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駕崩20小時後,慈禧太后就緊跟崩逝,她真是暴病而亡嗎?

2021-01-16 清朝那些人

光緒皇帝駕崩的次日,也就是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下午未刻(17點),慈禧太后於中南海儀鸞殿崩逝。

毫無疑問,公眾對於這位獨斷專行的太后死因始終抱有疑問的態度,甚至很多人更傾向於她的崩逝並非疾病作用,很可能系非正常死亡或者直接是被人暗害的!

在指定了溥儀為後繼之君,任命溥儀生父愛新覺羅·載灃為監國攝政王,甚至為為自己繼續「垂簾聽政」予以明確指示和說明以後,這個晚清政權的最高統治者竟然無緣無故的崩逝了!

對於慈禧太后的死因,《清史稿·后妃列傳》這樣記載:

癸酉,上崩於瀛臺。太后定策立宣統皇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陵隆福寺。

這裡對於慈禧太后的死因並沒有明確說明,只是明確了她是在「策立宣統皇帝」以後,很快便崩逝。

在《清史稿·本紀二十五·宣統皇帝本紀》中,對於光緒皇帝駕崩當天發生的事,有過明確記載:

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疾大漸,太皇太后命教養宮內。癸酉,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時年三歲。

這說明,在光緒皇帝駕崩的當天,慈禧太后完成了對大清王朝後繼之君的安排,這說明其並不認為自己的大限將至。而且,在其任命溥儀生父愛新覺羅·載灃為監國攝政王的同時,給予「所有軍國政事,悉秉承予之訓示,裁度施行」的權力之外,還加上了「不得不再行訓政」的規定。也就是說,光緒皇帝駕崩以後,慈禧太后仍然「迫於時勢,不得不然」,想要繼續對晚清政權的絕對控制,說明其仍然不認為自己將要去世。

另外,在《慈禧外紀》中對於光緒皇帝駕崩當天,慈禧太后狀態的詳細描述,也能說明慈禧太后的崩逝太過突然:

說話仍如往日,聲音洪亮堅厲,其堅強不改常度。

這說明,在光緒皇帝駕崩以後,慈禧太后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況仍然「如往日」,根本就看不到其幾個時辰以後就會崩逝的跡象。

而且,《垂簾太后》中記載了慈禧太后當日的情形:

這一日,慈禧雖極辛苦,而體氣反較佳,脈象雖出現了加重趨勢,但並無危象。

但在午時,慈禧太后正在吃飯的時候,忽然暈厥,很長時間才甦醒過來。醒來過後,慈禧太后便開始安排後事,儼然一副明顯感覺到自己大限將至的模樣。

吃飯之前,還「如往日」的慈禧太后,為何吃著飯突然昏厥以後,就立馬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呢?

據《慈禧太后》記載:

慈禧當時吩咐各事,從容清晰,仍如每日辦理國事之狀。隨後,體力漸漸不支,繼而進入彌留之際。

這說明慈禧太后的病情乃係急劇惡化的發展狀態,然後經過御醫先後三次的入診,才宣布西慈禧太后「於未正三刻升遐」

這所有的文獻記錄都說明慈禧太后的崩逝太過突然,病情發展太過迅速,雖然根據慈禧太后的脈案記錄分析,慈禧太后應該屬於正常死亡,但其崩逝之快、病情發展之迅速又讓人確信她是暴病而亡。

究其原因,個人認為,乃係光緒皇帝駕崩以後,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之間的生死競爭以慈禧太后勝出而結束,政敵已除,心病已去,後顧無憂,慈禧太后原本緊張的精神肯定會立馬放鬆。那根長久以來支撐慈禧太后的精神支柱轟然倒塌後,慈禧太后的身體也隨之坍塌,就突然暴死了。

