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擬建鯨豚擱淺 救助聯動機制

2021-01-16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語音朗讀: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本報因積極參與救援抹香鯨而受到大鵬新區表彰。在鯨豚擱淺救助聯動機制論壇上,記者獲悉,新區正在探討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鯨豚擱淺救助聯動機制,目前已有初步方案。隨後,紅樹林基金會、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三家NGO機構,共同啟動海洋清潔行動,在楊梅坑海域清理海底漁網等海洋垃圾300多公斤。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本報因積極參與救援抹香鯨而受到大鵬新區表彰。圖為本報記者(右一)在論壇上介紹救援經過。深圳商報記者 李博 攝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大鵬擬建鯨豚擱淺 救助聯動機制

&nbsp&nbsp&nbsp&nbsp本報和「讀創」客戶端參與抹香鯨救援受到表彰

&nbsp&nbsp&nbsp&nbsp深圳新聞網訊 昨日下午,「珍愛生命,善待海洋」2017世界海洋日廣東主會場大鵬分會場活動,在大鵬新區大鵬辦事處金沙灣舉行。活動上,本報與讀創客戶端和參與抹香鯨救援行動的政府部門、NGO組織、漁民代表一起受到大鵬新區表彰。記者從活動現場獲悉,大鵬新區正在探討建立鯨豚擱淺救助聯動機制,目前已制定出初步方案,力爭實現跨部門、跨區域聯動救助,增加救助行動的成功率。

&nbsp&nbsp&nbsp&nbsp擬率先實施海洋生態保護補償制度

&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此次活動由深圳市海洋局、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大鵬新區管委會共同主辦,大鵬新區經濟服務局承辦,邀請國家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專家汪東平,前來共同探討新區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如何發揮大鵬作為。

&nbsp&nbsp&nbsp&nbsp目前,大鵬新區正在研究海洋沙灘資源管理辦法,建設沙灘資源統一、規範、高效的管理體制,確保沙灘資源保值增值。新區已組織專家構建海岸帶承載體評估體系,按照海岸紅線管控要求,規範空間開發秩序,形成合力的空間開發結構,避免過度開發。新區正加快選址論證,建設大鵬半島國家級海洋公園,積極保護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石珊瑚等珍貴近岸生態資源,開展全民公益性生態旅遊。

&nbsp&nbsp&nbsp&nbsp同時,新區正研究制定大鵬海洋生態保護補償管理辦法,根據大鵬海洋生態保護與開發利用現狀調查分析、大鵬海洋生態保護資金需求調查與測算、大鵬海洋生態保護補償資金分配係數,研究制定創新的環境經濟政策,探索海洋生態補償的「大鵬模式」,在全國率先正式實施海洋生態保護補償制度。

&nbsp&nbsp&nbsp&nbsp救助聯動機制已有初步方案

&nbsp&nbsp&nbsp&nbsp3月12日,一頭抹香鯨誤闖大鵬海域被困。從3月12日中午,在楊梅坑海域發現抹香鯨,大鵬漁政大隊與漁民和潛水志願者聯手解除漁網後,讀創客戶端便開始對抹香鯨救助事件進行圖文直播,直至3月16日抹香鯨科研解剖結束,整整100個小時。此次活動中,本報與讀創與漁政部門、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中山大學海洋學院、中科院深海所、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和追浪潛行等獲頒感謝狀。

&nbsp&nbsp&nbsp&nbsp在鯨豚擱淺救助聯動機制論壇上,記者獲悉,新區正在探討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鯨豚擱淺救助聯動機制,目前已有初步方案。今後,市民如果發現鯨豚擱淺第一時間應該向哪個部門報告?由誰來牽頭進行救助行動?如何跨部門、跨區域聯合救助擱淺鯨豚?這些細節都將一一落實。

&nbsp&nbsp&nbsp&nbsp隨後,紅樹林基金會、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三家NGO機構,共同啟動海洋清潔行動,在楊梅坑海域清理海底漁網等海洋垃圾300多公斤。(記者 張妍 通訊員 陳韻怡 石晶)

