至,讀古詩詞,看古人夏夜乘涼的打開方式
    ——汪曾祺夏天的晚上,這樣的解暑方式真舒服。小時候的夏天可真熱,太陽落山後,暑氣漸收,一天中的好時候才終於來了。家人陸續進了門,媽媽把晚飯擺在小院的葡萄架下。飯後,爸爸取出吊在水井中的大西瓜,咔嚓一刀下去,涼氣四溢,霎時連眼睛都覺得涼津津的。夜幕四合,哥哥在院門處點燃了驅蚊的艾草,螢火蟲也提著小燈籠飛來飛去的湊熱鬧。
  • 孟浩然在夏夜乘涼之時隨手寫了一首詩,卻成為經典,被選入教科書
    他一生未入仕,為人灑脫,喜交朋友,他和李白,王維都是知心好友,他一生中為朋友寫了很多詩,來抒發自己對朋友思念與別愁。如送朱大入秦中"遊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如為王維留詩"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從這些詩句可看出他對朋友很珍惜,都以誠相待。其情懷之純真質樸。
  • 廣州夏天太熱,看了4首詩詞後,網友說:形容太真實了
    第一首:《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這句詩描繪了一副夏日傍晚,夕陽西下隱匿於山間,而月亮從東邊一點點升起,映照在水面上,詩人打開窗戶,閒適地臥在榻上乘涼避暑。
  • 倉央嘉措的佳作,短短4句寫出他一生的痴情,感覺每句都寫的情書
    倉央嘉措一生寫了很多詩作,有人將其中66首最有代表性的編撰成了一本《倉央嘉措情歌》。倉央嘉措絕美之作,短短4句寫盡一生痴情容得下幸福,也要容得下難過。如此才會花好月圓,每一句都能寫情書!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 夏夜乘涼 心靈盛宴
    星空夏夜華燈初上,天上人間共度。天上的街市、星空或熱鬧或靜寂,凡人不可知。奧妙的宇宙,深邃的空間科學,人類探秘的行跡從未停止。從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夢幻夏夜乘涼或許是勞累的一種最佳休閒方式。夜空下的微風化解了紅塵的煩躁和夏日的酷暑。暮色中呈現的是一顆顆本心,人們穿著休閒的服飾,度著自己想要的時光。
  • 短詩《大雨》、神曲《等到煙火清涼》爆紅網絡
    這兩天,一首短詩《大雨》在網上火了,如果說這首詩爆紅的原因是應景,且頗有幾分幽默。那另一首走紅的歌就顯得十分「神」,歌詞只有八個字,無限循環。對於它們的走紅,網上熱議不斷,有人叫好,也有人吐槽。這樣的作品,你怎麼看呢?
  • 李煜一首絕命詩,短短4句話美到心醉,卻寫盡無限血淚和心酸
    李煜一首絕命詩,短短4句話美到心醉,卻寫盡無限血淚和心酸南唐後主李煜,實在是一位傳奇人物!三十八歲之前,他當皇帝,混後宮,風花雪月,紈絝浪蕩,幾乎沒幹過什麼有價值的事,除了寫寫詞。而在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寫寫詞,什麼都不能幹,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留下近三十首空前絕後的傑作,成了真正的皇帝——詩歌的皇帝。
  • 寫夏夜月下乘涼,躺在竹蓆上聽牆角蟲鳴而悠閒愜意的七言上聯
    二、今日第一聯今日第一聯亦為七言上聯,此聯描寫的是夏夜月下乘涼,躺在竹蓆上,看天外銀河,聽牆角蟲鳴的愜意情景。夏夜躺在竹蓆上乘涼,旁邊奶奶拿著蒲扇邊驅趕著蚊蟲,邊給扇著涼,牆角草叢中蟋蟀悠悠地鳴唱著,這一情景是很多70後、80後的回憶吧,如今卻離我們自己、離我們的孩子都越來越遠。此聯為:月涼青簟蛩聲細。
  • 短詩《大雨》網絡躥紅 網友贊:畫面感太強(圖)
    創作思路  作者:寫一次分別場景 表達傷感情緒  昨日,記者聯繫上了短詩作者,80後文藝女青年曹臻一,她曾寫有短詩《超級月亮》、長篇小說《在不受限制的前方》等。  「這首詩寫的就是跟愛的人分別時,沒有歸屬感的樣子。」
  • 孟浩然的這首經典詩作,描繪了夏夜乘涼的悠閒自得,詩味醇厚
    唐朝山水詩人孟浩然的一首《夏日南亭懷辛大》,描繪了詩人夏夜乘涼的悠閒自得。全詩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孟浩然此詩寫詩人夏天夜晚在水亭乘涼時想念老朋友,在美景良宵下,本想取琴來彈奏一曲,可面前無知音,想念朋友卻不能見面,以致整夜情牽夢縈。
  • 楊萬裡的夏日小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裡服膺其教終身,於是名其讀書之室曰「誠齋」,以明己志。胡銓(楊萬裡的老鄉,與李綱、趙鼎、李光並稱「南宋四名臣」)當時謫居衡州,楊萬裡又請他寫了《誠齋記》。就這樣,楊萬裡為丞零陵,「一日而並得二師」,張浚、胡銓兩位愛國名臣成為楊萬裡終身效法的榜樣。
  • 《詩經》中最美的12首短詩,短到極致,美到極致
    這是一首委婉而大膽的求愛詩,質樸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暮春,梅子黃熟,紛紛墜落。一位姑娘見此情景,敏銳地感到時光無情,拋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卻嫁娶無期,便不禁以梅子興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這首憐惜青春、渴求愛情的詩歌。
