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抹香鯨胃中只發現漁網

2021-01-16 網易科技

華西都市報特派記者張元玲大連報導

2月14日這天,江蘇南通如東洋口港海灘,驚現一頭擱淺的抹香鯨。經專家鑑定,這個龐然大物在被衝上灘涂前已死亡。與此同時,有村民看到,另一頭鯨魚在深水航道區域徘徊久久不願離開。

令人稱奇的是,次日,距離第一頭抹香鯨不遠的海面上,又發現一頭死亡的抹香鯨。這個「大塊頭」體積更大,體長14.3米,體重約41噸。

同一片海域,兩頭抹香鯨相繼擱淺,背後有何原因?它們臨死前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傳說中的龍涎香是否存在?

答案,或許只能通過解剖獲取。

目前,兩頭抹香鯨都已被打撈上岸。2月27日,其中一頭抹香鯨被運往大連,進行塑化標本製作。抹香鯨塑化標本製作成功後,將成為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塑化標本。

3月11日,華西都市報記者來到抹香鯨塑化場地——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這一天,包括四川來的多位專家正解剖抹香鯨的耳朵,探尋「潛水冠軍」的聽力世界。

肢解

防「鯨爆」 工作人員戴防毒面具處置

3月11日,記者來到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一個處理場地。還沒踏進鐵門,空氣中已經能覺察出抹香鯨的存在——一股濃烈的腐敗氣息。

進入鐵門,想像中的「半個籃球場」那麼大的龐大軀體沒有出現,現場只有抹香鯨的頭部,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處理。

原來,由於抹香鯨體積過大,如果全部進行塑化,需要進行分段肢解,分段製作後再合體。要完成這項龐大的工作,前期就得耗費不少工夫。雖然未能親眼目擊當時的解剖場景,但從工作人員留下的資料來看,當時的解剖異常血腥艱苦。

據了解,由於鯨生前吃了很多食物,消化後會產生甲烷、氫硫化物以及氨等氣體,死亡後鯨體內溫度升高,細菌分解內部有機物產生更多氣體,增加腹部與腸道壓力。若處置不當,隨時有爆炸的危險,俗稱「鯨爆」。

因此在前期的處理中,工作人員戴著防毒面具全副武裝,先是藉助梯子爬到抹香鯨溼滑的背部,從其腹部開口,選擇排氣點,將排氣管插入抹香鯨體內。從工作人員當時錄製的現場視頻可以聽到,當排氣管插入時,能聽到氣體洩漏的刺耳「嗤嗤」聲,說明鯨內部已經大量腐敗,留存了許多腐敗氣體。

氣體排出後,工作人員向抹香鯨體內灌注福馬林溶液,防止繼續腐敗,同時完成塑化保存的初步固定工作。然後切開抹香鯨腹壁,陸續摘除內臟等器官,分別保存。再次進行防腐處理後,將其肢體分為頭、胸、腹、尾等各部分,放入一個長17米、寬4米的大坑裡,用福馬林等防腐劑浸泡。

死因

胃中空空

只發現一張8米長的漁網

由於2月14日是西方情人節,多情的人們給抹香鯨一前一後的擱淺死亡賦予浪漫的想像——「殉情」。

不過,經過解剖發現,兩頭抹香鯨並非「一對兒」,且均為雄性。據了解,一般雌性抹香鯨會帶上各自幼崽,組成十多頭左右的鯨群,結伴而行;而雄性抹香鯨則是「孤獨的流浪者」,不會組成大規模鯨群,一般兩三頭一群,有的年長雄鯨還會獨自行動。而這兩頭鯨一前一後擱淺,應該是屬於同一個鯨群。

在解剖抹香鯨的胃時,工作人員在裡面沒有發現任何食物,只有一張長8.2米、寬1.7米的黑色尼龍網。2015年10月,臺灣曾解剖一頭擱淺的抹香鯨,在其胃中也發現大量漁網、塑膠袋。當時有人推測,抹香鯨大概是將塑膠袋等當成了水母誤食,造成了消化系統被阻塞。

