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廣州青年交響樂團少年基礎班(下稱「基礎班」)第二期學員招生正火熱報名中。如果你的孩子在6歲以上、熱愛音樂、希望在專業的交響樂團中有與眾不同的成長曆程,可以登陸廣州青年交響樂團官網了解報名詳情,報名截止時間是2021年1月22日。與第一期招生不一樣的是,此次考核把鋼琴演奏列為必考項,基礎班導師強調,鋼琴是學習其他樂器的基礎,雖然基礎班招收樂器零基礎的孩子,但是學了鋼琴再學其他樂器,入門會快很多。
音樂總監景煥執棒廣青交
廣青交,廣州的一張文化名片
要了解基礎班,首先要了解廣州青年交響樂團(下稱「廣青交」)。廣州交響樂團(下稱「廣交」)是目前國內最優秀的交響樂團之一,承擔著推廣交響樂的義務。2011年7月,時任廣交團長的餘其鏗決定成立廣交附屬青少年樂團。參照職業樂團的建制和管理體系對其進行專業化管理,面向全廣州市的青少年招生,由廣交各聲部首席及資深演奏家擔任導師,對所有入選的青少年樂手進行免費的、全面的交響樂演奏技術培訓,是國內首個由職業樂團建立和管理的青年交響樂團。
廣交附屬青少年樂團成立不久,廣州市教育局就注意到這種高效和高水平的藝術團對學校推廣藝術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範本。2012年5月,廣州市教育局與廣交合作共建「廣州學生交響樂團」,越來越多熱愛音樂的青少年慕名而來。2017年更名為「廣州青年交響樂團」。
少年基礎班小提琴聲部匯報演出
「廣青交是全國唯一有音樂季的非專業青少年交響樂團。」餘其鏗說,廣青交每年9月到次年7月都有一個完整的年度音樂表演計劃。餘其鏗認為,「交響樂是一項集體藝術,體現的是一個團隊整體的合作演奏水平。合作能力越強,整體水平就越高。」廣青交的學生平時除了學習基本的演奏技術外,更重要的是在樂隊共同演奏的過程中學會聆聽和尊重他人,「廣青交的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當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團隊觀念和合作精神。」
在卓越的師資團隊帶領下,2015年8月,在德國柏林音樂廳舉辦的第十六屆「歐洲青年古典音樂節」上,成立才4年的廣青交以精湛的演出獲得德國各界讚譽。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演出」、「廣州財富全球論壇」……各種大型活動都有廣青交的身影。廣青交還受廣州市政府委派出訪德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法國、捷克、義大利和日本進行文化交流演出,在廣州與國際的文化交流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已成為廣州的一張文化名片,向世界展現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和藝術風採。
少年基礎班小號聲部在上課
今年7月,廣州市人民政府與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籤署《共建廣州青年交響樂團合作協議》,要求將廣青交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公益性非職業青少年交響樂團,成為廣州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和開展國際文化交流的城市文化名片。由省、市政府部門合作共建青年交響樂團的形式在國內尚屬首次,這一舉措為廣青交進一步創新發展模式,提高樂團的藝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提供了更高層次的發展平臺。
「兒童的音樂教育是在塑造未來的公民」
廣青交的成功,讓廣交看到了人才梯隊培養的重要性。為了儲備更好的後備人才,2015年,廣交創辦了少年交響樂團(下稱「少交」),作為廣青交的第二梯隊。在少交的訓練中,導師們發現從社會上招收的生源技術參差不齊,影響了後續的技術提升。2018年12月,廣青交首次發布「非同凡響——廣州小學生音樂人才培養計劃」,公開招募6-9歲有音樂潛質的學生,全部由廣交導師從零基礎開始對他們進行為期三年的免費培訓。
少年基礎班銅管聲部展演
2019年3月開班的首期基礎班引起了高度關注,餘隆、馬友友、張國勇、呂思清、王健等音樂大咖紛紛表示支持,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更寄語少年基礎班:「我認為這樣的音樂計劃有深刻的社會意義,是在塑造未來的公民。」
