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抹香鯨談起的香料史話

2021-01-13 濟南時報
  

古代女子撫琴焚香圖□本報記者 徐敏
  近幾天,一頭懷孕抹香鯨擱淺死亡的消息幾度登上熱搜榜。抹香鯨名氣很大,原因之一是它可以產生珍貴的龍涎香,價格堪比黃金。其實,中國古代的香文化源遠流長,生活中人們喜歡薰香、佩戴香囊,重要的場合比如慶典、宴會也總是少不了焚香,皇帝還會賞賜珍貴香料給臣子以示恩寵。
抹香鯨體內分泌物就是龍涎香
  有一種鯨魚叫抹香鯨。這個有點獨特的名字是不是從日語翻譯過來的?捕鯨在日本不僅僅是一項營生,甚至是一種包含情感和執念的傳統。評論家李敬澤曾經考察過這個名字是否日語轉譯,但是從長崎以捕魚為業的老人那裡也沒有得到答案。
  抹香鯨是地球上最龐大的生物,它在兩三千米深的大洋底部遊弋。在英文中它的名字叫sperm whale,sperm就是精液,whale是鯨魚,也是大物,龐然大物,如果直譯應該是「精液魚」。當初,捕鯨人的知識儲備並不豐富,頭腦相對簡單,捕到一頭鯨鋸開腦袋一看,裡面全是白白的精液,故名。抹香鯨的頭部很大,大概佔了身體的三分之一,成年鯨的體重超過50噸,所以它的頭部至少有十幾噸,全是鯨腦油。後來人們發現這些腦油可以用來點燈,在有煤油燈之前,這是世界上最明亮的燈油。其實,鯨腦油不是精液,而是鯨魚的腦子。
  那為什麼漢語叫抹香鯨?到底是不是日語翻譯過來的還有待考證,主要原因是這種鯨魚腸子裡有一種東西,叫龍涎香,是一種名貴的香。這種鯨魚在海洋裡什麼都吃,漁網、海草,最愛吃的是巨烏賊。烏賊的鸚嘴很硬,不好消化,有時候梗在腸子裡形成病灶逐漸病變,慢慢變成了龍涎香。所以,並不是每頭抹香鯨的腸子裡都能找到龍涎香,有時候它會自然排出來,一般重100-1000克,也曾有420千克的,其最大直徑為165釐米。暴風雨過後,也許能在海岸上撿到一大塊軟蠟一樣的東西,灰色或黑色,漂在水上,那就是龍涎香。龍涎香剛取出時臭味難聞,存放一段時間後會漸漸發香,勝過麝香。現在,龍涎香因為稀有,價格比黃金還貴。
  據說,中國漢代時漁民就曾在海裡撈到一些灰白色清香四溢的蠟狀漂流物。當地的一些官員收購後當做寶物貢獻給皇上,在宮庭裡用作香料或藥物。當時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寶物,請教宮中的「化學家」煉丹術士,他們認為這是海裡的「龍」在睡覺時流出的口水,滴到海水中凝固起來,經過天長日久,故名「龍涎香」。也有人說,在殷商和周代,人們已將龍涎、麝香與植物香料混合後做成香囊,掛在床頭或身上。
  其實,龍涎香是抹香鯨的體內分泌物,也可以說就是鯨魚的「便便」。取自於動物或植物的各類香料
  香文化是一門古老的源遠流長的文化,滲透在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香的種類也非常多,如沉香、檀香、藏香、麝香、
  梅花香、安魂香、百合香、迷迭香、木香、冰片、薄荷、白芷等
  等;香的形狀也很豐富,有篆香、瓣香、線香、末香等。
  除了龍涎香來自動物之外,麝香也是取自動物。在雄麝的肚臍和生殖孔之間有一麝香腺,特別在發情季節,便淌出一種分泌物。五六月分泌的叫「初香」,九
  月以後分泌的呈顆粒狀,這是成熟的麝香,藥效最
  好,價同明珠。取香人會用取香匙徐徐插入,深度
  視麝香囊大小而定,取完後將麝放回。一般每年
  冬、春取香1次,也有每年三四月和七八月取香
  兩次的。
  除了來源於動物之外,還有些香是來源於植物,比如沉香。沉香並不是一種木材,而是一類特殊的香樹「結」出的,混合了油脂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沉香樹如因電閃雷劈、颶風吹折、蟲獸噬咬或斧砍鋸伐等原因「受傷」,就會分泌樹脂、樹膠修復傷口,若是傷口沒有修復,並感染一些不知名的菌種形成了病灶,就會結香。各種菌類大量繁殖並擴散,沉香樹本能地抵抗,結果它們攪成一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些油晃晃的物質和木質纖維混合在一起就叫沉香。這場細菌和木質的混合經常要持續幾十年甚至數百年,才能形成黑褐色、油脂豐富、可沉於水的上等沉香,由此可見沉香的難得。早在宋代,蔡絛在《鐵圍山叢談》一書中就曾寫道「沉香一片值萬錢」,現在市場上更是很難見到真正的沉香,因為這種香基本上是「燒一點就少一點」。
  即使有了原材料,製作香料也是個複雜的過程。《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中,寫警幻「攜了寶玉入室。但聞一縷幽香,不知所聞何物」。警幻冷笑道:「此香乃塵世所無,爾如何能知!此系諸名山勝境初生異卉之精,合各種寶林珠樹之油所制,名為『群芳髓』。」書中後來還記錄了寶玉和大觀園中的女兒們自製香的做法:沉香四兩、檀香半兩,切成碎片;乳香纏(半兩,玄參六兩,溫水浸洗,慢火煮軟,切成薄片,烘乾,入熟蜜,封入老瓷器中,隔水蒸一個時辰,入窖藏即可。可見程序之複雜。
