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痞子蔡:網際網路時代文學很難再造流行語

2020-11-30 中國臺灣網

  「如果我有一千萬,我就能買一棟房子。我有一千萬嗎?沒有。所以我仍然沒有房子。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飛。我有翅膀嗎?沒有。所以我也沒辦法飛。如果把整個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澆不熄我對你愛情的火。整個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嗎?不行。所以我並不愛你。」15年前,在網絡尚不發達的年代,一本名為《第一次親密接觸》的臺灣網絡小說紅透了海峽兩岸,成為華語網絡文學的開山鼻祖。書中的經典臺詞和女主角「輕舞飛揚」鐫刻了80後一代的青春文學記憶。

  15年之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第一次親密接觸》的作者痞子蔡帶著新作《阿尼瑪》又回來了。本報記者藉此機緣對其進行了專訪。儘管成名於網絡,然而痞子蔡至今也不認為自己是網絡作家,他說,「我是靠紙本閱讀的人。」但他也不否認網絡對文學生態的改變,「未來在網絡上創作的比例會越來越高。」在痞子蔡看來,無論何時寫作最重要的還是心態。他說,自己很幸運,能把寫作當興趣,而非職業。

  1 

  「收費閱讀」讓網絡文學變味了 

  記者:現在寫小說,還會先放到網絡上,邊寫邊發,寫完再結集出版嗎?為什麼?

  痞子蔡:這十幾年來,我寫的每部作品,都會在出版前貼在網絡上。而且是全文,一字不漏。我不會說出「欲知結局,請到書局」這種話。將來有天我不出書了(也許過氣,也許沒人要出,也許覺得出書有困擾),只要我還寫東西,那就一定會放在網絡上。

  我知道作品放在網上會影響書的銷量,但我既然自認為不是作家,思考的邏輯便不能把書的銷量放得很重。我常覺得讀者給我的鼓勵或意見,絕非版稅可以衡量。

  我捍衛的不是「網絡」這塊招牌,而是簡單且自由的創作心態,還有跟許多朋友的默契。他們跟我也許只隔一個巷口,也許隔了一座海洋,但只要打開電腦,他們便能讀到我寫下的東西和心情,隨時且隨地。

  記者:如今的網絡文學生態和十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能談談臺灣當下的網絡文學生態嗎?

  痞子蔡:臺灣也有類似起點中文網的網站,叫POPO網,但上面的作者和讀者不像大陸那麼多,所以臺灣網絡作家也不像大陸網絡作家每天碼字幾千字,也沒有特別能賺錢的例子。

  臺灣網絡作家要能賺錢,主要還得透過出版平面書籍,但暢銷的不算多,大陸網絡文學相較之下很興盛。目前在臺灣大概是晨羽、煙波、Misa等較具名氣。

  記者:你會通過移動終端閱讀網絡文學作品嗎?閱讀哪類作品?

  痞子蔡:我沒試過這種閱讀方式,事實上我幾乎都是靠紙本閱讀的人。我還是習慣傳統的閱讀方式,拿本書,一個人坐著靜靜閱讀。看的大部分是小說,題材以歷史和推理最多。

  記者:在內地,網絡文學多是通俗文學且泥沙俱下。除非成名,普通的網絡文學寫手生存狀態也不佳。能談談你對網絡文學未來的看法嗎?

  痞子蔡:網絡小說剛出現時,很多人甚至不把它當「文學」,當然現在還是有人不把它當文學。沒想到網絡文學迅速燎原,改變出版和寫作生態。自從出版社開始出網絡小說後,網絡小說就變了。很多寫手都會想盡辦法吸引讀者或出版社注意他的作品,以達到出書的目的。在出版社的商業機制還沒進入網絡前,網絡寫手的創作動機很單純,幾乎全是抒發心情的作品。簡單說,寫手的心態變了,網絡小說的樣貌因而改變。很多網站也有了「網絡收費」的行為,有些網絡寫手的收入甚至很高,這在當初也是很難想像。未來幾年,網絡文學的樣貌大概和目前差不多,或許會更興盛點,題材也會豐富點。不過我覺得寫作還是需要點時間沉潛和思考,多點思考和醞釀的話,創作的題材和作品成熟度我想會更多且更好。總之網絡的寫作環境永遠在變,只有寫作時要用心這件事是不會變的。

  記者:你認為未來所有的文學都會在網絡上創作,在網絡上呈現嗎?

