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位媽媽的講述:
這位媽媽說,今年女兒讀高三,小學初中時成績還不錯,考上的市重點高中。可是,從高二之後,整個人變了,不愛學習,不聽家長話。自從考試排名倒數之後,拒絕一切考試。只要考試,她就請假,說考不好同學們笑話她。
這位媽媽試圖用多種方法來以身改變女兒的狀態。心平氣和的女兒交流,不行;讓她不上學了,出去打工,不行。報輔導班,上了幾天,不願意去了!你讓她去上學,她就在家睡覺。油鹽不進,好賴話不聽。
現在,這位媽媽每天租房子陪女兒上學,越想心裡越煩憂。她說,昨天晚上女兒還要我給她手機充話費玩遊戲,我給她充了30元,對我很不滿覺得我小氣。我也想撒手不管,讓她自生自滅。我現在還是租房陪讀,我也想把她一個人留在這裡,她已經18歲了,我該放手了。
這位苦惱的媽媽說,我感覺她現在就是一個賴皮,反正我就這樣,你看著辦吧,學我是要上的,考試我是要逃避的,打工我是不去的,情緒肯定還是會有的。這樣的孩子怎麼辦呢?大家紛紛出主意想辦法,大致有這些建議:
第一,可以給她試著報一個全日制的培訓班,培訓班收了你的錢,他們的教師有辦法一點點的來調整孩子,這種情況只能一點點改變。
第二,為了避免再與孩子正面的衝突,可以採用書信交流的方法。孩子其實也知道父母的辛苦,只是他們在青春期,思想叛逆,控制不了自己。信中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要講道理,不要寫說過的話。嘗試走進她的興趣愛好。沒把關係搞好之前千萬別提學習的事,彼此建立平等,不要太慣,像朋友那種感覺。換種方式進行交流,能有效緩解孩子的情緒。
第三,家長問她到底想怎麼辦?孩子這麼大了,最好只要不是到外面瞎晃蕩,她提出的要求先答應,在答應她的情況下,給她做思想工作,教她為人處世,教她正確的人生觀,總之,慢慢來吧,不能太急於求成,也不能不教育,而且教育要潛移默化,趁她心情好的時候勸她。
第四,這一定程度上是家長的問題,家長應該去看心理醫生,家長改變了,小孩也會跟著變,小孩的個人成長是否已經完成應該看心理成熟度,而不是年齡。
第五,家長可以帶孩子去一些好好大學去轉一轉,看一看,給孩子樹立好好的學習的信念。改變孩子當下的學習狀態,有了信心和興趣,才能去好好的學習。
第六,帶孩子接受正規的心理輔導。在醫生那裡,讓她靜下來聊聊學校的生活,老師同學們的態度。孩子的性格反映了家長教育如何,家長也要反思一下以前對孩子的教導有什麼不妥之處。
許多人建議去看一下心理醫生,筆者認為,這位女生尚不到要去看心理醫生的程度,如果去了,只能給孩子 一個不好的暗示。沒有什麼大問題,也就是嬌生慣養,心理壓力大,青春期叛逆問題的表現。家長可以和孩子認真的聊聊,不行的話換一個人,或者親戚,朋友,同學,師長等,和孩子好好的談談,換個角度讓孩子認識一下現在的自己,明確目標和方向,及時的調整和改變自己。
誰的青春不迷茫。
可以趁國慶假期帶她出去散散心,再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聊一聊。
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從任何時候開始努力都不晚,當然我們讓孩子明白就是越早越好。等她明白了,努力了,成績自然而然會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