那麼,尼龍網是不是這頭抹香鯨致死的罪魁禍首呢?專家們認為不排除人類活動的影響。

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創始人、大連醫科大學解剖學教研室主任隋鴻錦說,根據解剖觀察,抹香鯨的皮膚無明顯外傷,皮下也無瘀血,因此可以排除打鬥或是撞上船隻受傷致死的情況。此外,兩頭鯨的胃裡都空空如也,表明二者死前處於飢餓狀態,「因此,也很有可能是在捕食的時候誤入淺灘。」

尋寶

珍貴龍涎香 鯨腹內並沒有發現

抹香鯨之所以備受人們關注,還與一種神秘的物質——龍涎香有關。

這種物質儲存在抹香鯨的結腸和直腸內,剛取出時臭味難聞,不過經過一段時間存放後質地變硬、褪色並散發香氣,點燃時更是香味四溢,勝過「麝香」。因此,龍涎香是珍貴的香料原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質,同時也是名貴的中藥。人們用「有市無價」來形容它的珍貴。

由於抹香鯨獵食大章魚,因此人們普遍認為是抹香鯨體內未完全消化的章魚喙骨,混合大量的分泌物形成的一種病理性結石。

不過,龍涎香存在抹香鯨體內,十分罕見。在這次抹香鯨的解剖中,專家們也著重對其腸道內的排洩物進行了檢查,遺憾的是,「除了一些臭氣燻天的東西,其他的什麼也沒有看到」。

揭秘

耳朵在哪?找了4小時

抹香鯨是世界公認的「潛水冠軍」。為了捕食美味的巨型烏賊,抹香鯨需要潛到2000米甚至4000米的深海追獵,但普通人類則是下潛40米就會耳膜穿孔。

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創始人隋鴻錦教授說,抹香鯨屬於齒鯨,靠聽力來感知世界,所以聽力非常敏銳。它有極其靈敏的探測系統即「聲吶」,能用發出超聲波的喀嗒聲而聽其回音,在漆黑的深海裡識別周圍環境。

抹香鯨的耳朵構造是怎樣的?如何抵禦深海壓力?為何聽覺如此靈敏?目前,關於抹香鯨聽力方面的文獻極少,且並不詳盡。

3月11日,來自成都華西醫院耳鼻喉專科的趙宇教授與來自深圳的耳科專家湯文龍醫生,對抹香鯨的聽覺系統進行了解剖研究。這項研究將對探尋抹香鯨的聽力世界具有重大意義。

趙宇教授說,哺乳動物的聽覺系統一般包含有中耳、內耳和外耳以及耳廓等。「抹香鯨生活在海洋裡,已經沒有耳廓。我們推測它的耳道應該是又細又長,而且是封閉的,否則它潛水到很深的地方,水的壓力足以破壞它的耳朵。」

由於抹香鯨體型龐大,且腐敗程度較高,又缺乏文獻,因此尋找耳道成為專家們面臨的頭等難題。解剖現場臭氣燻天,在這樣的環境下解剖抹香鯨的耳朵,既是個精雕細琢的巧活,又是個髒活累活。

從上午11點至下午3點過,經過長達4個多小時的解剖和摸索,抹香鯨的外耳道終於被找著了!趙宇教授說,經過他的測量,抹香鯨的外耳道至少有1.2米長,僅大拇指粗。

為什麼抹香鯨的外耳道又長又細?湯文龍醫生猜測,這是因為抹香鯨要時常潛到深海裡,深海裡非常的寒冷,可能它也是因為冷水的刺激,引起了外耳道狹窄,以適應這種冷水以及壓力的變化。

「外耳道找到後,將以外耳道為中心順藤摸瓜,探索中耳、內耳等各個部分。」趙宇教授說,耳部的解剖是一項十分精細的工作,因此現場使用了最為先進的IPC耳鼻喉綜合動力系統,磨出大量骨質的同時,保證對解剖位置的精細操作。

目前,幾位專家仍然在緊鑼密鼓進行解剖工作,期待能夠完全解開抹香鯨耳朵的秘密。屆時或許能夠獲得一定啟發,利用仿生學為一些耳部疾病患者製作輔助聽力設備等。

塑化

隋鴻錦教授說,根據這頭抹香鯨的體格,塑化製作周期不少於5年,至少需要500噸的丙酮和70噸的矽橡膠,成本不會低於3000萬元人民幣。這頭抹香鯨的塑化完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化標本。

