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微博博主「暱稱是馬甲家的大學生」相繼發布兩條微博,聲稱:「根據美政府《電子設備邊境檢查指引》,美海關執法人員可在無特別理由情況下,對所有出入境旅客電子設備進行檢查」。同時,「紐約甘迺迪機場已經加強了對中國公民通訊工具的抽查」,抽到的手機必須「解鎖上交」,7天後方可歸還。
在得知此事的第一時間,核真錄記者就聯繫博主進行相關求證,但截至發稿,並未得到回覆。對此,核真錄記者就這條博文中提到的幾個信息點進行了核查。
▍
核查點一:美國甘迺迪機場是否可以無條件搜查通訊工具?記者查閱了博主所提的文件,即CBP(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美國海關及邊防局)發布的
《電子設備邊境檢查指引》(Border Search of Electronic Devices),該文件規定了美國邊境執法人員對電子設備的搜查工作,並於2018年1月4日發布了最新版本的規定(CBP Directive NO. 3340-049A)。新規指出,執行這一辦法是為了檢測出恐怖主義和其它有關國家安全問題的危險因素,打擊非法移民、巨額現金走私、非法買賣、兒童色情活動等問題。
新規中對此規定執行目的的表述記者查閱了2009年8月25日美國國土安全部(DHS)針對當時實施的舊版文件發布的《對電子設備邊境檢查隱私問題的測評》(Privacy Impact Assessment for the Border Searches of Electronic Devices),對比後發現,
無論是舊版文件還是新版文件中都曾明確指出,「反對任何不合理搜查,並在執法過程中要保障個人權利。」2009年舊版文件2018年新版文件但在2018年頒布的新規中,同時還出現了與「反對任何不合理搜查」看似矛盾的部分,該規定中明確出現了
兩個概念:基礎檢查(basic search)和高級檢查(advanced search)。相關表述稱,
在「基礎檢查」的過程中,邊境執法官員不論是否有懷疑理由,都可以檢查旅客電子通訊設備,並且可以瀏覽、分析信息(註:該《指引》中還規定,官員在邊境搜查前必須關閉網絡,因此這裡的「信息」指無網絡狀態下可以接觸到的信息),但需遵守本《指引》中的要求、限定以及適用法律。
而「高級檢查」則是指,執法官可通過有線或無線連接的方式,將電子通訊工具與其他外接設備相連,並進行檢查。該過程中,執法官除獲取進入電子設備權限外,還可以審查、複製、分析設備內存信息。不過,
這一過程只有在旅客存在違反CBP規定並足夠引起CBP質疑的行為,或是出現事關國土安全的問題時才被允許進行,此外,還必須得到擁有相應權力的高層管理人員許可。
由此可知,基礎檢查和高級檢查的主要區別在於搜查程序以及搜查內容範圍的不同,前者的進行不需要懷疑理由,而後者則需要確認旅客存在可疑行為。因此,
有無合理的懷疑理由僅僅是區分二者的一個依據,並不能決定邊檢人員是否具備搜查旅客通訊設備的權力。事實上,在此規定具體執行過程中,因
「不合理檢查」而招致的爭議頻頻出現。
2017年9月13日,英國媒體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的報導《在美邊境如被要求上交手機、電腦,你該怎麼辦》中提到,2016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調研顯示,在25位於美國邊境接受過通訊工具檢查、但並未被證實有罪的旅客中,23位是穆斯林。而在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代理的一些涉及到邊境執法隱私權的訴訟案例中,也有一部分原告是穆斯林或者有色人種。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的律師Nathan Freed Wessler認為,
由於各個法院尚未對邊境執法的問題進行權衡,因此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衛局(CBP)的運作具有極大的自由以及所謂的權威。2018年5月10日,
英國《衛報》發布一篇名為《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規定:沒有充足理由,邊境執法人員不得檢查旅客手機》的報導,其中提到美國聯邦法院對邊境搜查手機問題的判決:
