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普雲農:數字三農東風正勁,看浙江數字農業農村如何高質量發展

2020-11-27 浙江科技新聞網

  11月24日,一年一度的農博會正式落幕,在為期五天的展會中,我們見識到浙江省三農發展的蓬勃朝氣。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全國農業農村工作迎來了巨大挑戰,在這種背景下,浙江省農業農村系統直面挑戰,藉助得天獨厚的「數字優勢」,大力推動「三聯三送三落實」服務,在數字三農、穩產保供、生豬增產、智慧漁業、精準扶貧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建設成果,為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在疫情常態化的工作節奏中,因地制宜地發展數字農業農村作了一個良好的示範。 「數字三農協同應用」是今年浙江省農業農村發展的新方向,是對「數字農業農村」內涵的豐富,也是對相關建設工作的拓展。

  本屆農博會上,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也以「數字三農」作為展示亮點,從頂層規劃設計到基層應用落地,無不體現「數字賦能三農發展」的概念,具體是怎樣的呢?我們來逐一回顧吧!

  高峰論壇謀發展

  11月20日下午,作為今年浙江農博會重要活動之一,數字「三農」發展論壇在下午順利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數字精準賦能『三農』」主題,就著力推動浙江數字「三農」建設,加快數位技術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進行了集中探討,交流分享大數據時代的新技術、新理念、新業態,展望數字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之路。

  數字「三農」發展論壇由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主辦,浙江託普雲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和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員王小兵分別作了主旨報告。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唐冬壽發布了《浙江省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論壇上,公布了4名數字鄉村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舉辦了「數字如何賦能」主題沙龍,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還與託普雲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本次論壇為浙江省數字三農發展建設總結成果,分析問題,交流經驗,增補專家,有利於頂層規劃的進一步設計與完善。數據平臺搭框架

  浙江省是全國率先推動省級智慧農業雲平臺建設的省份之一。浙江省數字三農協同應用平臺在「一號工程」、「國家數字經濟示範省」、「數字浙江」等背景下,強抓核心領域關鍵指標,工作專班服務成效,助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為發展主線,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積極推動農業大數據平臺的建設,委託浙江森特(託普雲農全資子公司)開發浙江省數字三農協同應用平臺,建設生產管理、產品流通、行業監管、公共服務、鄉村治理五大領域數位化轉型應用,打造「1115工程」。

  該平臺整合各類涉農業務數據和信息資源,是基於省電子政務基礎設施搭建在線互聯、數據共享、業務協同、決策支持、網絡安全的省級平臺,大大提升浙江省農政服務的數位化管理水平。

  浙江省省委書記袁家軍、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通林一行聽取數字三農協同應用平臺建設情況

  浙江省常務副省長馮飛、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唐冬壽一行巡館參觀

  浙江省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茅臨生、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蔡元傑一行巡館參觀

  數字農業農村的發展不是空談,而是實踐的成果。過去,浙江省積極推動頂層規劃、引領、示範,鼓勵各地積極創新實踐,經過幾年的落實,各地因地制宜地開展探索建設,如今已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在本屆農博會的數字三農展區裡,也展示了一些縣域服務數位化應用與生產數位化應用。

  超級農場增效益

  浦江擁有500年葡萄種植歷史,以巨峰、陽光玫瑰為核心品種,是浦江農業第一大產業。目前葡萄種植面積7萬畝,年產量12.7萬噸,年產值11.4億元,種植主體達1.2萬餘戶,葡萄種植設施化實現100%覆蓋。

  本次農博會展示的超級農場就是葡萄種植設施化的高度體現。超級農場由託普雲農參與建設,以圖像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實現生產、加工、倉儲、銷售一體化數字管理模式,探索打造智能生產、智能修剪/採摘、智能分揀、智能冷藏等智慧場景,為葡萄從生長到銷售的全產業鏈提供數位化、智能化加持,提高生產管理效率。