製作周期至少5年

可保存千年不腐

據了解,生物塑化技術通過真空物理工藝,採用高分子多聚物替代生物組織中的水分和脂肪。這種技術製成的標本有著與活體相似的鮮活度,可以保存上千年,且易於學習觀察。

隋鴻錦教授說,根據這頭抹香鯨的體格,可以確定的是,這頭抹香鯨的塑化製作周期不少於5年,至少需要使用500噸的丙酮和70噸的矽橡膠,成本不會低於3000萬元人民幣。

運用這種技術,以後人們對抹香鯨的肌肉骨骼、五臟六腑都能清晰看到。

「生物塑化保留了它的DNA,雖然有可能DNA發生斷裂,但是這種物質被保存下來了。」隋鴻錦說,隨著科技進步,未來的人類也許能夠通過新的科技手段為這些DNA解碼,「我們把比較瀕危的動物今天保存下來,可能會為幾百年後的人們了解今天提供可能性。」

隋鴻錦還提到,成都天府廣場建立的生命奧秘博物館,裡面就有很多瀕危動物。「我們的標本,將來一定會成為文物,因為它的保存期很長,也代表著我們今天的科學水平,包括生物信息的載體。幾百年之後,我們今天保存下來的信息將非常有價值」。

據了解,此前世界上最大的塑化標本是一條高約3米、長約7米、重3噸的鰮鯨標本,名叫「海海」。若大連這頭抹香鯨的塑化完成,將刷新紀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化標本。

新聞資料

抹香鯨

抹香鯨頭部巨大,下頜較小,僅下頜有牙齒。主要食烏賊。體長可達18米,體重超過50噸,是體型最大的齒鯨,頭部可佔身體的1/3,無背鰭;潛水能力極強,是潛水最深,潛水時間最長的哺乳動物。體型似魚,用肺呼吸。頸短,頭似與軀幹相聯;頸椎癒合;鼻孔為噴孔,位於吻端,前肢成鰭,前臂退化,掌部變長,趾數增加,但從外部看不出趾和爪;後肢退化;尾似魚,有水平尾鰭,遊泳靠尾揮動。

抹香鯨腸內分泌物的乾燥品稱「龍涎香」,為名貴的中藥,用於治療咳喘氣逆、心腹疼痛等症。抹香鯨廣泛分布於全世界不結冰的海域,由赤道一直到兩極的不結冰的海域都可發現它們的蹤跡。

海中霸主

抹香鯨和大王烏賊是海裡的兩大動物,如果它們相遇,誰會贏?

網友認為,正常的情況下是抹香鯨能贏,因為抹香鯨可以利用頭部發出的聲吶將大王烏賊震暈,然後再一口吞掉大王烏賊。所以抹香鯨是大王烏賊目前在地球上的唯一天敵。連人類都不能算是大王烏賊的天敵,因為人類還沒有辦法下到3000米深的深海去。如果抹香鯨主動捕食大王烏賊,大王烏賊只是被動的反抗,所以自然是抹香鯨的勝算機率更高。

1000米深海耳朵如何抗壓?

抹香鯨是世界公認的「潛水冠軍」,能潛到2000米甚至4000米的深海追獵食物。普通人類則是下潛40米就會耳膜穿孔。抹香鯨的耳朵構造是怎樣的?如何抵禦深海壓力?為何聽覺如此靈敏?來自成都及深圳的耳科專家展開了研究。

外耳道至少1.2米

為適應冷水及壓力?