「聯邦上訴法院於本周三(5月9日)裁定,美國邊境當局不能在沒有理由證明旅客有罪的情況下搜查該旅客的手機。」報導還提及,此前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已經就搜查權限問題向美國聯邦上訴法院作出相關提議,
但這次是法院第一次承認理由不充分的檢查是不被允許的。2018年6月16日,距離聯邦上訴法院作出裁定僅僅一個多月,一所名為
"加拿大移民資源中心"(Canada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Resource Centre)的公司卻發布了一則與上述規定相矛盾的消息,該文總結了美國邊境執法人員的若干權力,其中包括,
美國邊境執法人員將有權檢查去往美國的加拿大旅客的手機,並且不需要特定理由。記者查到,該公司是加拿大的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業務為提供移民法律援助,
該文在該公司官網中發布,並有多條新聞以此為信源進行報導。但原文在對美國邊境執法人員權力進行總結時,並沒有明確說明其依據來源。對於basic search的定義與規定中稱反對不合理搜查之間的模糊之處,記者了解到現在肯尼基機場從事安全防疫檢查監督工作的
宋盛春先生對此的理解(如下圖)。
美國紐約甘迺迪機場安全防疫檢查監督員宋盛春發表對此事觀點因此,總結來看,儘管目前指導美國邊境執法人員工作的文件在總體上強調,美國並不支持不合理的電子設備檢查,但文件內部對「基礎檢查」與「深度檢查」的定義又許可了沒有懷疑理由可進行的搜查。
事實上,對每位旅客具有無條件搜查權,只是確保美國海關對每一位出入境人員具有管理權力,並不代表將會搜查每一位旅客,也不能表明CBP不尊重旅客隱私權。但對於檢查(尤其是基礎檢查)為何能夠被進行,具體依據何種標準進行判斷,文件沒有作出詳細規定,容易造成「誤傷」,故而爭議重重。▍
核查點二 美國是否有針對某類人群加強邊檢力度?微博中,該博主還特別強調了「紐約甘迺迪機場已經加強了對中國公民通訊工具的抽查」。
那麼美國安檢究竟是否針對某類人群加強了邊檢力度?記者對此問題進行了核查。
根據CBP2018年1月4日發布的文件(Privacy Impact Assessment Update for CBP Border Searches of Electronic Devices),
搜查權適用於通過美國邊境的所有人和所有物品,並在搜查行動中保護個人的權利和保障個人的隱私。文件中並未提及對某類人群進行特別搜查的規定。CBP2018年新規截圖但記者搜索近年新聞發現,2017年3月,川普政府加強了針對10個中東及北非到美國航線的電子產品安檢的禁令,並在夏末推行至所有航線。美國國土安全局稱,這是為了防止恐怖主義入侵美國。
此外,甘迺迪機場工作人員宋盛春先生表示,
微博中甘迺迪機場增強對中國公民通訊工具的抽查的說法不對,搜查主要是針對10個伊斯蘭國家。而最近一段時間,甘迺迪機場的安檢問題的確受到了一些關注。紐約時報10月15日一篇名為The Case of Jane Doe Ponytail的特寫這樣描述美國紐約甘迺迪機場:它位於皇后區東南部,每一天,從機場降落的班機上下來的乘客中,有許多是加入皇后區隱姓埋名、充滿志向的移民。他們切菜、洗碗、清潔廁所、修剪草坪、開計程車。而早在8月19日,曾獲得兩次普立茲獎的The 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 和華盛頓郵報共同報導了紐約甘迺迪機場對女性侵犯性的檢查。但這些事件是否使甘迺迪機場在CBP2018年新規的基礎上又格外加嚴了對特定人群的安檢,目前並沒有直接的證據。
因此,總的來說,
美國已有的官方文件中並沒有針對中國公民增強抽查力度的規定,但對去年針對伊斯蘭國家的電子設備禁令確有在實行。▍
核查點三 美國邊檢可扣留手機是否為真?該博主還指出,如果抽查到中國公民的通訊工具,則「必須將手機解鎖上交」,時間為「7天」。
美國邊檢是否可以扣留手機?扣留時間是多長?記者對此進行了核查。
在新版《電子設備邊境檢查指引》中說明,在進行高級搜查(Advanced Search)時,執法人員可以將旅客的電子設備通過有線或者無線連接到外部設備,並且可以審查、複製和分析旅客電子設備的信息。
而在由於密碼保護等原因,邊境執法人員無法獲取電子設備中內容的情況下,CBP有權扣留該電子設備,時長一般不超過為五天。而宋盛春先生對甘迺迪機場扣留通訊設備的相關敘述也與此規定一致。
由此可知,