古人用香的風雅生活
  早在先秦時期,香料就被廣泛應用於生活,從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隨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習慣。《禮記》說:「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鹹盥漱,拂髦總角,衿纓皆佩容臭。」容臭即香囊,佩於身邊,既可美自身,又可敬他人。這裡可見先秦少年拜見長輩先要漱口、洗手,整理髮髻和衣襟,還要系掛香囊,避免身上的氣味冒犯長輩。《詩經》和《楚辭》中也多有對香木香草的歌詠:「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這樣的生活,聽上去真是很美。
  唐代時,由於外來的香輸入量大,薰衣的風氣更是盛行。唐朝皇帝有時也佩戴香囊,而在臘日(臘月初八)的慶典上,就更是非佩戴「衣香囊」不可了。每年的臘日,唐朝皇帝都要向大臣和近侍贈送香料,其中不乏美容香脂,以示恩寵。文獻中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唐朝大臣獻給皇帝的「謝表」,張九齡寫的感謝唐玄宗的《謝賜香藥面脂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有人還在收存衣服時將特製的香藥放在衣服中間,殺菌防蟲,也讓衣服沾染自然的香氣,類似今天常用的薰衣草和香草,這些從傳下來的古代詩詞以及香譜中都可以看到。白居易的《早夏曉興贈夢得》有云:「開箱衣帶隔年香。」由此遙想,當年滿朝站立著香噴噴的大臣,那是怎樣一種氛圍?不過,正如「如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一樣,那時的人恐怕也都習以為常了。
  香道發展鼎盛時期的宋代,用香成為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中隨處可見香的身影。街市上有「香鋪」、「香人」,還有專門製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樓裡也有隨時向顧客供香的「香婆」。在《宋史》中記載,宋代有一個叫梅詢的人,在晨起時必定焚香兩爐來薰香衣服,穿上之後再刻意擺動袖子,使滿室濃香,當時人稱之為「梅香」。北宋徽宗時蔡京招待訪客,也曾焚香數十兩,香雲從別室飄出,蒙蒙滿座,來訪的賓客衣冠都沾上芳馥的氣息,數日不散。
  在中國南宋官府的宴會中,香更是不可缺少的。如春宴、鄉會、文武官考試及第後的「同年宴」,以及祝壽等宴會,細節繁瑣,因此官府特別差撥「四司六局」的人員專司。在《夢粱錄》卷十九中說,「六局」之中就有所謂的「香藥局」,掌管「龍涎、沈腦、清和、清福異香、香疊、香爐、香球」及「裝香簇細灰」等事務,專司香的使用。

相關焦點

  • 鯨魚排洩物:養活大量魚群的肥料,還是價值連城的香料?
    這些鯨魚的排洩物,有的成為了養活大量魚群的飼料,有的則成為了價值連城的香料。實在是讓人嘆為觀止。觀測鯨魚的專家們,不止一次看到過鯨魚排洩的壯觀景象。鯨魚們在排洩的時候,會在水中上下搬動,讓尾巴到處揮舞,而排洩物則像煙霧一樣散開,最終消失得無影無蹤。鯨魚排洩物中絕大部分都是液體,雖然有些讓人作嘔,但鯨魚排洩物會以懸浮液的姿態,在海水中保存很久。
  • 世界上最大的齒鯨,抹香鯨
    抹香鯨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鯨,體長可達18米,體重超過50噸,壽命大約70年,最長可達一百餘年。廣泛分布於全世界不結冰的海域,由赤道一直到兩極都可發現它們的足跡,主要棲息於南北緯70之間的海域中。其中以深且富生產力的海域為最。 抹香鯨 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動物。
  • 你了解抹香鯨嗎?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不畏懼黑暗啊,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你了解抹香鯨嗎?抹香鯨抹香鯨是最大的齒,體長達20米,重60噸。抹香鯨的外表看起來和其他鯨魚有很大區別,頭部就像被修剪過一樣,很像一個大箱子,僅頭部就佔去身長的1/3。其上頜的骨頭很發達,裡有一個骨穴,其中有一個充滿油脂的大囊,這個囊跟水壓有關,在深潛時可以關閉通往肺的通道。
  • 龍涎香與抹香鯨的秘密你知道嗎?看完這篇你會晃人大悟!