經過長達4個多小時的解剖和摸索,抹香鯨的外耳道終於被找到!經過測量,抹香鯨的外耳道至少有1.2米長,僅大拇指粗。專家猜測,深海裡非常寒冷,可能是因為冷水的刺激,引起了外耳道狹窄,以適應這種冷水以及壓力的變化。

相關焦點

  • 江蘇擱淺抹香鯨死前極其飢餓 並非因胃裡漁網喪命
    生命奧秘博物館創始人隋鴻錦也發現了這個消息,隨即安排工作人員多方打聽,確定了巨鯨擱淺的位置。由於就地掩埋無法探知抹香鯨的死因,且考慮到高度腐敗的鯨可能發生爆炸(俗稱「鯨爆」),經過與當地部門協調後,生命奧秘博物館的兩名工作人員連夜前往擱淺地。  15日16點,擱淺的抹香鯨被運至「人工島」,經測量,這頭大塊頭身長14.3米,重達41噸。
  • 江蘇擱淺41噸抹香鯨屍解 胃中現8米長漁網(圖)
    四川醫療專家趕赴大連 揭秘巨鯨的聽力世界  2月14日這天,江蘇南通如東洋口港海灘,驚現一頭擱淺的抹香鯨。經專家鑑定,這個龐然大物在被衝上灘涂前已死亡。與此同時,有村民看到,另一頭鯨魚在深水航道區域徘徊久久不願離開。  令人稱奇的是,次日,距離第一頭抹香鯨不遠的海面上,又發現一頭死亡的抹香鯨。
  • 江蘇擱淺抹香鯨死前極其飢餓 喪命無關胃裡漁網
    3月17日,在江蘇南通如東縣洋口港經濟開發區陽光島碼頭,工作人員正在打撈第二頭擱淺死亡抹香鯨。    抹香鯨的胃裡只有窩成一團的一張尼龍漁網。  抹香鯨的胃裡只有窩成一團的一張尼龍漁網。  猜測3/  目前大型商船來往頻繁,抹香鯨可能是試圖繞過行進路線上的船隊時,誤入危險海域。  猜測4/  捕魚船的聲吶系統讓水下充滿了各種聲音信號,擾亂了抹香鯨的聲波導航能力,讓它迷失了方向。  抹香鯨是世界瀕危物種,被列入《華盛頓公約》一級保護動物。
  • 從受困到擱淺,抹香鯨最後的79小時
    今天給大家講個故事,一頭抹香鯨從受困到擱淺,直至死亡的故事。雖然暫時分辨不出性別,但可以判斷它應該是一頭比較年輕的個體(成年雄性抹香鯨體長15~18.3米,成年雌性體長8~17米)。不幸的是,這條抹香鯨被漁網困住了。但幸運的是,漁民和漁政工作人員很快就清除了抹香鯨身上的漁網。在中國近海,撒網捕魚是一件比較常見的事情,因此用過的漁網時常被人們遺忘或遺棄在海裡。
  • 巨型抹香鯨臺灣擱淺 胃裡全是塑膠袋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本月15日,一隻巨型抹香鯨擱淺在臺灣嘉義縣東石近海,18日被發現陳屍在八掌溪出海口沙洲。經過解剖,赫然發現抹香鯨胃部有大量漁網、塑膠袋。受這些垃圾的嚴重影響,抹香鯨腰部靠尾部大量瘀血,導致其不能遊泳,可能就是這隻龐然大物擱淺致死的原因。
  • 臺媒:哀嘆一隻抹香鯨的死亡
    原標題:臺媒:哀嘆一隻抹香鯨的死亡  臺灣《新生報》26日社論指出:最近臺灣死了一隻抹香鯨,經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解剖,赫然發現抹香鯨胃部有大量漁網、塑膠袋,腰部靠尾部瘀血,導致不能遊泳,被評估是這隻龐然大物的致死原因。
  • 兩頭抹香鯨相繼擱淺死亡 專家找耳朵找了4小時
    &nbsp&nbsp&nbsp&nbsp令人稱奇的是,次日,距離第一頭抹香鯨不遠的海面上,又發現一頭死亡的抹香鯨。這個「大塊頭」體積更大,體長14.3米,體重約41噸。&nbsp&nbsp&nbsp&nbsp同一片海域,兩頭抹香鯨相繼擱淺,背後有何原因?它們臨死前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傳說中的龍涎香是否存在?
  • 情人節抹香鯨擱淺事件抹香鯨資料塵封