  痞子蔡:我不敢說「所有的文學」都會在網絡上「創作」,但隨著科技和網絡更發達便利,在網絡上創作的比例會越來越高。因為未來寫作大概都是在電腦、智能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完成,用稿紙寫作或許會絕跡。因此只要網絡上有適合的平臺,作者是很容易在網絡上創作。

  而所有的文學都會在網絡上「呈現」,我相信這是很可能的,當然這不意味著書本會絕跡,只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有在網絡上呈現的方式。

相關焦點

  • 痞子蔡:相信愛情依舊「輕舞飛揚」(組圖)
    1998年,臺灣作家痞子蔡(蔡智恆)用兩個月的時間寫下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成為華語文壇網絡文學第一人,令眾多70後、80後讀者多年後仍沉浸在那個「輕舞飛揚」的憂傷故事之中。日前,痞子蔡的最新長篇小說《鯨魚女孩,池塘男孩》由萬卷出版公司出版。小說講述了一個相愛十年卻遲遲不敢表白的池塘男孩,為了愛戀的鯨魚女孩,努力想讓自己變成大海的愛情故事。
  • 網絡文學登堂入室,留存時代記憶
    中國網絡文學經過20多年的迅速發展,伴隨網際網路技術進步,融入中國改革開放大潮,造就了一批優秀作家,湧現了一批優秀作品,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的組成部分,是中國當代文學不可或缺的存在——它充滿年輕朝氣,不僅題材豐富,有著蓬勃的想像力和創作活力,更是一面鏡子,折射當下現實和社會心理。
  • 以網際網路思維打造文學IP "妖狐文化"要"降維打擊"出版業
    東方網記者王永娟8月17日報導:以網際網路思維打造出來的文學作品會是什麼樣?今天下午,一本由網際網路產品改編的文學IP《釐米學院》在上海書展發布,打造這本書的團隊更是喊出了「要用網際網路思維『降維打擊』出版」的口號,聲稱要「像運營產品一樣運營作家」。
  • 新時代高校文學社團:做青年作家的「孵化器」和時代記憶的「儲存器」
    BEST WISHES思想引領時代,文學點亮未來。2月5日,由南邊文化藝術館、北方文學創作與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首屆新時代高校文學工作三十人論壇」成功舉辦,來自全國60餘所高校文學組織負責人圍繞「新時代高校文學社團發展與文學生態」以及三大主題進行線上研討。這是一次疫情中的特別論壇,也是一次見證智慧碰撞,共享社團發展經驗的文學盛宴。
  • 微信時代的文學命運
    當然,我們每天都使用馬桶,你不能說這個時代叫馬桶時代,邏輯不對,馬桶只是我們的附屬工具。但我們每天使用微信便不同了,就像使用我們的另一隻手、另一隻腳、另一個腦袋一樣,理所當然,且須臾離不了,微信或者說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人類身體的一個「器官」 。問題複雜就複雜在科技「器官化」上,我們使用它,它也在使用我們、控制我們、塑造我們。
  • 宜昌100位作家相聚桃花嶺「品評作家作品、助推文學繁榮」
    會議邀請到了中山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謝有順,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李建華,省文學藝術院院長蔡家園,《長江叢刊》雜誌社社長、總編輯劉詩偉以及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吳衛華、劉波、桑大鵬、李雪梅等評論家,以點評全市8名70後女作家馬桂蘭、郭黛萍、朱朝敏、易曉燕、王玲兒、彭思萌、餘婭琴、高惠芬的代表作品為重點,為全市
  • 網絡文學20年十大奇幻作品評選,《詭秘之主》第四,《紫川》榜首
    在網絡文學發展的早期,西方奇幻小說可以這麼說佔據著網絡文學的半壁江山,受西方奇幻的影響,魔法,劍,龍,精靈……充斥網絡文學。這是一個不一樣的神秘世界,有著不一樣的神奇瑰麗風光! 很多讀者接觸的第一本網絡小說,應該就是西方奇幻小說。
  • 于堅折桂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作家」
    詩人、作家于堅憑藉《快閃記憶體》、《朝蘇記》、《並非所有的沙都被風吹散——西行四章》等作品獲得「2016年度傑出作家」。張悅然、陳先發、李敬澤、江弱水、雙雪濤分別獲得「年度小說家」、「年度詩人」、「年度散文家」、「年度文學評論家」及「年度最具潛力新人」獎項。十一聖、夏龍河、我是憤怒、凝隴、瘋丟子、荔簫等6名作者共同獲得「年度網絡作家」。
  • 2020年讀18本小說:跨越百年有戰爭記憶和網際網路共生的作家
    按時間段歸類後就發現一些有意思的地方,100年前的新生代年輕作家無論出生在哪個國家,作品中都有一股靜氣,就是朱光潛先生寫的《有趣的靈魂都有靜氣》。而當代的新生代年輕作家,作品中都有一股岡本太郎式的藝術爆炸,宣示《今日的藝術》態度,他們在各種題材中與時代激烈碰撞。
  • 「文學蝙蝠」的順流與逆流
    多年前,我的一部新書出版,接受一家報社採訪,採訪稿的標題中有「作家何闖」四字,報社主編要求編輯修改,理由是網絡寫手不能算是作家。後來,在一個文學活動中,主持人介紹我為網絡作家時,有網絡作家朋友立即糾正,說我是傳統作家。那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是一隻非禽非獸的蝙蝠,忍不住反思自己在文學歸類上的定位?
