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又名骨熱痛,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傳染病。其臨床表現為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
登革熱是一種自限性傾向的傳染病,就是疾病在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能自動停止,並逐漸恢復痊癒,並不需特殊治療,只需對症治療或不治療,靠自身免疫就可痊癒的疾病。無併發症患者的病期約為10天,死亡病例多為重型患者。
登革熱傳染源
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患者在發病1日至發病後3日內傳染性最強。少數患者在熱退後第3日還可從血液中分離到病毒。此外蝙蝠、猴、鳥類和狗等動物體內可檢測到登革病毒抗體,可能為登革病毒的自然宿主,從而有可能成為本病的傳染源。
登革熱傳播媒介
蚊蟲是本病的主要傳播媒介,其中伊蚊是傳播登革病毒的主要蚊種,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廣東 、廣西多為白紋伊蚊傳播,而雷州半島、廣西沿海、海南省和東南亞地區以埃及伊蚊為主。伊蚊只要與有傳染性的液體接觸一次,即可獲得感染,病毒在蚊體內複製814天後即具有傳染性,傳染期長者可達174日。
登革熱流行季節
發病季節與伊蚊密度、雨量相關。在氣溫高而潮溼的熱帶地區,蚊媒常年繁殖,全年均可發病。我國廣東、廣西主要為5~10月,海南省3~10月。
醫生提示: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嘉禾門診部主任劉遠煌:登革熱患者二次得病易發展為重症患者
據《登革熱診療指南(2014年第2版)》介紹,登革病毒共有4個血清型(DENV-1、DENV-2 DENV-3和DENV-4),4種血清型均可感染人,其中2型重症率及病死率均高於其他型。
對此,劉遠煌說:「一般同個型號的登革熱才能產生免疫的抗體,不同型號就無法達到免疫效果。也就是說,患者之前感染了登革熱病毒,那麼患者的身體內就會產生抗體,可以抵抗同個登革熱型號的病毒。但是,在這種前提下,他再感染另外一個型號的登革熱病毒,身體會有很強的」免疫反應「,就可能會加重他的病情,發展為重型的登革熱患者。目前為止,每一次登革熱疫情的型號都不同,因此,感染過登革熱病毒的患者要更加注意做好預防措施。」
預防登革熱的措施
1。處理孽生地。蚊類孽生和幼蟲活動均離不開水,有針對性地改造水環境,控制蚊類孽生條件是滅蚊的根本措施。
2。登革熱流行季節,室外不要養水生植物,如要養,應採用砂粒或石米填充高於水面的方法或每3天換一次水,並衝洗植物。
3。殺滅成蚊,做好家居滅蚊及社區滅蚊工作。
4。及時就診。高燒患者如果伴隨有明顯的頭痛、眼眶痛、皮疹、肌肉痛、關節痛,應去醫院治療。
家居環境登革熱蚊蟲主要孽生地
1。種養水生植物的花盆
2。花盆託盤
3。貯水池、盆和缸
4。閒置瓶罐、菜罈和花盆
5。舊輪胎
6。塑料薄膜、一次性杯及飯盒等垃圾
7。水溝
8。水坑
9。樹洞、石洞
(責任編輯:DF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