    2016年2月14日(西方情人節)8時30分左右,在江蘇洋口港海域的黃海大橋西側發現一頭擱淺抹香鯨,2月15日下午3時許,在洋口港黃海大橋六公裡平臺處東側500米海面上再次發現一頭擱淺抹香鯨。生物塑化技術出現於上個世紀80年代,由大連醫科大學隋鴻錦教授於1999年率先引入國內,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此次製作抹香鯨,是世界塑化史中,第一次製作如此大的塑化動物標本,也是第一隻塑化抹香鯨標本。
  • 記者手記:我目睹了一頭抹香鯨的離去
    記者在報導抹香鯨的4天裡,隨著它狀況的變化,心情也起伏不定,被各部門和機構合力盡心救助、潛水教練溫情的舉動所感動。  3月12日上午10點左右,深圳大鵬的漁民在出海作業時發現,大鵬新區楊梅坑海域有一頭被漁網困住的鯨魚半浮在海面。後證實被困的是一頭抹香鯨。
  • 臺灣今年已發現至少15隻鯨豚擱淺死亡
    中新社臺北5月14日電 臺灣苗慄縣竹南鎮海岸14日發現1隻死亡鯨豚,這是苗慄縣一周內發現的第二起鯨豚死亡案。截至目前,今年全臺已發現至少15隻鯨豚擱淺死亡,包括瓶鼻海豚、柯氏喙鯨及侏儒抹香鯨等種類。綜合聯合新聞網、今日新聞網等臺灣媒體報導,臺「海巡署」中部分署第三岸巡隊龍港機動巡邏站14日上午7時50分接獲民眾通報,在竹南鎮龍鳳漁港南側海岸有1隻鯨豚擱淺。海巡人員抵達後發現,這隻鯨豚體長約2米、寬約0.75米,已死亡多時。臺灣中華鯨豚協會通過海巡人員傳送的照片辨識,初步認定死亡鯨豚為侏儒抹香鯨。這是苗慄縣一周內發現的第二起鯨豚死亡案。
  • 10米長抹香鯨遭漁網困住 解救長達一天仍失敗
    海岸警衛隊在西西里島北部海域解救被困的抹香鯨。該抹香鯨長約10米,被海中廢棄漁網纏住。附近度假遊客發現後上報,海岸警衛隊因此出動。潛水員用小刀等器具嘗試割開漁網,試圖解救它。但鯨魚情緒激動,救援工作十分艱難,當天並未成功將其解救。這已經是三周內第二條被困在非法漁網中的抹香鯨,環保組織呼籲義大利政府對非法捕魚採取行動。
  • 鯨魚為什麼總是擱淺?人類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這幾天,很多人的心情都被深圳一頭擱淺的抹香鯨牽動著3月12日,一頭重3噸、身長約12米的抹香鯨遊到了深圳大鵬海域近海它的身體被漁網纏繞,身上多處被漁網割傷儘管救援人員幫助它順利擺脫了漁網,專家們還用聲吶設備和聲學驅逐法想要引導這條抹香鯨返回深海,然而最後都沒能成功這頭抹香鯨最終擱淺在了惠州附近海域,各路專家、潛水員、漁民等多方人士用盡了一切辦法想要解救它
  • 大鵬擬建鯨豚擱淺 救助聯動機制
    在鯨豚擱淺救助聯動機制論壇上,記者獲悉,新區正在探討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鯨豚擱淺救助聯動機制,目前已有初步方案。隨後,紅樹林基金會、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三家NGO機構,共同啟動海洋清潔行動,在楊梅坑海域清理海底漁網等海洋垃圾300多公斤。
  • 舟山網丨六橫臺門海域發現一條侏儒抹香鯨擱淺
    上月31日,六橫臺門海域發現一條侏儒抹香鯨擱淺,後經相關部門解救後重新放回深海(詳見本報9月1日2版報導),引來央視、浙報等國內各大主流媒體爭相報導。侏儒抹香鯨又稱倭抹香鯨,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主要生長在臺灣海峽一帶,浙江海域極少發現其蹤影。成群的侏儒抹香鯨造訪我市六橫島,非常稀罕。
  • 【視頻】侏儒抹香鯨擱淺大亞灣海灘,結局讓人感動!