    抹香鯨是海洋中的龐然大物,雄性最大體長達23米,雌性17米,但使抹香鯨與眾不同的不是它的龐大身軀,而是它所特有的龍涎香。龍涎香從古至今一直是最神秘最高級的天然香料。當地的一些官員,收購後當寶物貢獻給皇上,在宮廷裡用作香料,或作為藥物。當時,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寶物,請教宮中的「化學家」煉丹術士,他們認為這是海裡的「龍」在睡覺時流出的口水,滴到海水中凝固起來形成的,於是把這種香料命名為「龍涎香」。隨著時代的進步,大家認為龍涎香是「龍」的口水的說法不科學。
  • 揭秘福建博物院館藏抹香鯨標本的前世今生
    就在它吼叫掙扎期間,遠處波濤翻滾,一群抹香鯨兇猛而來,遊弋在那頭被漁網纏住的抹香鯨周圍,並用身體隔網摩擦被纏的同伴,以示安慰,同時橫衝直撞,攻擊漁船。漁船在鯨群的攻擊下,幾乎傾覆。在人鯨相持三四小時後,海水退落,共有12頭抹香鯨的鯨群也因此全部擱淺,橫臥海灘。其中最大的一頭約有14.6m,最小的約有11m。
  • 科學家用水下無人機偵測到「神秘Click聲」,原來是抹香鯨在覓食
    現在,科學家利用水下無人機發現了抹香鯨的覓食時段和群聚的區域,將有助於減緩滅絕的發生。抹香鯨獨特的「聲波定位」大家應該都知道鯨魚會發出聲波,抹香鯨也不例外。抹香鯨通過發出各式各樣的聲音,不只是要和它的同伴溝通,也是想通過聆聽回聲來進行定位。
  • 它是抹香鯨的分泌物,價格堪比黃金,被用作高級的香水製作
    龍涎香抹香鯨體型龐大,身長約為15——20米,屬於鯨有齒的一類。龍涎香上面我們說到龍涎香是抹香鯨消化道分泌物。到了19世紀的時候,科學家才確認龍涎香是抹香鯨消化道的排洩物,這才揭開了龍涎香神秘的面紗。抹香鯨的腸道裡為什麼會生成龍涎香呢?其原因很簡單,抹香鯨的主要食物來源是以烏賊為主。大家都知道烏賊有很多的觸角,而抹香鯨吞下烏賊的同時,烏賊暫時還是可以活動的。
  • 抹香鯨是最大的齒鯨,虎鯨都未必是它的對手,那麼它有天敵嗎?
    抹香鯨的名字是很好聽的,它被叫做「抹香鯨」的原因也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抹香鯨的某種分泌物會經過一系列的反應形成一種極其珍貴的香料,這種香料就是大名鼎鼎的「龍涎香」,據說「龍涎香」的每克售價已經超過了黃金,是一種極其昂貴的奢侈品,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龍涎香其實就是抹香鯨的嘔吐物。
  • 地球上現存的最大的食肉動物, 抹香鯨「汙名」的由來!
    在海洋中生活著這樣一種神奇的龐然大物,最大可長至20米,腦袋佔據了全身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網友調侃它是造物主的一張草稿——抹香鯨。抹香鯨,世界上潛水最深的海洋哺乳動物之一,潛水深度超過2900米。人類記錄到的最大的抹香鯨有20多米長,近60噸重。它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有齒獵手,它的名字源於一種香料——龍涎香。
  • 抹香鯨,真正的深海之王 探秘世界
    ▲前一陣又有抹香鯨擱淺海岸,把它再次推到你我眼前。抹香鯨,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它的神秘與傳奇,一直延伸到兩千米下的海底深淵。▲抹香鯨浮在水面睡眠,睡眠很沉,有時候靜浮幾個小時,像一片巨大的漂流木頭。曾有航船早上發現,它們睡在大船邊,隨波蕩漾。
  • 抹香鯨粑粑中的這個十分昂貴,揭秘它是如何形成的?
