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以生性狡猾和活動敏捷著稱。在我國,老鼠並不是很受大家歡迎,相比牛豬等牲畜,地位上天差地別。民間素有,老鼠街上走,人人喊打的說法,人們用老鼠來形容社會上不受歡迎的人群,比如小偷或詐騙犯。
歸根到底,老鼠不受歡迎原因有二:一是老鼠生活環境惡劣,在夜間活動,傳統認知中則覺得此類動物不光彩;二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國家和人口大國,農業是根本,糧食安全頗受重視,而老鼠則是偷糧食吃的代表。在15年農村老家翻蓋房屋時,就曾發現巨大老鼠洞,洞中藏的小麥和玉米能裝半麻袋。
以前社會老鼠泛濫成災,經常能看到老鼠蹤跡。90年代時,在田裡收小麥,看到十幾隻老鼠首尾相接,一溜煙進到田埂旁的洞中。當時,人們對老鼠偷糧這件事,耿耿於懷,但毫無應對策略,用任何措施都收效甚微。從相關歷史記載來看,有些年份遇到災荒年,會有人去田裡抓田鼠來吃,現在糧食充足,就不要再去做類似事情。
老鼠很難見到是老輩人共同的心聲,以前泛濫的老鼠,現在卻很難見到。曾經在家裡風光無限的老鼠,好像突然間就消失蹤影,數量上大打折扣,再難見到鼠鼠相連而出的場面。老鼠這一田中小霸王,這些年啞火,出現頻率持續下降。當然,不同地區環境、生活習慣、老鼠品種不同,具體老鼠數量增減,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經過筆者調查走訪,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老鼠數量減小原因有三:一是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發展,人們在從事農業生產過程中,常會使用農藥,農藥會直接毒害到老鼠;二是人們在修建房屋時主體結構是磚瓦結構,而不是土木結構,老鼠打洞難度增大,無法進到人們家裡;三是貓數量增加,對老鼠的生存帶來威脅。時代在變化,老鼠和貓宿敵關係在緩和,不是見面就劍拔弩張的局面。
隨著時代發展,老鼠數量下降,同時在完成屬於自己的大遷徙,由家宅到田野。某種程度而言,老鼠主要在黑夜行動,本來見到頻率就不高,再加上老鼠整體數量下降,就更難見到。
當家裡出現老鼠不用擔心,採取三種方法:一是貓是老鼠的天敵,只要聽到貓叫,老鼠就會避而遠之;二是做好糧食儲存工作,不要讓老鼠有機可趁,沒有食物,老鼠就會尋找下個覓食點;三是在修建房屋時,要選擇磚瓦混凝結構,老鼠就沒有合適的生存環境。在老鼠出現時,不要使用老鼠藥,不然後續家中就會有腐爛氣味傳出,且很難將老鼠找到,處理起來很麻煩。
在家裡出現老鼠要及時解決,不然就會吸引到蛇和黃鼠狼光顧,蛇和黃鼠狼都是以老鼠為食。你覺得為什麼農村地區老鼠很難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