餘其鏗對馬友友的寄語深表贊同,他在多年的人才培訓中發現,音樂的學習,特別是在職業交響樂團的正規培訓下,孩子們最大的收穫並非樂器技藝上的提升,更多是品質、毅力、性格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只有約10%的學生走音樂專業道路,其餘90%的學生高中畢業後考入了綜合性大學,其中不乏985、211之類的重點高校,有的甚至考入世界頂級名校。他們未必學習與音樂相關的專業,但是參加廣青交的經歷在他們的成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其中較為典型的是兩個學員為了上大學後每周末可以回來排練,放棄了清華北大而選擇離廣州近的香港中文大學。廣交總監餘隆曾說過一句宣傳語:『你未必才藝非凡,但肯定與眾不同。加入廣青交,必定影響你的一生』,正是我們建立廣青交培訓體系的辦學理念。」
少年基礎班低音提琴聲部學員
現就讀於廣州市鐵一中學的廣青交學員吳江婷去年隨團赴日本福岡演出,她是從少交考入廣青交的,在團裡年齡最小,但是外出演出和交流她都能很好地照顧自己,「我們在舟車勞頓中要迅速調整好狀態上臺演出,對自身能力考驗巨大。還好我們都發揮了自己最好的水平,這讓我對自己更加自信。」
「原本只想收穫一縷清風,沒曾想收穫的是一片春天」
2019年3月,首屆基礎班通過網絡公開招生吸引了兩千多名小學生報考,最終擇優錄取一百多位正式學員。學員由專業導師根據學員的音樂素養及身體條件分配專業,免費接受培訓,每學期通過技術考核實行優勝劣汰。
廣州青年交響樂團銅管聲部
在基礎班兩年的學習時光裡,小提琴已成為了華陽小學三年級學生蔣涵伊的好朋友:「它是我最好的朋友,總能給我帶來樂趣。」蔣涵伊在基礎班也收穫了別樣的友誼:「我們在學校跟同學就是用說話的語言來表達,但在這裡,我們多了音樂的語言,我們大家會用各自的樂器來交流,真的很神奇。」
基礎班自2019年3月8日正式開班至今,每周兩晚的課程以及寒暑假的集訓,學生出勤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大家都很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水蔭路小學三年級學生吳彥齊除了每周一和周四晚上來廣交上課外,每晚8時都雷打不動開始練習小號。他的媽媽說:「學樂器是促使他做其他事情的一個動力,因為他要保證每天8點吹小號,所以一回到家就立馬吃飯、寫作業,一點都不敢拖沓。」
每學期一次的展演,孩子們從「零基礎」到現在可以視譜演奏完整管弦樂曲,進步速度大大超過了老師們的預期。2020年1月底,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親臨少年基礎班展演現場,為孩子們打氣,與孩子們一起演奏音樂。
馬友友與少年基礎班大提琴聲部合奏
「原本只想收穫一縷清風,沒曾想收穫的是一片春天。」基礎班學員馬行之的媽媽感慨,「基礎班的軟硬體在全國來說都是最一流的。孩子在基礎班學習的這兩年,我們全家人都跟著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我和孩子爸爸可以說是音樂盲,但經過兩年的薰陶,我們都能比較專業地欣賞一場音樂會,並且能在孩子練習時發現優點和不足,對整個家庭來說正能量滿滿。」
因為熱愛音樂而願意「吃苦」
大部分基礎班的學生在學校都是學霸,沒有因為演奏樂器而耽誤學習。恰恰相反,這些孩子為了每天堅持練習樂器,都學會了時間管理,提高了學習效率。這是一群因為熱愛音樂而願意「吃苦」的孩子,學業壓力已經很繁重,但他們仍舊堅持學習樂器,平衡作業與練琴的關係,老師每天布置的打卡任務都認真完成。
「其實學樂器很大程度上靠堅持和毅力,孩子們學習樂器的精神可以幫助他們去克服學習上的挫折。我們廣青交的孩子們就是如此,他們總是能給我感動和驚喜,為了把曲目演奏好,他們還會主動找文本材料來學習。」廣交常任指揮、廣青交總監景煥說。
2019年7月,廣青交與呂思清在日本東京三得利音樂廳演奏《梁祝》
基礎班學員家長鄧理峰說:「送孩子來基礎班學習,真的不僅僅是為了學會一門樂器。這裡的老師不僅有資深的演奏經驗,還肩負著育人的使命。他們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如團隊合作、吃苦耐勞、認真專注等,這些將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重要影響。」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素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李亞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