    據大亞灣水產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通過現場熱心市民拍攝視頻和圖片的判斷,該海洋生物應該是「侏儒抹香鯨」,體重只有幾十公斤,在大亞灣附近洋面很少見。侏儒抹香鯨擱淺,熱心市民助其回家。這條侏儒抹香鯨擱淺在沙灘上,吸引許多人圍觀。該侏儒抹香鯨背部黑色有點泛紅,皮膚似乎有傷痕,已有點幹了。隨後,十幾位市民合力將其拉到海水裡,又用手澆水為其溼潤皮膚。在眾人的齊心合力下,該侏儒抹香鯨被推回大海,很快,它就自行向深海遊去了。
  • 兩年了 還記得那頭擱淺在大亞灣的抹香鯨嗎?
    兩年前,她在大亞灣擱淺把時間撥回到2017年3月12日,這天是「浪花」第一次出現的日子。當天上午9時許,漁政大隊值班人員接到當地漁民的報警電話,聲稱在楊梅坑海域發現了一頭被漁網纏住的鯨魚。漁政大隊馬上聯繫追浪潛水俱樂部,雙方立即派出人員趕赴現場展開營救。他們把纏繞在鯨魚身體上和嘴巴裡的漁網一一割斷清除。
  • 大鯨不了情--在我國擱淺死亡巨型抹香鯨「復活記」
    新華社南京2月15日電 題:大鯨不了情——在我國擱淺死亡巨型抹香鯨「復活記」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一年前,衝到我國海域擱淺的大鯨魚「沙沙」和「洋洋」走了,讓我們心痛不已。去年2月14日,江蘇如東洋口港附近海域發現兩頭擱淺死亡的抹香鯨,其中一頭抹香鯨離水時重達50噸,體長15.11米。當地隨即委託廈門大學水陸生物研究所和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希望用特殊的方法將它們長久地保存下來,以為紀念。如今,那頭較大的抹香鯨經加工製作後被運回發現地,進行標本組裝。
  • 10頭抹香鯨英國海岸擱淺死亡,疑因覓食時空間迷向所致
    東約克郡北海岸的民眾當地時間24日發現有10頭抹香鯨擱淺,事後緊急通報海洋巡防隊、警察和當地動島團體救援,不過這些抹香鯨的體積過大、救援設備無法挪移,加上天氣惡劣,成群的抹香鯨仍全數死亡。外媒引述英國潛水員海洋生物搶救組織的救援團隊成員回應表示,這群抹香鯨明顯營養不良,可能是尋找食物時過程出現空間迷向擱淺,加上當地氣候惡劣和龐大體積,錯過拯救它們的黃金時刻。
  • 英東約克郡海灘 10 頭擱淺的抹香鯨不幸全部死亡
    儘管他們已竭盡全力,但面對惡劣的天氣,他們未能成功拯救擱淺的 10 頭抹香鯨。  據報導,12 月 24 日清晨,有民眾在英國東約克郡一處海灘上發現成群的抹香鯨擱淺。  海岸警衛隊接到消息後迅速通知了英國潛水員海洋生物救援組織前往救援。但由於海浪洶湧、天氣惡劣,加上抹香鯨的體積過大,救援人員抵達現場後也束手無策。
  • 臺灣彰化海邊抹香鯨豚身亡 或因覓食小魚擱淺
    臺灣彰化海邊擱淺鯨豚 傷口過多搶救不治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臺灣彰化縣大城鄉三豐村舊哨口香菇寮海邊,18日上午發現一隻鯨豚擱淺。海巡署四一大隊前往救援,但鯨豚疑似擱淺過久,不幸死亡,已送到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作為學術研究。  大城鄉謝姓女子18日上午10時,在三豐村香菇寮海岸,發現一隻鯨豚擱淺在海邊,連忙報警。海巡署四一大隊獲報後趕往現場,發現鯨豚還有氣息,但腹部和尾鰭都有傷口,血流不止,岸巡人員趕緊蓋上溼布替鯨豚保溼,並通知鯨豚協會與彰化縣府保育課前往協助,動用多名人力才把鯨豚搬上岸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