相關焦點

  • 鯨豚擱淺不宜貿然救助
    據新華社電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於2日在珠海成立了首支鯨豚類專業救護隊
  • 北海成功救助一擱淺鯨豚類動物
    原標題:北海成功救助一擱淺鯨豚類動物  5月19日上午,一頭鯨豚類動物在北海市外沙內港海域擱淺。經有關部門及時救助,當天中午,該鯨魚已被成功放生。  5月19日上午北海市海洋與漁業綜合執法支隊接到群眾關於「鯨魚擱淺」的報告,該支隊立即聯繫海城區海洋局、北海市水生野生動物救助與繁育中心等部門,一起趕到現場開展救援工作。抵達現場時,鯨魚正在外沙內港海域遊弋,幾位漁民正自發駕船在附近看護。
  • 又見鯨豚擱淺!金門今年第16起鯨豚擱淺死亡案例
    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第九(金門)岸巡隊今(12日)表示,昨日傍晚巡邏人員在金門縣金寧鄉安東一營區岸際發現一隻死亡鯨豚,死亡原因不明。截至今年,這已經是金門地區第16起鯨豚擱淺岸際死亡案例。距離上次颱風米克拉來襲之際,金門岸巡隊於成功海堤岸際沙灘發現活體小型海豚擱淺才不過一個月,近日金門又傳出有鯨豚擱淺致死。金門岸巡隊表示,第二機動巡邏站昨(11日)晚間六點半於金寧鄉安東一營區(陸軍W13據點)岸際實施巡查時,發現一隻死亡鯨豚,隨即通報海巡署第十二巡防區指揮部,轉報金門縣水產試驗所人員協處。水試所海洋課人員到場處置檢查鯨豚長60公分、寬12公分。
  • 將擱淺鯨魚送回海洋並不等於救助成功
    事實上,全球平均每年都有一兩千頭鯨豚擱淺。但救援並非僅僅送回海裡那麼簡單。脫離浮力後,巨大的鯨不得不忍受體重壓迫帶來的痛苦,內臟破裂出血是常見致死原因。而如果類似回聲定位系統失靈等導致鯨豚擱淺的健康問題不得以解決,即使送回海裡,悲劇也難以避免。
  • 工程惹禍 臺灣苗慄鯨豚綠蠵龜擱淺致死
    苗慄後龍海濱11月29日再度出現擱淺死亡的瓶鼻海豚。(外埔安檢提供/謝明俊苗慄傳真)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苗慄縣後龍鎮外埔漁港北側沙灘,前天又有民眾發現1具擱淺死亡的鯨豚,這是外埔地區海濱近1個月來發現第4起鯨豚及綠蠵龜擱淺死亡,當地居民質疑是因為竹南、後龍沿海,目前正在施作離岸風電工程,打椿及離岸風機低頻噪音造成鯨豚及綠蠵龜迷航擱淺死亡後,隨沿岸流打上沙灘,海巡人員已通報中華鯨豚協會人員到場採樣,釐清死因。
  • 講座︱邱仲麟:中國歷史上的鯨豚擱淺
    2019年11月29日,臺灣歷史學博士、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邱仲麟在復旦大學應邀舉行「鯨豚擱淺:中國歷史上的例子」主題講座。本次講座由馮賢亮老師主持,三十餘位來自校內校外的師生參與聆聽。講座開始前,馮賢亮老師對邱仲麟教授過去的豐碩研究成果進行介紹。「鯨豚擱淺」是邱教授近年來一直鑽研關注的新課題,涵蓋海洋史、社會環境史、明清生活史等多方面內容。
  • 海豚擱淺大鵬海域沙灘,被發現時已經高度腐爛
    【來源:深廣電第一現場】20日,有市民向我們反映說 在大鵬新區大鹿港沙灘看到擱淺的海豚屍體拍下的這一幕 讓她非常痛心 ↑ 爆料市民所提供的畫面 擱淺海豚屍體已高度腐爛執法隊進行無害化處理接到爆料後,記者也將情況反映給深圳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大鵬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執法人員已第一時間趕往現場進行處置,現場發現海豚屍體已高度腐爛。
  • 屢有鯨豚擱淺身亡,是自殺?他殺?還是意外?
    鯨豚擱淺沙灘,這是個自古就有的現象。最早發現這一現象並記錄下來的人,是古希臘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但他沒能解釋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古代就有學者把鯨群的集體擱淺現象歸為「自殺」。荷蘭科學家1962年分析研究了133樁鯨豚擱淺案例,發現擱淺地都有這個特點。  以這次擱淺的紐西蘭案為例:費爾韋爾沙咀伸入大海,兩側是海灣和沙灘,鯨豚遊到這裡,回聲系統失效,海水越來越淺,鯨豚就被困住。
  • 臺灣宜蘭縣發現鯨豚擱淺死亡 系2019年第3例
    中新網5月9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海巡署」第一岸巡隊8日下午5時許,在宜蘭縣蘭陽溪發現鯨豚擱淺死亡,由於天色逐漸昏暗已現地掩埋,後續將配合相關單位採樣化驗,這也是2019年宜蘭海岸第3例死亡鯨豚擱淺案件。
  • 瑞氏海豚|大灣區鯨豚死亡檔案
    汕尾碣石鎮附近海灘目擊者在汕尾碣石鎮附近的海灘上發現了這頭擱淺的海洋動物,他把照片發給了廣州的媒體,媒體記者發給我辨認是什麼動物,該動物有高高的背鰭,首先排除掉了最近頻頻死亡的江豚,但它和普通海豚又不一樣
  • 海豚擱淺要第一時間給它澆水嗎?千萬不可以