    相信每個人都很討厭「粑粑」,不過大自然中有些動物全身都是寶,比如抹香鯨,就連它的「粑粑」中,人們也發現了寶。圖註:抹香鯨霸氣排洩說到它粑粑中的寶貝,人們都不太陌生,就是一種叫做龍涎香的昂貴香料,可以用在許多地方。
  • 長達數米的巨型章魚海怪並非傳說,只有20米的抹香鯨才能與之匹敵
    人類第一次發現這個物種時,其實是從抹香鯨的肚子裡發現的,當時科學家從抹香鯨的胃裡找到了近兩萬個角質喙,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抹香鯨的主要食物就是各種頭足類動物,如:魷魚和烏賊,而這些生物體內都有角質喙,不過令人奇怪的是,人類從抹香鯨的肚子裡找到了帶鉤子的觸手,據推測,這是一種烏賊的觸手。
  • 龍涎香為四大名香之一,是抹香鯨的消化道分泌物
    龍涎香在西方又稱灰琥珀,為抹香鯨的消化道分泌物,即抹香鯨消化魷魚、章魚的喙骨後,在腸道內與分泌物結為固體後再吐出的產物。剛吐出時黑而軟,氣味難聞,後經陽光、空氣和海水的長年滌洗而變硬、褪色並散發出美妙香氣。龍涎香為四大名香之一,歷史上主要用來當做香水的定香劑。
  • 抹香鯨睡著是什麼樣子的?睡醒了會抹香香嗎?
    潘大妞的靈魂問答時間抹香鯨為什麼要豎著睡覺?潘大妞也不知道啊!事實上,人類對抹香鯨睡眠行為的研究,只有短短數十年。科學家研究發現,抹香鯨的這「群體睡午覺」的活動,在它們的一生中佔了約7%的時間。但抹香鯨每次休息都很短暫,每次大約6~24分鐘,是已知的哺乳動物中,需要睡眠最少的一種。所以這或許也是我們很少能看見它們睡覺的原因。
  • 世界上最大的齒鯨 - 抹香鯨
    抹香鯨又稱巨抹香鯨、卡切拉特鯨,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鯨,是全球分布的種類,有明顯的季節性遷徙,主要吃魷魚,具有複雜的社會結構。在捕鯨年代中,抹香鯨因為頭部的鯨油應用廣泛,被視為獵捕的重要目標,捕捉數量是近期捕鯨中大型鯨被捕最多的一種。
  • 為什麼抹香鯨糞便價值連城?
    龍涎香是著名的香料成分,通常在高檔的香料中用作定香劑,它正是抹香鯨的排洩物形成的。1克龍涎香的價格最高可達1500元,遠超過了黃金,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抹香鯨吞食了一些難以消化的食物(烏賊的內殼)之後,通常每隔六天就會把胃中累積的不易消化的物質吐出來,但有極少數會落入腸道,為避免腸道損傷,腸道會分泌一種類似蠟狀的東西,將不易消化的物質包裹起來,這些物質又與糞便集合,再經過體內一系列化學反應,最終排洩出來,而且這團物質需要經過海水長時間的浸泡與氧化等作用,最後慢慢形成龍涎香。
  • 抹香鯨腦子裡裝了什麼?它們還有著這麼多讓人難以想像的秘密
    這是這是一條尚未成年的抹香鯨NO.4 它們的大腦可是世界上最大的腦袋,是我們人類重量的五倍以上。換氣的一條成年抹香鯨NO.5 雖然它們非常溫和,但是個頭也是很少有動物能比擬的,除了虎鯨之外,它們就現在我們已知的,是沒有天敵的。
  •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史話》正式出版發行
    日前,《椒江史話》一書由西泠印社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書將發生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歷史上較為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按照時代發展順序貫穿起來,讓讀者通過本書能基本了解椒江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凸顯椒江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 擱淺抹香鯨胃中只發現漁網
    同一片海域,兩頭抹香鯨相繼擱淺,背後有何原因?它們臨死前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傳說中的龍涎香是否存在?答案,或許只能通過解剖獲取。目前,兩頭抹香鯨都已被打撈上岸。2月27日,其中一頭抹香鯨被運往大連,進行塑化標本製作。抹香鯨塑化標本製作成功後,將成為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塑化標本。3月11日,華西都市報記者來到抹香鯨塑化場地——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
  • 情人節抹香鯨擱淺事件抹香鯨資料塵封
    生物塑化技術出現於上個世紀80年代,由大連醫科大學隋鴻錦教授於1999年率先引入國內,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此次製作抹香鯨,是世界塑化史中,第一次製作如此大的塑化動物標本,也是第一隻塑化抹香鯨標本。時間膠囊中存放的也是對抹香鯨「洋洋」最有意義的紀念品,其中包括:●專家團隊的工作筆記——手寫的筆記永遠最鼓舞忍心●製作照片——從一種體態到一種形態,我們都在變化●抹香鯨資料的電子存儲設備——也許再次開啟的時候已經發展成為不需要電子存儲設備了,但這依然說明了我們當下的情況●參與者籤名——匠人和所有參與者都值得被記錄●當天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