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繼續生活下去還是比較容易的。你甚至不需要知道自己是誰只要你明白自己究竟在哪裡。
一本小本子,一支筆,雜七雜八的生活瑣事,排序好的時間列表。清單一般的生活讓我們倍感充實,讓我們踏實的在每一步的道路中留下印記,證明路途的精彩。只是生活除了充實之外,還應該有雙明辯的眸。讓我們在體會中不只有一連串的鉤,還有其背後隱藏著的碩果。
一切看似安好,在流水線似的生活中把時間拉得很長。從早到晚,從今天到明天,從今年到明年,這樣恍恍惚惚,惆然間一輩子在回憶中讓我們懊悔不已。是否某天醒來,面對過往那虛擲的光陰,發現來日無多?歲月蹉跎的質問讓我們每個人都觸目驚心,瑪麗在63歲的時候,拿起時光的筆,去寫下對過往生活的疑惑,來重新譜寫自己的清單人生。
婚姻與被愛,死亡和離別,就業與生存。這些亂串的字眼可能在瑪麗的腦海中忐忑過,她的婚姻她過於渺小,她包容著他的全部,她渴望他喊他的名字,讓她至少有被愛著的存在感;死亡是莫名悲傷的字眼,帶著離別,讓小蘇打都無能為力。她害怕她的死亡無人問津,就像那孤獨終老的新聞婦人,在死亡幾周後,才為人所知,她恐懼這種悲傷的離別;瑪麗的就業莫名其妙,她想是否佔用了別人的生存方式,她的自責凸顯她的善良。博格帶著一片廢墟在感概中讓我們唏噓他的過往,也讓瑪麗有著新的改變。
人生百態,在經濟危機中的風霜雨雪更似重擔,讓處境艱難的人更加沉默不語。博格與瑪麗,這本沒有關聯的故事就這樣開始醞釀,寂靜的博格給了瑪麗一種莫名的守護,讓孤獨伴隨著沉思,相擁瑪麗,讓其明白婚姻中所有的期待都該有個保質期。她的樂天讓我希翼,文中說即便一個人站在陽臺上,也不算徹底的孤單,街上那麼多汽車、房子和人都陪著你,你既屬於他們,又不屬於他們,這就是陽臺最大的妙處。第二個妙處在於,她可以一大早(肯特起床以前)就站在陽臺上,閉上眼睛,感受風從發間穿過。是呀,人生百態,有時候感受著就已是一種承擔。
博格帶著薇卡、斯文、薩米、銀行等人的故事與瑪麗相擁甚至相融,有著一副其樂融融的景象,就如內心所期待的。斯文與瑪麗,這某名的愛之火花何其豔麗,有著對過往的衝擊,也有著對未來的嚮往,這點滴間,瑪麗的執拗慢慢改變。薇卡這位小天使內心的害怕讓我們的心嚮往柔情,其父親的酗酒後的家暴,其母親的離世,讓薇卡總帶著責備和嚴厲。她的哥哥薩米在這種環境中表現承受,薩米和瑪麗同樣執拗,叉子、刀子、勺子,這種惺惺相惜讓他們有著莫名溫暖,只是故事總愛在悲劇中加點感傷。
薩米的成長不是一種隕落,而是一種惋惜。在時光中,他格外堅強。「我沒時間多愁善感,我必須照顧他們。」他的回答讓瑪麗無言以對,讓我們淚眼朦朧。人總是在一瞬間長大的,真的希望這種長大不要這般難以承受。歲月給他的軛也含著友情的諷刺,可是有時沒有選擇,或者至少在迷途中沒有選擇。瑪麗和所有在博格的人守護著薩米離去後的風雪,雖然悽美,但是有著維持。
到了一定的年齡,人生的所有疑惑幾乎可以全部濃縮成一個問題:應該如何生活?人生的樂趣本來就少得可憐。無論是誰都很少有機會留在原地,拒絕在時間的長河中隨波逐流,在快樂的漩渦中永遠沉溺下去;也無法毫無保留地愛一個人,時時刻刻都充滿激情。
面對生活的質問,瑪麗從原先的孤島中跳出來,從清單中慢慢轉變出來。她一往而前,開始慢慢活出屬於她自己的色彩斑斕。她和博格都在轉變中慢慢有著另外的氣息,我們呢?面對生活,活得是否如一潭死水?人生不過是午後到黃昏的距離,茶涼言盡,月上柳梢。這短短的一生在徐志摩的言語中透出別樣滄桑。是呀!時光那麼短,你珍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