  浦江縣虞紅梅副縣長向浙江省彭佳學副省長、農業農村廳唐冬壽副廳長等領導一行介紹「超級農場」當然,超級農場裡的葡萄不僅要種得好,還要賣得好!浦江正積極推動葡萄產業農業供給側改革,從產量品質、冷鏈保鮮、數字營銷等環節優化,提升葡萄銷量。 可以說,看不見的技術加持為浦江葡萄帶去了看得見的效益提升,浦江葡萄超級農場是產業數位化的一個典型案例,而這種模式可複製可推廣,在浙江省諸多名特優農產品中,產業數位化應用還有著巨大的建設空間。

  智能測報保生產

  在展位一角,擺放著幾臺顏色鮮豔的「大傢伙」,它們就是託普雲農研發的針對病蟲害測報的智能裝備。

  這套系統由智能蟲情測報燈、智能孢子捕捉系統、氣象監測系統組成,利用了智能傳感、物聯網、圖像識別等技術,通過採集蟲情、墒情、氣象等數據並上傳至雲平臺,依託雲計算與人工智慧等引擎,可實現清洗數據與可視化呈現。

  在展區上的數據後臺的首頁就實時顯示著全省各地病蟲害的嚴重程度,從綠色到紅色代表著蟲情趨勢的逐漸加重。點開任意一個監測點,即可查看對應點位幾大蟲害的發生情況以及歷史數據,通過跨時間、跨空間的數據對比,可為遷飛性蟲害發生趨勢判斷提供參考。

  浙江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智慧監測預警平臺蟲情區域分析圖

  依據這些趨勢分析圖,植保管理部門就可以清晰地掌握轄區內的蟲害發生情況,從而制定有依據、有效果的蟲情防治方案,指導各部門與農戶採取對應的農事操作,保障糧食生產安全。藉助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浙江省已多次測報蟲情異常情況,及時採取防治措施,有力保障了轄區內的糧食生產安全!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華僑委員會委員王輝忠、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通林等領導一行聽取「生產科技化」建設情況

  浙江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孫景淼、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通林一行了解新型測報工具

  數字應用優服務

  在展位體驗區,一款名為「親農在線」的掌上應用吸引眾人駐足體驗,遊客只要打開小程序就可在體驗快速掌上開票流程,全程不到30秒即可完成操作。「親農在線」是一款以解決仙居梅農開票難為切入點的掌上服務應用。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華僑委員會委員王輝忠、浙江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通林一行聽取「親農在線」相關匯報

  浙江農業農村廳唐冬壽副廳長聽取「親農在線」相關匯報

  仙居是浙江省的產梅大縣,但受疫情與交通影響,「開免稅發票」卻成了散戶農民的難題!為解決梅農的開票難題,仙居縣農業農村局聯合浙江森特(託普雲農全資子公司)開發了一款親農在線數字應用,用網絡連接梅農與辦事大廳,用信息化手段為梅農切實解決辦證難題,省去來回奔波,大大提升了便利。

  親農在線上線以來,已服務1920農戶,開出8089張發票,開票金額高達1.16億元。應用上線後逐步延伸到質量安全檢測預約、有機肥補貼申請、保險預約辦理等涉農事務,將傳統業務由線下轉到線上,輕鬆點擊兩三步就實現了農戶辦事需求,實現「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跑」的升級。

  中央電視臺曾報導「親農在線」

  回顧完浙江農博會上數字三農的展示亮點,我們不難發現,原先浮於雲端的數字農業農村內容不在停在大屏上,而是逐步在各地落地建設,並且各具特色與亮點。

  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在這個頂層研究指導,基層探索實踐,上下聯動推動全省數字農業農村工作不斷邁向新臺階的過程中,「幹到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相信隨著相關工作的推進,未來,將有更多切實解決農戶、企業、基層人員需求難題的應用落地,從多個角度共同助力浙江數字農業農村進一步升級發展,為全國數字三農的建設提供更多鮮活的應用案例。