    ­  碰到海豚在海邊擱淺,要第一時間給它澆水嗎?千萬不可以。盲目澆水可能會加速擱淺海豚的死亡,甚至讓施救者受傷。­  近日,廈門市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特邀南京師範大學鯨豚專家徐信榮,開展「中國鯨豚擱淺與救助處置技能培訓」專題講座和現場實操培訓,以提高保護區工作人員專業素質,提升團隊救護技能。
  • 102頭鯨豚大規模擱淺慘死!紐西蘭當局揭原因:將原地腐爛
    (圖/路透) 張靖榕/綜合外電報導 紐西蘭東部的查拉姆群島(Chatham Islands)25日傳出令人痛心的事件,將近100頭領航鯨大規模擱淺,全數死於群島沿岸沙灘上。
  • 「麥德姆」過後 3頭侏虎鯨擱淺獲救(圖)
    原標題:「麥德姆」過後 3頭侏虎鯨擱淺獲救(圖)   颱風「麥德姆」過後5頭侏虎鯨擱淺汕頭海灘 其中2頭死亡3頭放回大海   颱風「麥德姆」登陸後,汕頭也迎來了雷電暴雨。在汕頭市濠江區兩處海域分別發現有5頭鯨豚擱淺,經過海洋生物專家鑑定均為罕見的侏虎鯨。經過合力救助,其中3頭侏虎鯨發現及時被成功放回大海,1頭在發現時就已經死亡,而另外1頭被送到動物園觀察救治的侏虎鯨也在前晚救治無效死亡。
  • 虎鯨追海豹上癮,一不小心擱淺在岸邊,一躺就是8小時
    但這樣的案例確實少之又少,絕大部分鯨豚類動物沒有那麼傻,那麼我們常見的擱淺又是如何發生的呢?因生病而失去遊泳能力有些鯨豚類動物擱淺,是因為生病。生病的鯨身體虛弱,無法控制自己的遊動路線,只能隨波逐流,被海流推著走,最後擱淺在某個海灘上。
  • 周蓮香=臺灣鯨豚保育史
    臺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周蓮香不忍臺灣人背負鯨豚屠殺者的汙名,開始投入臺灣鯨豚保育,力推鯨豚應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幾個月後,她做到了。 數百名志工 投入擱淺救援 「鯨豚媽媽」周蓮香一九九四年就出版臺灣第一本鯨類圖鑑,一九九八年成立「中華鯨豚協會」,協會至今訓練過數百名志工參與鯨豚擱淺救援、推廣鯨豚保育教育。
  • 一頭白海豚誤入江門內河死亡後 又一頭糙齒海豚在臺山黑沙灣擱淺
    還記得在三個月前,一頭白海豚誤入江門臺山白沙河,經過十天的救護,依然未能回到大海,最終在江門開平市赤坎鎮附近的淺灘上擱淺死亡。而過了三個月,又一頭糙齒海豚近日在江門黑沙灣擱淺,這一次海豚能不能被成功救起?
  • 廣東成功救起擱淺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糙齒海豚,有望回歸大海
    據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介紹,5月3日,廣東公安邊防總隊江門支隊田頭邊防派出所接警獲悉一頭海豚擱淺,隨後趕赴現場並聯繫了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對擱淺海豚進行了救援。工作人員仔細將海豚運往救護池工作人員幫助其漂浮在水面上呼吸本次擱淺的海豚屬於糙齒海豚,為成年雄性,體長2.2米。
  • 廣東首例成功救治擱淺糙齒海豚,7月20日放歸大海
    -糙齒海豚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擱淺時已「病危」珠海2017年7月21日電 /美通社/ -- 7月20日,通過聯合救護小組兩個多月的成功救護,擱淺時一度被下「病危通知書」的一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糙齒海豚,在珠海萬山海域順利放歸大海。鯨豚類動物擱淺救護,在國際上目前相關資料少,治癒率低。
  • 鄱陽湖區多方聯動勤務機制救助受傷幼鶴
    為做好鄱陽湖越冬候鳥保護工作,永修縣公安局提前部署,積極主動與吳城候鳥保護站 ,吳城衛生院共同制定候鳥救助聯動勤務機制,按責任分工永修縣公安局負責涉及候鳥信息的收集和警情的受理及現場處置。並負責交通工具的保障,候鳥保護站負責現場的救助指導,及後期受傷候鳥在救助站的日常護理,衛生院負責現場救治處理,及受傷候鳥的身體檢查,後期的跟蹤治療。同時各單位落實固定人員,實行24小時備勤制,保證出動及時力爭將受傷候鳥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 廣東成功救治擱淺病危糙齒海豚 被放歸大海
    這頭幸運的海豚兩個月前在江門擱淺被遊客發現並及時報警,經珠江口白海豚保護區和長隆海洋王國專家聯合救治,終於死裡逃生。據悉這是廣東省內第一例擱淺病危的糙齒海豚被成功救助並重歸大海。  5月3日晚8時多,遊客在江門黑沙灣風景區沙灘發現一擱淺的海豚,馬上報警。4日一大早,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的獸醫院楊院長帶著海洋動物專家團隊攜帶專業設備趕赴保護區,對海豚進行了全面的B超檢查、抽血,並帶回實驗室進行化驗分析,制定最合適的搶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