參考文獻:《清史稿·后妃列傳》、《清史稿·本紀二十五·宣統皇帝本紀》、《慈禧外紀》、《垂簾太后》、《慈禧太后》

相關焦點

  • 慈禧太后崩逝後,大清的最高權力被誰掌握?仍然是葉赫那拉氏
    清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被囚禁於瀛臺的光緒皇帝病重,而此時的慈禧太后雖有疾在身,但「說話仍如往日、聲音洪亮堅厲,其堅強不改常度,見者皆驚」,全然沒有20小時後便崩逝的模樣。除此之外,慈禧太后還接連下發數道懿旨,為大清的皇位傳承、朝廷的權力布局甚至連葉赫那拉氏家族的權力延續做好了全面安排。
  • 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上午還在處理光緒後事,下午嘴裡含上夜明珠
    擁有絕對皇權的慈禧太后活到了七十四歲,在古代皇帝平均年齡只有四十歲的情況下,她實屬是有福氣的人。在經歷了一輩子權力的跌宕起伏、命運的造化弄人之後,她也變成了一個內心平靜、不受幹擾的狀態了。那麼大名鼎鼎、一輩子都在紙醉金迷中度過的慈禧太后,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是怎樣度過的呢?
  • 慈禧太后分明是女的,為何光緒卻喊她「親爸爸」?李蓮英道出原因
    慈禧太后表面上歸政與他,實際上那些朝中大臣仍然唯慈禧太后馬首是瞻,並不怎麼尊重光緒這位小皇帝。其實,歸根結底,光緒皇帝的悲劇來源於他想要重振大清王朝的雄心壯志,這與貪圖安逸的慈禧太后有著根本的區別。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大臣,絕對是不願意看到光緒皇帝的成功,哪怕光緒皇帝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重振大清國的威望。
  • 光緒帝駕崩後,慈禧為何不立年長的載灃,卻反而立他的兒子為帝?
    公元1908年,光緒皇帝載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將醇親王載灃年僅3歲的兒子溥儀接入宮中,作為儲君培養。 是年冬天,光緒皇帝駕崩,溥儀即位,是為宣統皇帝。
  • 揭秘:光緒皇帝的死因!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載湉被立為帝,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慈禧太后一人垂簾。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實際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甲午中日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以清朝戰敗告終。
  • 清朝末年光緒皇帝是如何駕崩的?答案已經水落石出!
    原標題:清朝末年光緒皇帝是如何駕崩的?答案已經水落石出!一百多年前37歲的光緒皇帝去世了對他的死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他死於政治改革的失敗,有人說他是被西方太后殺死的光緒的死因是什麼?他正在追趕西方皇帝(慈禧)和光緒皇帝,作為負責禮儀和祭祀的最高官員,太后應該日夜守候在幸福長壽大廳外面,直到她去世,北京的其他部長也不例外,大臣們都焦慮不安,等待著房間流淚太后得了痢疾!
  • 揭秘:光緒皇帝真的是被慈禧賞賜的酸奶而毒死的嗎?
    光緒在長達34年的皇帝歲月裡,不僅未完成他一生竭力倡導的改革事業,就連自己的陵寢也未興建,直到他駕崩後陵寢才開始籌建。人體服用60—200毫克的砒霜就可以致死,光緒頭髮含的砒霜高達201毫克,根據這幾點結論課題組得出光緒皇帝是大量服用砒霜而死。
  • 光緒死因揭秘全過程
    「德宗(光緒)先孝欽(慈禧)一日崩,天下事未有如是之巧。外間紛傳李蓮英與孝欽有密謀,予詢問內廷人員,皆畏罪不敢言。」(胡思敬《國聞備乘》)逃到海外的保皇黨人則說慈禧與袁世凱是主謀,嚴詞聲討。惲毓鼎是翰林院侍讀學士、起居注官,長期陪侍光緒皇帝。
  • 蒼穹之昴:光緒想見臨終的生父,慈禧不願意怎麼辦?一段對話解決
    清同治十一年,同治皇帝駕崩,因其身後無嗣,再加上慈禧太后要保住自己的「太后寶座」以便繼續垂簾聽政、把持朝政,慈禧太后便將醇親王奕譞事實上的嫡長子——載湉立為  「嗣皇帝」  ,繼承大統,是為光緒皇帝。
  • 歷史假想│光緒帝有機會發動政變,推翻慈禧太后的操控嗎?
    同治皇帝去世後,身後無子。掌權掌出了癮的慈禧,為了能夠繼續操控大清帝國,霸道的宣稱「溥字輩無當立者。」她選中了四歲的愛新覺羅載湉。光緒自幼幽居深宮,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挾制,雖然「親政」過一段時間,但從未掌握實權。
  • 辛酉政變後,慈禧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專權的?