相關焦點

  • 台州市農業高質量發展顯成效!具體做了哪些事?
    「三農」)目標任務表……走進市農業農村局農業專班辦公室,迎面牆上張貼的一幅幅巨型圖表引人注目。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台州市農業農村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在打好疫情防控總體戰的同時,努力打贏經濟發展翻身仗。工作專班,是一個有力抓手。「要正確認識專班重要性,突出增產保供導向,盯牢重點領域,補齊短板弱項,高質量抓緊抓實農業專班工作。」5月召開的市農業農村局工作專班會議傳遞了一個明晰的信號。
  • 魚菜共生、數字魚 浙江德清讓農業更智慧
    「你看這裡有條黑魚,我們可以把黑魚引到一個主要位置,然後進行投餵……」近日,禹越鎮三林村養殖戶陳建坤,向記者熟練地演示了他的養殖好「幫手」——「數字魚」的操作要領。禹越黑魚養殖已有20餘年歷史,是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去年,三林村和浙江大學數字鄉村研究中心合作,研發了智能「數字魚」。
  • 如何持續性做好「三農」工作?嘉興市領導「劃重點」
    7月22日下午,嘉興市委副書記王濤帶領嘉興市級農業條線相關負責人來到桐鄉,通過看現場、聽匯報等形式,開展「三農」調研工作。桐鄉市領導於會遊、潘川弟等陪同調研。桐鄉市是傳統農業生產大縣,經過多年來的產業結構優化,形成了以糧食、杭白菊、蔬菜等為主的八大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格局,其中杭白菊、蠶桑面積分別居全國和浙江之首,是中國杭白菊之鄉。同時,通過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深化推進「千萬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走出了一條頗具平原水鄉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當天下午,王濤首先來到了位於梧桐街道的桐鄉市海泰菊業有限公司。
  • 上海舉行《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發布會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村富裕富足,在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主要求當中,產業興旺是重點,農業高質量發展是上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基礎。
  • 穩定「三農」後院 提亮發展成色——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談短板也是...
    新華社鄭州1月11日電題:穩定「三農」後院 提亮發展成色——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談短板也是新的增長點新華社記者王丁 雙瑞河南在糧食生產、交通區位、人口資源、工業體系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十四五」開局之年,對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河南如何找準定位邁好第一步?今後5年,河南有何規劃和舉措再上新臺階?記者採訪了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
  • 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就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答記者問
    、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推動農業優結構、增後勁,把農業基礎打得更牢,把「三農」領域短板補得更牢,守住「三農」戰略後院,為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提供堅實支撐。圍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是加大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設等方面投入力度,推動農業農村向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給農業農村賦能,提升現代化生產水平,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問:在加大政府投入方面,《意見》出臺了哪些有力度的政策措施?答:擴大農業農村投資需要多措並舉、共同發力。
  • 陳曉華:家庭農場是農業發展的生力軍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於3月8日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主題為「政協委員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記者會。中國農村雜誌社記者提問 人民網記者 趙鐸 攝中國農村雜誌社記者:我們刊物長期關注和報導三農,我今天的問題特別想邀請三農領域的專家陳曉華委員回答,我們在採訪中發現現在農村還存在著大量的小農戶
  • 新聞洞察丨破關鍵 布全局 數字經濟落子支持高質量發展
    本期新聞洞察聚焦數字經濟、新興產業、APP用戶信息安全等如何「落子」,探析新五年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實現路徑。敬請關注!圖片來源/新華社■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張麗敏如何打造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兩條路徑指明發展方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研究員高太山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是數字經濟的一體兩翼。他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從實踐中看,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最為活躍的領域,是我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 政策:大力發展認養農業、;劉永好:養豬格局正發生變化