CBP(美國海關及邊防局)在特定的條件下確實可扣留手機,扣留時間一般不超過5天。
2018年10月18日,微博認證頭條文章作者@科工力量發布微博,稱
中國使館發布消息,提醒旅美中國公民主義美邊境執法部門查驗電子設備。微博中對新版《電子設備邊境檢查指引》亦有相關解釋。
因此基本可以確認,
美國邊檢允許無條件對過境旅客通訊設備進行基本檢查,在存在可疑情況、取得相關部門同意後,邊檢人員可以扣留旅客手機。但安檢措施變嚴是面向所有旅客還是僅僅中國公民,並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證明。▍
核查點四:美國邊檢及中國公民入境美國相關新聞梳理美國邊境安全檢查引發的爭議實際都與近年來美國愈發縮緊的邊境政策息息相關,而貿易戰下不斷緊張的中美關係也持續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
核真錄記者總結了近年來美國針對邊境問題的政策變化以及對中國公民入境美國的相關態度,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當下國人對美國出入境問題的關注與隱憂。
- 美國邊境政策變化2017年1月27日,川普籤署行政命令,
暫停來自7個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的移民以及籤證的發放,為期90天。同時,川普還使用行政命令禁止所有難民入境美國,禁令將實施為期4個月的時間。在川普的百日新政中,
他要求勞工部審查所有可能濫用的籤證系統,從而避免美國本土勞動者的利益受到損害。2017年2月21日,川普籤署行政命令,規定政府機構可以將大多數非法移民驅逐出境,而不僅僅針對罪犯。而這一政策使得
潛在的被驅逐者的數量從200萬人飆升至800-1000萬人。
2017年3月,
川普政府加強了針對10個中東及北非到美國航線的電子產品安檢的禁令,並在夏末推行至所有航線。美國國土安全局稱,這是為了防止恐怖主義入侵美國。
2017年,美國邊境人員檢查了
30200部手機和其他設備,比2016年
增加了近60%。(加西網報導,據CBP於2018年1月5日公布數據)
2018年1月4日,美國海關和邊防局(CBP)發布了 「
海關檢查電子設備」新規。為海關人員設立了新的安檢搜查規定。(加西網報導)
- H1B籤證風波2017年3月3日, 美國移民局宣布從4月3日起取消H1B(美國特殊專業人員/臨時工作籤證)申請的加急服務,涉及到科技至醫療等諸多行業,被猜測是川普取消工作籤證抽籤體系的第一步。
2017年3月31日,
川普政府發布主要針對計算機專業畢業學生的新政策指引,並立即生效。意將廢止2000年的 「計算機相關的H1B職位的指引」,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更嚴格的要求。
2018年1月10日消息,美國移民局(USCIS)發表了聲明,
正式澄清H-1B籤證延期政策沒有變化。USCIS並沒有考慮通過改變對AC-21條款第104(c)條的解釋,迫使在美國工作超過6年的H-1B籤證持有者離開美國。
- 中國公民入境美國相關新聞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
數名從中國返回洛杉磯上學的學生感嘆,這次不論是過海關等候的時間,還是面談環節,都比以往要嚴格。(中新網2018年8月20日電)
2018年3月,美國國務院向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下發新規:
計劃縮短發給部分中國公民的籤證有效期,6月11日起開始生效。美國國務院並沒有說明新政策的具體細節,但美聯社29日引用美國務院官員的話報導:
美國將收緊到美國大學研讀機器人技術、航空和高科技製造等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籤證,他們的籤證有效期將被限制在1年。2018年初,美國FBI局長克里斯多福·雷在參議院提交《全球威脅評估報告》時表示,中國政府以「人海戰術」在海外進行間諜活動。他還表示,
美國高校應防範華人學生和學者的滲透。
現任美國國務卿的蓬佩奧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可以在海外施加更有利的影響。甚至還有媒體直接聲稱「中國學生把中國政府的窺視之眼和高壓手段帶到了美國高校的校園。」
參考資料: