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娛樂10月23日報導(文/粵港報導組 Mandy) 10月28日上午,陳家祠廣場上演了一出市民大呼過癮的獅鼓大戲。六位來自廣州交響樂團的俊男美女音樂家,身穿禮服晚裝,手執西洋打擊樂器,與來自廣東蔡李佛拳總會的傳統鑼鼓醒獅師傅同場敲鑼打鼓,共同奏響廣州交響樂團「交響樂,樂廣州」的啟動儀式。震天的獅鼓聲中,廣州交響樂團團長陳擎更按廣州傳統,為兩頭南獅「點睛」。陳家祠館長、著名書法家李卓祺為活動親筆題字。廣州交響樂團全新形象片「交響樂,樂廣州」街拍項目,今天正式開拍。
西洋打擊樂與廣東醒獅鑼鼓的首次「切磋」
來自臺灣的定音鼓首席張立德直呼「過足音樂癮!」,他表示:「平時只在電視上看過醒獅表演,今天是第一次現場觀看,更幸運是可以親身參與。醒獅鑼鼓的節奏讓人興奮!」。銅鑼與對鑔,鑼鼓與小軍鼓,中西打擊樂同臺切磋,這在廣州也實屬首次。而作為「老廣州」的打擊樂樂手陳海粟索性放下了西洋鼓槌,拿起了鑼鼓棒,紮起功夫馬步,向師傅「討教」獅鼓技藝。師傅連連稱讚廣交音樂家「上手快,有板有眼」。但一段「比劃」下來,陳海粟不得不甩甩肩膀,蹬蹬腿,他說,「醒獅鑼鼓看似節奏簡單,卻是易學難精,馬步要穩,少點兒功夫勁兒就沒有醒獅鑼鼓的精神氣。」
來自澳門的兩位打擊樂女音樂家則拿出幾件小巧的西洋打擊樂器與鑼鼓師傅共同切磋和交流中西方打擊樂技藝。此時,大批市民和遊客紛紛駐足欣賞,兩位外國遊客更是對西洋打擊樂與廣東醒獅鑼鼓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表示十分「驚喜」。
中西文化互交融,名副其實「接地氣」
繼陳家祠廣場上與醒獅鑼鼓的跨界合作後,「交響樂,樂廣州」活動移師洪德路,另一位「老廣州」大提琴首席高志堅帶著來自德國的雙簧管首席芬克·科爾內留斯及來自吉林的中提琴美女樂手張與娜來到廣東涼茶鋪,一起「飲涼茶」。盛裝出現的音樂家出現在老城街頭,博得一眾街坊圍觀。正值秋燥,一杯正宗廣東涼茶入口,讓來自德國的芬克非常享受,他表示「涼茶很Fire Out (下火)!」。
除了陳家祠,廣東涼茶鋪,廣州交響樂團的音樂家還將盛裝出現在荔枝灣湧、恩寧路、廣州塔、白雲機場、地鐵、綠道等廣州的傳統與現代地標,與市民一同「飲早茶」,「坐地鐵」,「吃夜粥」,「玩私夥局」……共同創作一系列交響樂與廣州生活文化相互交融的影像,音樂家更會在市民身旁奏響一曲美妙的音樂。
市民同時有機會與廣州交響樂團音樂家合照,索取音樂家的親筆籤名,並參與微博(@廣州交響樂團)互動,贏取包括音樂會門票等豐富獎品。在廣大市民心目中屬於「高端大氣上檔次」之列的廣州交響樂團,將通過活動走近市民大眾。
交響樂與地標的組合,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接地氣」。廣州交響樂團團長陳擎表示:「通過拍攝過程和後期的圖片呈現,希望能打破古典音樂令人遙不可及的錯誤感覺,將廣交音樂家親民的一面展示出來,帶給大家一種不一樣的觀感。同時,我也希望通過音樂家跟廣州符號相結合的元素,能令大家更多關注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城市,以及為這個城市的文化生活帶來色彩的廣州交響樂團。」
西方古典音樂與廣州生活文化的「跨界」對話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不只是音樂家在廣州地標取景拍照,更是透過影像,有機的把西方古典音樂與廣州生活文化建立聯繫,而橋梁正是廣州交響樂團的每一位音樂家。
陳擎透露:「在接下來的半個多月的時間,廣州交響樂團音樂家們的形象將與廣州的現代地標以及傳統文化符號有機結合,通過攝影師的鏡頭貫穿於城市的衣食住行之中。」
廣州交響樂團將用影像向大家講故事,希望向市民傳達,大家心目中「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古典音樂,其實可以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很近很近。例如,廣州市民所熟悉的民間音樂「私夥局」,其實就與西方古典音樂的「室內樂」是對應的。廣交音樂家們希望能透過活動與每一位廣州市民分享音樂的樂趣。
「廣州交響樂團,交響樂,樂廣州。「拍攝流程:
10月26日
16:30,歡樂時光:在廣州現在最流行的酒吧街琶醍取景,體會廣州音樂家多姿多彩的夜生活。
10月28日
9:00,醒獅+打擊樂(開機儀式):在廣州文化的地標陳家祠,打擊樂遇上廣東傳統文化的醒獅,是文化的碰撞也是藝術的交流。
13:00,涼茶篇:外籍音樂家也入鄉隨俗,喝廣東傳統的「涼茶」。
15:00,騎樓篇:廣交音樂家穿行在以騎樓為背景的恩寧路,效仿「Beatles」的經典唱片封套拍攝,向甲殼蟲致敬。
19:00,吃夜粥:「食夜粥」是粵語「學功夫」的意思,廣交音樂家每位都身懷絕技,也喜歡晚上吃艇仔粥。
10月29日
16:00,玩樂篇:遊覽廣州地標廣州塔,音樂家們也喜歡賣萌自拍。
10月30日
9:00,私夥局:廣東傳統音樂「私夥局」遇上西洋音樂的碰撞。
10:30,雞公欖:雞公欖,承載著老廣州的記憶;小號與嗩吶在這裡crossover。
12:00,早茶場景:廣交來自五湖四海的音樂家來到廣州都喜歡廣州的「一盅兩件」。
10月31日
8:30,購物篇:每次演出音樂家都會精心打扮;太古匯建築線條的律動,也是樂韻的律動。
11:00,運動篇:音樂家在二沙綠道騎自行車,低碳出行。
16:00,海珠橋:海珠橋,廣州人的共同記憶。
11月11日
8:00,白雲機場:廣交足跡遍布全球,白雲機場,音樂家最熟悉的地方。
10:30,地鐵篇:音樂家也喜歡地鐵這種低碳的出行方式。
15:00,沙面情懷:沙面輕鬆悠閒的一刻,有人在讀書、有人在聊天、音樂家們在研讀總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