  • 外婆家(十三章):記憶中,外婆家夏夜的乘涼,是舒心愜意的
    記憶中,外婆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還有很多,包括外婆家的夏夜。夏天,每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外公用桶提來水,吩咐我們幾個孩子:你們把門口的地淋溼!乘涼的準備工作做好了!吃過晚飯,天漸漸就黑了。我和表姐躺在竹床上乘涼,外公、外婆坐在凳子上,手裡搖著蒲扇,給我們扇風趕蚊子。經常地,我們會央求外公給我們講故事,外公的故事不多,講來講去都是這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小和尚,小和尚要老和尚講故事…」「不行,不行!要聽新的!」「噢,那就講個張先生討學錢囉。」
  • 古詩朗誦《夏夜乘涼》文/程季玲,誦/吉祥如意,解/幸福老頑童
    原創星火文苑星火文苑文學平臺昨天歡迎光臨薦賞程季玲佳作夏夜乘涼文/程季玲端碗來追屋外涼,陽臺正坐在篁床。玉盤車笛參差起,風定玫瑰自在香。此文版權歸星火文苑所有,未經允許不得以任何方式再次發表,違者必究!作者簡介程季玲:女,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人。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縣教育詩聯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 楊萬裡黃昏賞雪,寫下首調皮的經典詠雪詩,無一雪字卻句句寫雪
    看了這些大詩人的詠雪詩,總讓人覺得雪就應該是灑脫、飄逸、風花雪月的代名詞,這才是它出場的正確方式。但在宋代,卻有一位調皮的大詩人,寫出了首與眾不同的詠雪詩,在他筆下雪別有一番趣味。此人正是誠齋先生楊萬裡。
  • 王冕的這首詠梅詩,短短4句,美到了骨子裡
    所以王冕在這首詩中,著重讚美了墨梅的高風亮節,讚美了墨梅不求人誇,只求給人間留下清香的高尚美德。而古代詩人詠物,一般都是借物自喻。這裡便是王冕借梅自喻,以表達自己堅貞不屈、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雖然《墨梅》僅有短短4句,但是全詩構思精巧,極富清新高雅之氣,可以說是與梅花品格一樣,美到了骨子裡。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寫美人的詞,主人公清新脫俗,似有神仙風韻
    這是作者根據眉州老尼的敘述和自己的想像,描述五代時後蜀國君孟昶和他的妃子花蕊夫人夏夜在摩訶池上納涼情景的一首詞。詞中著意描繪了花蕊夫人姿質與心靈的美好、高潔,表達了詞人對時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嘆。水殿風來暗香滿上片寫花蕊夫人簾內斜臥乘涼,通過一系列的烘託來寫她的美麗。首二句寫她的花容月貌、綽約風姿:天生麗質,有冰之肌、玉之骨,故自清涼無汗。接下來,詩人用富有詩意的環境來烘託花蕊夫人的清純脫俗,冰清玉潔。
  • 楊萬裡最唯美的一首詩,短短的四句,卻是寫出了世間最美的荷花!
    楊萬裡是南宋中興四大家裡面唯一能夠與陸遊相媲美的詩人,他的作品裡也自然而地流露出一種獨特的美,以及獨特的韻味,往往只是描寫了鄉村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風景,可是到了他的筆下這些普通的風景,卻又是被他描寫得極為生動有趣,這也正是他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 一株小荷、一隻蜻蜓、一個小池,楊萬裡的這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
    不過,能將自然景物描寫的極其細膩柔美和清新奇特的詩人卻不多,而楊萬裡卻是其中之一。楊萬裡是南宋的大詩人,與陸遊、範成大、尤袤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楊萬裡一生所作的詩非常多,有兩萬五千餘首,然而其中大部分都遺失了,只有少部分流傳了下來,當真可惜。
  • 楊萬裡夜裡乘涼信手拈之間,寫下一首優美的詩,成為了宋詩名篇!
    而楊萬裡的很多作品,那也是極為唯美,可能短短的幾句,便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這也正是楊萬裡詩作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讀他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那一份深情,以及他對於現實生活的細緻觀察,也正是他的這一份觀察,從而也使得他的作品顯得更為生動,也更加的能夠打動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