  • 【年終歲尾盤點系列】丨中國網紅20年:從痞子蔡到芙蓉姐姐,再到...
    這個掀起臺式小情歌式文字風潮的大男孩叫蔡智恆,大家更熟悉他的筆名「痞子蔡」。痞子蔡可一點都不痞,他是水利工程的博士,當年他筆下的文字猶如開閘放水席捲全國。 痞子蔡靠《第一次親密接觸》一炮而紅,市面上很快出現了《第二次親密接觸》、《第三次親密接觸》的仿版,好在當時在文字界還沒有流行「第N次」的說法,否則…… 彼時,內地剛剛流行上網衝浪,10個女生恐怕有9個網名都叫「輕舞飛揚」,那時的網友見面與詐騙完全不搭邊,而是文化人臉紅心又跳的線下「拆盲盒」……這些橋段都來自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 播撒智慧和哲理的種子,作家學者共話寓言文學如何破圈和突圍(下)
    如何借用其他文體的表現手法,豐富寓言的表現形式,開啟親子文化閱讀場景,創作與傳統寓言迥異、具有時代氣息的新寓言?……11月底,2020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年會暨「寓言文學新發展」研討會在浙江溫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80位寓言作家、專家學者和20餘家國內知名出版社的負責人、編輯齊聚溫州甌海,共話寓言文學如何「破圈」和「突圍」。
  • 「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文學現實題材主題徵文大賽揭曉
    書寫時代風華,描摹人世煙火22部獲獎作品體現出作者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深入生活,紮根現實的創作精神,他們用網絡文學作品觸摸時代脈搏、抒寫時代風貌、記錄人民生活、彰顯不同凡響的中國精神、中國風採、中國力量。他們或描摹新時代中國的偉大成就,或聚焦中華民族文化根脈,或講述基層生活謳歌平凡英雄,既有磅礴的時代風華,也有溫馨的人間煙火。
  • 逆行者、後浪、神獸、打工人,2020年十大流行語,颯!
    不平凡的2020年,流行語迎來「大年」。今天(12月4日)下午2點,《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2020「十大流行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颯」「後浪」「神獸」「直播帶貨」「雙循環」「打工人」「內卷」「凡爾賽文學」榜上有名。不難發現,今年的流行語帶有濃厚的抗疫特徵。
  • 作家應該是個雜食動物——陳鴻波做客「羊臺茶座」文學沙龍
    2020年6月23日下午,在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來臨前夕,深圳市寶安區鴻雁文藝社、石巖文學創作協會,在石巖人大黨工委辦公室會議室(石巖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羊臺茶座」文學沙龍系列講座第74期——《作家應該是個雜食動物》。沙龍現場陳鴻波邀請作家、詩人、《民治 .
  • 《咬文嚼字》發布今年十大流行語:逆行者、後浪、內卷等入選
    12月4日,《咬文嚼字》雜誌經過評選,公布2020年十大流行語,它們分別是「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逆行者、後浪、颯、神獸、直播帶貨、雙循環、打工人、內卷和凡爾賽文學。今年流行語新概念、新語詞豐富多彩,是流行語的「大年」。2020年全民生產流行語今年是流行語的「大年」。
  • 第十五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揭曉于堅榮膺「年度傑出作家」
    世界讀書日,第15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的頒獎典禮在廣東順德落下帷幕。著名詩人、作家于堅憑藉《快閃記憶體》、《朝蘇記》、《並非所有的沙都被風吹散——西行四章》等詩文作品折桂2016「年度傑出作家」。張悅然、陳先發、李敬澤、江弱水、雙雪濤分別榮膺「年度小說家」、「年度詩人」、「年度散文家」、「年度文學評論家」及「年度最具潛力新人」。詩人再獲「年度傑出作家」80後作家張悅然獲「年度小說家」、雙雪濤封「年度最具潛力新人」詩人于堅榮膺第十五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作家」。
  • 兩岸網絡文學作家臺北暢談IP影視新趨勢
    據新華社臺北6月3日電 《仙劍奇俠傳》小說作者管平潮、電影《下一任:前任》編劇導演陳鴻儀,以及臺灣青年作家明星煌、「尾巴Misa」等兩岸網絡文學作家日前齊聚臺北,分享網絡文學創作經歷,並就網絡文學與IP熱潮、兩岸IP影視趨勢發展等主題展開對談。    2019兩岸青年網絡文學IP影視論壇2日起在臺北和高雄等地舉行。
  • 被時代拋棄的「脫軌者」:作家班宇的東北「宇宙」
    有人放言:易烊千璽轉發推介班宇的《冬泳》,拯救了銷路不太好的嚴肅文學。也有人說:班宇是既叫好、也叫座的青年作家。很多學院派的文學評論家對其褒獎有嘉,普通讀者更是掀起閱讀熱潮,一時間班宇風光無兩。不久前,新小說集《逍遙遊》也與讀者見面。延續了班宇一貫的主題與風格,兩本書放在一起對照讀,可以一窺作者創作概貌與文學肌理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