    導讀:農業如何深度融合,如何創新新模式;劉永好:養豬格局發現變化,養豬都是大學生,你相信嗎;業內人士:科技創新是綠色農業的支撐;農業向上,就必須要大力發展農業科技...【熱點】政策:大力發展認養農業、都市農業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到2025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鄉村4G深化普及、5G創新應用,城鄉「數字鴻溝」明顯縮小。
  • 樂活創始人張延悅出席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圓桌會議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廣德福、廣東省委常委葉貞琴出席並致辭,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主持開幕式,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東主持揭牌籤約和頒牌儀式。在主論壇環節,國內外院士、專家、企業嘉賓等齊聚一堂,就數字農業的前沿技術發展與實踐等問題進行討論。中央「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加快數位化發展。
  • 佛山順德:奏響數字時代的高質量發展強音
    「十四五」開局,順德在新年首個工作日奏響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  過去的2020年,順德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發展,新增8家上市(過會)企業,美的、新寶等企業在海內外節節突破,前三季度經濟增長達3%,加快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構築數字城市新基建 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其中,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城市事業部副總經理曾立民在《構築數字城市新基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演講中,詳細闡述了基於數字孿生的城區/園區建設管理新範式及其理念、建設方案和在城市、園區的落地實踐。  新基建催生新模式  2020年初,發改委明確新基建定義和主要內容,賦予其新高度、新內涵,將數位化、智能化帶入發展快車道。
  • 河南省財政廳等五部門出臺《關於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
    打造「三農」領域的「穩定器」!農業保險作為農業、農村及農民的風險保障供給,在維護糧食安全,保障農民收益,改進農村社會治理,支持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茶葉種植+淡水魚養殖,2個數字農業應用推廣基地落子四川
    川觀新聞消息,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2021年數字農業應用推廣基地建設項目儲備指南》,公布了2021年數字農業應用推廣基地建設在全國的布局,其中茶葉種植和淡水魚養殖兩個數字農業應用推廣基地落子四川。
  • 浙江日報 數字報紙
    站上「C位」之後,將自身放在全國坐標體系中,餘杭自問:如何破解區域、行業、企業間存在的發展不平衡?如何在城市能級、環境品質、治理能力等各方面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  從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著手,錨定「高質量、可持續、快發展」目標,餘杭奏響了全域創新、全域美麗、全域治理的跨越三重奏。
  • 農業農村部、人社部印發《職稱制度改革意見》:這幾類農技員增設正...
    政策新規亮點搶先看——職稱制度變化在保留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的同時,增設正高級農藝師、正高級畜牧師、正高級獸醫師,進一步拓展各類農業技術人員成長成才空間;進一步明確農業系列職稱專業設置,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促進專業設置與農業農村發展需求相適應;實現與執業獸醫職業資格制度的有效銜接,減少重複評價。
  • |農交會|農產品|農業|水產品|重慶
    首次專場推介企業品牌本屆農交會首次專場推介農業企業品牌,重點推介各行業國家級龍頭企業和發展潛力大的代表企業,展示品牌農產品。有關行業協會將發布和推介12大類120餘家企業品牌。設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推介區,組織開展以貧困地區為重點的農業品牌系列營銷推介活動。
  • 阿里京東拼多多推動農村電商大發展;項目推薦:京東植物工廠
    封面人物:來三斤創始人 陳坤祥三農日報第411期今日名言:時間是真理的摯友。——科爾頓看三農日報,發現更大的產業!3、農業農村部:今年開展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回頭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日前表示,今年農業農村部將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回頭看」工作。「通過『回頭看』,全面排查證書有沒有發到農戶、確權過程中有沒有存在突出的矛盾。
  • 浙江平湖新年「第一會」「第一籤」瞄準數字經濟
    昨天(1月6日)下午,浙江平湖迎來了2021年第一個「大單」——總投資51億元的「晶臺半導體顯示項目」籤約落戶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該項目總用地83.3畝,建成達產後,預計年產值108億元、稅收7.94億元。據了解,「晶臺半導體顯示項目」由晶臺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