    辛酉政變是清朝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鹹豐帝駕崩後,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的政變,旨在打倒鹹豐帝定下的顧命八大臣,奪取最高政權。這場政變可以說是決定了清朝未來的命運,因為自政變之後,慈安、慈禧兩宮太后開始垂簾聽政,但慈安太后不喜政事,慢慢慈禧的權力越來越大,她權欲之大甚至不惜讓自己的親兒子同治皇帝絕後,因為只有另立一個「載」字輩的皇帝慈禧才能是太后,才能繼續垂簾聽政,但是「載」字輩的皇帝只能過繼給鹹豐皇帝才能繼承大統,如此一來同治皇帝就絕後了。不過後來的溥儀「入繼同治,兼祧光緒」,這才讓同治和光緒二帝後繼有人。
  • 都說慈禧是個「狠角色」,那她是宮鬥高手嗎?
    要說清朝最有權勢的女人,相信很多人都能想到她——慈禧太后。她是清朝權勢最滔天的女人,一度凌駕於皇權之上,在她的一生中,臨朝聽政很多年。慈禧是鹹豐皇帝的妃子,更是其唯一兒子的生母,憑藉「母貧子貴」的原則,得以成為後宮最有話語權的女人,而綜合這些因素,不免讓人想到影視劇裡常常出現的後宮宮鬥,那麼,慈禧是宮鬥高手嗎?
  • 《大宅門》中慈禧害死了同治哪位嬪妃?——揭露詹王府二格格的原型
    因為她的死亡,導致白家大爺判了斬監候,百草廳被查封。她就是被慈禧害死的詹王府二格格——同治爺的嬪妃。同治爺有一後四妃,那麼她是哪一位嬪妃呢? 01 同治的嬪妃 《大宅門》的時間主線,光緒六年白景琦出生,六年以後,即光緒十二年,白家大爺「治死」了同治的嬪妃。而白景琦的原型,樂靖宇出生於同治十一年。
  • 光緒為何一輩子不能生育?跟慈禧的可恥行為有關,被世人唾棄
    其實,慈禧是有心思坐皇位的,但是又害怕不能讓大臣們臣服。最終,慈禧選擇讓醇親王的次子載恬繼承皇位,而自己則繼續垂簾聽政。  光緒皇帝在位期間,大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他雖然想要有一番作為,但他幾乎沒有實權,憑藉他的實力是沒有辦法和慈禧抗衡的。在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朝和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件事讓光緒感覺十分恥辱。
  • 她是光緒妃子,效仿慈禧,讓溥儀叫她皇額娘,溥儀生母為此自殺!
    然而,當時竟有這樣一個女人,將堂堂大清天子溥儀的生母給活活逼死了,這個女人是光緒皇帝的一名妃子,她就是瑾妃。提到瑾妃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如果說起她的妹妹,那真的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瑾妃的妹妹便是光緒寵妃珍妃。珍妃一生得到了光緒皇帝的至愛,卻無奈被慈禧太后玩弄於鼓掌之間,最終成為一個井中之魂。相比起妹妹珍妃,瑾妃的命運要好太多了。
  • 啟功披露光緒之死真相
    我曾祖父遇到的,最值得一提的是這樣一件事:他在任禮部尚書時正趕上西太后(慈禧)和光緒皇帝先後「駕崩」。作為主管禮儀、祀之事的最高官員,在西太后臨終前要晝夜守候在她下榻的樂壽堂外。其他在職京的、夠級別的大臣也不例外。
  • 光緒受到慈禧的嚴厲批評,他忍著眼淚直到慈禧走後才放聲大哭
    光緒站起身子在朱漆椅上坐了一個角,勉強撐住屁股,讓身子儘量向前弓著。」皇上最近可用心讀書了?「「回母后,在母后的督促和教導下,兒臣比以前用心多了,」只是「只是什麼?皇上請講。」」兒臣想問母后,翁師傅的省親假是多長,怎麼這一走就是好幾個月,一點音信也沒有,請母后下一道懿旨催催。「」夏師傅課教得不好嗎?「」兒臣不習慣夏師傅的授課方式,還是請母后催一催翁師傅吧!
  • 光緒皇帝是被誰下的毒手?
    就是在這樣的折磨中,光緒皇帝於1908年的11月帶著對世界的遺恨辭世了。他死去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跟著薨世了。   光緒皇帝駕崩,年僅38歲正當盛年,而慈禧皇太后已經78歲,是一個垂垂暮年的老人了,然而兩人死亡時間卻相隔不到20小時。
  • 慈禧駕崩一年才下葬,下葬那天臭氣燻天,棺槨流血?這才是真相!
    有網友問,慈禧的屍體放了一年多才被準備埋,下葬當天臭氣燻天,棺槨流血,這是歷史事實嗎?慈禧太后去世一年後才下葬,出殯那天的確是很臭的,而且還是臭味十足的燻天大臭!這個臭味,當然不是屍體散發出來的臭味,而是慈禧太后禍國殃民的名聲所散發出來的臭味!
  • 慈禧的臨終前一天早晨還在處理光緒的後事,下午嘴裡含上了夜明珠
    特別是慈禧太后,她的一生之中出生於道光皇帝年間,鹹豐皇帝的後期開始幹預政治,同治皇帝的時候完全就是垂簾聽政,而光緒皇帝的時候更是直接把持朝政,光緒皇帝都要事先詢問於她,她的意思就是清朝最好的國策,在不滿意光緒皇帝的維新變法之後,她照樣可以擁立自己妹妹兒子溥儀做皇帝。這就是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